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

溫州人

溫州人,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經濟學家鍾朋榮曾將“溫州人精神”概括為四句話“溫州人精神”: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資金時代的響亮宣言:溫州人這樣征服世界!轉動溫州財富魔方,揭秘“中國猶太”生財之道。溫州人並非特殊材料,只要你解讀了核心內幕,你就會頓悟:每個有進取心的人,都可能成為金牌溫州人。財富驅動,敢闖敢幹,點石成金,溫州——新經濟的魔山,溫州的歷史,致富的典範。人們總是只看到溫州人富裕的一面,但卻並不理解和明白溫州人是怎么得到這些的,不理解溫州人是付出多少汗水換來的幸福生活。溫州人的吃苦耐勞是很多與溫州人一起生活過的人才能明白的。人們可以一直看到很多很多的人都在研究溫州的經濟,溫州人不僅依靠吃苦耐勞兢兢業業,敢為人先也是溫州人聞名的一個特色。溫州人用他們的精神創造了無數的第一和奇蹟,使溫州成為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

基本信息

主要特點

溫州人溫州人

溫州人在各行各業中都有精英翹楚。政界有魯松庭、陳進玉、朱小丹、仇保興、錢建民、殷一璀、徐止平、趙郁馨、壽嘉華、吳啟迪、項宗西、孟建新、洪錦炘等等,既有蘇步青、谷超豪、姜立夫、姜伯駒、陸善鎮、楊忠道、徐賢修等數百位數學大師,又有琦君、南懷瑾、周瑞金、黃運特等傑出的作家,更有林海帆、楊煥明、蔡亦鋼、鍾順時、徐遐生、葉公抒、滕錦光等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在年輕人關注的體壇、娛樂圈也有許多耀眼的朱啟南、葉榮光、諸宸、戴麗麗、周小菁、姜嘉鏹、白雪、黃豆豆、毛戈平、陳學冬、李慧珍、周韻、毛林穎、曹眾、池長庚,請接著看陶慧敏、董思成……可以說是有文有武,百花齊放。

