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洋

別號“漁洋山人”。 漁洋 漁洋

詞語解釋

拼音:yúyángㄧㄩˊㄧㄤˊ詞目:漁洋(漁洋)引證解釋:清詩人王士禛別號“漁洋山人”。省稱“漁洋”。清董元度《夜雨讀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聯句見示詩慨然感賦得六十四句》:“漁洋曾有言,成句吾能讀。”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蓋漁洋論詩,以格調撐架為主。”

安陽漁洋村

歷史

20多年中,隨著改革開放村民紛紛地或外出闖蕩、或搞起了多種經營。唯有龍振山,一家4口人守土有責。日復一日,在這片土地上尋覓祖先痕跡的歷程中,30年的積累竟穿越了6000年的歲月長河。穿越6000年古老的村落6000年的村落史漁洋村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漳河岸邊,北望河北,東有平原,西為丘陵。四周村村相連,遠遠望去,漁洋村與其它村子沒有什麼不同,是個極其普通的小村莊。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從一磚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們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精美鵝卵石搭建的古寨門。從寨門上依稀可見的碑文可以看出此門曾在乾隆五十五年重修過,遂沿用至今,而究竟它建於何年,已無從確考。再看那腳下的青石路竟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一切的殘破和滄桑仿佛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小村的古老與神秘。龍振山在漁洋村號稱“土博士”,因為他收集來的文物和考證的結論,是一部得到了考古學家確認為貫穿6000年華夏歷史的“活”的史書。跟隨龍振山走在村中的土路上或塌落的民宅四周,他邊和我聊天邊用腳在地上踢踢翻翻。一會兒的工夫,他的手頭已摞起了一沓古文物的碎片。他把揀來的那些零碎的物品拿給遊人看,一件件地介紹,那白瓷片是宋代的遺物,另一片醬色的是金元時代的文物。還有一大塊是漢代印紋陶缸殘片。我正入神地去琢磨,他又帶我去了另外一個布滿荊棘的地方。他撥開荊棘,又用鐵鍬挖了兩下,便發現兩片黑瓦,這裡曾是東魏北齊時期的一個窯場。穿行在漁洋的街巷中,隨處可見青磚黛瓦、古樸典雅的古代民居。它們絲毫也不張揚,與現代鄉村建築,相互掩映,古老的文化與現代氣息錯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四合院中有兩間相對封閉較為嚴整的小屋,那就是龍振山的博物館了。小屋的牆上掛著漁洋村周圍的遺蹟分布圖。在柔和的燈光下,整整齊齊擺放在透明玻璃櫃內的文物氤氳著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光澤,散發著迷人的風韻。那粗略簡明的線條就像一道道年輪,訴說著它們各自的年齡和一段上古時代的故事。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令人心醉。有明代青花、北齊泥像、漢代耳杯、戰國鼎壺、商代陶鬲、龍山卜骨、仰韶陶片,奇特的漁網上用的陶墜兒,還有骨箭頭、銅箭頭、鐵箭頭……總數有3000多件!“1978年4月7日,在村西溝北岸發現一商代古墓,已經坍塌,屍體頭部前有一陶鬲,內裝有一獸骨,並在骨上鑽有一孔,經考察是一平民墓。另外還有14枚貝幣,是海貝,圓鼓形表面光滑細潤,為乳白色,背部均為小孔或圓孔。貝幣是我國早期貨幣之一,商代甲骨文中有記載……”龍振山介紹。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以來對漁洋村按朝代歸類的文物評價是:“漁洋村悠久歷史的有力佐證。漁洋村可以看作是一個中國普通村落6000年演變的標本。”

小村生活

厚重漁洋村漁洋村共有900座民房,其中老民宅就達600座,占全村民宅總數的2/3。歷史上的漁洋村曾經是許多仁人志士一展身手的地方。漁洋村與著名的下七垣村一水之隔。漳河對岸,就是先商文化的代表下七垣文化,或許由於這個原因,漁洋村的先商文化遺蹟更引人注目。據考證,大禹治水留在漁洋的河渠遺址,如今仍見輪廓,已成為肥沃的土地。30年前龍振山首次發現文物的地方,相傳竟是當年西門豹引漳河之渠渠首遺蹟。

歷史的痕跡

關於西門豹的故事,安陽的地方志里有詳細的記載,而在漁洋村,至今還有西門大夫石和西門豹祠,人們都到那裡供奉,以表達對這位大夫的懷念。據《水經注》記載,在古代漁洋被稱為“三戶津”。在甲骨卜辭和《史記·項羽本紀》中,“三戶津”這個名字都出現過。據村裡的人說,我入村時看到的寨門原本東西南北各一座,都十分高大巍峨。上面還都建有廟宇,東門是魁星樓,北門是玉皇廟,南門是觀音閣,西門上建的是“泥馬渡江康王廟”,如今毀掉了三座。千年來一直是個不解之謎的曹操七十二疑冢,按文獻記載,就在漁洋村附近。一個小小的村莊何以沉澱起6000年的歷史呢?龍振山通過多年的研究考察總結出了三點原因:漁洋臨漳河,地高土厚,曾是古渡口。一般來說古人都是臨河、臨水擇墟而居。墟就是高土崗,不臨水沒有辦法生存,臨水又擔心遭到水害,因此臨水還必須擇高而居。漁洋村就是這樣一個臨水的高地,非常適合早期人類居住。“漁洋村”的村名過去是“魚羊村”,漳河水在村東經常泛濫,漲水時往低地里注水,洪水退後,窪地里有河魚可捕。河灘上則土質鬆軟,特別適宜草木生長,人們就在灘地牧羊。久而久之,得村名“魚羊”。明朝時期,村里比較富裕,讀書人多了,嫌“魚羊”兩個字不雅,才改為現在的村名“漁洋”。龍振山耗時5年,與本村教師高清瑞合寫了一本《村史》,其中記載,古時候漁洋村曾是一個渡口,那時,河北、內蒙、陝西等地的客商都在這裡渡河。村中一共有24個姓,其中龍、高、韓是大姓,這與當時的客商在此居住做生意有關。因為這裡離區域中心如安陽、鄴都(今河北臨漳縣)較遠,遠離政治鬥爭和戰爭的中心,所以沒有遭到徹底的破壞。這裡地高土厚,土質優良。多少年來,遠來近往的人們都到這裡挖土製陶。村中有多處巨大深坑。然而這深坑之下竟還能種植莊稼,可見此地的黃土層十分深厚。而長年受黃土滋養的村舍也與其他地方的大不相同,房屋的造型設計、格局構架以及村四周的四個大寨門,使得整個村子顯得十分古樸凝重。2004年4月25日,安陽市成立了漁洋文化遺產文物保護所,龍振山任所長。小小漁洋村,現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漁洋的步履仍隨著時光的流逝有條不紊地前行,只是它的每一個腳印都那么踏實。小村生活有條不紊的前行

行走攻略

交通:從南北方向到安陽的火車每天有數十列,到安陽市下車後,有直接到漁洋村的巴士。美食:酒店及餐飲價格適中。安陽市也有不同風味的餐飲,東南西北中的遊客均有可食口味。景點:世界遺產殷墟博物館、袁林(中國最後一位“皇帝”袁世凱墓)、羑里城(中國最早的監獄、易經發源地)、岳飛廟等,紅旗渠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