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崢嶸[剪紙藝人]

張崢嶸[剪紙藝人]

在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的福建省漳浦縣,張崢嶸名字家喻戶曉;她是漳浦剪紙藝術界一代宗匠、剪紙世家的掌門人、人們譽稱為“長壽花姆”黃素的外孫女。海濱鄒魯,鍾靈毓秀,哺育巧婦妙剪;梁山鹿水,舊鎮港口,孕育剪紙世家。

(圖)張崢嶸張崢嶸

簡介

(圖)張崢嶸張崢嶸

張崢嶸1966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綏城。民間剪紙藝術家黃素喜添外孫女。黃素老太太剪紙技藝高超,名揚海內外,小崢嶸引以為豪;姨婆黃匏、姨媽鄭小蕊均為巧剪,蜚聲金浦,小崢嶸欽羨不已,摺紙張剪,躍躍欲試。藝術氛圍濃郁溫馨,言傳身教,小手學剪,有志者事竟成。從1977年起張崢嶸縴手操妙剪,用心寫春秋。17歲時以一《十二生肖》作品而步入剪壇,迄今,以其繼承和發揚剪紙大師黃素的寫實手法,吸取改進林桃大師的古拙寫意手法,而獨秀於藝苑中。

黃素

(圖)福建省漳浦剪紙藝術界的一代宗匠、剪紙世家掌門人黃素福建省漳浦剪紙藝術界的一代宗匠、剪紙世家掌門人黃素

一代宗匠 名聞遐邇

黃素1908年生於福建省漳浦縣舊鎮,從小沒上過學,卻聰慧過人,心靈手巧,刻苦鑽研剪紙藝術,15歲時就已是鄉里出了名的剪紙能手。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培養下,黃素的剪紙藝術日漸成熟,創作熱情高漲,精品不斷湧現,作品受到福建省內外藝術界的高度肯定和評價。1960年,黃素作為龍溪地區文藝界的代表參加了福建省群英會。1965年,黃素應聘進入漳州市工藝美術公司工作;成為漳浦縣第一個專業剪紙藝人。20世紀80年代,黃素曾被福建省漳浦縣文化館聘為剪紙教員,專門從事剪紙創作和培訓工作,為漳浦剪紙藝術的傳承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黃素的剪紙,既繼承了民間剪紙的傳統藝術手法,又融入工藝美術特色,加上排剪手法的嫻熟運用,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剪紙作品先後參加“斐濟國家工藝美術展”、“福建省首屆剪紙藝術展”、“全國十縣市剪紙聯展”、“上海桂花節剪紙展”等國內外大型展覽,在美國斐濟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台、港、澳等地受到歡迎和收藏。《人民日報)、香港《大公報》、《中國文化報》、《中國婦女畫報》和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先後報導了她的藝術成就。1993年,漳浦縣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剪紙之鄉”這一榮譽時,其中就包含著黃素的勞動與智慧,她為漳浦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永載史冊。2003年9月,黃素等老一輩剪紙藝人受到中共福建省漳浦縣委、縣人民政府的表彰,黃素被授予“長壽花姆”的榮譽。

圖片說事

(圖)剪紙藝術,四代同堂;切磋技藝,其樂無窮。右起張崢嶸、母親鄭惠如、侄女楊卓青、外婆黃素、姨媽鄭小蕊 剪紙藝術,四代同堂;切磋技藝,其樂無窮。右起張崢嶸、母親鄭惠如、侄女楊卓青、外婆黃素、姨媽鄭小蕊
(圖)1999年7月,張崢嶸(右)與外婆黃素在首屆福建·漳浦剪紙藝術節同台演出,生動感人 1999年7月,張崢嶸(右)與外婆黃素在首屆福建·漳浦剪紙藝術節同台演出,生動感人
(圖)1999年,首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在福建省漳浦縣隆重召開。張崢嶸與福建省漳州市文化局局長黃亞惠、師妹高少苹(自左至右)在一起 1999年,首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在福建省漳浦縣隆重召開。張崢嶸與福建省漳州市文化局局長黃亞惠、師妹高少苹(自左至右)在一起
(圖)2002年,張崢嶸隨團參加香港福建節系列活動,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開心嘉年華演出中,演唱薌劇《安安尋母》 2002年,張崢嶸隨團參加香港福建節系列活動,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開心嘉年華演出中,演唱薌劇《安安尋母》
(圖)1999年2月24日,張崢嶸(右一)參加澳大利亞華人春節聯歡會與蒞會各界友好人士合影 1999年2月24日,張崢嶸(右一)參加澳大利亞華人春節聯歡會與蒞會各界友好人士合影
(圖)張崢嶸(右)、張麗群姐妹共同設計,由張崢嶸執剪的“緣”字剪紙作品頗受好評 張崢嶸(右)、張麗群姐妹共同設計,由張崢嶸執剪的“緣”字剪紙作品頗受好評

繼承傳統

心靈手巧的張崢嶸在年輕時就顯露出她的藝術才華,在外婆黃素的身傳言教之下,剪紙技藝日臻成熟,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剪紙領域有一番不俗的表現。

