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遊名街

湖北旅遊名街

2012年7月湖北省旅遊局在全省啟動“旅遊名街”創建工作。2013年1月21日,湖北省旅遊局公布了通過驗收的武漢市武漢天地、楚河漢街、戶部巷、仙桃市沔街、十堰市武當山金銀街、黃岡市紅安縣長勝街、宜昌市西陵區陶朱路風情街、神農架木魚鎮木魚老街等8條街區為首批湖北省旅遊名街。

基本信息

簡介

2012年7月湖北省旅遊局在全省啟動“旅遊名街”創建工作。2013年1

湖北旅遊名街評定規範湖北旅遊名街評定規範
月21日,湖北省旅遊局公布了通過驗收的武漢市武漢天地、楚河漢街、戶部巷、仙桃市沔街、十堰市武當山金銀街、黃岡市紅安縣長勝街、宜昌市西陵區陶朱路風情街、神農架木魚鎮木魚老街等8條街區為首批湖北省旅遊名街。

“湖北旅遊名街”評定,是湖北省結合旅遊業新發展、新動態和新趨勢而出台的新政策,《湖北旅遊名街規範》緊緊圍繞湖北省城鎮跨越式發展的現實要求,並與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創建有機銜接,是推動城鎮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提升旅遊業整體素質和發展水平、促進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需要。隨著湖北省旅遊業迅猛發展,旅遊名街評定既可延伸湖北旅遊業產業鏈條,又可豐富湖北旅遊業內涵,有利於對開發比較成功且有特色的街區,進行品質打造提升,實現街區發展新突破,使之成為城市和地區名片,成為城市和地區形象展示視窗,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

自湖北省旅遊局啟動“旅遊名街”創建工作以來,共有25條街區申報這一項目。根據《湖北旅遊名街評定規範》、《湖北旅遊名街評分細則》包括旅遊吸引力、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管理、安全5個必備項目和1個加分項,總分1200分,得分800以上即可評定為旅遊名街。經湖北省旅遊局專家組檢查驗收,以上8條街區超過800分,成為首批湖北省旅遊名街。首批8條旅遊名街類型多樣,且都具有較好的典型示範作用。神農架木魚鎮木魚老街、十堰市武當山金銀街屬於依託景區型,武漢市武漢天地、楚河漢街、宜昌市西陵區陶朱路風情街屬都市時尚型,黃岡市紅安縣長勝街屬紅色旅遊型,仙桃市沔街是新農村建設的典型,戶部巷是餐飲美食型,這些街區都有很強吸引力,是各地建設旅遊目的地的重要支撐。

定義

根據《湖北旅遊名街評定規範》,旅遊名街是指兼有觀光、休閒、購物、美食、娛樂等旅遊功能,旅遊吸引力強,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歷史建築風貌、傳統民俗風格、地方文化特色,可同時滿足遊客觀光休閒需求及購物商貿體驗,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街區。

評定標準

“湖北旅遊名街”評定標準設定了旅遊吸引力、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管理、安全5個必備項目和1個加分項目,其中必備項目總分值為1110分,加分項目分值為90分,總分值1200分,評審得分在800分以上的街區,具有申報評定“湖北旅遊名街”的資格。

評定程式

“湖北旅遊名街”評定工作採取自願申報,市州旅遊局指導,省旅遊局驗收,成熟一個、驗收一個的方式。評定“湖北旅遊名街”工作主要包括申報、自評、初評、驗收、核准等環節。

旅遊名街

武漢天地

武漢天地位於武漢市漢口中心城區永清地塊,東臨長江,面向風景如畫的江灘公園,盡覽長江二橋江灘美景。周邊連線解放大道、沿江大道、京漢大道、中山大道,輕軌黃浦站咫尺之遙。打造成集住宅、辦公樓、酒店、零售、餐飲、娛樂等多功能設施的市中心綜合發展項目,以配合整個武漢市國際化發展的遠景規劃和發展戰略。

