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早秋偶興

湖上早秋偶興是宋-汪莘的詩詞

作品簡介

《湖上早秋偶興》是一首描寫早秋時節湖上美景的絕句,表達了作者愉悅舒暢的心情。

作品原文

湖上早秋偶興

宋-汪莘

坐臥芙蓉花上頭,青香長繞飲中浮。

風玉露玻璃月,並作詩人富貴秋。

注釋譯文

【湖上早秋偶興】

地點:湖上。

時間:早秋,也就是初秋時節。

偶興:說明這篇絕句是作者偶然興之所至所作。

標題淺顯明白,一一表述了作此篇的時間、地點,雖然時節是秋天,既然是興之所至,當然它的格調是愉快舒暢的,而不像大多“悲秋”題材的詩詞。

由此還可以看出,作者是坐船游湖,來了興致,作此篇。

【坐臥芙蓉花上頭,青香長繞隱中浮。】

臥:趴伏意,坐臥,偏義詞,著重在臥上,意思是趴伏(在船艙里的几案上)。

芙蓉花:荷花,又稱為蓮花,水芙蓉。

青:顏色的一種,這裡也可作“清”解。

隱中浮:(清香繚繞),似有若無。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在開滿荷花的湖裡泛舟,就像船不是行駛在水裡,而是在花上一般。眼前彌望的,是荷葉的青青翠色,空氣中花香繚繞,又似有若無。

【金風玉露玻璃月,並作詩人富貴秋。】

金風:秋風。

玉露:潔白如玉的露水。

玻璃月:用“玻璃”比作月亮,說明此時的月亮是淡淡的。

並:都,全。

詩人:指作者自己。

富貴秋:字面意思是寶貴的秋天,流露出作者的喜悅之情。

作者乘船游湖,一路上賞著荷花,聞著花香;傍晚秋風陣陣,吹動著荷葉上如玉的露珠,抬頭,月初現,淡淡的照著這一方湖水,——芙蓉花帶著花香,青青翠葉瀰漫,玉露,初月,這全都是我喜愛的秋景啊!

作品鑑賞

做如下賞析(鑑賞):

這首絕句描寫湖上早秋景物,使人耳目一新。他不是抒發悲秋之感,而是謳歌物化之美。起句“坐臥芙蓉花上頭”,照應題中“湖上”_二字。芙蓉即荷花。不說坐臥湖上,而說坐臥花上,是為了突出湖的特點:那滿湖的荷花,竟使詩人有坐臥花上之感,把產生“偶興的環境寫得很美。他沒有描寫那亭亭如蓋的荷葉,而強調那盛開未衰的荷花,頗具用心,為下面的描寫留下了餘地。

面對秋日的荷塘,秋風乍起之時,詩人的感受是:青香長繞飲中浮。“香”由首旬的“花”字而來;惟其花多,香才“長繞”。荷花以清香著稱,此處不日“清香”,而著一“青”字,寫出了從翠葉綠波間飄出的那種只有荷花才有的清幽香氣,好像花香也帶有了荷的青青之“色”,色味相托,極其傳神。寫花香又襯以酒香,花香“繞”“浮”在酒香之上,更顯詩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為花香所陶醉的感受。

第三句筆鋒一轉,開拓出一個新的境界:“金風玉露玻璃月”,把秋天的風、露、月萃於一句,逗出下文“富貴”二字。“金風玉露”本是常語,但加上“玻璃”二字,便覺新奇。

一句詩寫盡了秋天的物華之美。金、玉、玻璃,流光溢彩,但覺滿眼金碧,又為下旬埋下伏線。

結句“並作詩人富貴秋”,金風玉露、名花美酒,都被一個“並”字括住。前三句新境迭出,放得開:末一句收得攏,直截了當,頗見功力。“秋”字前冠以“富貴”,已出人意表:“富貴”義加上“詩人”,就更奇。荷,花之君子;荷香、明月與“富貴”何乾?但這些卻成了詩人特有的富貴。這是高潔清雅的詩人之“富貴”,不是世俗的金玉之富貴。以“富貴秋”狀寫其閒情雅致,讓人滿眼生新。

作者簡介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覆。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築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也有人說他是北宋詩人。從我國年代劃分來看,北宋是960年——1127年,南宋是1127年——1279年。實際上汪莘是北宋末期南宋初期的詩人。

作者作品簡介

汪莘關心國事。在《擊鼓行》中,他描寫擊鼓之聲徹天動地,"豺狼聞之腦門裂,狐鼠粉碎臭滿穴",表示了與惡勢力鬥爭的願望;在《游甘露寺》中寫道"聞道昔時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傷心南渡英雄盡,屈指中原歲月疏",對南宋當權者養兵不用、不圖收復失地作了嚴厲的批評。汪莘的詩學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萊道山到者稀,忽隨飆駕同來歸。天橫閬野望不盡,地絕瀛海如無依",想像豐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盧仝窠臼。他的詩風格多樣,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吳淞半江水,袖歸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過松江二絕》);"怪得湖邊天色好,小舟爭載夕陽歸"(《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詩境而又能自出機杼,自然熨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