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環翠峪景區

五彩池:這裡的石頭,都是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 三月是環翠峪杏花村觀賞杏花的最好時節,十里的杏花林成為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huan

滎陽環翠峪景區滎陽環翠峪景區位於鄭州市西南40公里的滎陽廟子鄉,1988年開始對外開放,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鄭州市十大優秀旅遊景區。
滎陽環翠峪地處浮戲山的中部,是嵩山北部的余脈。在清朝乾隆十八年的《汜水縣誌》中曾今記載,這裡“四周青山環繞;松柏疊翠;諸山來朝;勢若星拱;林黛羅列;谷峪清幽。”,所以被叫做環翠峪。
環翠峪八路軍後方醫院
八路軍後方醫院是環翠峪紅色文化的主要體現。
皮定鈞將軍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毛主席在戰爭勝利後把他封為少將,他覺得不滿意,小聲嘟噥,被毛主席聽見,毛主席說了句“皮有功,少改中”,把他封為中將,一時傳為佳話。
抗日戰爭時期,廟子鄉屬於豫西抗日根據地,1944年4月,皮定鈞司令員和徐子榮政委率領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隊來到這裡,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並最終取得了勝利,但也有許多英勇的戰士在戰鬥中受傷。
當時醫療條件十分艱苦,就在這裡臨時建起了一個抗日後方醫院。以一個大樹作為掩護,在大樹的下面建了三個窯洞,這三個窯洞在當時分別住有輕、重傷病員和院部醫護人員。
當年在這裡治好了許多為國家流血負傷的英雄,皮定鈞司令員曾多次親臨病房探視慰問。無數英雄來過這裡,無數英雄從這裡走出,轉戰南北,直至全國取得勝利。
窯洞的房頂上這棵生命力十分頑強的古樹叫古橿樹,這也是中原地區的稀有樹種之一。
《山海經》中曾有記載,說浮戲山環翠峪橿樹生長茂盛,橿樹的木質堅硬。
在古代主要用來製造車輪,現在世界上的古橿樹極少,而環翠峪就有三十多棵,最古老的是有著2萬年樹齡的南峪古橿和王莊古橿.
這棵古樹也在這裡歷經幾世滄桑仍樹木崢嶸,枝繁葉茂,特別是它的樹冠就像一把雨傘覆蓋著整個院落。
在抗日時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保護了一批又一批傷員脫離險境,所以又稱這棵樹為“英雄樹”,象徵它的機智勇敢和頑強的生命力。
環翠峪龍溪宮
龍溪宮是環翠峪景區的重要代表景點之一。位於環翠峪景區內的的天堂山附近,龍溪宮位於地下100米,現已探明長度為5500餘米,目前已經開發完善並能對外開放1600餘米,可遊覽面積達12600平方米.
主要景點有“東海龍宮”、“寶塔飛瀑”、“龍王聚會”、“嫦娥奔月”、“太白吟詠”、“仙橋寶塔”等。
龍溪宮宛若一座地下龍宮寶殿,冬暖夏涼。洞內流光溢彩、玉壁幔幕層遮,飛瀑拋灑,猶如群仙臨凡,巧奪天工。穹頂鍾乳倒懸,虎居龍盤,洞底冰筍銀柱,碧波橫溢,似水晶世界璃台玉閣。各種紋飾交織,栩栩如生,似雕刻一般。