二十多年來,張崢嶸在剪紙藝術這塊園地辛勤耕耘、刻苦鑽研、虛心好學,經常創作剪紙到深夜,藝術造詣不斷提高,作品多次獲獎。她的作品既繼承傳統技法,又不斷推陳出新,銳意創作現實作品。張崢嶸的作品題材廣泛,有民間傳說、戲劇人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特別是歌頌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現代題材作品更具創意,如“曼舞喜慶十六大”、“百鳥朝鳳”、“年年有餘”、“富貴榮華”、“水仙花”、“玉免拜年”、“鳥語花香”、“魚蝦樂”、“彩蝶迎春”等。她的作品構圖完整豐滿,講究對稱藝術,陽剪陰剪運用自如,剪法纖細與質樸巧妙結合,線條流暢,圖案精美,採用排剪方法表現鳥獸羽毛,栩栩如生。她剪的蝴蝶圖特別精彩,形似神似,令人驚嘆。

推陳出新

1997年10月,她應邀參加福建省漳州市政協舉辦的中日友好聯歡會,現場為日本友人剪紙獻藝,創作《四季如春》;還和日本一位市長同台演唱,她的剪紙技藝和表演才華均得到日本友人高度讚賞。2002年5月,她創作的剪紙作品《團團圓圓》參加海峽兩岸四地“團圓”藝術剪紙暨第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首屆民間剪紙藝術作品評獎活動,榮獲優秀獎。該作品採用民間剪紙傳統對摺剪的表現方法,把鳳凰、牡丹、荷花、紫荊花嵌入其中;牡丹花代表祖國,紫荊花代表香港,荷花代表澳門,和六隻鳳凰歡聚一起,象徵祖國風調雨順、吉慶祥和、團結友愛,表達作者慶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喜悅心情。作品取材於傳統的團花圖案,但賦於新的內涵,使傳統剪紙表現手法得到創新和發展。

多才多藝

(圖)張崢嶸演唱由周健軍作詞,蔡藝榕作曲,的歌曲:《剪夢》張崢嶸演唱由周健軍作詞,蔡藝榕作曲,的歌曲:《剪夢》

張崢嶸多才多藝,能歌善舞,會演唱薌劇、評劇、越劇、黃梅戲和閩南語歌曲。曾獲得福建省第五屆閩南語歌曲大獎賽優秀獎、福建省漳浦縣閩南語歌曲大獎賽一等獎。她經常參加福建省漳浦縣“三下鄉”活動,到農村為農民演出文藝節目。2003年3月,她應邀到深圳參加漳州同鄉會聯誼活動,在五洲賓館為嘉賓和鄉親們現場表演剪紙和閩南語歌曲,增進了骨肉情誼。2003年8月,她應邀帶著她的學生到漳州賓館,參加閩粵贛3省13市黨政代表團聯誼活動,邊表演剪紙邊演唱歌曲《剪夢》,精湛的技藝博得滿堂掌聲。

由周健軍作詞,蔡藝榕作曲,為張崢嶸專門創作的《剪夢》唱出了她的心聲,唱出了張崢嶸對剪紙藝術不懈追求的夢想。

培育後人

(圖)張崢嶸(左二)、張麗群(右二)指導小朋友學習剪紙張崢嶸(左二)、張麗群(右二)指導小朋友學習剪紙

2006年初夏的一個早晨,筆者如約來到廈門市仙閣里幼稚園,採訪擔任該園老師的張崢嶸妹妹張麗群仙閣里幼稚園的小朋友看到筆者的到來,禮貌而又親切和筆者打起招呼,望著這么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親身體驗充滿著童趣的大千世界,筆者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代;而不同的是,現在的幼稚園房子蓋得十分漂亮,裝飾處處充滿著趣味,小朋友穿上了統一整齊的園服,到處體現兒童世界的幼稚和快樂,在幼兒老師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此時,不由得讓筆者十分感慨,現在的兒童真幸福!

