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東海島

湛江東海島

湛江東海島是一個平坦而開闊的大海島,面積286平方公里,在全國排行第五。島上人口大約15萬,傳統以出海打魚和種棺木薯、番薯、甘蔗、花生等旱地作物為生。

基本信息

簡介

1

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是1992年7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地處湛江市區東南方,由東海島、硇洲島、東頭山島、南屏島四島組成,是中國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試驗區下轄東山、民安、東簡、硇洲4鎮,總面積492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經濟開發試驗區。人口20.2萬人,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9.8億元。

主島東海島面積401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五大島,廣東第一大島。東北部龍騰至蔚律6.5公里海岸線,擁有可建設國際一流深水大港的條件,水深26-44米,航道距岸僅200-300米,可同時通航兩對30萬噸級以上的貨輪和50萬噸級的油輪。農業以海水養殖和城郊型農業為主,盛產鮑魚、龍蝦、石斑魚、白鯧魚、馬鮫魚、對蝦、膏蟹、瑤柱等優質水產品。中西部以蔬菜和灘涂養殖為主;東部則以高位池養蝦、蝦苗孵化、沉箱鮑魚養殖和種植香蕉為主。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國家863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中聯水產的國家對蝦生態養殖示範基地等紛紛落戶試驗區。

試驗區堅持實施“工業立區,以港興區”的發展戰略,工業總產值保持兩位數的速度增長,2003年的工業總產值已達6.1億元。主要骨幹企業有:天恆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歐藝美電器有限公司、東洋水產有限公司、東騰飼料有限公司、科隆水產有限公司、東騰能源LPG冷凍氣庫項目等。投資總額達300多億元的華能湛江東海島600萬千瓦燃煤電廠項目以及總投資400多億元的韶鋼千萬噸級沿海鋼鐵基地項目也意向選擇落戶東海島試驗區。

地理位置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地處湛江市區東南方,位於北緯 20°55′-21°55′,東經110°11′-110°21′。其東出太平洋,南下東南亞,西倚大西南,是我國與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國家和歐洲海陸的重要交匯點,是中國大西南金三角經濟區的進出口咽喉。

歷史沿革

中國大陸最南端是雷州半島,雷州半島東部、湛江市東南海域的東海島、硇洲島,就是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地。

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行政區域屢經變遷,歷史沿革複雜。

海島上的東山圩(現東山鎮),宋朝紹興時曾是椹川(原遂溪縣舊稱)巡檢司舊址;明洪武和正統年間,曾在東山圩建築城池,設定椹川巡檢司;清雍正年間,將雷州守備合併移置於東山圩,改名為東山水師營。

硇洲島古名硇洲。北宋年間,島上設有硇洲寨;南宋末年,宋帝趙罡避元兵舟次硇洲駕崩,其弟宋帝趙咼在島上登極升硇洲為翔龍縣,拜改元樣興,隸化州。元初復併入吳川。

清雍正年間,硇洲島曾設硇洲巡檢司。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簽訂了《廣州灣租界條約》,法帝強行租借廣州灣(包括原為吳川縣轄地的麻斜、坡頭、特呈島、南三島和原為遂溪縣轄地的海頭、赤坎、東頭山島、東海島)之後,曾在在硇洲島設定淡水區(現硇洲淡水圩);轄硇洲、東海兩島。並在硇洲島建造硇洲燈塔。

1943年3月,日本侵占廣州灣;1945年9月21日,駐雷州半島地區的日方代表在投降書上籤字,我國同時從日軍手中接收廣州灣,被異國統治前後47年的神聖領土,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1952年1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報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將東海、硇洲兩區從湛江市郊區劃出,設定雷東縣,隸屬粵西行政公署領導,縣址設在東海島的東山圩。

1953年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吳川縣第九區的南三島劃歸雷東縣管轄;1954年1月,又將西營區(現霞山區)的特呈島劃歸雷東縣管轄。是時湛江市郊區只有新鹿(現湖光)、潮滿兩區。

1958年9月15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雷東縣,並將雷東縣併入湛江市郊區管轄,10月14日正式合署辦公。

1992年7月1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1992年8月13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管委會籌委會。

