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山鎮

湯山鎮

石阡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西南部,周邊與江口、印江、思南、餘慶、鳳岡、鎮遠、施秉8縣相鄰。全縣轄18鄉鎮,總面積2173平方公里,總人口38。03萬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個少數民族占人口總數的62%。

基本信息

概述

貴州石阡縣湯山鎮

 石阡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西南部,周邊與江口、印江、思南、餘慶、鳳岡、鎮遠、施秉8縣相鄰。全縣轄18鄉鎮,總面積2173平方公里,總人口38。03萬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個少數民族占人口總數的62%。全縣有耕地31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38%。石阡歷史悠久,歷史文化遺產、文物名勝眾多,有國家級保護單位萬壽宮等明代古建築群。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府文廟、太虛洞和“紅二六軍團司令部”舊址。
1992年,石阡被列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評定為革命老區。石阡縣資源豐富,特別是低熱礦泉堪稱一絕,素有“泉都”之稱,1995年被列為省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距縣城南端30公里的佛頂山方圓45平方公里,原始生態植被保護完好,與梵淨山譽稱姊妹山,是難得的科考、探險旅遊之地。
石阡縣轄7個鎮、2個鄉、9個民族鄉:湯山鎮、本庄鎮、白沙鎮、龍塘鎮、花橋鎮、五德鎮、中壩鎮、河壩場鄉、國榮鄉、聚鳳仡佬族侗族鄉龍井侗族仡佬族鄉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楓香侗族仡佬族鄉、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石固仡佬族侗族鄉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甘溪仡佬族侗族鄉坪山仡佬族侗族鄉
石阡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民族服飾文化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內容之一。
石阡居住著仡佬、侗、苗等13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62%。各民族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相互融合,創造出大量極具地方特色、彰顯民族神韻的民族服裝及裝飾品。鼎盛時期,該縣生產的排須、吊穗等用於製作民族服裝的工藝產品,曾暢銷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18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東南亞、東歐。
石阡民族服飾何以有如此魅力?
據《石阡民族志》記載,明清時期,縣內萬安鄉、北塔鄉(今屬湯山鎮)、龍洞鄉(今屬大沙壩鄉)等地,家家戶戶有紡紗機,婦女織布除保證全家穿用外,還可拿到市場上交換錢糧。民國時期,縣內養蠶、紡紗、織布、印染更為興盛。縣城東門外雙獅子、南門外新教場、老教場和啟靈觀4處,栽桑80餘萬株。民國十五年(1926年),文廟節孝祠還開辦了蠶桑學校,每年一期,培訓150多人。北塔鄉新場、下屯等地的成、曾、彭等姓仡佬族人,家家養蠶抽絲。縣城冉、邱、徐、李等仡佬族、侗族10餘戶居民生產的繡花錢,除供本縣外,還遠銷鎮遠、施秉、凱里等周邊地區。萬安、北塔、龍洞、孫家坪等地的手工土白布,除自用和縣內暢銷外,還銷往安順、餘慶、黔南等地。
解放後,石阡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藝品的發展,組建了石阡民族絲織廠,購買年產線3000公斤,排須20萬米,絲綢15000米,主要生產用於製作民族服裝的排須、吊穗等民族服飾。自1962年開始,產品一直供不應求,暢銷新疆、青海等18個省市自治區,遠銷東南亞、東歐。當時產值已達30萬元。1983年,該縣生產的排須、吊穗獲國家民委、輕工業部授予“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石阡民族絲織廠還出席了國務院、國家民委組織召開的首屆民族先進表彰大會。
新世紀的今天,石阡縣提出了建設“公園縣、療養縣、旅遊縣”的奮鬥目標,大力挖掘民族民間文化。隨著樓上千年古寨、堯上仡佬族文化旅遊村等鄉村旅遊景點的日趨完善,日漸稀少的筒裙、破肚衣等石阡民族服飾又逐步走向前台。筒裙,是石阡仡佬族婦女服飾,上衣短僅及腰,袖背上有鱗狀花紋,中段為羊毛織成,染成紅色。穿戴時,許多婦女還喜歡在外罩上青色無袖長袍,長袍前短後長,穿時從頭套下,同時繫上繡花圍腰,形成一套搭配協調、漂亮美觀的民族服裝。破肚衣,是仡佬族青壯年男子夏秋常穿的對襟短衫,無領,有的訂布扣7至9粒,也有的不訂扣子,肚子常露,故稱破肚衣。另外,繡花鞋墊、荷包,刺繡背肚、披肩,挑花圍裙、香包以及排須、吊穗等民族手工藝品,已成為外來客人爭相購買的旅遊紀念品。
民族服飾已逐步成為當地居民向外展示自己獨特民族文化的主要視窗。

