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岔鄉

漢家岔鄉

漢家岔鄉位於甘肅省會寧縣城西北36公里,宜蘭公路北側。東部與甘溝驛鎮鄉接壤,南臨柴門鄉、定西市定西縣新集鄉、石峽灣鄉,西部與頭寨子鎮相接,北部與頭寨子鎮、河畔鎮毗鄰。鄉人民政府駐漢家岔下莊。漢家岔鄉轄12個村委會,90個村民小組,22138人,流域面積387.5平方公里。宜蘭公路橫穿境內25公里,並與簡易公路連線,可通往相鄰鄉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61年建漢岔公社,1983年改漢家岔鄉。1996年,面積385.7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漢家岔、康家灣、趙家岔、王馬山、荊家坪、南灣、雙廟、細岔、大莊、塔寺岔、楊家山、花兒岔、陰山13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漢家岔鄉位於會寧縣西北部,境內地形複雜,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多屬鐵木山山脈祖歷河支溝,是我縣典型乾旱作農業區,,氣候乾燥、降水較少,暴雨危害嚴重年平均降水量286.1毫米,最大年降水量656.9毫米最小年降水量134毫米,降水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降水多在6、7、8、9月份,降水量為215.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5%,且多以暴雨 的形式出現,年日照時數2226.5小時,年平均氣溫8℃-8.5℃,最高達37.5℃,日照充足,無霜期在120-160天之間,適合蕎麥、洋芋、玉米、糜谷等秋季作物生產普遍分布新第三紀甘肅系紅土層,其上廣泛分布第四紀上更新系馬蘭黃土層,質地均勻,孔隙大,透水性強,植被稀少,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經濟發展

肉羊 肉羊

漢家岔鄉位於會寧縣西北部,漢家岔鄉轄12個村委會,90個村民小組,22138人,是典型的漢族居住區,境內民風淳樸,崇文尚德,勤勞善良,主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及勞務輸出,主要產業有林、草產業、馬鈴薯產業,優質小雜糧產業及肉羊產業等,林草產業肉羊產業主要分布在花岔、楊山、趙岔、漢岔、陰山、王馬山、雙廟、荊坪等村洋芋籽瓜產業主要分布在南灣、細岔、大莊、雙廟等村年人均純收入在1000元左右徘徊,勞務產業有較大發展,年收入1280萬元。現有耕地面積104646.1畝,其中梯田20000畝,林地面積24637畝,草地面積11490畝,農作物播種面積78906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0011畝,秋糧播種面積48181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胡麻、碗(扁)豆、蕎麥、洋芋、糜谷等,大牲畜存欄5868頭(只)羊存欄17856隻。2004年漢家岔鄉有各類企業218個(含個體戶),從業人數554人,總產值860萬元,增加值260.3萬元,總收入658萬元,實現利稅62.5萬元。完成生產總值2888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838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065元。

社會事業

休閒健身設施 休閒健身設施

漢家岔鄉共完成退耕還林24637畝,荒山造林和封山造林20566畝;發展舍飼養羊戶488戶,引進小尾寒羊1952隻;建成集雨節灌工程958眼(處),村文化衛生活動中心3處。通過外援項目、安全飲水項目和整村推進項目配套共實施雨水集流工程3687眼(處),解決了2566戶11500人的飲水問題;新修了18.6公里的漢河公路和45公里的鄉村道路;完成1151.8平方米的教育危改項目和劉岔、南灣、趙岔1691平方米的希望國小建設和漢岔移民國小建設,改善了辦學條件;新修836平方米的衛生院門診樓和654平方米的鄉政府辦公樓建設;完成了4村475平方米的陣地建設,使村委會辦公場所合格率達到58%;招商引資300多萬元,完成了商住樓和商貿小區建設,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實施了八眼泉引水項目,將鐵木山礦泉水引至漢岔,解決了鄉政府所在地的機關單位、個體戶及當地民眾的人畜飲水問題。通過項目實施,有力推動了漢家岔鄉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

漢家岔鄉 漢家岔鄉

1、交通方面:境內有309國道、“四馬”縣鄉公路和漢河公路三條主幹道及鄉村道路和村組道路,通車裡程達356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2、教育方面:漢家岔鄉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8所,其中獨立國中2所,六年制國小18所,四年制及其教學點16所,幼稚園1所,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所;共有學生6281人,其中國中生1875人,小學生4406人(含學前及幼稚園311人);在校教職工291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8%,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為97.5%。

3、衛生方面:鄉衛生院透視機、心電圖機、產床等設施配套齊全,為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

素質工程

漢家岔鄉 漢家岔鄉

漢家岔鄉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新農村的基礎工程來抓,結合開展“三級聯創”和“雙聯雙帶”活動,積極創新,全面提升黨員幹部民眾的綜合素質。一是“固定課堂”。依託鄉黨校、鄉村遠程教育站點、黨員活動室和黨員中心戶,落實集中學習和培訓任務,突出政治理論和政策法規的學習教育。二是“流動課堂”。建立送學幫教、理論宣講、先進事跡報告、播放電教片等4支隊伍,深入村組農戶,開展駐村幹部講形勢、先進典型講事跡、老黨員講傳統、致富黨員講創業、反面典型講教訓、致富能人講技術的“六講”活動。三是“實踐課堂”。課堂拓展到田間地頭,組織黨員民眾參觀農業產業化基地和致富示範戶,致富能人現場介紹致富經驗,讓黨員民眾學習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牢了人才基礎。

鄉鎮名人

1、段廷弘,1942年生,漢家岔鄉人,中共黨員,中學特級教師。1968年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1969年後歷任會寧一中、會寧二中教師,教研室幹事,1987年調白銀市教科所,曾任白銀市中學語文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中學語文學會理事,《白銀教育》編輯。2002年獲甘肅省“園丁獎”。

2、柏鳳歧,1953年生,漢家岔鄉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全中國模範教師。1974年7月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中文系,即回會寧任教。1987年任會寧二中校長。1998年調蘭州市委黨校,鏇調科學院中學任校長,經過長期的努力,2003年學校被蘭州市政府命名為“蘭州市示範性中學”。1998年9月被教育部、人事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授予中國模範教師稱號。被中國中學校長協會吸收為會員,應聘《少年文史報》指導編輯。曾出專著《中學生學習方法漫談》。

地方特產

會寧鐵木山 會寧鐵木山

漢家岔鄉境內鐵木山東麓有優質礦泉水。鐵木山被譽為“早塬秀峰”,呈山上之山之勢,主峰海拔2404米為會寧縣內最高峰,是會寧縣境內唯一一片天然綠地,森林面積1萬畝。自然景觀奇特,人文景觀豐富,山間有傳奇的逼水珠和絕妙的自然石像,林木蔥鬱,泉水甘美,有喬灌木,中草藥與植物40多種,野生動物10多種。區內有八處泉水,早有“九泉春水”、“神水”之譽,經國家地礦部、衛生部測定,鐵木山礦泉水含鍶1.16mg/L,礦化度1198mg/L,含有偏矽酸、鈣、鋅、鈷等多種有意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現有商品包裝“鐵木山”礦泉水,還有用鐵木山礦泉水釀造的“鐵木山”、“回師樓”系列酒以及用鐵木山為原料生產的“萬里緣”牌杏仁露,花生露飲料,以上飲品受消費者好評。

甘肅鄉鎮導航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鄉鎮也很有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