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蕪

12.《鄉魂》刊《美術報》(1997年9月8日) 18.《我的信仰》刊《安徽日報》(1998年3月8日) 21.《思莊子》刊《錢江晚報》(1998年5月21日)

人物簡介

朱志武(滋蕪),男,漢族,1963年7月生,字肖如,號老伍蒂,安徽歙縣人,1994年8月調入省政協工作,正高級職稱,無黨派人士。九屆、十屆安徽省政協委員(文藝界),現任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編審,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美術教育研究》社長,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藝術顧問,安徽大學黃賓虹美術學院籌備組主要成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會員、安徽省美協副主席等。

簡歷

1.1986年10月到安徽省民眾藝術館創辦吳楚藝術公司,出任藝術顧問。同年當選為安徽省青聯委員
2.1986年10月至1990年12月,先後為創作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中國美術館、《中國日報》畫廊、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創作《人與自然》、《中國歷史文化長河》、《陽光·新娘·房子》、《初吻》、《老家的故事河》等,其中《柳林》、《山那邊·雨來了》、《海姑娘》用筆墨色彩揭示東方靈性、西方神韻,轟動全國
3.1987年5月4日獲共青團安徽省委授予“七五”建功者榮譽獎章
4.1989年被社科院吸收為考古學會會員,同年進京,創辦中國作家畫廊
5.1990年從北京到安徽謀生
6.1990年到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辦事處任創作員,1992年4月29日獲文化部頒發優秀美術家榮譽證書
7.1992年4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雕刻家朱志武印象》
8.1992年加入中國美協安徽分會(賴少其時任分會主席,後由鮑加繼任分會主席)
9.1992年7月24日《始信雕魂溢詩情》刊《人民日報》
10.1993年8月到省政協《江淮時報》編輯副刊
11.1993年8月至2003年任省政協《江淮時報》副刊主編、
主任編輯。(其間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復旦大學學習) 
12.1994年1月12日獲共青團安徽省委授予的“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同年被評為“江淮十大傑出青年”
13.1994年當選安徽省青聯常委
14.1998年7月14日《徽州怪才》刊《新民晚報》
15.1997年9月8日《畫家朱志武》刊《美術報》
16.1998年破格參評新聞系列副高職稱評審,取得副高主任編輯職稱資格和職務 
17.2000年1月21日《以丹青妙筆築建精神家園》刊《安徽日報》
18.2003年1月,經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聯推薦,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同年,由江淮時報社調至省政協研究室
19.2004年順利獲得新聞系列高級編輯正高職稱(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做課題研究)
20.2005年第4期《人民文學》(副刊)刊《滋蕪國畫作品選》
21.2005年11月4日《滋蕪繪畫藝術管窺》刊《中國新聞出版報》
22.2006年由省政協研究室調入省政協文史委員會辦公室,任省政協文史委編審至今
23.2008年1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24.2009年加入中國作協
25.2010年6月18日當選安徽省美協副主席,同年加入中國美協
26.青年時代創作的《山中自有神仙日》《王羲之十七帖》《漢樂賦·模糊記憶》等雕塑、雕刻作品曾轟動全國,在國外也引起巨大反響,被國際漢學家們譽為里程碑,並先後於1988、1989、1991、1992等年獲得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禮賓司、團中央、全國青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等多家組織表彰授獎
27.畫作曾赴日本、英國、挪威、加拿大、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新加坡、義大利、荷蘭及我國的台灣省及香港、澳門
特別行政區展出等,並被多所美術院校及大學聘為教授
28.繪畫、雕刻作品國內由北京榮寶齋、《中國日報》音樂畫廊、上海朵雲軒、深圳博雅畫廊、杭州西泠印社、香港三聯書店畫廊等銷售