1993年4月22日,中共湛江市委批准設立“中共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委員會”,東海島、硇洲島兩島四個鎮的黨組織歸屬試驗區黨委管理。

1993年3月25日,湛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牽頭,組織市民政局、市國土局、東海試驗區和市郊區政府辦、民政局、國土局以及湖光鎮、太平鎮、民安鎮、東山鎮的領導到實地勘察,共同勘定了東海島試驗區與湛江市郊區之間的行政區域界線。

1993年7月,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從7月1日起,東海島試驗區財政與湛江市郊區財政脫鉤,實行獨立核算,黨政財一切事務由試驗區黨委會、管委會統一管理。至此,東海島試驗區作為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除擔負經濟開發職能外,還要擔負下轄東海島和硇洲島東山鎮、民安鎮、東簡鎮、硇洲鎮等四個鎮的社會管理任務。

經濟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是1992年7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管理東海島、硇洲島、東頭山島和南屏島,現轄東山、民安、東簡、硇洲4個鎮,總面積491.22平方公里,總人口20.21萬人,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經濟開發試驗區。東海島面積428.29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五大島,廣東第一大島。

硇洲島是一個海島鎮,扼湛江港出海口,距湛江市區25海里,距東海島東南碼頭2.5海里,全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多人。硇洲鎮是廣東省重點漁業鎮,硇洲漁港是國家一級漁港。1999年8月被列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建區八年來,兩個文明建設取得較大成績。1999年,全區實現社會總產值15.7億元,比1992年增長2.8倍;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2億元,比1992年增長2.23倍;工業總產值3.7億元,比1992年增長4.5倍;農業總產值8.5億元,比1992年增長2.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617元,比1992年增長3倍。

一、全區海洋經濟基本情況

1、海岸線 全區由東海島、硇洲島、東頭山島、南屏島等四個海島組成,海岸線總長192.48公里(其中東山鎮45.3公里,東簡鎮46.2公里,民安鎮57公里,硇洲鎮43.98公里),約占全市海岸線的12.2%。東海島東北部6.5公里海岸線,水深25—40米,航道距碼頭前沿300米,可闢為年吞吐量1.5億噸以上的國際大港。現5000噸級起步碼頭正準備動工興建。

2、淺海灘涂面積 全區10米等深線內的淺海灘涂面積50多萬畝,約是陸上耕地面積的5倍(全區陸上耕地面積約11萬畝),約占全市的6.8%。

3、海生資源 全區近海漁場遼闊,海生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580種、貝類527種、蝦類32種。此外,浮游硅藻、石蓴、江籬、馬尾藻等極其豐富。尤其在硇洲海域,鮑魚、龍蝦、海膽、石斑魚等名貴海產珍品很豐富。硇洲鮑魚更是歷代貢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二、農業及海詳開發十大基地情況

1993年以來,試驗區黨委、管委確立發展城郊型農業,向特色化、規模化、基地化方向發展的現代農業思想,抓好規劃布局,海灘涂按“宜魚則魚、宜螺則螺、宜蝦則蝦”的思路開發,因地制宜搞一鄉一品。陸上搞外遠菜、香蕉種植、禽畜飼養;海上搞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水上搞灘涂養螺、高位池養蝦、沉箱養殖鮑魚。硇洲香蕉、鮑魚,民安西紅柿,東簡冬瓜,東山青刀豆、荷蘭豆、東海鵝等品牌,正逐步走出湛江,走向全國。據統計,去年,全區水產品總量達到59151噸,實現產值4473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1%,分別比建區前增長90%、213%和30%。去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5063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43%,比1992年的2167l萬元增長204%,年遞增14.8%。目前,全區農業及海洋開發基本上形成十大生產基地:

1、香蕉種植基地:1999年香蕉種植總面積累計2.6萬畝,畝產約3.5噸,總產量9.1萬噸,年產值l.46億元(按每噸1600元計);1996年香蕉種植面積2萬畝,總產量7萬噸,總產值1.12億元。總產值1999年比1996年增長25%。

2、外運菜種植基地:1999年種植總面積4萬多畝,畝產約1.14噸,總產量4.56萬噸,年銷售盈利達到170多萬元;1996年種植面積3.1萬畝,總產量1 .9萬噸。總產值1999年比1996年增長19.79%。