武漢天地社區實景武漢天地社區實景

項目占地6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包括公共設施及空間,超過1550萬平方尺),總投資額約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於2014年整體落成。御江苑一期南臨武漢天地,順理成章地成為武漢天地的螢幕,總體設計概念沿用新天地的設計理念——新與舊的融合,新穎時尚兼具有人性化的元素,也配合武漢的文化與歷史背景。御江苑一期住宅採用圍合式的布局,住宅環形連線,布局緊湊,中間為綠化庭院設計不單考慮街道上人群的視野,也顧及住宅單位內住戶俯瞰的角度,採用立體的園林設計,配置人工流水疊泉或水景園林,空間性格分明,有效營造小區氣氛。主要入口處設在御江苑一期中軸的道路上,結合會所入口,以營造一個氣派的大堂及理想的入口廣場,也方便保全管理。會所設在地下一層,各座住宅電梯均直達地下一層,連通會所,讓住戶不用走出室外也能抵達會所,十分便利。部分會所設下沉花園,為會所帶來自然光,也豐富了園林的層次,淡化了建築物的壓迫感。南面是主要路線,連通東面的沿江大道和西面的中山大道,中間道路為鄰里連線,北面為次要路線。為了有效分離人流和車流,停車場設在地下一層,有利營造無車無污染的住宅氣氛;機動車輛主要坡道設在小區的主要入口,以方便管理。住戶由小區入口處,經過會所大堂,沿小路直達各座住宅入口。如此道路的配置,節省用地,方便保全管理,易於維護恬靜舒適的居住環境,平衡交往與私密的關係,達到合理分流疏導,做到人車有序的和諧氣氛。
楚河漢街

2011年9月30日,楚河漢街開業,項目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在全國產生轟動效應。楚河漢街開業後,國慶假期吸引客流超過200萬人,成為全國假期人流排名前三的熱點區域。
楚河漢街楚河漢街

楚河漢街是武漢中央文化區一期項目重要內容。不僅是商業,更是城市歷史文化和生態景觀工程,經濟社會綜合效應十分顯著。“楚河”貫穿武漢中央文化區東西,是文化區的靈魂。“楚河”全長2.2公里,連通東湖和沙湖,是國務院批准的武漢市“六湖連通水網治理工程”的首個工程。
武漢中央文化區位於武漢市核心地段,武昌區東湖沙湖之間,地理位置相當於武漢市的幾何中心。項目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340萬平方米,是萬達集團投資500億元人民幣,傾力打造的以文化為核心,兼具旅遊、商業、商務、居住功能的世界級文化旅遊項目。項目整體規劃由萬達商業規劃院牽頭,聯合國內外各行業頂尖設計公司參與完成設計。武漢中央文化區一期楚河漢街是整個項目的重要內容,也是武漢市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工程的啟動工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核心項目。楚河漢街從開工到開業僅用8個月時間,建設速度創造業內紀錄,而且建築品質、招商品牌全國領先,受到湖北省、武漢市各級領導高度讚揚,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戶部巷
戶部巷戶部巷

戶部巷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20年經久不衰。以“小吃”聞名的戶部巷,就是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 戶部巷漢味風情街位於武昌司門口,東靠十里長街解放路,面臨浩瀚長江,南枕黃鶴樓,北接都府堤紅色景區,是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一塊方寸之地,自古鐘靈毓秀人傑地靈。
戶部巷於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鄰藩合衙門(對應京城的戶部衙門)而得名。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很早就以經營漢味早點而聞名,熱乾麵、糊湯粉、牛肉麵粉、面窩、稀飯等獨特漢味早點經營,經久不衰。2002年以來,武昌區政府在重塑歷史文化名城的過程中,按照“漢味早點第一巷”的定位,對戶部巷進行整體打造。經過多年的建設改造,戶部巷已由原來的147米長、3米寬、12家小吃經營戶的小巷,發展成為由戶部巷老巷、自由路和民主路西段組成,集小吃、休閒、購物、娛樂為一體的年接待遊客逾千萬的漢味特色風情街區。
仙桃市沔街
沔街沔街

