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基村

澤基村

澤基村位於樂清、永嘉兩縣邊界中段,群山環抱,山巒迭嶂,主峰正江山海拔997米,溪水潺潺,清江、楠溪江兩水系在村境內分水。元朝末年,樂清縣黃塘周族人口繁衍,遷居此地。取《尚書·畢命》“澤潤生民……,建無窮之基”之意,名村澤基。清屬瑞應鄉十三都,民國時期屬山面鄉,1949年後屬嶺底鄉(人民公社)。轄澤基、楊家田、岩田、南岙、嶺頭、南溪坑、馬車鳥7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澤基。

基本信息

簡介

澤基村澤基村一角
澤基村是樂清市地處偏遠的山區村,1992年,澤基村445戶、2038人;2006年澤基村發展到640戶人家,共有2642人。耕地527畝,山場9000多畝。地處山區,村民以農業林業為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是浙南甌江以北的戰略要地,以革命根據地名聞浙南。8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較快,村民脫貧致富。

人文歷史

澤基村括蒼地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周丕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周丕振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在其父周鶴秋(愛國民主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與瞿守忠等組織戰士青年服務團,秘密發展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使澤基成為樂(清)永(嘉)邊界山區宣傳、組織抗日救亡活動的中心地。1938年春,澤基村建立中共黨支部,接著南充、張莊村相繼建立中共黨支部。1940年秋,中共樂清縣委、台州特委機關先後轉移到澤基,堅持隱蔽鬥爭。1944年9月日本侵略軍占領溫州樂清後,中共樂清縣委在澤基村成立樂清人民抗日武裝基幹隊,隊長周丕振,有隊員13人,其中周倉姆、周衍夏(夏傑)、周序雙(雙峰)、周炳傑、黃中興等都是澤基村的中共黨員。1945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一)凌晨,日本侵略軍襲擊澤基,企圖消滅抗日武裝力量;撲空後,殺村民1人,擄掠財物而去。2月23日,國民黨浙江省保全處第四總隊發動永嘉、樂清兩縣自衛大隊四面包圍澤基。中共樂清縣委發動虹橋武裝抗日起義,基幹隊擴建為樂清抗日游擊總隊,粉碎了國民黨的“圍剿”。3月27日,樂清、永嘉兩縣抗日游擊隊在澤基會合,由浙南特委代表宣布合併擴建為永樂人民抗日自衛游擊總隊。此後國民黨當局先後發動5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均以澤基為主要目標,其中最大的一次調動主力部隊33師、21軍和浙保四團等部兵力計10000餘人,將澤基村全部燒毀。先後有6位烈士在殘酷的燒殺中為革命灑盡鮮血,居住在天柱岩旁的劉盛光、劉盛章倆兄弟,在茅舍被燒後不幸被捕,但他們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劉氏兄弟成為浙南著名的剛烈之士。
澤基村人民在革命鬥爭中鍛鍊成長。1949年後,澤基村有81人在各級黨、政、軍中擔任職務。周丕振,1937年投身革命,1938年春加入共產黨,是括蒼地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歷任樂清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司令、永樂人民抗日游擊自衛總隊副總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第三支隊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軍區警備第一旅政委、第五分區副政委、華東軍區人民武裝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司令部佇列處長、安徽省軍區徽州軍分區司令員、安徽省軍區副參謀長、浙江省軍區司令部顧問(副軍級)等;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周夏傑,1942年參加革命,歷任警衛隊長、中隊長、大隊長;後任中國船泊工業總公司上海新中動力機械廠廠長。周雙峰,1944年參加革命,任括蒼支隊分隊長、中隊長,1949年後任樂清縣人民武裝部部長;1950年被評為浙南遊擊英雄、浙江軍區戰鬥英雄,並出席浙江軍區、第七兵團、華東軍區英模大會。周炳傑,1944年參加革命,歷任括蒼支部分隊長、中隊長;1949年後在海軍某基地任艦長、副參謀長;曾率部在南海湛江擊沉入侵美軍軍艦一艘,受到國防部嘉獎。

自然資源

澤基村澤基村毛竹林
1949年後,澤基村被定為革命老根據地村,享受革命老區優惠待遇。1950年,樂清縣人民政府撥專款扶助村民重建家園。村民艱苦奮鬥,迅速醫治戰爭的創傷。但交通閉塞,水田少,經濟較落後。1962年,開闢茶園200畝。所產仰天河茶葉,其色、味可與雁盪山大龍湫茶葉相媲美。種植的黃姜也聞名四鄰。1975年,村里參加了方江嶼圍墾工程,竣工後在墾區經營水田120畝,修築機耕路,並實現電力灌溉,糧食畝產650公斤,糧食基本上實現自給。1985年,修築了芙蓉至澤基公路,溝通了與外界聯繫,之後陸續修築了永樂公路、湖(湖上洋)澤公路、張(張莊)澤公路,澤基村成為永嘉、樂清交界地的交通中心。1984年,縣水利局設計,政府補助20萬元,修築了引水渠4100米,建調節水池1座,將南溪坑源頭水引入村內,結束了缺水的歷史。
公路開通後,村領導針對村山場範圍廣,山區資源豐富的特點,開發當地資源,種植多種經濟林,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村栽培杉樹為主的基地達3000多畝,現已成林,估計積蓄量約6000立方米;以長潭背毛竹山為主體的竹園有500畝,生長的毛竹直徑在18厘米左右;有松樹林3000多畝。1985年,種植枇杷、柑桔、楊梅等水果林800畝,現已成林,年產水果15000公斤。1992年,創辦乾果基地,種植板栗200畝。自1982年以來,約400人從事勞務輸出和經商,村民經濟收入逐年增加。1992年,人均收入500元左右,初步擺脫了貧困。

文化教育

澤基村重視文化教育。相傳南宋狀元王十朋曾在村里攻讀文章,至今尚流傳著《三井龍王陪讀》的神話故事。清末村民周光琪參加溫州府試得五縣第一,生員周逸仙為人正直,被人稱道。民國期間,有周鶴秋、周則夫等熱心桑梓教育。現有村辦國小1所。有大中專畢業生18人,有2人留學美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