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豐樂醉翁亭記

(11)永叔:歐陽修,字永叔。 (14)讞辭:議罪之辭。 (15)左官:降職。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游豐樂醉翁亭記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王思任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游豐樂醉翁亭記(1)

一入清流關(2),人家有竹,樹有青,食有魚,鳴有鴝鵒(3),江南之意可掬也。是時辛丑覲還(4),以為兩亭館我而宇之矣。有檄(5),趣令視事(6),風流一阻。癸卯入覲(7),必游之。突騎而上豐樂亭,門生孫教孝廉養沖氏亟觴之。看東坡書記,遒峻聳潔可受。登保豐堂,謁五賢祠,然不如門額之豁。面下而探紫微泉,坐柏子潭上,高皇帝戎衣時(8),以三矢祈雨而得之者也。王言赫赫,神物在淵,其泉星如,其石標如,此玄澤也。上醒心亭,讀曾子固記(9),望去古木層槎,有邃可討,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過薛老橋,上釀泉之檻,酌釀泉。尋入歐門,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經見梅亭,閱玻璃亭,而止於老梅亭,梅是東坡手植。予意兩亭即勝,此外斷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則何時而已?欲與歐公鬥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駁之局,腐鄙可厭。還訪智仙庵,欲進開化寺,放於瑯玡,從者暮之,遂去。

予語養沖曰:山川之鬚眉,人郎之也,其姓字人貴之,運命人通之也。滁陽諸山,視吾家岩壑,不啻數坡垞耳(10),有歐、蘇二老足目其間,遂與海內爭千古,豈非人哉?讀永叔亭記(11),白髮太守與老稚輩歡游,幾有靈台華胥之意(12),是必有所以樂之而後能樂之也。先生謫茶陵時(13),索《史記》,不得讀,深恨讞辭之非(14),則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內也。一進士左官(15),寫以為蘧舍(16),其賢者詩酒於煙雲水石之前,然叫罵怨咨耳熱之後,終當介介。先生以館閣暫麾(17),淡然忘所處,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際,襟度何似耶?且夫譽其民以豐樂,是見任官自立碑也(18)。州太守往來一禿(19),是左道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乾,而浮躁至矣()20)。先生豈不能正名方號,而顧樂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21),以為不教民蒔種(22),而導之飲。嗟呼!先生有知,豈不笑脫頤也哉(23)?子瞻得其解(24),特書大書,明已為先生門下士,不可辭書。座主門生(25),古心遠矣。予與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作品注釋

(1)豐樂亭:在安徽滁縣西豐山北麓,宋代歐陽修建,自為記,蘇軾書刻石。醉翁亭:在安徽滁縣西南,宋僧智仙建,歐陽修為滁州太守,曾在此飲宴。因歐陽修自號醉翁,故將亭起名為醉翁亭。歐陽修撰有《醉翁亭記》。

(2)清流關:在安徽滁縣西北清流山上,是江淮要衝。

(3)鴝鵒:鳥名,俗稱“八哥”。

(4)辛丑:1061年(萬曆二十九年)。

(5)檄:公文。

(6)趣:催促。

(7)癸卯:1603年(萬曆三十一年)。

(8)為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9)曾子固:宋代曾鞏,字子固。

(10)垞(chá茶):土丘。

(11)永叔:歐陽修,字永叔。

(12)靈台:周文王所建之台。華胥:《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避於華胥氏之國……”後藉以喻上古理想之國。

(13)茶陵:在今湖南省。

(14)讞辭:議罪之辭。

(15)左官:降職。

(16)蘧(qú衢)舍:旅舍。

(17)館閣:指中央大臣。

(18)見任官:即現任官。

(19)禿:指智仙和尚。

(20)浮躁:指輕浮急躁的議論。

(21)崔文敏:即明代崔銑,字子鍾,河南安陽人。1505年(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因得罪劉瑾,出為南京吏部主事,劉瑾事敗後,召為經筵講官。嘉靖(1522—1566)初年任南京國子監祭酒,歷南京禮部右侍郎,卒諡文敏。他主張效法程朱,斥王守仁為霸儒

(22)蒔:栽種。

(23)頤:下頷。

(24)子瞻:蘇軾字子瞻。

(25)座主:進士稱主考官座主。

作者簡介

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號謔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曾知興平、當塗、青浦三縣,又任袁州推官、九江僉事。清兵破南京後,魯王監國,任命王思任為禮部右侍郎,進尚書。1646年(順治三年),紹興為清兵所破,閉門大書“不降”,絕食而死。王思任的遊記散文較有名。著有《王季重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