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民間剪紙

明清以後,剪紙也逐漸脫離刺繡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 漳浦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國民間藝術中占有一定位置。 、漳浦剪紙已被世界認可,並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和產生影響,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簡介

漳浦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唐宋以來非常活躍,據《漳浦縣誌》記載:“元夕自初十放燈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廟,或用鰲山運傀儡,張燈燭,剪採為花,備極工巧”。今分布在漳州市漳浦縣沿海一帶。
漳浦剪紙最初只是作為刺繡的底樣,隨著民間民俗活動的盛行和受北方貼“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響,漳浦剪紙開始套用於各種結婚、祭拜活動,剪各種豬腳花、餅花、花貼於禮品、祭品上,寄託美好的心愿。明清以後,剪紙也逐漸脫離刺繡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漳浦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國民間藝術中占有一定位置。漳浦剪紙有著多元的創作風格,陳金、黃素在繼承漳浦剪紙的基礎上,借鑑傳統刺繡表現手法,創造了“排剪”技法,形成漳浦剪紙構圖豐富勻稱,線條繁複細膩的寫實特色;林桃、陳匏來立足本土,注重主觀想像,開創了漳浦剪紙藝術構圖奇巧、古拙抽象的寫意風氣;陳秋日、高少苹張崢嶸歐陽艷君等剪紙藝人,吸納大江南北各種藝術流派的營養,與時俱進、自成一格。特別是林桃,被藝術界稱為“中國民間畢卡索”
漳浦剪紙以構圖豐滿勻稱、對稱平衡、線條連貫簡練、連線自然、細膩雅致著稱,在表現手法上,以陽剪為主、陰剪為輔,陽剪和陰剪互為補充,密切配合,使整個畫面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在色彩上以單色為主,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具有強烈的工藝裝飾效果。“排剪”技法的運用,則充分體現了漳浦剪紙纖巧細膩的特點,那種細而又細,成組成排,反覆出現的線條,對表現羽毛、花瓣等事物絲絲入扣。在用紙上採用了一些不易變質、褪色的剪紙材料。
漳浦剪紙學術價值有以下幾點: 1 、是千百年來漳浦人民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眾的智慧創造並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保護和發揚是我們的責任。 2 、它見證了漳浦民間習俗演化的進程,對了解漳浦民俗、閩南民俗進而陶冶民情民風具有積極的意義。 3 、漳浦剪紙已被世界認可,並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和產生影響,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