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壩鄉

大沙壩鄉

大沙壩鄉地處石阡北部,龍川河下游,距縣城約12公里,素有石阡"北大門"之稱,東與本縣坪地場鄉相連,南與湯山鎮毗鄰,西與龍塘鎮相靠,北與思南縣板橋鄉、塘頭鎮、興隆場鄉接壤,石思公路穿越全境。

基本信息

大沙壩鄉地處 石阡縣北部,龍川河下游,距縣城約12公里,素有石阡"北大門"之稱,東與本縣坪地場鄉相

大沙壩鄉大沙壩鄉

連,南與 湯山鎮毗鄰,西與龍塘鎮相靠,北與 思南縣板橋鄉、 塘頭鎮、興隆場鄉接壤,石思公路穿越全境。全鄉地勢以低谷緩坡、丘陵為主,平均海拔500米,總面積629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143個村民組,是一個以 仡佬族侗族為主的 少數民族鄉。總人口1.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萬人。有耕地面積1.65萬畝,林地173萬畝,人均年純收入912元。境內常年屬半乾旱濕潤氣候,雨量充沛,主產 水稻、 油菜、 小麥、 大豆、 紅苕、 烤菸、 蠶桑等農作物,是石阡縣主要的產糧鄉。

區域概況

大沙壩鄉系1992年撤併建後組建的一個少數民族鄉,建置時間較短。該鄉地處石阡北部,龍川河下游,距縣城12公里,北與思南縣板橋、塘頭接壤,東與本縣坪地場鄉相連,西與龍塘鎮相靠,南與湯山鎮毗鄰。石思公路穿越全境,素有石阡“北大門”之稱。境內山巒起伏,群山聳立,森林繁茂,山清水秀。地勢以低為緩坡,丘陵為主,平均海拔500米。全鄉轄4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132個村民組,總面積62.9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7687畝,人均耕地不足1畝,是一個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區農業鄉。住著仡佬族、侗族、苗族、布衣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仡佬族、侗族占全鄉人口72.9%。1992 一2010年,先後由嚴九亮、方門照、王宏鵬、楊勝碧、袁景昌、蔡承谷、塗顯發任書記,趙鵬元、王黔普、蔡承谷、王志、塗顯發、強波任鄉長。

基礎設施

全鄉143個村民組通電,14個村通公路,建有鄉級地面電視接收轉播站1個、村級15個,電視復蓋率達90%。境內有中學一所、九校一所,中心國小3所,教學點6個,教職工152人,在校學生2297人。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4人,各村均建有衛生室。

風景名勝

大沙壩鄉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成氏古墓群、關魚糧溫泉、硐塘峽谷風光、羅家壩電站上游水上樂園等旅遊景點。成氏墓群距鄉政府駐地1公里,為(清)道光進士,江寧布政使司、兩江總督成世瑄及族人之墓,共11所,分別葬於南起白鶴田、牌頭、煙崗嶺、雪峰塘四處,墓群一律坐西向東,均用方石磚砌而成,長五分尺,寬三公尺,高二、三公尺;關魚浪溫泉位於龍川河下游,集鎮邊緣地帶,地熱泉噴口高於河水,水溫35℃左右,熱泉流量為3立方米每秒,水質好,富含硫、硒、鍶等多種微量元素,能洗浴解乏,飲用治病;硐塘峽谷兩壁刀鑿劍削,鬼斧神工,顯得極為幽深,水勢時而洶湧翻騰,時而平靜如鏡,是漂流探險的首選之地;羅家壩電站上游水上樂園下至羅家壩電站護河欄,上至大沙壩毛家寨滾水壩,約3000米路程,平均水深約20米,非常適宜快艇之類遊樂工具在其滑行,是休閒、垂釣的絕勝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