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玉

潘承玉

潘承玉(1966-),男,安徽桐城人。博士、博士後,教授。浙江省十一五社科學科組專家,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2層次人才, 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紹興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紹興市領軍人才,紹興文理學院越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文學與古籍文獻研究所所長。

簡介

潘承玉 潘承玉(1966-),男,安徽桐城人。著名學者,國學專家,博士、博士後,教授。浙江省十一五社科學科組專家,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2層次人才。潘承玉和其兄潘承祥是桐城文化的傑出代表,世稱“二潘”。

詳細信息

潘承玉,先後負笈於安徽省桐城師範、安徽師大、南開大學、北京師大、中山大學,師從張俊吳承學等諸先生。
潘承玉,近年來,除參編多種教材和撰寫文學鑑賞指導性讀物外,出版《金瓶梅新證》(黃山書社,1999年1月)、《清初詩壇:卓爾堪與〈遺民詩〉研究》(中華書局,2004年7月)等專著兩部,在中國大陸《文獻》、《文史》、《華學》、《紅樓夢學刊》、《復旦學報》、《北京師大學報》、《明清小說研究》,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台灣大學《中外文學》與《台大中文學報》、成功大學《成大中文學報》、香港《嶺南學報》,以及韓國《國際中國學研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語言文化學報》等國際漢學界有影響的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六十多篇;獲得浙江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浙江省社聯第三屆青年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2005年浙江省高校教師科研成果獎二等獎等各種科研獎項和紹興文理學院優秀教師、中山大學優秀博士後等各種榮譽。經完成和目前正在獨立主持的課題有第33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社科規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南明文學研究”。
潘承玉,2002年9月進入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流動站進行研究,合作導師吳承學教授。這一年的博士後研究取得了多種重要進展。首先是在原來博士期間的遺民文學文化研究方面,將原博士論文做了深化研究和修訂,列入權威的中華書局正式出版計畫(原定在2003年11月出版,後因中華書局內部大調整,延後到明年3月正式出版);又從中延伸出多個方面,擴展了研究領域,加強了整個遺民文化精神和與廣東省相關的愛國遺民文化遺產的研究,其中與前者有關的成果發表在國際漢學界有一定影響的台灣成功大學出版的《成大中文學報》上,與後者相關的成果獲得人大複印資料的全文轉載。其次是在範圍再廣一點的清初詞人和清代其他文學研究方面,也對近年開始影響甚大的《全清詞》作了修正研究,對有關《紅樓夢》的重要問題等展開了研究,相關成果已經或即將發表在國內外一些重要刊物上。
潘承玉,2003年度主要科研成果:
1.《清初詩壇:卓爾堪與遺民詩研究》,30萬字,中華書局,即出項目
2."更考遺民刪作伴,不須牛儈辱牆東"--清初"遺民錄"編撰與遺民價值觀傳播新考(4萬字),載台灣成功大學《成大中文學報》2003年第11期
3.《紅樓夢》命意發微,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語言文化學報》第6卷第1期(2003年12月)
4.屈大均之友石濂:一個值得關注的清初嶺南詩僧,載《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獨撰,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6期全文轉載
5.主持"南明文學研究": 第33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本二等資助項目、 浙江省2003年度社科規劃項目。
潘承玉,2005年經浙江省高評審評審,(提前一年)破格晉升教授。現為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兼古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中山大學博士後、副教授、浙江省一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紹興文理學院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遼寧大學兼職研究生導師。
潘承玉,獲獎情況:
1."南明文學研究"獲浙江省社聯2003年度重點項目獲獎
2.論文《八卷本〈搜神記〉成書時代新考》,獲得浙江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
3.專著《金瓶梅新證》,獲得浙江省社聯第三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著作類三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