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江鎮

澄潭江鎮

澄潭江鎮座落在風景秀麗的南川河畔,大文公路橫跨東西,東南幹線縱貫南北,澄潭江鎮轄14個行政村、居委會,5.86萬人,2.1萬畝耕地,澄潭江鎮林果面積達16.9萬畝。該鎮是瀏陽市的工業強鎮,有花炮、煤炭兩大支柱產業,2004年實現財政稅收5114萬元。

基本信息

簡介

澄潭江鎮位於瀏陽東南部,東起文家市鎮,西接大瑤鎮,南同江西省上栗縣毗鄰,北與荷花、高坪接壤。1995年由原來的澄潭江、大聖、山下三鄉合併而成。澄潭江鎮總面積157.83平方公里,人口5.86萬,現有12個村,2個居委會。東南幹線、大文公路從縱橫兩向貫穿其境,南川河橫貫其中。澄潭江鎮共有企業171家,花炮煤炭是澄潭江鎮的支柱產業,特別是煤炭的儲存量占全市的90%以上。
鎮黨委政府以創建“五好”鄉鎮黨委和長沙基層黨建示範點為重點,以黨建工作為龍頭,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鎮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0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4.78億元,增幅高達45%;完成財政稅收5113萬元,比2007年增加1600萬元,增長45.8%,其中完成地方收入1128萬元,增長47%;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億元,與財政稅收保持同步穩健增長;工業總產值達到9.86億元,工業企業對澄潭江鎮財稅工作的貢獻率達到92%;農民人平純收入4128元,比2007年增加780元,增長24%。2005年,該鎮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億元,財政稅收突破6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

澄潭江鎮澄潭江鎮計生宣傳
澄潭江鎮工作主要呈現以下特點:1、黨建活動亮點紛呈。鎮黨委確立的“四好”領導班子創建活動、“雙送”活動、“十比十看”淳民風活動和“致富思源,富而幫困”愛心活動進一步得到深化。實行鎮村一體化管理,在瀏陽市率先實行村幹部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被長沙市確定為黨建工作示範點創建單位和新時期“思想工作先進集體”;把鎮村幹部定位為澄潭江人民的服務員,制定並落實首問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和任期踐諾制,真誠地把一次又一次便民的服務、一個又一個愛民的溫暖、一件又一件利民的實事送下去,送到人民民眾的心坎上,讓人民民眾滿意,並受到感召,人民民眾也主動將應繳的稅費和公益事業捐款積極送上來。2004年,鎮黨委作為長沙市唯一的鄉鎮單位代表,參加了全市“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先進集體巡迴演講;把淳化民風作為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的一項長期工作來抓,通過經常舉辦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來教育感化民眾,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機會,在澄潭江鎮開展“十比十看”先進典型宣傳活動;與金融部門攜手,深入開展創建信用鄉鎮活動,吾田村、虎形村等村(居)被確定為市信用村。三大活動的不斷引向深入,既順民意,又得了民心,建立了新時期親如魚水的黨群、幹群關係,為整體工作步入良性互動與快速發展的軌道奠定了堅實基礎。2、工業經濟強勁增長。2004年澄潭江鎮花炮、煤炭兩大產業實現良性運行,呈現出增長比較快、效益比較好、活力比較強的特點。年生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花炮企業達到29家,其中產值1000萬元的11家,發展壯大了萬奇、萬樂、萬盛華力、華夏光祖、天宇維托等一批優勢企業。其中長沙萬奇煙花有限公司是瀏陽市十強花炮企業,2004年實現產值3800萬元;瀏陽萬樂鞭炮煙花集團是瀏陽八大花炮集團之一,公司擁有火箭類、地面組合煙花類、吐珠類、爆竹類、玩具類等五大系列,年生產能力50萬餘箱,產值5000多萬元。一大批花炮企業逐步摒棄家族式封閉經營模式,逐步構建出企業“職業經理人”的經營管理模式。2004年澄潭江鎮共研發新產品56個,如紫荊煙花、腰鼓煙花等獲得國家專利。澄潭江鎮27家煤炭工業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年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率,創利稅500多萬元。3、小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隨著大文公路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南川河中學的破土動工,小城市擴容提質步伐不斷加快。澄潭江鎮集鎮規劃面積達到5km2,域內、銀設施齊全。集鎮管理規範有序,小城市面貌亮麗整潔,興河步行街、金盆大街、農民新居小區相繼建成,城鎮人口增加到0.8萬人。4、招商引資捷報頻傳。按照“環境最佳化、政策優惠、項目優先”的原則,營造氛圍,拓寬領域,充分發揮澄潭籍在外知名人士及社會各界力量,實施產業招商、以廠招商、以商招商戰略,全年實現招商項目12個,到位資金3500萬元。南川河水泥廠、萬奇公司天宇維托公司出口包裝廠、沅潭灣水電站和數個煤礦招商引資工作凱歌高奏,為鎮域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5、基礎工作紮實推進。計畫生育工作圍繞“保模創優”目標,創新民眾性自治機制,計畫內生育率達到99.4%,大聖村被確定為省級村民自治樣板村,鎮計育服務站達到省級示範標準。安全生產工作經驗《完善安全機制,打造安全綠洲》在中國媒體上得到推介。治安防控工作紮實有效,地下“六合彩”始終無法滲透入境;澄潭江鎮呈現出安居樂業、安全穩定、政通人和的可喜局面。鎮司法所被授予“省十佳政法單位”稱號,並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家法務部聯合授予“人民調解工作模範司法所”稱號。

