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

蒺藜

蒺藜(學名:Tribulus terrestris L.)又名白蒺藜、屈人等。莖平臥,無毛,被長柔毛或長硬毛。全國各地有分布。生於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等地。青鮮時可做飼料。果入藥能平肝明目,散風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間,有損皮毛質量。為草場有害植物。生於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全球溫帶都有。生於田野、路旁及河邊草叢。各地均產。主產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川、山西、陝西。本品粉末黃綠色。纖維木化,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單個散在,有時纖維束與石細胞群相連結。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成群。種皮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約30μm,壁網狀增厚,木化。草酸鈣方晶直徑8~20μm。

基本信息

概述

蒺藜蒺藜
蒺藜出自《本草綱目》:煮湯,洗疥癬風瘡作癢。《別錄》:主風癢,可煮以浴。

蒺藜一年生草本。莖通常由基部分枝,平臥地面,具棱條,長可達1m左右;全株被絹絲狀柔毛。托葉披針形,形小而尖,長約3mm;葉為偶數羽狀複葉,對生,一長一短;長葉長3-5cm;寬l.5-2cm,通常具6-8對小葉;短葉長1-2cm,具3-5對小葉;小葉對生,長圓形,長4-15mm,先端尖或鈍,表面無毛或僅沿中脈有絲狀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絲狀毛。花淡黃色,小型,整齊,單生於短葉的葉腋;花梗長4-10mm,有時達20mm;萼5,卵狀披針形,漸尖,長約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與萼片互生;雄蕊10,著生與花盤基部,基部有鱗片狀腺體。子房5心皮。果實為離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個呈星狀排列的果瓣組成,每個果瓣具長短棘刺各1對,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狀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大花蒺藜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葉對生,長2.5-4.5cm,有小葉4-7對;小葉近無柄或具短柄,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近圓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葉對生,披針形或近鐮刀狀,長約6mm。花大,單生葉腋,直徑約3cm,花梗約與葉等長;萼片披針形,長約8mm,外面被長柔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0mm;子房被淡黃色硬毛,花柱粗壯,長約2mm,柱頭裂片小。分果片長8-12mm,有小瘤體和銳刺2-4條。花期5月。

藥品簡述

蒺藜,攝影:孫力。蒺藜,攝影:孫力。
性味:辛、苦,微溫;有小毒。(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歸經:歸肝經
功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除濕、消癰。
主治: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暑濕傷中;嘔吐泄瀉;鼻塞流涕;皮膚風癢;疥癬;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或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或熬膏搽。
生態環境:
1、生於荒丘、田邊及田間。
2、生於海濱砂灘或荒地上。
資源分布:
1、分布於全國各地。
2、分布於海南、雲南。
藥材基源: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採收儲藏: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用藥禁忌

1、內服白蒺藜可引起猩紅熱樣藥疹曾有l例白癜風患者,服白蒺藜2錢後1小時許,即感全身皮膚有扎刺感,隨後發現有針頭大紅色疹點,壓之退色,繼之皮膚普遍潮紅;翌晨略覺輕快,遂又服2錢,數分鐘後,上述症狀迅速加劇,並有皮膚瘙癢,已煩不安等症。當即停藥,大量飲水,給抗過敏治療而愈。
2、生長在非洲者對羊有毒。