人文概述

溫州八十年代初借成為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的春風,溫州人因地制宜地全力發展輕工製造業。一下子,家庭作坊遍布全城,市場經濟異常火爆。通過多年地摸索滾爬,經歷了無數風雨的溫州民企逐漸地做大做強,如今,溫州人的皮鞋、眼鏡、閥門、打火機、服裝、變壓器、制筆、印刷品、鎖具等等都名揚國內外,中國鞋王、筆王、鎖王……比比皆是。
三個溫州人與機電城三個溫州人與機電城
溫州人的成功毫無疑問是乾出來的,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成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溫州最早衝破計畫經濟的束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其經濟和社會發展增長速度為世人矚目。溫州民營經濟占工業產值的95%以上,占財政收入的70%以上,已經成為溫州經濟的主要支柱。依靠民營經濟的推動,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全市相繼建成了“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汽摩配之都”等30多個全國性的生產基地,獲得170多個個中國馳名商標、50多箇中國名牌產品和100多個國家免檢產品,品牌總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
溫州自古人傑地靈,人民勤勞智慧,獨特的沿海優勢和改革開放的政策,造就了“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溫州人精神。正如國內外新聞煤體報導的那樣,哪裡有市場,哪裡有商機,哪裡就有溫州人。溫州經濟最大的特點是民營經濟或者說“老百姓經濟”。
從1978年到2007年,GDP從13.2億元增加到2157億元,年均遞增17.4%;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113.5元增加到2007年的8591元,年均遞增15.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1年的423元,增加到2007年的24002元,年均遞增19.21%,同過去相比,溫州的城市變大了,變高了,變美了。改革開放前,溫州市區面積僅有20平方公里,如今發展到200多平方公里。
溫州是在被外界長期爭論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有關溫州的爭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沒有停止過,爭論時起時伏。開始,爭論圍繞“姓社”還是“姓資”,後來爭論的焦點是“姓公”還是“姓私”。儘管爭論沒有因溫州的經濟發展而罷休,但溫州的發展也沒有因爭論而停止不前。
溫州現象”、“溫州模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眼球。多年來,學習溫州、考察溫州的人絡繹不絕。以“中國民營之都”著稱的溫州,成了人們觀察的對象、研究的課題、教學的案例。當然,大家更關心的不僅僅是溫州的歷史,而是現在,是未來。溫州能否保持增長的勢頭?學溫州到底學什麼?作為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象的溫州,是否代表了中國民營經濟,乃至中國市場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
無論是溫州現象,還是溫州模式;無論是新溫州現象,還是新溫州模式,似乎都不能準確地概括溫州,描述溫州。作為一種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象的溫州,她的確不是“舶來品”,但她不拒絕西方的真正有效益的理念、管理,她不盲從。溫州的確還有許許多多深層的東西未被經濟界、學界、媒體所讀懂,如溫州為什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全國第一”?為什麼敢向傳統理論、傳統制度發起一次次衝擊,並為民營經濟贏得了一席又一席之地?為什麼有那么多溫州人活躍在世界各地?等等。這在其他地區是無法理解的,用溫州現象、溫州模式也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葉正積新作《溫州人憑什麼贏》,是眾多有關溫州的著作中較有特色的一本。作者能很好地利用唯一一張全面報導民營經濟的全國性報紙——中華工商時報的優勢,以一個記者的獨特視角,記錄了中國民營之都——溫州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思考和對未來的展望,通過採訪報導,解答了許許多多人們想得到了解的問題。十幾年來,作者撰寫了大量的新聞報導,僅發表在中華工商時報上就有洋洋百萬言,有許多報導曾引起政界、社會和學術界廣泛反響。從收錄本書的文字來看,有如下三大特點:
一、突出民營民本民生,做有針對性深度文章
溫州人溫州人
溫州大膽率先以市場為取向進行改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什麼力量使溫州變化?是什麼力量讓溫州人釋放無窮的活力?是什麼力量使小作坊式的家庭工業,成為大合作的現代工業?是什麼力量使小打小鬧的皮鞋、服裝、打火機、眼鏡、低壓電器等產品,變成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有龍頭地位的大市場?是什麼力量把溫州這個“髒、亂、差”的老城市變成“高、大、美”的浙江省文明城市?是什麼作用推動這個曾臭名遠揚的“假冒偽劣”城市走向“質量溫州”、“品牌溫州”、“信用溫州”的健康發展道路?對此作者進行了深入的採訪和認真的調查研究,寫出一系列有針對性深度的報導。如,解讀中國城市經濟系列報導——《激揚於民生的噴涌之前》和《沉浸在民本的激盪之中》;在改革開放二十周年時,采寫了《溫州為什麼贏》;2004年,針對全國特別是輿論界眾說紛紜的“溫州資金外流、人員外出,溫州模式還具有生命力嗎?”等等傳聞與說法,做好調查研究,以採訪時任中共溫州市委書記李強同志為主線,先後以上、中、下的系列訪談錄形式,刊發了《理性看待溫州資本走出去》、《今日溫州再尋突破口》、
《溫州人的優勢是溫州最大的優勢》的大篇幅文章,以事實和數據解答了讀者關心的問題。就在出書前,作者還以“變化中的溫州民營經濟”為主題,撰寫了《溫州民營經濟煥然一新》,《溫州民營經濟再續優勢需破多道關》和《溫州民營經濟如何實現新跨越》等系列報導。
二、突出輿論監督功能,抨擊不良現象維護合法權益
為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1995年,作者針對溫州市鹿城運輸總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張朝榮因企業創辦時戴上集體“紅帽子”而權益受到了侵犯的問題,進行了系列的大篇幅追蹤報導,以《紅帽子戴出麻煩來了》為開篇,繼而採訪了有關部門和當事人、溫州市領導、國家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共寫出了九篇系列報導,為解決“紅帽子”的普遍性問題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理論依據,在全國產生很大反響;1997年,緊緊抓住全國各地出現的在公路上扣押貨車的“三亂”現象,南上北下,得到當地政府、紀委、糾風辦等部門的支持,先後解決處理了“蚌埠事件”、“吉林事件”、“陝西事件”、“河南事件”……運用新聞輿論武器同不良行為作鬥爭,使全國各地的公路“三亂”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受到中央領導同志和全國工商聯的表揚。作者不辭辛勞,於1997年10月與報社記者李冰一起,從溫州出發,經過5個省50多個縣,歷時10天,行程近萬里,對沿途公路“三亂”行為明查暗訪到達陝西,撰寫了整版報導和連續報導——《暗訪“三亂”五省行》等,一時在全國引起轟動,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高度讚揚。
三、突出商會報導特色,做透商會連續報導文章
作者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這箇中心,選擇多個角度,深入調查採訪溫州民間性行業商會組織的作用和發展方向,於1998年撰寫了近2萬字的《溫州民間行業組織作用》9篇文章,對溫州服裝、紐扣、眼鏡等8個行業進行了系列報導。2003年7月起,作者還以約3萬字的16篇系列報導,向讀者系統地介紹溫州民間行業商會。商會的報導文章受到全國工商聯領導高度讚揚,被諸多學者的論文、著作引用,同時還被多家媒體連續轉載。作者的《民間行業商會組織作用、問題與建議》論文,被溫州市委組織的《改革開放20年論文徵集》入選,並先後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調查與思考》和省級有關刊物刊載。文章《新經濟格局下政府的管與不管》被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巨觀經濟研究院主辦的《巨觀經濟研究》雜誌刊登。
通讀全書,我們看到的是溫州人改革開放的一個生動側面,看到了溫州人的精神。是溫州人,是溫州人精神,把溫州帶給全國,帶向世界。正如2005年5月6日,溫家寶總理在義大利羅馬會見華僑代表時所說:“溫州人能幹,有點像威尼斯人。義大利人說,他們9個人中就有一家企業。我說,我們溫州人一個人也能辦一家企業。”其實,溫州人這種精神是一種創業精神。
“闖出來的中國人都很辛苦,今天大家穿得整整齊齊,但當年出來時不知吃了多少苦,到今天這一步相當不易。中國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這就是中國人力量所在。”的確,人的因素是一切事業發展的最終因素,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溫州人精神,是溫州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溫州最大的特有優勢。人們相信,只要有溫州人,有溫州精神,溫州就不會讓你失望。