3、海產品種苗(斑節對蝦為主)基地:1999年全區有蝦苗場31間,3.5萬立方米育苗水體,年產8萬億尾蝦苗;1996年有蝦苗場18個,2萬立方米育苗水體,年產蝦苗5億尾。

4、鮑魚養殖基地:1999年總產量160噸,總產值2840萬元。其中:沉箱2萬個,總產量70噸,總產值1400萬元;工廠化養殖場12間,總產量90噸,總產值1440萬元;1996年總產量73噸,總產值1260萬元。1999年總產值比1996年增長125.4%。

5、對蝦養殖基地:1999年對蝦養殖面積1.1萬畝,總產量440萬斤(每畝400斤計),總產值8800萬元(每畝8000元計);1996年養殖面積7500畝,總產量34O萬斤,總產值6000萬元。1999年總產值比1996年增長46%。

6、貝類養殖基地:1999年灘涂養殖貝類2萬畝,總產量1.05萬噸,總產值5300萬元;96年1萬畝,總產量O.52萬噸,總產值2700萬元。1999年總產值比1996年增長96.3%。

7、優質魚類基地:1999年各類優質魚養殖面積7.3萬畝,總產量約238萬斤,總產值約2380萬元;1996年養殖面積5萬畝,總產量198萬斤,總產值1980萬元。1999年總產值比1996年增長19.84%。

8、海產品加工基地:1999年有海產品加工廠9家,家庭加工作坊12家,年加工能力1360噸,實現加工增值1.3億元。

9、海洋捕撈基地:1992年全區有機動漁船2300多艘,總噸位20737.8噸,年生產量約32000噸,產值約14300萬元;到1999年底,全區有機動漁船2635艘,捕撈產量達到42814噸,實現產值21207萬元。

10、三鳥、生指飼養基地:1999年三鳥養殖戶約53戶(500隻以上),三鳥出欄量39.9萬隻,產值895萬元;1996年三鳥養殖戶約36戶,出欄量15萬隻,總產值375萬元,1999年總產值比1996年增長138%。l999年有萬頭以上豬場2間,年出欄生豬2.5萬頭,產值2500萬元;1996年萬頭豬場l間,年出欄1.2萬頭,產值1200萬元,1999年產值比1996年增長108.33%。

三、濱海旅遊情況

東海島旅遊區位於東海島東部,它是由山峰、坡谷、丘陵、沙灘、綠林構成的天然旅遊勝地。旅遊區一帶有防護林55000畝,林帶伸延于海灘邊,郁蔥起伏,猶如“綠色長城”。旅遊區東臨南太平洋,岸長沙軟,沙灘帶長28公里,寬150米——300米之間。在世界居第二位。

1994年7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設東海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從1995年2月開發,到同年5月31日,旅遊度假區就正式對外開放。如今,旅遊區內共投資近8億元,建設了防浪堤及觀海路、下海路、濤聲路、龍海路,安裝路燈180盞,鋪設排污排水管道11.5公里;建成龍泰廣場、候車大廳及停車場、自來水廠。旅遊區內現擁有標準床位3120個,餐位2500個,開業的營業賓館、酒店20家,其中東海溫泉賓館、北苑度假村、觀濤酒店、貴州民族度假村分別以溫泉浴、歌舞廳和民族風情等特色吸引遊客。

旅遊區對外開往開放5年來,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00萬人次以上,營業總收入2.5億元,解決1600多人就業。1996年和1997年,旅遊區成功承辦了全國沙灘排球賽和世界盃帆板賽暨奧運精英賽。昔日28公里原始荒灘的一部分,如今變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省級旅遊度假勝地,並被推舉為湛江市旅遊業的龍頭。

旅遊聖地

龍海天旅遊區

龍海天旅遊區位於東海島東部。它是由山蜂、坡谷、丘陵、沙灘、綠林構成的天然旅遊勝地。龍水嶺是旅遊區自然景觀最為神奇的地方。據考證,此嶺是遠古時代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它海拔110米,常年綠樹成蔭,風景如畫。

