濉溪縣劉橋鎮

濉溪縣劉橋鎮

(一)求真務實、上下聯動,開展文明創建。 1、加大村鎮建設投入,提升村鎮建設品位。 3、抓好村鎮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劉橋鎮簡介

■基本概況
安徽省濉溪縣劉橋鎮為副縣級建制鎮,位於安徽省北部。西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毗鄰淮北市區、濉溪縣城及省級濉溪經濟開發區,是全國文明村鎮、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畜牧發展十強鎮、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試驗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鎮。全鎮轄17個行政村,面積8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0.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6萬人)。
■資源豐富
劉橋鎮境內有劉橋一礦及恆源煤電兩座國有大型煤礦和一座煤矸石電廠。其中恆源煤電是安徽煤炭行業唯一上市公司,新源熱電每年發電量2.5億千瓦,有近億千瓦供地方使用。煤炭資源豐富,電力資源充足。
■交通便捷
劉橋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貨運八方。鐵路東接京滬線,北連隴海線,西通京九、京廣線。濉永公路穿境而過,東接京福高速公路,北近連霍高速公路。北距徐州觀音機場60公里,南距阜陽機場120公里。水運可直航上海,貨運可從連去港入海。
基礎設施完善劉橋鎮工業集中區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全鎮現有工業企業63家,規模以上企業6家,商貿和個體工商戶4000餘家,大型市場2個,商場20多家。教育、衛生、醫療設施完善。
■社會和諧
劉橋鎮環境優美、民風純樸。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鎮文明村鎮”稱號。“五個好”家庭及“十星文明村”活動不斷深入開展。全鎮上下形成了人人講文明、處處樹新風、家家思致富的良好氛圍。

行政區劃

劉橋鎮 人口5.71萬人。轄24個行政村:彭樓村、王莊村、趙樓村、黃橋村、王埝村、朱婁村、乾莊村、火神村、關廟村小城村任圩村、後樓村、孟口村、黃莊村、陳圩村、劉橋村、周口村、陳集村、丁樓村、前樓村、周大莊村、丁河村,楊莊村、留古村

創文明城鎮建設

劉橋鎮會議中心
劉橋鎮為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副縣級建制鎮、“全國文明村鎮”(2005年10月獲得),東與濉溪縣城毗鄰、西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境內坐落劉一、恆源兩大國有煤礦及新源熱電公司。全鎮轄17個行政村,10.5萬人(含礦區人口),總面積87平方公里。三年來,劉橋鎮利用廣播、有線電視、宣傳櫥窗、板報等載體,不斷廣泛深入開展“三講”(講文明、講道德、講衛生)教育,引領全鎮人民不斷樹立創建意識,培育創建理念。全鎮創建意識日益濃厚、創建氛圍逐漸形成。
2005年以來,劉橋就提出了“工業強鎮、商貿活鎮、文明促鎮”的發展戰略。劉橋鎮財政收入由2005年的1420萬元,增長到2007年的3000餘萬元,兩年實現翻一番的目標;民營經濟總產值由2005年的3.66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5.338億元,增長了1.67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2600元,增長到2007年的3400元,增長了31%。兩年來,劉橋鎮緊抓經濟發展不放鬆,通過抓招商、扶民企,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兩年引進企業21個,引資4億多元,增加規模民營企業4家。通過經營城鎮,促進了城鎮市場的不斷繁榮和功能的日益完善,第三產業總收入由2005年的1.3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2.6億元。通過培育產業促調整,農業經濟平穩增長。劉橋鎮經濟的快速增長有力地推動了文明創建的開展。
在鎮礦文明共建中,劉橋鎮與兩礦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面,堅持鎮礦一家、互幫互助、優勢互補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原則,鎮礦聯手,密切配合,推動了鎮礦共建步伐。
劉橋鎮緊緊圍繞“抓好經濟發展,推動文明創建”這一目標,牢牢把握塌陷村莊搬遷移民建鎮的契機,不等不靠、加大投入,堅持地礦共建,不斷推動了文明創建再上新台階。
文明創建工作開展的具體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幾點:
(一)求真務實、上下聯動,開展文明創建。為鞏固已取得的成果,進一步推動文明創建工作再上新台階,鎮黨委始終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共同負責、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思路,落實各村書記、主任負責制,形成了鎮領導包片、機關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的“四位一體”上下聯動格局,全鎮形成了強大合力,有力地推動了文明創建深入開展。
(二)培育創建意識,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文明創建深入持久開展。三年來,劉橋鎮利用廣播、有線電視、宣傳櫥窗、板報等載體,不斷廣泛深入開展“三講”(講文明、講道德、講衛生)教育,引領全鎮人民不斷樹立創建意識,培育創建理念。全鎮創建意識日益濃厚、創建氛圍逐漸形成。為保證文明創建深入持久開展,劉橋鎮在開展創建活動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機制,抓好落實。一是健全領導機制。二是落實工作機制。三是完善督查機制。
(三)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加強文明創建的軟硬體建設。
1、加大村鎮建設投入,提升村鎮建設品位。由於村鎮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文明創建硬體建設投入明顯不足,為此村鎮多措並舉吸納八方資金投入村鎮文明創建硬體建設。一是通過招商引資加快城鎮建設。二是利用項目資金修建了育才路、貿易路、雲集路、丁樓村內路、黃幹路、梁朱路、小城路、丁河路、土樓中心路、周口村內路、周大莊村內路等二十幾條道路,並對合歡路、雲集路、貿易路等十餘條村鎮道路進行綠化。三是利用自籌資金抓好公益設施建設,完善村鎮公共服務職能。四是利用民資開展集貿市場建設和開發工作。開發建設了雲集路、合歡路劉橋農貿市場及商品房等。五是利用塌陷村莊搬遷資金抓好新村規劃建設。
2、開展環境整治,抓好“三改工程”,最佳化村鎮環境。一是抓好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大力整治村鎮環境污染“頑疾”。二是抓好“三改”工程(改水、改廁、改圈)。三是抓好生活垃圾的清理,保持乾淨、整潔的村鎮環境。四是加大文化市場清理、整頓力度,保持健康、文明、向上的新生活。
3、抓好村鎮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2006年以來,劉橋鎮著手調整編制城鎮建設規劃,確定了工業集中區、工礦區、塌陷搬遷村生活區等功能區,圍繞規劃開展村莊建設。一是科學規劃村鎮建設,認真抓好移民建鎮的新農村建設規劃。二是拓寬融資渠道開展工業集中區規劃建設。
4、不斷提高居民素質,培育現代新農民。一是切實抓好黨員教育,充分發揮黨員在文明創建工作中的模範帶頭作用,始終走在文明創建工作前列。二是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國小教活動等,開展“八榮八恥”等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三是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移風易俗活動,培育農民新風尚。四是抓好普法宣傳和科普教育,培育農民綜合素質。
(四)抓好經濟發展,為文明創建提供不竭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