世界溫州人

溫州人致富秘訣溫州人致富秘訣
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成立於2003年月10月12日,是世界溫州人大會的常設機構,由溫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海外華人及國內各界知名人士組成。
有關部門、企業界人士自願組成的具有法人地位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現任會長趙一德,余梅生為本會法定代表人,首屆理事會有329人……
第二屆世界溫州人大會第二屆世界溫州人大會
第二屆世界溫州人大會”於2008年11月9日下午在溫州召開。來自世界上五十五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以及中國一百七十多個城市的逾千名溫州人相聚在故里。他們當中不僅有受人敬重的中科院院士,更有活躍在海內外商業、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精英。
“只有鳥飛不到的地方,沒有溫州人到不了的地方”。一直以來溫州人就是憑藉著智行天下、敢為人先的精神,依靠自己能吃苦,不服輸的意志,讓溫州人的足跡遍布於世界各地。今天遍布於世界各地的200多萬溫州人以及溫籍僑團、溫州商會成為了溫州發展的獨特資源。
如果說此次世界溫州人大會本該沉浸在喜慶祥和的氣氛中,然而金融風暴的陰霾卻成為溫州人不得不去直面的挑戰。根據早前的數字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溫州市GDP增幅比預期下降了3%,整個溫州地區的外貿增幅已幾近於零,部分外貿企業被迫關停或倒閉。可以說此次金融風暴對於溫州市的經濟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創。
儘管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陷入了停滯不前的狀態,但是禍兮福之所依,金融危機也動搖了美元的霸主
地位,國際金融體系,金融秩序的改革呼之欲出。正所謂的亂世出英雄,中國不會置身於全球金融創新之外,而溫州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員猛將,也同樣有實力有理由走在世界強國的前面。自古以來,挑戰和機遇都是並存的,無論怎樣惡劣的外界環境,唯有強者才能力挽狂瀾,於挑戰中尋求機遇,崛起後利於不敗之地。而今金融風暴的風起雲湧,對於溫州人而言未嘗不是再度崛起,再創輝煌的機遇。誠然只有信心和勇氣在困難面前是決計不夠的,那么冷靜的分析,溫州人究竟如何才能把金融風暴化作無限商機呢?
金融風暴必然會導致已開發國家生活成本的下降,人們對消費類產品的需求的標準自然就偏向於價廉物美,而這恰恰是中國商品和溫州商品的競爭力所在。這些無疑不是中國趁機做大外貿出口的機遇。同時受金融風暴衝擊,美歐國家人才和技術的外流難以避免。溫州市企業家不妨把海外人才吸引到甌江口這片沃土上來。據悉,2008年6月份以來,溫州市的50多家企業已經與瑞典、比利時等國的9個專家組織和德國、俄羅斯的3家獵頭公司,就技術、人才等項目合作進行了交流洽談。吸納優秀人才為我所用,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必定會給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帶來新鮮血液和能量。