步移景換,洞體時而山窮水盡,時而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別有洞天。
洞內遍布珊瑚玉樹,潔白如雪,晶瑩剔透;高過丈余,矮不盈尺,密密層層,縱橫交織,恍若灌草叢中的雪景,又似珊瑚密布的海底,珍珠和雪花形態各異,玉筍、玉柱、玉塔林立,兩壁石幔疊置倒掛,洞頂鍾乳串珠懸垂,石筍脫拔於冰川之上,寶塔林立在石幔之間。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洞內呈現出一條長達5米左右龍的化身,實屬溶洞群中之所罕見,屏遮瓊瑤仙閣,銀河一泄千里,令人眩目,留戀忘返。真可謂福地洞天,人間仙境,世外桃園。
龍溪宮是鑲嵌在中原大地上的一顆新星,她已撩開朦朧的面紗,睜開惺忪的睡眼,展現出迷人的風采。
環翠峪雙龍大峽谷
環翠峪的雙龍大峽谷因傳說中的雙龍在此而得名,奇峰、青石、碧潭、幽峽、秀瀑、山花、野果構成了秀美的風景體系,曾被專家評價為“自然山水精品畫廊”。
蛤蟆潭:這是雙龍峽第一個景點,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有生命,這整條峽谷常年水流不斷,一直生長有螃蟹、泥鰍、魚等各種生靈。而這口潭水就以蛤蟆居多,所以它就被成為“蛤蟆潭”。
夏日的黃昏,坐在這裡你會聽到蛙聲一片。另外在夏秋季節,每到夜裡12點,所有大大小小的青蛙聚在這聽風賞月,它們佇列整齊,蛙聲陣陣,場面十分壯觀,當地山民戲說它們是在開家庭會議,十分有意思。
玫瑰湖:雙龍峽谷里真的是山美、水美、花也美。走到了玫瑰湖畔就猶如步入了花的海洋,這裡水邊盛開的便是野玫瑰,它們單薄俏麗的姿態更讓人想到“清山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情調。
玫瑰是愛情的象徵,您還可以在玫瑰叢中、在清澈的潭水邊留張影,讓我們的愛情仙子來見證您愛情的甜蜜、永恆!
五彩池:這裡的石頭,都是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有的在路旁,有的在水中,在清澈透明的溪水映照下更加美麗,這些便是大家都喜愛的五彩石,無論您是在哪塊石頭上拍照,都會構成一幅很好的畫面。
據相傳五彩石是女媧鍊石補天時遺落到人間的,對於來此的遊客來說那就是:誰撿到的五彩石顏色最多、造型最好,就預示著誰的運氣越好了。
三疊瀑布:這個瀑布可真稱的上是靈秀奇特了。它隨著山勢起伏形成三疊,形態很是優美。
在每疊瀑布下面各有一口潭水,從上到下依次為日潭、月潭和星潭。上面兩潭地勢較高,可以吸納日月之光。
下面潭裡水質晶瑩清澈,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像星光閃爍,景色十分奇妙。
雙龍瀑布:這裡就是整個雙龍峽的盡頭了,因為瀑水兩邊對峙的山峰很像兩條龍在隔谷相望。
它們正在蜿蜒盤旋,仿佛呼嘯著有待起飛。飛瀉而下的瀑水水,同樣也是妙不可言的。
有幸捧一掬天池水品嘗一下,頓感清甜舒暢,五臟六腑都在被著甘甜的泉水滋潤著。
環翠峪花果山大峽谷
花果山大峽谷是環翠峪景區的主要遊覽景點之一,整個大峽谷幽深險峻,以紅色的石頭為主,兩面山勢險要,植被茂密。紅綠相間的花果山大峽谷是觀猴捉蟹的好去處。
猴趣:在環翠峪景區的花果山大峽谷里生長著八十多隻野生獼猴,根據他們在這裡的生活習性,可以把它們歸為三種類型.