據說,法國殖民主義者在侵占廣州灣之前,龍水嶺周圍都是白沙茫茫,只有山峰是紅坭。龍水嶺之巔有座“高山公”廟是由一塊大石雕鑿而成,渾然一體,玲瓏神功。傳說當年高山公赴南海觀世音設的蟠桃宴,路經龍水嶺時,因嶺太高不能飛越,高山公看看誤過了赴宴時間,一憨之下,一腳把龍水嶺踢去了一大截,成了今日這個樣子。高山公後來在這裡住了下來。廟前十米處有個洞,洞口直徑有一米寬,深不可測。嶺上有石人、石鼓、石鑼等象形物。敲擊石鼓當即發出“咚、咚、咚”、“當、當、當”的響聲,神奇莫名。可惜被法國殖民主義者為建燈塔而炸掉了。

龍水嶺是航船進出湛江港的咽喉之地,是天然的“綠標”。其地下有被遺棄的軍事工程,洞穿山腰,機關巧沒,詭不可記。現擬開發為多功能的娛樂場所——“地下龍宮”。

龍水嶺海拔不高,相形於平均自然標高約20米的東海島有“登龍水嶺而小東海”之感。站立山頂,東海島的自然風光盡收眼底。向西注目,田疇乾里,翠綠點綴,雲蒸霞蔚,面東遠眺,瀚海無涯,一碧萬頃,漁帆點點,片雲天遠;近看,白浪層層,銀沙如練;側耳傾聽,林海颯颯,濤聲陣陣。

龍水玲的得名沒有文字可考,但在民間卻流傳著種種傳說。一說龍水嶺原是當地龍家祖先選葬的風水寶地,後遭朝廷的破壞而堆土成山。另一說很久很久以前,王母娘娘下凡,不慎遺失香珠一顆在香港。龍王派遣十條小龍看守香珠,其中一條白龍貪戀東海島的美麗風光,擅離職守,飛到東海島遊玩,樂而忘返而定居於此......這些美麗的傳說都給龍水嶺增添了幾許神奇的色彩。傳說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而眼前的龍水嶺確象一條龍頭昂起的巨龍。

龍海天,是龍的天地。龍海天旅遊區是國內少有的海濱旅遊好去處。旅遊區一帶有防護林55000畝,林帶伸延于海灘邊,郁蔥起伏,猶如“綠色長城”。夏日裡,人們可以在那裡野營、休憩,避暑度假,妙不可言。現已規劃開闢為國家森林公園。

龍海天,日出奇景壯觀無比。龍海天東臨南太平洋,海天一色。清晨,站立沙灘可清晰看到又紅又大的太陽在大海中冉冉升起,“水面上閃耀著金色的陽光,歡樂地跳躍著層層波浪”(泰戈爾)。那奇異的景象會令你浮想聯翩,仿佛進入一個夢幻的世界.

龍海天;崖長沙軟,沙灘帶長28公里,寬150米—300米之間,在世界居第二位。海沙租細適中,海底地勢坡度極小,海水一清見底,無污染,8米深處仍可見物。一年四季80%時間向海岸吹東南風。風輕浪細七八層。這是玩海最瀟灑、浪漫、安全的好地方。

龍海天之東北約3公里處,有一嶺曰白沙嶺。此嶺是由粒粒白沙堆積而成,是海風造嶺奮觀。

龍海天的地形為沿海丘陵地貌,多起伏,有峰、谷、坎等。整個地形變化平緩,一般在10—50米之間。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面傾斜,呈台階之狀。該旅遊區的自然景觀資源以海灘、森林和山嶺為主體。其特殊而多變的地形及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為旅遊區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基礎。

硇洲島

硇洲島,古稱硭,位於湛江市東南約40公里處。它北傍東海島,西依雷州灣,東南面是南海,縱深是太平洋,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硇洲島是一個大約20—50萬年前由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海島。它是湛江市的島外之島,風景秀麗,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島中名勝古蹟眾多,有南國著各的旅遊度假勝地—那晏海石灘,有十分理想的天然海浴場,有與倫敦、好望角燈塔齊名的世界著名三大燈塔之一—硇洲燈塔。古蹟有:宋皇城遺址、祥龍書院、八角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赤馬村以及竇振彪墓和“宮保坊”等。

