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金蓮山

澄江金蓮山,是澂江縣右所鎮舊城村東側的一座小山包,從山頂到山腳垂直高度為56米。

在距離雲南省澂江縣城4公里處的金蓮山,玉溪境內青銅器時代最大的古墓群被發現並正在進行發掘。參與發掘的專家稱,這些墓葬的年代可確定為東漢時期,此次發現對於研究古滇文明具有重大的價值。
金蓮山是澂江縣右所鎮舊城村東側的一座小山包,從山頂到山腳垂直高度為56米。從3月2日以來,由文物專家組成的考古隊已發掘小型墓葬13座,清理被盜墓賊擾亂過的大型墓葬4座,出土文物40多件。
此次所發現的墓葬群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目前可以確認的墓葬大約有360座,無論從區域面積還是墓葬的數量和密度上說,都是以前玉溪境內所發現的青銅器時代墓葬群無法比擬的。墓葬中的出土文物主要包括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和兵器3大類。僅山頂的一座小墓就出土文物20多件,許多同類的文物在李家山只有從大型墓葬里才能發現。從出土文物年代看,山頂要早一點,為西漢晚期;而往下的則要晚一些,大多為東漢早期的墓葬。
遺憾的是,目前所清理的幾座大墓基本上已被盜墓賊洗劫一空,留下了難以彌補的損失。
在目前玉溪境內所出土的古滇時期文物中,李家山出土文物以禮器(祭祀所用)為主,墓主生前多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而正在發掘中的金蓮山古墓群,從業已初步完成發掘工作的幾座墓葬看,墓主的社會地步不會很高,所出土的文物似乎也能證明這一點。
此次金蓮山所發掘到的文物以日常生產和生活用具為主,主要有圓形扣飾、銅鋤、戈、劍、馬器、土陶和彩陶等等。從時間上說,金蓮山古墓群所處的年代正好在李家山古墓群之後,對於研究滇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考古隊隊長、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楊傑介紹,我國考古工作的展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計畫、有目的地正式發掘;一種是受人類的活動干擾,文物受到破壞,必須進行發掘以便對文物加以進行保護,這一類的考古是搶救性的。這次對金蓮山墓葬群的發掘,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雖然金蓮山墓葬群中的幾座大墓被盜,但考古人員還是按照嚴格的考古程式進行了發掘。一方面,這項工作有助於了解墓葬形制,另一方面,可以從地層中了解到有用的信息。
在清理出了一座被盜空的大墓及其周邊的墓坑後,考古人員發現了二次葬,也就是把已經葬過一次的多具骸骨收攏在一起,重新進行安葬。這種葬制在以前所發掘的古滇人墓葬中不是第一次出現。
另外,考古人員在山頂發掘到了一座用青膏泥(類似今人燒磚瓦所用的泥土)填充墓坑的墓葬。整座金蓮山並不產青膏泥,古代滇人為什麼要費那么大的力氣,運青膏泥來填充到墓坑裡呢?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原因,但這樣的葬制,也是前所未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