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峽口

漁峽口

漁峽口,位於湖北省長陽縣西南部,東部鄰資丘,西部鄰巴東,北部樂園,南部五峰。中心集鎮距縣城129公里,距水布埡工區18公里,距滬蓉西高速公路與宜萬鐵路入口38公里。鎮轄16個村,10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0981戶,總人口39022人,國土面積294.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5.6 %,耕地面積3334公頃,水域面積5241公頃。2007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8571萬元,實現財政總收入6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98元。2006年成功承辦了中國長陽·縱渡清江畫廊張健橫渡隊入水儀式,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國長陽·清江椪柑文化節,2007年,清江椪柑首次走入央視“新聞聯播”。

地理位置

漁峽口,位於湖北省長陽縣西南部,東部鄰資丘,西部鄰巴東,北部樂園,南部五峰。中心集鎮距縣城129公里,距水布埡工區18公里,距滬蓉西高速公路宜萬鐵路入口38公里。

人口

鎮轄16個村,10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0981戶,總人口39022人,國土面積294.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5.6 %,耕地面積3334公頃,水域面積5241公頃。2007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8571萬元,實現財政總收入6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98元。2006年成功承辦了中國長陽·縱渡清江畫廊張健橫渡隊入水儀式, 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國長陽·清江椪柑文化節,2007年,清江椪柑首次走入央視“新聞聯播”。

香爐石

香爐石遺址,位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東南0.5公里的清江北岸。東距長陽縣城97公里,地處清江中游。地理環境十分獨特,屬典型的河旁山寨型文化遺址。

該遺址為1983年發現。後在配合湖北省清江隔河岩大型水電工程建設中,省文化廳抽調有關方面考古人員組成湖北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隊,於1988.1989和1995年先後三次進行考古發掘,獲得夏.商.周時期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銅器等文化遺物近萬件及一批早商時期的巴人墓葬。還發現大批商.周時期的甲骨和兩枚西周初年的陶印章。此外,還出土大批獸骨和魚骨以及東周和秦漢時期的部分遺物。

香爐石遺址37000餘平方米,已發掘400平方米,面積雖不大,但出土遺物近萬件,還不包括大量動物遺骸。這在鄂西清江流域和長陽大山區來說,是極為罕見的。考古學家在經過認真整理和研究之後,根據其獨特的文化特徵,已將之命名為“香爐石文化”。這一文化,上起夏時期,夏至西周時期,前後長達千餘年。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清江流域為我國巴人起源和頻繁活動的地區。巴人的早期歷史,應在距今3000年到4000年之間。香爐石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有巴文化的明顯特徵,其時間正好與我國早期巴人的活動時間相吻合。所以,“香爐石文化”即為早期巴文化。

自然資源

儲量豐富,銅炭儲量為6000萬噸,鐵礦1500萬噸,矽礦l.8億噸,陶土1000萬噸,水能1.7萬千瓦。

景物

里山川景物奇特秀美,伴峽風光譽為清江風景之勝,鹽池溫泉獨具宜昌旅遊一絕,投資1200萬元建成的溫泉山莊年接待遊客已逾十萬人次。2008年初,800萬土家兒女尋根問祖聖地——白虎壟廩君陵一期全面建成,二期廩君神道規劃已通過評審,不久將動工興建。神女洞、海螺洞、女神寨、蓮花洞等一批伴峽溶洞群渾然天成,洞中美景,巧奪天工,極具開發價值。

發展

年來,全鎮特色經濟勢頭強勁,已培育了以“椪柑、高山反季節蔬菜、菸葉、小水果、桑蠶旅遊”為主體的特色經濟項目,“清江椏柑”享譽全國,並獲得國家綠色產品證書,產品遠銷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沐鹽池河溫泉,游岩松坪果園”漸漸成為漁峽口鎮集產業、文化、休閒為一體的旅遊品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