張麗群老師告訴筆者:“小時候我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還沒有產生很大的興趣,但外婆黃素和母親鄭惠如、姨媽鄭小蕊、姐姐張崢嶸對剪紙的執著追求和在家庭濃厚藝術氛圍的薰陶下,使我也愛上了剪紙。後來,我考取了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1991年7月畢業之後即分配在漳浦縣實驗幼稚園工作,這時,我開始嘗試在幼稚園里開設剪紙課程。由於漳浦縣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開設剪紙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漳浦縣實驗幼稚園剪紙教學的成績比較突出,中央電視台第四套海外頻道還為此作了專題報導。1999年7月,我調到廈門市仙閣里幼稚園任教以來,仍在班級開設剪紙特色課程,一張紙一把剪刀就能剪出五彩濱紛的圖案,幼兒甚是喜歡。除了每周一次的專門活動外,還將剪紙融入區域活動中,培養他們的興趣,並將他們用心剪出來的作品放在每個小朋友的成長記錄袋中,記錄他們的小小藝術表現能力。在班級中我們還辟有專題剪紙板,張貼每個小朋友的作品,營造他們都喜歡剪紙活動的氛圍。通過剪紙,使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弘揚與傳承,孩子們漸漸地有了耐心、細心的好品質,並能以比較平靜的心態堅持做好每一件事。這對於孩子們個人人格的培養是十分有稗益的。在姐姐張崢嶸的精心培養下,現在念廈門松柏第二國小五年級的侄女楊卓青頗有剪紙藝術的天賦,她在2006年4月26日廈門海峽姐妹攜手共創未來的交流活動中表現不俗,她的剪紙作品受到了海峽兩岸姐妹們的一致好評。我的孩子黃溥博對剪紙也產生很大興趣,現在他也在廈門市松柏第二國小一年級念書,他們倆還經常利用課餘時間一起認真學習剪紙技藝。黃溥博創作的八榮八恥,以愚昧無知為恥的剪紙作品《姐姐生病了》發表在2006年5月28日的《廈門日報》,並榮獲一等獎。同日,由中國民主促進會廈門市委員會、廈門市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專業委員會、廈門市教育協會向黃溥博頒發獲獎榮譽證書。

藝術交流

(圖)張崢嶸出訪澳大利亞,在悉尼大橋前留影張崢嶸出訪澳大利亞,在悉尼大橋前留影

張崢嶸致力於對外對台的文化藝術交流,她的剪紙作品近千幅流傳國外和港澳台地區,到日本、泰國、斐濟、澳大利亞等國家和香港、台灣、澳門等地區展出交流和作為福建省漳州市有關部門的禮品贈送給海外社團鄉親,為漳浦剪紙走出國門做出積極的貢獻。1996年9月,她應邀到香港、澳門為漳州同鄉會的鄉親進行現場剪紙藝術表演和文化交流,獲得好評。1999年2月,張崢嶸應邀赴澳大利亞的悉尼、首都坎培拉及墨爾本等地區,現場表演剪紙藝術和演唱薌劇,和當地華人、華僑一起歡度新春,開展聯誼活動,她的剪紙表演和薌劇演唱,博得滿堂觀眾的喝彩。她還把隨身攜帶的100多幅剪紙作品贈送海外鄉親,大夥爭相接受這一珍貴禮物。她的作品大多數被福建省漳州市政府作為禮品贈送給悉尼政府和當地福建會館。同時,受到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周文重的親切接見。2002年11月,她隨福建省漳州市政府代表團再次赴香港參加首屆香港福建節,在有數千人參加的維多利亞公園現場表演剪紙藝術和演唱薌劇《安安尋母》,獲得圓滿成功。

優秀作品

張崢嶸有《丹鳳朝陽》、《年年有餘》等10餘幅優秀剪紙作品被編入《福建漳浦剪紙集》。她的《年年有餘》等多幅剪紙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及福建省、漳州市等多種報刊,表現了她的作品具有較高藝術水平,深受人們歡迎。她的作品先後被中國民俗吉祥組委會、上海桂花節組委會、華夏剪紙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院等單位收藏。

2006年張崢嶸創作的四幅表現中國民間風俗的作品:《喜得孫兒》、《滿月膨膨大》、《拜祖宗娶媳婦》、《乖子去打拚》被有關部門選中,現已陳列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西湖之畔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據悉,剪紙作品被國家級博物館選中珍藏為數甚少;由此可見張崢嶸作品的創作功力深厚,表現手法細膩雅致,實屬民間剪紙藝術中的精品。

作品欣賞

(圖)張崢嶸
(圖)張崢嶸

成就榮譽

2001年,榮獲福建省首屆民間藝術家榮譽稱號;2003年,當選為福建省人大代表,2005年,她又成為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她躊躇滿志,妙剪不輟。歲月如歌,激情依舊;薪火傳承,任重道遠。張崢嶸以極大的熱情培育引導第四代剪紙雛燕,裝扮繽紛多彩的剪紙藝苑殿堂。

張崢嶸還是福建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福建省漳浦縣政協委員、福建省漳州市青聯委員、福建省漳浦縣剪紙協會副主席。2001年,她被福建省民間藝術家評選委員會授予福建省民間藝術家和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的光榮稱號。由於張崢嶸工作出色,貢獻良多,被評為福建省漳州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福建省漳浦縣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

相關評價

在中國剪紙之鄉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張崢嶸作為剪紙新秀中的佼佼者,為漳浦剪紙藝術的繼承發揚和對外對港澳台僑文化藝術的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藝術是心靈情感的渲泄物,藝術是性格修養的折射。榮膺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的張崢嶸原是薌劇演員出身,能歌善舞;是“三下鄉”文藝骨幹之一。她多才多藝,妙剪靈巧,歌喉婉囀,舞姿輕盈,張崢嶸將自身釅釅的嗓音,翩翩的舞姿,融進了方寸絹紙,視妙剪為舞台,酣暢淋漓地為“兩個文明建設”做貢獻,謳歌祖國,謳歌人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