中藥化學成分

葉含多種黃酮甙,主要有槲皮素-3-龍膽二糖甙(quercetin-3-gentiobioside),槲皮素-3-芸香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槲皮素-3-龍膽三糖甙(quercetin-3-gentiotrioside)槲皮素-3-鼠李龍膽二糖甙(quercetin-3-rhamnogentiobioside)槲皮素-3-龍膽二糖甙-7-葡萄糖甙(quercetin-3-gentiobioside-7-gluc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龍膽二糖甙(kaempferol-3-gentiobi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山柰酚-3-對香豆酸葡萄糖甙(kaempferol-3-p-coumaroylglucoside)山柰酚-3-龍膽二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gentiobioside-7-glucoside),異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lucoside)異鼠李素-3-龍膽二糖甙(isorhamnetin-3-gentiobioside),異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異鼠李素-3-對香豆醯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p-coumaroylglucoside),異鼠李素-3-龍膽三糖甙(isorham-netin-3-gentiotrioside)異鼠李素-3,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7-diglucoside),異鼠李素-3-龍膽二糖甙-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entiobioside-7-glucoside)異鼠李素-3-龍膽三糖甙-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entiotrioside-7-glucoside)果實和莖含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莖及葉含水溶性多糖H,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0萬。果實含山柰酚、山柰酚一3一葡萄糖甙、山柰酚一3一芸香糖甙、刺蒺藜甙(Tribuloside)、木犀草素和蘆丁等黃酮類成分;還有薯蕷皂甙元、海可皂甙元、FurostanolglycosidesaponinC和3一Deoxy一△3一diosgenin等甾體皂甙元,其中薯蕷皂甙元是主要成分。種子含生物鹼類成分哈爾滿(Harman)和哈爾明鹼(Hatmine)。

藥理作用

蒺藜蒺藜
1、蒺藜水浸液、乙醇一水浸液及30%乙醇浸液對麻醉動物均有降壓作用。
2、灰分中鉀鹽及生物鹼成分有利尿作用。
3、生物鹼成分和水溶部分對大鼠小腸蠕動有抑制作用。這一作用與乙醯膽鹼有對抗性。
4、生藥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5、生藥所含硝酸鉀透入體內還原成亞硝酸鉀,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而產生窒息
6、其生物鹼成分除具有上述作用外,對大鼠還有中樞興奮作用,劑量50毫克/公斤可引驚厥,20毫克/公斤,可明顯降低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升高血糖、膽固醇及腎腺皮質激素的血藥濃度。
7、全草成果實在印度用作利尿劑。

臨床運用

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4、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為末,米湯沖服三錢。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
6、蛔蟲病。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搗成散,生前了一匙,飯後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
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臥。滿口含飯。隨好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
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14、治療慢性氣管炎:取刺蒺藜全草(每人每日1兩)j洗淨、切碎,水浸24小時,製成糖漿。日服2次,每次10ml(相當於生藥半兩)。或用乙醇沉澱製成蜜丸,每次2丸(相當生藥l兩),每日2次,1O天為一療程。147例用刺蒺藜糖漿的近期有效率為85.04%,其中顯效率為28.58%;7例用蜜丸,僅l例好轉,6例無效。

常用配方

蒺藜蒺藜
1、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痹: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潭家秘》)
2、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3、治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4、治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聖惠方》)
5、治奔豚疝瘕:蒺藜十兩(帶刺炒),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6、治急引腰脊痛:搗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7、治氣腫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乾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8、治乳脹不行,或乳岩作塊腫痛: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方龍潭家秘》)
9、行經: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10、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水出不止:蒺藜苗二握。以水一大盞,煮取半盞,仰臥,充滿口含飯,以汁一合,灌入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聖惠方》灌鼻蒺藜汁)
11、治癰腫:蒺黎蔓(淨洗)三寸截之,取得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銅器中,煮取一升,納小器中,煎如稠糖,取塗瘡腫上。(《千金翼方》)
12、治尿瘡:熟搗蒺藜葉,以水和塗,燥復易之。(《千金方》)

