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山國

明史》作溜山國,永樂十年(1412年三寶太監鄭和出使溜山國,永樂十四年(1416年)溜山國王亦速福遣使朝貢,此後三次朝貢。明宣德五年(1430年),鄭和再次出使溜山國。隨鄭和出使的馬歡在所著《瀛涯勝覽》有專章《溜山國》。溜山國的國王、頭目、和國民都信奉伊斯蘭教。氣候炎熱,土地貧瘠,無麥,少米,有牛、羊、雞、鴨。民以漁業為生,兼種椰子樹。椰子有多種用途:當地人將椰子殼鏇成酒盅,配上花黎木足,酒盅口足都塗漆,標緻實用。椰子殼皮,可以搓成粗繩,等候別處商船收購,運往別國賣作造船用。商船不用釘,只用椰子繩將船板捆系,再塗上土瀝青防漏。此地還出產龍涎香,馬交魚乾,絲嵌手巾,織金方帕等。漁民將撈獲的海貝,堆積如山任貝肉腐爛,然後收集貝殼,販賣他國作貨幣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