沔街又稱仙桃文化美食街,它以仙桃撤縣建市前舊名沔陽命名,從南到北分為南街、中街、北街三條街,是仙桃市政府傾力打造的以文化為核心,兼具旅遊、商業、商務、居住功能的文化旅遊項目。
沔街於2012年3月18日全新開街,規劃設計、建築特色、招商品牌突出文化特色,建設採用明清建築風格。沔街全長4.8公里,東起葉王路,西接漢江路,計畫總投資2.3億元,南街主要經營休閒娛樂產品,如書吧、酒吧、咖啡屋等。中街主要經營江漢平原乃至全省、全國獨具風味的特色美食。中街有劉口戲樓,內有皮影館,外有觀戲廣場。北街主要經營地方特色旅遊紀念產品,如沔陽雕花剪紙仙桃貝雕麥稈畫沙湖鹽蛋毛嘴滷雞沔城蓮藕鄭場豆豉等。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仙桃市最大的集餐飲美食、休閒觀光、文化旅遊及各類農家樂於一體的綜合旅遊休閒場地。
十堰市武當山金銀街
武當山金銀街武當山金銀街

武當金街於2006年與武當山遊客服務中心同期落成,位於十堰武當山山門內右側,是遊客前往遊客服務中心的必經之地,被外國朋友們譽為“武當山的第二山門”。建成於2008年的武當銀街,在區位上與金街相對,是遊客下山的必經地,提供的商業服務範圍與類型更傾向於基礎型旅遊消費。
黃岡市紅安縣長勝街

紅安縣長勝街遺址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七里坪地處鄂豫交界,長勝街上商貿十分興隆,街道兩邊居民都從事工商貿易。人稱七里坪為“小漢口”,稱長勝街為“六渡橋”。

長勝街門樓長勝街門樓

紅安縣七里坪鎮是土地革命時期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二十五軍重建地、紅二十八軍改編地,鄂豫皖蘇區早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曾被命名為“列寧市”,是全國僅次於井岡山的第二大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七里坪鎮位於大別山南麓、鄂豫兩省交界處,是秦基偉、徐深吉、鄭位三等143位共和國將軍的故鄉,鎮中至今留有豐富的革命遺址、遺蹟資源,其主街長勝街就是其中之一。
長勝街是七里坪的一條主街,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為楊殷街,全長400米(解放後又續建了290米),寬約7米,南北有城門樓,兩邊房屋清一色的青磚黑瓦,地面用花崗石條鋪成,至今保持了大革命時期的原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七里坪工會舊址、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銀行、黃安縣蘇維埃經濟公社、蘇維埃合作飯堂、列寧市楊殷街遺蹟、鄂豫皖中西藥局、七里坪革命法庭等一批遺蹟、遺址都集中在這條街上。長勝街作為革命文物一條街,既是傳統教育、旅遊觀光好景點,也是革命題材、影視劇拍攝的好場所,近幾年在長勝街上先後拍攝了《五更寒》、《大別山上紅旗飄》、《黃麻驚雷》、《大進攻序曲》等10多部影視劇目。
宜昌市西陵區陶朱路風情街

陶珠路是自一馬路、二馬路後,南門外第三條“洋馬路”,一度被稱“新馬路”。民國十五年(1926年),剛成立的宜昌商會依據“富比陶朱”之典,改新馬路為陶朱路。後“朱”字又演變為“珠”字,有了更濃厚的財富聚集之義。

陶朱路風情街陶朱路風情街

陶珠路美食街位於宜昌解放路步行街陶珠路沿線及其內街,是解放路步行街業態升級後攜手宜昌本土餐飲知名企業共同打造的宜昌最具特色的美食街。旨在還原陶珠路夜市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更衛生、更具特色及風情的就餐環境。2011年10月1日晚,解放路步行街陶珠路舉行了盛大開街儀式。耀世開街的陶珠路美食街不僅繼承了老陶珠路悠久的美食文化,更是順勢而發以嶄新的面貌開啟解放路步行街打造吃喝玩樂購一體化服務的新篇章。更是使消費者對其後宜昌解放路步行街酒吧街等特色街的開街充滿期待。
神農架木魚鎮木魚老街
木魚老街木魚老街

木魚鎮地處神農架南部,周圍景點密布、風景如畫,是神農架林區經濟重鎮,旅遊接待中心鎮,對外開放的“視窗”、“南大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