硇州島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它是南海大陸架的一個肥沃漁場,盛產名聞世界的硇洲鮑魚、龍蝦等名貴水產。其南國風光飲譽中外。

繁榮的漁港是硇洲島的—大景觀。每天早晚到來參觀、旅遊的人群絡繹不絕,熙照攘攘。成百成千的漁船雲集在碼頭附近的海面上。夜晚千燈競輝,漁歌陣陣。仿佛是一座由船隻連成的“海中之城”。早晨,一筐筐鮮魚蟹蝦從漁船倉里接連不斷地運到岸上來,勞動的喧囂聲、叫賣聲與汽笛聲連成一片,一片繁忙和豐收景象。

特產

民安灶蟹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的特產“民安灶蟹”,馳名遐邇,聲譽很高。人們涉足民安成出席宴會,總希望能品嘗灶蟹的美味,領略南國海特產的風味。

灶蟹本也是蟹,它是以捕捉於“灶”而得名,這“灶”便是人為的蟹洞。蟹肥了要入灶“脫殼”,人們在這人為的蟹洞中捕獲它,便稱“灶蟹”。灶蟹也許是入灶以後得以“自我完善”的機會,所以跟別的蟹有很大的差別,它具有“肥、香、甜、脆”以及“長命”的特點。灶蟹最顯著的特點是肥。蟹肉豐滿,蟹膏殷紅乾實,味道芳香、甜美可口。食後確有“三日不知味”之感。灶蟹蟹殼鬆脆,多有“雙衣”。它是蟹族的“驕兒”。

原來是靠周期性換殼而長大的。蟹受硬殼限制,只能肥滿而`不能增大,肥到一定的程度,硬殼裡頭又生軟殼,軟殼完備,置換硬殼,這一過程叫“脫殼”。蟹脫殼後全身綿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易為魚鱔所噬,因而它必須在脫殼之前找一個最安全的地方棲身,以保平安。這樣,它或爬坑、或挖洞、或借居蛇蟮之閒穴。人們根據蟹的這一習性,挖灶以待,專門接待這些要脫胎換骨的“貴賓”。

民安北邊是內海,陸地架長、港叉多、土質好,東西合流、水速適中,又布滿紅樹林和海草,這是最適宜灶蟹生長的優越環境。據傳山內村從明朝初葉其祖宗於福建遷來定居之日起,便以捕灶蟹為業,至今已二十六代,約有六百多年歷史。

近年來,民安灶蟹遠銷廣州、深圳、珠海以及港澳等地,價格日升,名聲日盛。但由於新建漁溫和各種先進網具的影響,灶蟹產量日下,發展前景令人擔憂。這種情況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切實採取相應措施,保護灶蟹資源,做到合理開發。

東海島周圍一帶淺海盛產鱟。夏秋兩季,鱟上淺海產卵。此時在淺海灘辨泡捉,十分有趣。

鱟是一種節肢動物,頭胸甲像馬蹄形,腹甲略呈六角形,尾像三角劍,尾的邊緣上長有刺。它的腹部有十隻爪,這是用來爬行及產卵時挖坑用的。它生活在海里,是一水產佳品。聽酷愛飲酒的人說,鱟還是下酒的上等菜呢。我們這裡流傳著一首下酒好菜的順口溜:“一狗,二鱟,三赤蟹,四番豆(花生),神仙見了也涎流”。可見,用鱟下酒還在赤蟹及花生等佳品之上呢。

東海島南面的淺海,水位不深,有一望無際的海灘。每年的夏秋兩季,便有數以千計的鱟隨著潮水上漲而游上海灘來產卵。產卵後再潛回深海。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東建大道南端,也就是北山村的天妃廟附近,每年上淺海灘產卵的對鱟特別多。附近村莊的村民每年在那裡都捉到不少對鱟。

