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山

溜山

溜山就是古代中國對馬爾地夫的稱呼。《明史-外國列傳》中有記載“溜山,自錫蘭山別羅里南去,順風七晝夜可至;自蘇門答剌過小帽山西南行,十晝夜可至。永樂十年,鄭和往使其國。

簡介

永樂十年,鄭和往使其國。十四年,其王亦速福遣使來貢。自後三貢,並與忽魯謨斯諸國偕。宣德五年,鄭和復使其國,後竟不至。齋其山居海中,有三石門,並可通舟。無城郭,倚山聚居。氣候常熱,土薄谷少,無麥,土人皆捕魚,暴乾以充食。王及群下盡回回人,婚喪諸禮,多類忽魯謨斯。山下有八溜,或言外更有三千溜,舟或失風入其處,即沉溺。古又有國曰比剌,曰孫剌。鄭和亦嘗齎敕往賜。以去中華絕遠,二國貢使竟不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