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國家級重點、原鐵道部名校——株洲鐵路機械學校升格的國家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目前省內為數不多的中央財政撥款的高等院校之一。學院始建於1956年,在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辦學水平評估中均名列同時期、同類學校前茅,是全國、鐵道部、湖南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辦學50年來,為鐵路和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被譽為鐵路的“黃埔軍校”,是全國鐵路、城際輕軌鐵路、城市捷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學院與廣州、上海、南寧、南昌、昆明、武漢等南方六大鐵路局、深圳捷運公司以及長株潭、珠三角、長三角區域100餘家大中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人才供求關係。

基本信息

學院規模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院環境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院環境

學院地處江南重鎮,鐵路樞紐── 湖南株洲市雲龍新區職教城,校園環境優美,是湖南省花園式單位、園林式單位。具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其中30多位教師擔任國家級、省部級、市級各類學術組織的學術帶頭人和專業學科帶頭人。教學實驗實訓設備設施價值近億元,技術含量居同類學校領先水平。學校圖書館藏書30餘萬冊,電子圖書70餘萬冊。學院現設運輸管理系、機車車輛系、機械工程系、電子電氣系、信息技術系、經濟管理系等6 系。學院起源於上世紀 50 年代,由鐵道部設定成立,是廣東、湖南、海南三省鐵路運輸職業技術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鐵道機車車輛專業、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是鐵道部優秀專業;機械工程系建有國內一流的數控技術套用實訓基地;信息技術系起源於上世紀 70 年代,曾發起成立了全國職教計算機協會,並連任三屆理事長單位,同時也連任歷屆湖南省職教計算機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單位,是湖南省職教計算機師資培訓基地,該系與 NIIT (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創智軟體園有限公司合作,根據 NIIT 教學體系培養軟體人才,參加該項目學習的學生畢業時除發大專學歷證書外,還可獲得 NIIT 國際通用軟體工程師證書,畢業生就業供不應求。學院現開設 20 多個專業,擁有一批省部級骨幹示範專業,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和鐵道部特有工種鑑定站,實行學歷文憑+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學院性質:國有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

學院地處江南重鎮、鐵路樞紐株洲市雲龍新區職教城,環境優美。兼容“火車頭”精神的鐵路文化和“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傳承了半軍事化管理的制度文化,形成了“鐵的紀律、團結協作、敢於負責、甘於奉獻,奮勇爭先”的精神核心。 獲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達100餘項次。

校訓:高、精、特。

歷史沿革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社會活動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社會活動

1956年鐵道部創辦,前身為株洲鐵路機械學校;1958年改

辦本科,校名為株洲鐵道學院;1962年全國大學院系調整,本科專業併入長沙鐵道學院,學校恢復原有建制;2005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建立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歷史 名稱 類別
1956年 株洲鐵路機械學校 中專
1958年 株洲鐵道學院 本科
1962年 本科專業併入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 中專
2005年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大專

辦學實力

2008年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評估成績在省內當次參評學校中名列前茅。學院是鐵道部確認的全國鐵路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鐵路員工培訓基地,是南方軌道交通運輸業校企聯盟牽頭學校。

系部設定

運輸管理系

機車車輛系

信息技術系

機械工程系

電子電氣系

經濟管理系

運輸管理系已與經濟管理系合併為運輸管理學院

機車車輛系已與機械工程系合併為機車車輛學院

師資力量

正、 副教授占專任教師比例達50%;中青年教師具有 研究生以上學歷達60%;“雙師” 素質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達80%。省教育廳評定的師資結構最佳化率,我院在同類學校中排名前列。2008年新增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 課題3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高校黨建研究專項課題1項、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3項、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1項;株洲市 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項;院級課題9項,其中重點課題2項;獲得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1個、省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公開發表 論文151篇,其中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1篇;公開出版教材41本,其中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12本,校本教材8本。

實訓基地

校內建有8大實訓中心和85個實訓室,儀器設備總值5000餘萬元;簽訂了校路、校企合作協定的鐵路運輸企業14個,鐵路站段13個, 地方企業 59個。校內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和鐵道部特有工種鑑定站。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分布在南方六大鐵路局、深圳捷運和 長株潭大中型企業。

招生就業

就業率

學院實行招生地、培養、就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 98% 以上,其中面向鐵路企業的占60% ,面向社會的占40% 。學院是湖南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畢業去向

我院畢業生面向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企業約占60%,面向社會企事業單位約占40%。只要完成規定的學業,在校表現好的畢業生,都能及時走上工作崗位,願意繼續深造的,可按規定通過專升本、自考等多種形式進入本科院校就讀。

就業基地

學院與廣州、上海、南寧、南昌、昆明、武漢等南方六大鐵路局、廣州、深圳、無錫、寧波等捷運公司以及長株潭、珠三角、長三角區域100餘家大中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人才供求關係。

發展前景

計畫投資40億元的 株洲職教科技園作為株洲 雲龍新區孵化項目被政府列為十大重點工程之一,現已全面啟動。我院 新校區是第一家入園項目,總投資8億元,按國內一流 標準設計,預計2015年春季入駐學生。學院為全面適應現代 高職教育辦學要求,深入推進“全方位開放人才培養過程、全面履行服務經濟社會職責”的“兩全”型高職學院建設,學院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昂首跨入國內先進行列。

隨著國家加大鐵路基礎設施投入和《中國鐵路網規劃》的實施,特別是 武廣客運專線、長株潭城際軌道、長三角、珠三角城際鐵路網、沿海鐵路等相繼興建和運營,也隨著湖南省推進“三基一化”和長株潭“兩型”社會 試驗區建設,我院作為一所具有鮮明行業特色和區位優勢的高職學院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校訓校歌

校訓

高 精 特

高:指“高素質、高技能、高適應性”。“高素質”強調的是“德”,從“做人的思想品德、做事的職業道德、做學問的學術道德”上培養師生的道德修養;“高技能”強調的是“技”,從“掌握專業技術和熟練的技能”上培養師生的治學精神;“高適應性”強調的是“能”,從“能把技能和知識套用於新的情景和環境”上培養師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精:指“精益求精”。強調的是對工作與事業的熱愛、忠誠、願望與激情,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職業態度要求。

特:指“特長與個性”。強調的是對創新與創造的重視與關注,以及營造民主、寬鬆、開放、和諧的學術環境和尊重學生個性特點、興趣愛好與自主選擇權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歌

豪情飛越

作詞、作曲:張伯序

翻開這一頁 屬於我們的章節 曾經的輝煌 因為汗水說明一切

開創新工業 是對付出的理解 明天的軌跡 要用燦爛豪情對接

你用夢想的活力 我用情感的激越 將 多少心中詩 一 一 譜寫

將多少心中情抒發強烈

飛過 三山和五嶽 共赴青春的契約 再以希望的名義 享受校園的和諧

帶上春風的請帖 搭乘心靈的專列 化作成功的喜悅 裝點未來的世界

祝願我們共同的家園 永遠充滿美好的期待

祝願我們親愛的祖國 永遠綻放陽光的七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