鱟上淺海灘產卵時,總是成雙成對的,母鱟在下,公鱟在母鱟之上。因此,捉鱟也自然一捉兩個。所以,我們對鱟常有一對之說。在夏秋兩季,天妃廟附近一帶淺海灘,常有一對一對的鱟,仿佛渡蜜月的夫婦,隨著漲潮而紛紛游上淺海灘。它們選好位置後,在底面的鱟母便用爪於不斷地挖身下的泥沙,等挖好了沙坑,鱟母便把卵排到沙坑裡,然後,又用爪子把沙坑旁邊的泥沙扒進坑裡,直到把鱟卵全蓋住為止。排完卵之後,它們便“夫妻雙雙把家還”。

在產卵過程中,鱟挖泥沙時產生了許多水泡,人們把這些上升到水面的氣泡稱之為鱟泡。有經驗的人看見了鱟泡便可知水泡下有鱟。於是,就逆著風向游近鱟泡,一頭潛入水中,就會看見一對鱟趴在地上,鱟母在下,鱟公在上,鱟母比鱟公大得多,一手抓住鱟公尾桿,就捉住了一對鱟。而缺乏捉鱟經驗的人,往往先捉鱟母。這樣,鱟母雖被擔住,但鱟公卻會跑掉的。常言道:“捉鱟須捉雙”。但鱟尾上長有很多刺,倘若要同時捉住兩隻鱟的話,則有點困難,可先捉住鱟公,那么,鱟母是不會獨自跑掉的。

鱟與其他動物還有一個顯著不同的特點,就是其它動物的血液大多是紅色的,然而鱟的血液卻是深藍色的。鱟全身都是寶,鱟肉美味可口,鱟殼也是一種優良的藥材,它對皮膚潰爛症尤其特效。

東海香瓜

香瓜,因其形狀似蘋果,所以叫蘋果香瓜。它是東海島的特產。這種瓜在其他地區較為少見。香瓜成熟季節,東海島所有的墟市上到處都擺滿了香瓜攤,芳香撲鼻。人們見到的聞到的都是香瓜,整個墟市簡直成了香瓜的世界!

東海香瓜成熟後表皮呈白色,光滑鮮嫩。透過表皮隱隱可見瓜玉內部有一些青色的“瓜筋”。鼻子靠近香瓜時,可聞到一股芬芳的水果香味。香瓜具有水分多,清甜脆口的特點。在藥用上,它清熱解暑,利尿健脾胃,是夏日食用的南國佳果。香瓜的品種目前不多,在東海島基本上是蘋果香瓜。它的大小因季節種植的先後、種子的優劣、管理的不同而有差異.小的香瓜一般是0.1公斤,最大的香瓜可達l公斤多。

東海島是香瓜的盛產地。在香瓜大量上市時,價格十分便宜,一元錢一般可購買一公斤。出到島外,香瓜價格暴升,在湛江市區每公斤上等香瓜可賣到四至六元。夏日的東海島,市民們幾乎天天都吃到清甜可口的香瓜。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市民,冰櫃里長時間貯藏著香瓜備用。被冰涼過的香瓜味道更加鮮美清甜。

近年來,東海島香瓜陸續銷往全國各地,還銷往港澳地區,深受顧客的喜愛。

港口

小型碼頭有東南碼頭和硇洲港碼頭。目前,東海島1萬噸級起步碼頭正在建設中,20萬噸級礦砂中轉碼頭已開展前期工作。東海港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距離香港221海里,距離新加坡1320海里。

公路

東海島有 6.8公里堵海大提與湛江市區的公路、鐵路網路連成一體。島上 28公里的中線公路貫通全島,湛林路、海明路、濤聲路、疏港路、東南大道等道路已鋪通。湛江北站至蔚律港鐵路專線在建設中。

電力、通訊

東海島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已完工。能滿足大規模開發用電需要。另外硇洲鎮新鋪通了萬伏海底電纜。全區已實現城鄉電話程控化。

試驗區設立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目前在試驗區投資的中外企業有138家。已有天恆有色金屬公司、東洋水產、海日鮑魚養殖、“仟億”水產品加工等一批年產值超億元企業和外(台)商加工出口企業投產,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初具規模的省級旅遊度假區--龍海天旅遊區已投入 8億元建設資金,1995年初步建成開放以來共接待中外遊客超過 300萬人次,成為湛江旅遊行業的龍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