溫州商會

溫州人·歸宿溫州人·歸宿
溫州商會已經有100餘年的歷史。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左右),溫州商界人士為“保衛商業,開通商情”,成立了溫州歷史上第一個區域性的商人統一組織——溫州府商會。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於1955年1月成立了溫州市工商業聯合會。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經批准於1990年9月建立了溫州市總商會。商會現辦有工貿職業學校、總商會汽車駕駛培訓學校、總商會俱樂部、溫州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等服務機構,擁有16000平方米的商會大樓。
溫州以市場取向的改革起步較早,非公有制經濟相對比重較大。溫州市總商會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解放思想,務實創新,在參與政治協商、改善會員結構、拓展服務領域、探索行業商會黨建途徑和做好非公經濟人士思想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立了服裝、眼鏡、紡織品、家具、合成革等25個直屬行業商會,基層商會和團體會員200多個,企業會員數萬家,與全國100多家友好商會和近百家海內外異地溫州商會保持溝通和商務交流。
溫州市總商會堅持以服務為宗旨,解放思想,務實創新,在參與政治協商、改善會員結構、拓展服務領域、探索行業商會黨建途徑和做好非公經濟人士思想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溫州商會具有高度的民間性,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商會工作經驗,受到國內外有關人士的關注。
人文紀錄片:《我的中國夢·中國溫州人的故事》這是迄今首部獲美國國會圖書館和美國國家民俗中心永久收藏的中國大陸紀錄片。2011年8月13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開始播出該大型人文紀錄片,共12集,分“海外篇”和“海內篇”兩部分。此次播出的“海外篇”四集,分別是《我的中國父親》(上、下),《漂移法蘭西》和《身世之謎》,主要聚焦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讓·平和他的中國父親程志平法國華人華僑會名譽主席林加者父子以及台灣《商業周刊》創始人金惟純等幾代溫州人的傳奇歷程。該紀錄片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香港有線66頻道、澳門有線21頻道、紐西蘭TV33電視台等主流媒體,面向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隆重播映,引起強烈反響。
紀錄片總導演葉卉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該片創作歷時八年,拍攝足跡跨越亞、非、歐、美洲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講述了海內外溫州人傳奇的奮鬥故事。“從2003年召開的首屆“世界溫州人大會”提議拍攝此片,8年拍攝時間,100多萬公里的行程,20000分鐘的影片素材……儘管每一個故事都足夠精彩,但18集片子,最終送審的是14集,最後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只有12集。”葉卉說。
該片播映過程中,新華社、中新社、《浙江日報》、《國際先驅導報》、《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均發表文章對影片進行了深入報導。其中,《國際先驅導報》2011年8月19日“文化版”整版刊發了題為“溫州人:英雄或者失敗者”的文章,提出了“溫州人之於中國的意義”與“中國之於世界的意義”這一重要關聯性的命題,該文章發表後被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國內主流媒體廣泛轉載,引發網友熱議。

溫州名人

劉基:字伯溫,明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及文學家 
張璁:明代政治家,明嘉靖朝內閣首輔 
葉適: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學派,與當時朱熹的道學派、陸九淵的心學派,並列為南宋時期三大學派,對後世影響深遠。
讓·平:非盟委員會主席,加彭外交家、政治家 
林建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秘書長 
黃建南:前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 
林海帆:細胞生物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主任 
張俊森:著名華人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香港經濟學會會長 
徐遐生:四院院士,傑出的華人天文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系主任,2002年任清華大學(台)校長 
謝俠遜:中國棋王,象棋大師,西洋棋大師 
諸宸:西洋棋女子特級大師和男子特級大師雙料稱號獲得者,世界上第一個在少年、青年、成年賽事上都獲得世界冠軍的棋手 
朱啟南:雅典奧運會10米氣步槍冠軍 
夏煊澤:悉尼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羽毛球世界冠軍 
曾聯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 
南懷瑾:國學大師 
琦君:現當代台灣女作家、散文大家 
夏承燾:著名詞學家,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陳進玉: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主任 
朱小丹:廣東省省長 
倪文亞:前台灣立法院院長 
張沖:前中華民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林彬:前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去台後,歷任“司法行政部部長”、台灣大學教授、“總統府國策顧問”等 
邱清泉: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國民黨整編第五軍軍長 
胡炘: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中將,曾任蔣介石的總統府侍衛長 
潘瑞吉:中將軍銜,瀋陽軍區副政委 
朱清益:中將軍銜,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
蘇步青:中國傑出的數學家,復旦大學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谷超豪:數學家,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 
姜立夫:數學家,原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夏鼐: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考古學家,曾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
楊煥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主任、研究員,主持完成“人類基因組計畫—中國卷” 
陳正祥:世界著名的地理學家和生態學家,曾任聯合國世界農業地理委員會主席、國際能源委員會主任、歐洲能源會議主席 
陳孝曙:著名營養學家,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所長、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亞洲營養聯合會主席
陳光中:著名法學家,新中國訴訟法學奠基人之一,訴訟法學帶頭人,前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終身教授。被法律界稱為“刑事專家意見書鼻祖”。 
高銘暄:著名法學家,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副主席暨中國分會主席。 
馬星野:著名新聞學專家、新聞教育家,民國時期任南京《中央日報》社社長,去台後,任台“中央通訊社”社長,台灣“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 
趙超構:中國新聞記者,專欄作家,筆名林放,上海《新民晚報》總主筆。目前趙超構新聞獎是中國晚報界的最高獎,以紀念這位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中國晚報界泰斗式人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