一類是模範猴,長得十分乖巧,舉止文明,遊客可以隨意的跟它們拍照留影玩耍;一類是流氓猴,舉止行為很不文明,常常挑逗欺負遊客;還有一類是強盜猴,這類猴子比前兩種猴子是厲害的多,如果您帶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可得分它一點,否則它會纏住你不讓你離開的。
環翠峪的野生獼猴不但會倒立、爬山上樹,還會喝遊人送給它的飲料、啤酒,最為讓人吃驚的便是剝花生吃花生了,它們剝皮的速度之快不的不令人為之稱讚。
猴王爭霸賽: 現在,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猴子還是過著比較原始的氏族生活,這八十多隻猴子分四群,每群20多隻。
它們生活在一起,玩耍也是在一起,這八十多隻猴子由一個領導統領著。最為有趣的是每四年要舉辦一次猴王爭霸賽,四個支隊各自推出一個體格強壯,勇敢的獼猴,然後這四個猴子進行爭霸,取得最後勝利的那隻猴子被推舉為猴王。
四年一選也是根據猴子的生長發育來決定的,一隻猴子壽命大約20多歲,當它長到4歲的時候就到了壯年,無論體力、智力都發育成熟了,可以在爭霸賽上一爭高下。
悟空尊師:花果山大峽谷裡面有兩個山峰,一個像跪在那裡受罰的孫悟空,特別是它的帽子和眼睛,看起來十分逼真。
另一個是它對面的唐僧師傅。傳說孫悟空打死了妖怪,被糊塗的師傅以為誤打了百姓,所以念起了緊箍咒,遊客可以看到的景象就是悟空向師傅求饒。
這裡有兩種說法了:一種是唐僧被妖怪挾持到這裡,一種是唐僧老家是洛陽偃師,這裡離洛陽較近,唐僧在出遊之前先回家探望,師徒四人來到這裡。
一線天:在花果山大峽谷中,兩道山峰中間就夾著像一條線的距離,每到上午九點到十點,陽光直對這裡的時候,抬頭向上看,我們可以看到一縷光線從這裡划過,這就是一線天了 ,不過由於岩石風化,現在一線天成了“一片天”了。
紅腿螃蟹:在環翠峪的大峽谷裡面有一群橫行天下的小霸王——螃蟹,這裡的螃蟹有很多品種,最有名的要屬紅腿螃蟹了,因為這種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多種礦物質。
這種蟹白天在水裡,晚上爬到山坡上,嘗遍百草,又叫做“百草蟹”,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捉一些,熬一鍋鮮美百草蟹湯,新鮮的蟹湯里會含有一種濃濃的中草藥香氣。
環翠峪臥龍台
環翠峪臥龍台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臥龍台留下了眾多的人文古蹟和風景名勝。
高而險峻的臥龍峰、奇特美麗的千年石花、古老久遠的鄭漢長城、雄偉的明代古大炮、淵源流傳的婆媳讓水、皮定均司令也曾在這裡打得日本鬼子落荒逃走。臥龍台是環翠峪風景區的精髓所在,更是自然與文化的完美結合。
臥龍峰海拔681.7米,絕對高度400米,是環翠峪為景區主峰。在通往峰頂的上山步道旁生有數萬棵橡子樹,又稱櫟樹,每到秋天它會結一種圓形的褐色果實,果殼堅硬,有點像板栗,果殼可以染一種土褐色的布,還可以制栲膠;另外果殼內含有澱粉,可以做成橡子涼粉。
傳說中橡子涼粉具有唐代風味,李世民稱帝前被封為秦王,在一次被王世充追趕中,曾經過這裡,當時可以說又餓又累,當地山民送給他一碗橡子涼粉,李世民吃完後,口齒生津,恢復了體力,從這裡一直走到嵩山少林寺,打敗了王世充,現在我們走到嵩山少林寺,還能看到“十三棍僧救秦王”的碑記。