文獻論述

蒺藜蒺藜
1、《本草匯言》:"蒺藜,去風下氣,行水化癥之藥也。其性宣通快便,能運能消,行肝脾滯氣,多服久服,有去滯之功。《別錄》主身體風癢,燥澀頑痹,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結癧瘍,肺癰肺痿,咳逆膿血等疾;蘇氏方主水結浮腫,氣臌喘滿,疸黃腳氣等疾;李氏方主血結成癥,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難乳岩等疾。總而論之,《別錄》所主者風,甄氏所主者氣,蘇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癥之意也。然四家之說雖有不同,去滯生新,是其專成,故婦科方中以此催生墮胎,良有以焉。"
2、《本草正》:"蒺藜,涼血養血,亦善補陰。用補宜炒熟去刺,用涼宜連刺生搗。去風解毒,白者良。"
3、《本經逢原》:"蒺藜為治風明目要藥,風入少陰、厥陰經者為響導。目病為風木之邪,風盛則目病,風去則目明矣。《本經》專破惡血積聚,治喉痹乳難,以苦能泄,溫能宣,辛能潤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以其入腎益精氣也,此則專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癰腫,搜腎臟風氣,又須刺者為破敵之先鋒。"
4、《植物名實圖考》:"蒺藜,近時《臨證指南》一書,用以開郁,凡脅上、乳間橫悶滯氣,痛脹難忍者,炒香入氣藥,服之極效。蓋其氣香,可以通郁,而能橫行排盪,非他藥直達不留者可比。"
5、《本草便讀》:"蒺藜,善行善破,專入肺、肝,宣肺之滯,疏肝之瘀,故能治風痹目疾,乳癰積聚等症。溫苦辛散之品,以祛逐為用,無補藥之功也。"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定

蒺藜蒺藜
完整的果實由5個分果瓣組成,放射狀排列呈五棱狀球形,直徑0.7—1.2厘米。小分果斧狀或橘瓣狀,長0.2一0.6厘米,黃白色或淡黃綠色,背面弓形隆起,中間有縱棱及多數疙瘩狀小短刺;上部兩側各有一粗硬刺,長0.4—0.6厘米,成八字形分開,基部的兩個粗硬刺稍短,亦呈八字形分開,兩側面較薄,有網狀花紋或數條斜向稜線。果皮木質,極堅硬。分果l室,靠腹面生有3—4粒種子,種子長卵圓形稍扁,有油性。味微苦,辛。以飽滿堅實、背面色淡黃綠者為佳。

顯微鑑定

(1) 粉末黃白色。纖維細長,壁厚木化,成束或上下縱橫交錯排列,少數單個散離,壁稍波狀彎曲。石細胞成群或單個散離,卵圓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壁極厚,偶具紋孔。種皮表皮細胞成片,表面觀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直徑l0—18微米,壁網狀增厚。草酸鈣方晶眾多,直徑約l0一25微米。 (2) 取本品粉末5克,加70%乙醇20毫升浸泡3小時,濾過,取濾液5毫升,蒸去乙醇,放冷,殘渣溶於少量醋酐中,加入濃硫酸數滴,呈紅紫色(檢查皂甙) 。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蒺藜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疏鬆,質地肥沃的砂壤土。

繁殖技術

種子繁殖。8~9月種子成熟時選,個大、充實、飽滿的綠白色的果實,曬乾備用。播前將種子攤於石碾上碾,使果瓣分開,簸去果刺和殼渣,留下純淨種子播種。也可將種子在碾米機上碾兩遍,篩選出種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將畦面澆透,撒上種子,覆蓋嚴。點播時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丟種子4~5粒,覆土後澆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種子催芽,置於用保水劑為基質配製的流體懸浮膠狀液中,用流體播種機播下,更有利發芽。蒺藜最佳種植密度度為60cm壟作下大約10cm株距,最佳採收期8月下旬,產量可達到1400~2000kg·hm-2[7]

田間管理

1、間苗:在苗高4~7cm時,拔掉弱苗和過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時。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點播每穴留壯苗2~3株。如發現缺株缺穴,應帶土移栽補齊。
2、中耕除草:出苗後有雜草發生時,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鋤時小苗期宜淺,以1~2cm為宜。
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應視地力情況,要進行適當的追肥,一般應追施兩次。
4、掐頂:在8月中旬後,為了使種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長點,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結果,並能提早成熟。

病蟲害防治

1、病害:野生蒺藜病害很輕,人工栽培蒺藜常見病害有白鏽病、黑斑病、白粉病和鏽病及苗期猝倒病。
2、蟲害:常發生蟲害有蟋蟀、豆蚜、紅蜘蛛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