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鼠節

滅鼠節

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鎮遠、施秉、黃平三縣部分龍姓的苗族村寨,繼承了祖先滅鼠的悠久傳統,至今還保留著農曆臘月初一初二滅鼠的古老風習。“滅鼠節”,當地苗語叫作“郎爵勒”,大意是吃老鼠肉過年。

基本信息

簡介

貴州鎮遠、施秉、黃平三縣部份龍姓苗族人家在農曆臘月初一過“滅鼠節”。苗語為“郎爵勒”,意為吃老鼠肉過年。

傳說

滅鼠節滅鼠節
相傳,有個叫龍夠樂的苗民,攜家逃荒至黃平落戶,有一年遭了旱災,家裡只收了五升糯米,可這僅有的五升米竟全被老鼠偷光了,龍家老小氣急敗壞,追到鼠洞,捕得老鼠100多隻,臘月初一全家就用這鼠肉作餐。

內容

龍姓的子孫們繼承了祖先滅鼠的傳統,每年入冬,他們就在田間安機板掛誘餌,或破洞捕老鼠,捕得以後,開膛去腸洗乾淨,掛在灶火上燻烤,等待過節時食用,一般每家至少準備兩隻大老鼠,過節時,沒能捕得老鼠的人家怎么辦呢?他們就用糯米麵調水,做成形狀如鼠的糯米粑,油炸以後代替鼠肉吃了過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