話說李世民稱帝以後嘗遍了山珍海味,又想起了這裡的橡子涼粉,就派人來取,並封為貢品,每年向皇帝進貢。秋天登上臥龍峰,會看到漫山遍野的紅葉(一種落葉灌木,黃櫨),就可以欣賞“滿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美麗景色,秋日的紅葉比盛夏的鮮花更有寓意,它經受秋霜寒冬,在蕭條的秋天給人們展示出一種獨特的美,給人帶來似火的熱情。7、8月份,滿山遍野都是惹人喜愛的紫葡萄和野棗。
雲花石又叫千年石花,雲花石實際上是一種低等地衣——藻類和菌類的附屬物,在一億年前這裡曾是海底,後經陸地抬升、山體擠壓等各種滄海桑田的變化,海底上升為山頂,海底暗礁暴露出來,附屬在玄武岩上的地衣經過長時間的雲蒸霞蔚,烙在了石頭上,形成這種美麗的圖案,好象石頭開花一樣,因為這種地衣類植物能在高山裸岩上生長,所以又被稱為“植物界的拓荒者”。
這種石花共有三個生長階段,黑色的是其幼年時期,中年呈白色,到了老年則是黃色,一個階段為一千年,所以稱為千年石花。另外關於千年石花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臥龍台上曾臥過兩條龍,當龍起身的時候,片片美麗的祥雲落在石頭上,叫做“龍起雲落”,片片雲花是一種吉祥的象徵。
據《中國軍事史》第一卷記載,臥龍台上共有八尊大炮,大小不一,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在80年代也多次來到這裡進行考察。
但現在臥龍台上僅有兩尊,一尊是虎蹲炮,一尊是九節大炮,都是明萬曆年間的古炮,重八百餘斤。其餘六尊還藏在地下沒有被發現。
登臥龍峰的路上有有名的賢孝村,其起源於北魏年間,原名張家村。內有婆媳樹、婆媳石等,得名於婆媳讓水的傳說。
如今,在這個村莊,媳婦敬婆婆、婆婆愛媳婦仍是一種傳統,已經被鄭州市委市政府定為鄭州市家庭美德教育基地。
相傳北魏年間有婆媳二人,相依為命,北魏末年遇戰亂,加之氣候乾旱又鬧災荒,村中男子大都向外鄉逃難而去,僅留婦孺不便行走留在村中,話說有這張氏婆媳二人逃荒來到白水道下,饑渴難忍。
此時,只見白水道一石縫裡流出一股泉水,二人接到半碗清水,但二人相讓,誰都不願先喝一口。終於,推讓之間,泉水乾枯,半碗水更是早已蒸發得無影無終,二人終於渴死在這石崖下.
她們的魂魄凝冤不散,被天神張天師帶至玉帝處,玉帝為二人賢孝互敬之風所感動,命神工將其二人遺體化為石像,高懸於石崖之上,便是這“婆媳石”,又命黃龍鑿通黃龍池水由石崖滲出,便是今天人稱的“義泉”。
人言“有心栽樹樹難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時不知是何人何時於此所插柳枝,現已是枝繁葉茂,可謂是“此泉稱義泉映柳”,後人曾有感題詞“賢孝可風”刻石於這白水道。傳說當時還有兩隻烏龜前後下山找水喝,看到婆媳讓水的情形,為其義深受感動,回頭上山,也渴死在這裡,便化為了“雙龜石”。
過了婆媳讓水處路旁有塊懸崖系 “三壽”摩崖石刻所在。自左向右,三個“壽”字分別為楷書、行書和草書,分別出自於柳公權、寇謙之和王羲之三家之手,均可謂出自名家。無論是柳公權上不露首下不見尾的不顯山不露水,還是王羲之頂天立地的一氣呵成,均顯氣勢非凡。而能並行於這兩位絕對名家之間的行體“壽”就有一段故事了。
話說遠在北魏時期,環翠峪有一位老太太過120歲壽辰,常言道人過七十都古來稀了,何況兩個花甲壽辰呢?所以說,各地百姓以及名家、官員、鄉紳等等都來賀壽。寇謙之呢,是當時中國的道教教主,而他此時正在環翠峪修,他就想著也得送份賀禮啊,可他一個道人又沒有什麼銀兩,怎么辦呢?
於是就在東晉王羲之的“壽”字旁另寫了一個“壽”字以表賀壽之意。可後來有人看出來,說寇天師的“壽”字寫錯了,大家知道繁體“壽”字下面有一個“口”字和一個“寸”字,可寇天師的“口”字卻未封住口真是寇天師筆誤嗎?
