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墨法

潑墨法創始於唐代王洽(又名王墨、王默),《唐代名畫錄》、《歷代名畫記》都有記載。 後世所謂潑墨法,是指落筆大膽、點畫淋漓、水墨渾融、氣勢磅礴的寫意畫法。 用飽含水的筆頭,蘸上濃淡得宜的墨汁,大膽落筆,點拓出山石的形體。

簡介

潑墨法創始於唐代王洽(又名王墨、王默),《唐代名畫錄》、《歷代名畫記》都有記載。王洽喜豪飲,醉後解衣磅礴,激清迸發,用墨潑在絹上,然後根據墨跡的形態,畫成山石林泉,雲雨迷茫,渾然一體,時人稱他為“王潑墨”。後世所謂潑墨法,是指落筆大膽、點畫淋漓、水墨渾融、氣勢磅礴的寫意畫法。行此法,毛筆要大一些。用飽含水的筆頭,蘸上濃淡得宜的墨汁,大膽落筆,點拓出山石的形體。運筆要胸有成竹,輕重得宜,可以重筆,也可有飛白,隨物形而變化,自然可獲得墨色豐富、滋潤生動的效果。

相關條目

唐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