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清胃丸

滋陰清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五。主治陽明經血熱,上下牙床紅爛肉縮,齒根露者。

基本信息

組成

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牡丹皮(去骨)、梔子仁(鹽水炒)各一兩,軟石膏(煅)二兩、黃連(酒炒)、知母、葛粉、防風各七錢,升麻、白芷各五錢,生甘草節四錢。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湯泡蒸餅,攪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晚上米湯送下。

主治

陽明經血熱,上下牙床紅爛肉縮,齒根露者。

附方

名稱:升麻散

組成:川升麻、黃連、羚羊角屑、甘草、玄參、黃芩、麥門冬、知母、葛根、川大黃、牛蒡子、羌活、甘菊花、防風

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主治:心脾風熱積滯,口舌生瘡,齒齦內爛,經久不愈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

名稱:含化麝香丸

組成:麝香、杏仁、川升麻、黃芩、浮萍草、零陵香、甘草、寒水石、黃連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取一丸,綿裹含化咽津

主治:口舌生瘡,赤爛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

名稱:加味清胃散

組成:黃連、生地黃、牡丹皮、當歸、升麻、犀角、連翹、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有熱,口舌生瘡,齒齦腐爛疼痛,或吐血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中藥方劑之滋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