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

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

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為貴州省銅仁市 石阡縣下轄。5029戶,20914人。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為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石阡縣東北部,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4公里,
坪地場鄉
全鄉地域面積123.17平方公里,耕地27543畝,2010年轄18個村,150個村民組,5029戶,20914人,有基層黨支部22個,黨員472人。

地理環境

境內東西相距30公里,南北間距15公里。東鄰石固鄉、印江縣楊柳鄉、南接花橋鎮、西連湯山鎮、大沙壩鄉、思南縣新隆場鄉、北交大壩場,處於“雞鳴三縣”之地,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3公里。境內以山間槽谷地形為主,最高點為董家山,海拔1219米,最低點為覬躍大橋河谷處,海拔540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特產有烤菸、黃花、棗子和茶葉,主要礦藏有煤、黑滑石、鐵、鉛鋅和大理石森林覆蓋率為41.2%。境內小河流共6條,呈“川”字形分布。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條件好,雨水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自然資源

境內自然人文資源十分豐富,有連綿起伏數上千畝的汪河原始森林,有風光旖旎的凱躍河峽谷,有神奇的“地下天宮”馬家寨溶洞和牛皮洞,有依山傍水、民風古樸的石榴坡侗族山寨,有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侗族風雨橋,有雕刻精湛、巧奪天工的古墓群,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的鄉間吊腳樓,美麗多姿的自然風光,為坪地場提供了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是旅遊休閒和投資開發的最佳地。

基礎建設

境內天然草場寬廣,畜牧業正成為一支柱產業逐步壯大。以水、電、路為主體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順利完成了農電網改造、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等已為民所用;建設資金340萬元的集鎮飲水工程正在實施,全鄉通公路里程達165公里,通公路村民組149個,老街改造和集鎮新街建設已全面竣工。全鄉現有優質茶園1000餘畝,黃花基地3000畝,年產甘黃花菜1000噸,黃花生產已成為一項產業正逐漸做大做強,產品遠銷省內外,邊貿市場日益繁榮,現已發展成石阡、思南、印江三縣交界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
坪地場鄉正在實施“依託區位優勢(三縣交界)、揚礦藏資源(煤、鐵、鉛鋅、大理石、黑滑石)、育四大基地(烤菸、黃花、茶葉、畜牧)、建邊貿集鎮、創經濟強鄉”的戰略,力爭把坪地場打造成石阡的“後花園”。

行政區劃

2010年坪地場鄉轄18個村,150個村民組,5029戶,20914人,其中農業人口:19987人,非農業人口:927人,有基層黨支部22個,黨員472人,民族成分有仡佬族、侗族族、蒙古族、土家族、布衣族、苗族。
18個行政村為:坪地場村、老鴰林村、雷首山村、唐家營村、覃家營村、毛家營村、大寨村、甘家寨村、雷神槽村、大水井村、三合村、萬河村、石堯村、岩頂寨村、凱躍村、鄧家溝村、汪家溝村、凱余溝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