主要成就

朱志武同志政治立場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擔任省政協委員以來,積極參加委員的各項活動,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較好地發揮了委員的主體作用。
朱志武同志在金石、考古、文字學、繪畫、詩詞、美術評論及文藝理論等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先後出版發表了大量理論專著和文章,其事跡和作品先後在《人民日報》、《安徽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美術報》、《人民文學》、《解放軍文藝》、《解放日報》、《大公報》、《文匯報》、《十月》等國內外報刊報導和發表。其繪畫、詩歌作品被國內外眾多博物館、美術館、大學、美術院校作為新生代後激起的印象派和先鋒派代表作品收藏,並作為課題研究。
朱志武同志先後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和復旦大學,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教授。曾因做出特殊貢獻,多次在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國家文化部、中國文聯、國家人事部、教育部、國務院外宣辦、全國政協、安徽省政府等部門主辦的活動中獲獎,並受到表彰。外交部禮賓司、中國對外友協等部門,也曾多次以其繪畫作品為國禮贈送中外友好使節。

代表作

1.《日出》(處女作)刊《作文周刊》(1982年)
2.《奇石世界》刊《大公報》(1989年5月31日)
3.《歲寒三友》刊《紀實文學報》(1989年)
4.《文房四寶之說始於徽州》刊《中國文房四寶》(1990年第3期)
5.《山中自有神仙日》刊《中國青年》(1991年第12期)
6.《曉旭》刊《安徽日報》(1992年6月3日)
7.《雁南飛》刊《文化周報》(1992年11月15日
8.《風平山靜寂無聲》刊《中國文化報》(1993年12月22日)
9.《永遠的偉人》刊《解放軍文藝》(1994年第1期)
10.《中國當代愛情詩欣賞》由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
11.《路程很遙遠》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1995年5月)
12.《鄉魂》刊《美術報》(1997年9月8日)
13.《滋蕪畫集》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1997年10月)
14.《生命從河流的那一端漂來》刊《文藝報》(1997年12月20日)
15.《欲向虎年尋詩意》刊《人民鐵道》(1997年12月23日)
16.《鄉魂》刊《解放日報》(1998年2月8日)
17.《春意盎然》刊《法制日報》(1998年2月16日
18.《我的信仰》刊《安徽日報》(1998年3月8日)
19.《黃岳雄奇》刊《光明日報》(1998年3月12日)
20.《游魚可數》刊《人民日報·海外版》(1998年5月18日)
21.《思莊子》刊《錢江晚報》(1998年5月21日)
22.《冷硯齋苦吟篇》由遠方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
23.《中國繪畫史》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24.《活著是一種美麗》刊《文學報》(2000年2月17日)
25.《滋蕪詩三首》刊《十月》(2000年第3期)
26.《2000年高考試卷中〈長城〉一題表現了民族虛無主義》刊《江淮時報》(2000年7月8日)
27.《中國繪畫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
28.《20世紀90年代之後留學生文學的三個文化特徵》刊《北方論壇》(2000年第5期)
29.《濃郁的時代氣息和後現代烙印》刊《湖南日報》(2002年8月28日)
30.《青青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
31.《一冊人生》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
32.《我想飛》刊《江淮時報》(2003年5月30日)
33.《圖騰》刊《安徽日報》(2003年7月11日)
34.《余秋雨先生遭遇指責不公》刊《江淮時報》(2003年8月15日)
35.《紅色美術·精神孽債》刊《江淮時報》(2003年12月26日)
36.《我與〈一秋集〉》刊《江淮時報》(2005年4月29日)
37.《我認識一種圖騰》刊《人民文學》副刊(2005年第4期)
38.《心靈深處的感受》刊《新安晚報》(2006年4月2日)
39.《滋蕪國畫作品欣賞》刊《微型小說》(2006年第2期)
40.《江上清風·紀念黃賓虹誕辰140周年》刊《江淮時報》(2006年11月10日)
41.《夏拾圖》刊《安徽日報》(2006年11月17日)
42.《九寨溝印象》刊《安徽日報》(2006年10月22日)、《美術報》(2006年11月18日)
43.《活著》刊《人民文學》副刊(2007年第1期)
44.《風送精神竹為胎》刊《文藝報》(2007年11月15日)
45.《杜誠公畫事上的心路歷程》刊《文藝報》(2008年8月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