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蒺藜

潼蒺藜(Flastem Milkvetch Seed),是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扁莖黃芪或華黃芪的種子,具有補肝,益腎,明目,固精的功效,主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遺精早泄,小便尿頻,遺尿,尿血,帶下等疾病。

藥材名稱

【英文名】:Flastem Milkvetch Seed

藥材介紹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扁莖黃芪或華黃芪的種子。
【功 效】:補肝,益腎,明目,固精
【主 治】: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遺精早泄,小便尿頻遺尿,尿血,帶下。
【性味歸經】:甘,溫。①《綱目》:“甘,溫,無毒。”②《本草匯言》:“味甘兼苦。”
入肝、腎經。①《本草通玄》:“走腎、肝二經。”②《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相火熾盛,陽強易舉者忌服。《本經逢原》:“腎與膀胱偏於熱者禁用。”
【藥物配伍】:烏頭為之使《得配本草》;配白蒺藜,行氣平肝;配菊花,滋陰肝腎、清熱明目。
【別 名】:沙苑蒺藜、同州白蒺藜、沙苑白蒺藜(《本草圖經》)、沙苑蒺藜子(《本草求原》)、潼蒺藜(《本草便讀》)、沙蒺藜(《增訂偽藥條辨》)、夏黃草(《吉林中草藥》)。扁莖黃芪 ,又名蔓黃芪。
【處方名】: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潼沙苑、生沙苑子、炒沙苑子、鹽沙苑子、沙蒺藜等
處方中寫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均指生沙苑子。為原藥去雜質,淘洗乾淨,曬乾生用入藥者。
炒沙苑子為淨沙苑子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藥者。補腎固精作用增強。
鹽沙苑子為淨沙苑子用鹽水淋灑拌勻,待吸盡,用文火炒乾入藥者。引藥下行,增強補腎固精作用。
【商品名】:潼蒺藜:又名潼沙苑、潼沙苑子、關沙苑、關沙苑子。為植物扁莖黃芪的種子。主產於陝西大荔而集散於潼關。為地道藥材,品質最優。
沙苑子:又名沙苑蒺藜。為各種沙苑子的統稱。以粒大飽滿、色綠褐或灰褐、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藥用部位】:其種子亦同等入約。
【動植物資源分布】:①扁莖黃芪分布遼寧、吉林、河北、陝西、甘肅、山西、內蒙古等地。②華黃芪 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以及東北等地。同屬植物直立黃芪 分布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藥材:①扁莖黃芪 主產陝西、山西等地。②華黃芪 主產河北。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末冬初,果實成熟而尚未開裂時連莖割下,曬乾後打下種子,去淨雜質,再曬乾。
【拉丁名】:藥材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原植物①扁莖黃芪 Astragaluscomplanatus R. Br.,②華黃芪 Astragaluschinensis L.同屬植物直立黃芪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炮製方法】:沙苑子:揀去雜質,漂淨泥沙,撈出,曬乾。鹽沙苑子:取揀淨的沙苑子,用鹽水噴拌均勻,置鍋內,文火微炒至於燥,取出放涼。(每沙苑子100斤,用鹽2斤,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其他信息

【考 證】:出自《臨證指南醫案》;①《本草圖經》:“又一種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綠葉細蔓,綿布沙上,七月開花黃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結實作莢子,便可采。其實味甘而微腥,褐綠色,與蠶種子相類而差大,又與馬漂子酷相類,但馬漂子微大,不堪入藥,須細辨之。今人多用。”②《綱目》:“白蒺藜,結莢長寸許,內子大如脂麻,狀如羊腎而帶綠色,今人謂之沙苑蒺藜。”③《本經逢原》:“沙苑蒺藜,產沙苑者色微黑而形似羊腎;若色微綠,雖產秦中,非沙苑也。酒蒸搗用。藥肆中以一種野田開紅花之土蒺藜偽充,咬之亦生豆氣,但缺處有尖鉤稍異耳。”④《增訂偽藥條辨》:“按沙蒺藜七月出新,陝西潼關外出者,名潼蒺藜,色紅帶黑,形如腰子,飽綻性糯,味厚氣香,滾水泡之,有芳香氣者為最佳。毫州出者曰毫蒺藜,細而且瘦,性硬,泡之無芳香者次。山東出者,名東蒺藜,色黃,粒扁粗大,性更硬,最次。楊州出者為荷花郎之子、遍地皆有,土名草蒺藜,即南方紅花草子之子,不入藥用。”
【生藥材鑑定】:①扁莖黃芪的乾燥種子呈腎臟形而稍扁,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厚不足1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綠褐色,光滑。一邊微向內凹陷。在凹入處有明顯的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子葉2枚淡黃色,略為橢圓形,胚根彎曲。無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氣。以飽滿、均勻者為佳。主產陝西、山西等地。②華黃芪的乾燥種子呈較規則的腎形,顆粒飽滿,長2~2.8毫米,寬1.8~2毫米。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光滑。腹面中央微凹陷處有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氣微,味淡。主產河北。顯微鑑定: 種子橫切面:種皮表皮柵狀細胞1列,種臍部位有2列,徑向35~55μm,切向約7μm,側壁自內向外漸厚,外壁厚,有細縱溝紋,光輝帶位於外側1/5~1/8處,外被角質層,厚約1.5μm;支持細胞1列,短啞鈴狀,徑向20~ 25μm,上部切向15~25μm,下部切向25~45μm,有縱向條狀增厚紋理;營養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多皺縮,細胞界限不清。子葉細胞含脂肪油。本品以粒大飽滿、色綠褐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沙苑子含脂肪油、維生素A類、生物鹼、黃酮類、酚類、鞣質、蛋白質、胺基酸、及硒、銅、鋅、錳、鐵、鎂、鉻、鈣等元素。種子富含油脂,約占種子重量的5%,油中至少含有14種脂肪酸,包括庚烯酸、十四酸(肉豆蔻酸)、十五酸、十六酸(棕櫚酸)、油酸、硬脂酸、亞油酸、亞油烯酸、花生酸、二十烯酸、二十二酸(山酸)等,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約占總酸的40%。另含β-谷甾醇。此外,種子尚含多種胺基酸,從乙醇提取物中分得沙苑子甙(complanatulside,鼠李檸檬素-3,4’-O-β-D-雙葡萄糖甙)。
【中藥化學鑑定】:取本品1g搗碎,加乙醚10ml,置溫水浴上回流10min,濾過,棄去醚液。殘渣揮盡乙醚,加甲醇5ml,置溫浴上回流10min,濾過。取濾液1滴,點於層析濾紙上,置紫外燈(365nm)下觀察,顯紫紅色螢光;再加甲醇2滴使斑點擴散,紫紅色環內有一亮黃色環。(示黃酮化合物)
原 作 者: 中藥網
文章來源: 中藥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