歷史沿革

澄潭江鎮是1995年撤區並鄉後,由原澄潭、大聖、山下三個鄉鎮合併而成。東鄰中和、文家市,北靠荷花、高坪鄉,西與大瑤鎮接壤,南與江西省萍鄉市交界。鎮域面積157.8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9萬餘畝,山林18.8萬畝,轄14個村(社區),有人口5.9萬人。境內,南川河全長35華里,橫貫澄潭江鎮。相傳因南川河上至沿潭灣,下至大瑤伍家洲潭,共有大小深淺不等的28座水潭相串成珠,得名澄潭江。澄潭江鎮東鄰文家市鎮,南接江西省萍鄉市,西與大瑤鎮接壤,北靠高坪鄉,總面積157.83平方公里,人口5.86萬,是湘贛邊境經貿交易樞紐。南川河上從沿潭灣起,下至大瑤伍家洲潭,長35華里,共有28座潭,因潭多而得名冗潭江,河水長年澄清見底,清朝末年演變為澄潭江。1995年撤區並鄉後,由原屬大瑤區的澄潭江、大聖、山下三鄉合併而成。

下轄村


產業資源

花炮、煤炭是該鎮的兩大主柱產業。近年來,鎮政府圍繞“黨建指引,環境最佳化,金融支撐,安全保障,集團組建”的經濟整體發展思路,工業企業蓬勃發展。2006年新組建的瀏陽市慧總包裝有限公司預計年產值2000萬元,拉長了澄潭江鎮花炮產業的產業鏈。對煤炭企業進行規範整治,引導其走規範化、集約化之路,新組建了瀏陽市泰能礦業有限公司。到2006年7月底,澄潭江鎮共組建企業157家,其中年產值過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45家。2005年實現財政稅收6068萬元。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該鎮槐樹村建立了“湘薴三號”無性繁殖嫩梢插扦和新品種多倍體一號苗圃基地。農業招商引資有新的突破,投資400萬元的鐘鼓潭水電站正加緊建設之中,投資200萬元的達坪林場已經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2003-2006年澄潭江鎮融資3000多萬元,實現村級主幹道水泥路硬化82公里,2003年即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的鄉鎮。2006年上半年,投資20多萬元,以集鎮街道電網按規劃全面改線布局,新裝路燈50餘盞,改線1500餘米,實現了城鎮五條主要街道全面亮化,美化了城區夜景。同時,對信用社門口段街道改舊新建,方便了街道居民生活。新建沿自來水廠街道300米,吸收16戶山區村民沿路建房置業。垃圾場的規劃選址全面完成,己與90%征地戶達成協定。毛坪紙廠搬遷正在積極協商解決之中。計畫生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行計畫生育村民自治和“關愛女孩”行動,全面開展優質服務,鎮計生服務所2004年被評為湖南省級示範所。

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持續增大,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實現了鎮域經濟的穩步增長。2007年澄潭江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6.48億元,完成農業總產值1.6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68元,實現財政收入6401.6萬元,經濟實力保持了瀏陽市十強鄉鎮之列。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發展後勁持續增強。一是花炮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潭江鎮鞭炮煙花生產源遠流長,一直是瀏陽市的花炮產業大鎮,澄潭江鎮現有各類花炮企業110餘家。致力於提質增效,引導和推進花炮企業調整生產布局,對廠房進行安全改造;採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機械進行生產,實現了產品更新換代,擴大了生產能力,提高了產品質量,提升了經濟效益。僅2007年,海源出口花炮廠註冊了“海蚌”牌商標,籌建了自己的網站,其魔鞭產品已占到夏威夷市場份額的60%以上;恆天煙花公司實現了澄潭江鎮自營出口權企業零的突破;天宇金華公司引進高空煙花安全燃放系列新產品的專利技術,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展新、天宇公司各投資200萬元,新引進二套全自動生產線,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鑫祥等12家花炮企業順利實現轉產生產新產品;萬奇、天宇、永發、昌泰、大聖等9家企業年產值過千萬元,年產值上500萬的企業達到46家,2007年, 澄潭江鎮花炮企業完成總產值5.5億元,其中出口交貨值2.3億元。二是煤炭資源產業規範提升。該鎮是瀏陽市的煤炭資源重鎮。煤炭儲量、產量占全市80%以上,也是鎮域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2007年,重組並規範了煤炭企業,經過整合提升,實現了煤炭礦山的保護型開採、安全型和環保型開採,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有效提高了生產能力和產業的內聚力,吳家沖煤礦被評為瀏陽市十家模範集體之一。三是招商引資外向拉動。積極組織招商活動,2007年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250萬元,到位外資20萬美元。新增新上了恆強化工、慧總包裝、恒隆金屬等非花炮類規模企業,實現了多元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基礎設施