湯山鎮是石阡縣城駐地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旅遊中心,巍巍松明山如一道天然屏障,清澈的龍川河由南往北穿城而過,三架長虹橋將東西兩城連一片,雄偉的北塔寺與臨江相映生輝,溫泉密布,四季如春,素有泉都之稱。
湯山鎮全鎮總面積78.28平方公里,下轄6個行政村,現有人口4.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60%。境內交通便利,信息靈通,有以城南溫泉為代表的溫泉群景觀;有以五老山、洋溪峽谷、山坪“情人谷”;龍川河為代表的山水自然風光,有以神仙洞、太虛洞為代表的溶洞景觀;有以萬壽宮、府文廟、禹王宮、北塔、啟靈橋為代表的古建築;有以紅二、六軍團長征遺址為代表的革命歷史文化;還有以“毛龍”、“茶燈”為主的豐富民族文化。加之獨特的地理條件,區位優勢,為我鎮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工業總產值實現5028萬元,農業總產值實現2215.3萬元,財政稅收完成301.08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034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42元,全鎮年出欄肉豬2.2萬頭,出欄肉460餘只,年未存欄大牲畜4400餘頭,年未存欄豬2.3萬頭,存欄890餘頭,存欄禽4.87萬頭。

江蘇湯山鎮

湯山鎮面積115.9平方公里,總人口39268。距南京市區28公里,鎮內寧杭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橫穿東西,並立交相連,湯龍公路與湯峰公路橫貫南北。湯山距火車貨運站26公里,新生圩港碼頭24公里,市區環城公路20公里。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40公里。五千門程控電話覆蓋全鎮,國內外通訊便捷,開通了無線尋呼,行動電話。擁有11萬伏變電所一座,3.5萬變電所5座。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沿海經濟區並被南京列入規劃中的都市圈。
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是寧滬線第一鎮,這裡背依萬里長江,面朝江南水鄉,融合了古鎮風韻與現代文明,蘊育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繁榮。近年來,湯山鎮相繼被命名為江蘇百家名鎮、省級示範小城鎮、江蘇著名旅遊城鎮。湯山,在改革開放,邁向富裕的征程中,愈發熠熠生輝、欣欣向榮。
湯山位於南京以東24公里,總面積117平方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距祿口國際機場40公里,距南京新生圩港24公里,到周邊滬、寧、杭、蘇、錫、常等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直達。這裡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山水相融、古蹟眾多、溫泉噴涌、風物清嘉、果木蔥鬱、物產豐饒,無愧“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美譽。

自然景色

登高遠眺,碑材溶洞、溫泉霧靄、近山遠水、古剎人家,林林總總,盡收眼底。自然的鬼斧神工,歷史的滄桑變遷在這裡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神奇的傳說,明成祖的頌德碑蔣介石的別墅樓,硃砂洞的道家仙府和隆昌寺的煙火繚繞,猿人洞的姿態萬千……美景美色,舉目入畫,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湯山素有“十萬畝大山,四萬畝良田”之稱。山中有寶,石灰石、膨潤土、紫砂、石膏等礦藏儲量豐富,金礦儲量列江蘇省第一。溫泉資源、旅遊資源、礦產資源形成了湯山經濟的三大優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