原來啊,寇天師當時是故意的,是想等老人仙逝之際再將“口”字封上,可未曾想到,直至寇天師得道成仙而去,這位老人仍然健在,所以,只憑空給我們後人增加了這么一道未完筆的風景。
臥龍峰頂有臥龍台寨。臥龍台寨是春秋戰國時期鄭韓長城的一部分,鄭韓長城起自滎陽市崔廟鎮王宗廟,到鞏義市新中止,全長二十八公里。臥龍台寨全長1695米,高6米,平均厚度為2米。
明代嘉靖年間為抵禦農民起義,利用這裡的天險和原有長城的基礎修建了這樣一個城寨,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臥龍台寨不僅保存了長城的風格,像有輔助牆——以後、炮眼、垛口等,還保留有了一種古城寨的風韻,以前歷代抵禦外敵、農民起義都用過這個城寨,抗日戰爭時期皮定均司令員也利用過這裡的有利位置。
整個城寨最近的一次修復是在清鹹豐14年,它分別有東南門、東門和西北門三個城門,它的奇特之處在於整個城寨全是用乾石塊壘成的,但異常堅固,歷經無數風霜仍然不倒,它的存在見證著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臥龍峰的中心位置有一口大鐘——回歸鍾(也叫警世鐘)。全國共有兩口,另一口在北京博物館,它是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董建華先生贈給中原大地河南的, 1997年鄭州市評選十大旅遊景點環翠峪景區位列第一,所以這口鐘就最後安家在了環翠峪。
這口鐘的總重量為1997斤,象徵了1997香港回歸鍾文483個字,記錄了香港的歷史。1997年這口鐘敲去了我們的百年恥辱,圓了香港回歸的百年夢想;今天再一起敲響這口鐘,可謂意義深刻……警世鐘旁邊有坐塔以前是城寨的烽火台,因為山上的樹木茂密,為保護林木,現作為防火燎望塔。
臥龍台上有人工的“二龍戲珠”雕刻,傳說這個台上曾臥過兩條龍,一個是北魏道教教主寇謙之的師傅成功興曾在這裡修道,最後修得正果,從這裡成龍升天。
另一個是為民除害、大戰蜘蛛精的黃龍戰勝後曾在這裡休息,最後從這裡回到龍宮。當地百姓十分迷信此地的靈驗,每逢年節都會來這裡燒香許願,祈禱一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環翠峪杏花村
環翠峪有著十里的杏林。它們呼吸著浮戲山雲海的靈氣,吸收著環翠峪流泉的甘露,堪稱環翠峪之媚。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是公元前數百年問世的《管子》中就有記載,因此,至少在我國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它既能采果又能賞花。
三月是環翠峪杏花村觀賞杏花的最好時節,十里的杏花林成為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盛開的杏花,艷態嬌姿,繁花麗色,胭脂萬點,占盡春風。走入杏林,淡淡的花香伴著悅耳的鳥鳴,春風迎面而至,讓人沉醉於這花的世界,馨香宜人,令人心曠神怡。百米的杏花長廊就成屏,花枝交錯,行走於其中真讓人如痴如醉,美妙無比。
滿山遍野的杏花粉白相間,粉紅的花骨朵俏皮的站在枝頭上,點點露珠落在花骨朵上,那種嬌美,實在讓人為之心動。再加上綠油油的麥苗、黃燦燦的油菜花襯托,把整個環翠峪裝扮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人流連忘返。
杏花,因春而發,春盡而逝,到了五月下旬,環翠峪杏花便長成了杏子,此時便是環翠峪摘杏的最好時候,滿樹杏子猶如黃澄澄的小燈籠掩藏在綠葉之間,沉甸甸的甚是惹人喜愛。

參考資料:
1.http://www.hnhuancuiyu.cn/
2.http://www.hnhuancuiyu.cn/huancuiyu_jingdian/
3.http://www.hnhuancuiyu.cn/huancuiyu_jingdian/huancuiyu_xinghuacun.htm
4.http://www.hnhuancuiyu.cn/huancuiyu_jingdian/huancuiyu_wolongtai.htm
5.http://www.hnhuancuiyu.cn/huancuiyu_jingdian/huancuiyu_longxigong.htm
6.http://www.hnhuancuiyu.cn/huancuiyu_jingdian/huancuiyu_balujunhoufangyiyuan.htm
7.http://www.hnhuancuiyu.cn/huancuiyu_jingdian/huancuiyu_shuanglongdaxiagu.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