澄潭江鎮澄潭江鎮科普活動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質量不斷提升。一是交通建設率先實現“村村通”。共投入1.68億元用於交通建設,全力配合上級完成了大文公路澄潭江段的提升改造,東南幹線、荊石公路橋樓公路百橋公路和瑤公路、碧龍公路全部貫通,“一縱三橫”的交通骨幹網路基本形成;充分發揮農民在交通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激發民情,激活民資,各村主要幹道都實行了拓寬改造,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澄潭江鎮硬化鎮村道路140餘公里,澄潭江鎮道路安全暢通,有效解決了人們出行難、企業出貨難的問題。二是集鎮形象初顯雛形。以開發促經營,實現城建融投資1.8億元,改造硬化了集鎮金盆大街、新河步行街、匯元街道、澄聖農民新街等街道。集鎮建成區面積由幾年前的0.5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同時,完成了金爐示範小區等3個村民居住小區的規劃,規劃建設了,荊坪等七個中心村,完成了鎮自來水廠、衛生院門診樓、衛管所服務樓、合作銀行信用大樓、金輝賓館等重點工程項目,對集鎮主要街道進行了美化亮化,集鎮功能逐步完備。集鎮的擴容提質,吸引了2000多名農民進入城鎮和中心村居住就業、進鎮創業。三是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組織對新塘沖、珊田等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對沿潭灣14.7公里渠道進行全面維修、清淤補漏,做好農田的水系及配套工程建設,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特別是2007年6月份長沙市在澄潭江鎮和家村組織的的防禦山洪地質災害演習,收到良好效果,受到長沙和瀏陽市領導的高度評價。農業產業化不斷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升。全面落實了種糧直補、養殖補助等支農惠農政策;加強農技服務,推廣農業機械,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探索推進土地流轉的有效途徑,使土地等生產要素逐步向種植能手集中,南川河谷地流域糧食生產基地、洲田苧麻基地、渠城無公害蔬菜、達坪小水果等基地和生豬養殖等基地初步形成,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擴大經濟作物種植,2007年冬播油菜面積達到10120畝;林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牲豬養殖效益良好。2007年,克服50年不遇大旱的嚴峻考驗,澄潭江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68元。
社會保障和救助更加有力。組織了對1.2萬名農民進行了農業實用技術、務工技能和三產服務技能的培訓,推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將工傷保險納入企業安全生產條件之一,有效擴大了工傷保險覆蓋面,維護了職工和企業的利益。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實施五保戶安居工程,投資150萬元建成了百人敬老院,並對散居五保戶危房進行全面改造,及時發放了各種救濟、救助、優撫資金,弱勢困難群體最低生活得到保障。科技創新成績斐然。積極開展科普知識、實用技術培訓和科技下鄉和科普集市活動,培育了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積極鼓勵科技創新,湧現了一大批科技發明和科技創新人才;科技對澄潭江鎮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計畫生育穩步推進。加強計畫生育服務站的視窗建設,創建了省級示範性計畫生育服務站;通過組織“關愛女孩”行動,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優生優育宣傳等活動,民眾的生育觀念有了較大的轉變;將工作重心下移,形成了計畫生育村民自治機制;紮實開展獎勵扶助工作,強化流動人口管理,突擊重點對象的措施落實和社會撫養費徵收,穩定了低生育水平。醫療衛生健康發展。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構健全,投入保障有力;新建了鎮衛生院、衛管所和14個村級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惠及到澄潭江鎮農民,2008年度農民參合率已達90.2%,農民就醫難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順利完成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先後完成了槐樹完小等15所學校的“三改一加強”工程項目,校園環境得到最佳化,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2007年,澄潭江大聖學區初三教學綜合評估名列南區第一名。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宣傳法制文化站的創建,推動了民眾性文體活動的廣泛開展。目前,澄潭江鎮建有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村級公共圖書館7個,文化室5個,經常性農民戲劇演出團2個,農民腰鼓隊12個,文化體育協會11個,民眾文化活動普遍開展。以農民自編自演的揭露“六合彩”之害的花鼓戲《夢》在全市公開巡迴上演,得到了廣泛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