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府西街國小

游府西街國小

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SchoolTourFuxi),是省教委1980年首批命名的實驗國小,實施“文明校園、學習樂園、生活花園”的整體改革,各項工作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學校連續十六年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並榮獲“江蘇省模範學校”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游府西街國小 游府西街國小

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 SchoolTourFuxi是省教委1980年首批命名的實驗國小,多年來,我們以鄧小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實施“文明校園、學習樂園、生活花園”的整體改革目標,各項工作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學校連續十六年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並榮獲“江蘇省模範學校”稱號。

廣泛開展課外興趣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已成為學校辦學特色之一。“小松樹”合唱團多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今年夏天又將赴奧地利維也納參加國際音樂比賽,錄音帶也曾多次對東南亞國家播放。女子體操、排球、桌球、航模等項目的成績,在省市比賽中名列前茅。學生幾百幅書畫作品選送到美國、加拿大、義大利、墨西哥、日本等國展出並獲獎。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並在科研實踐中培養了一支有志於教育科研的骨幹教師隊伍,有一批科研課題在全國、省、市“九五”科研實驗中獲獎。其中電化教育課題以優秀級別通過結題驗收,學校被命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學校被評為南京市教育科研和德育先進集體”省“電化教育先進集體”。學校現有特級教師4人,南京市名校長2人,江蘇省師德模範4人。

學校先後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台的來賓及其他國家的教育官員,並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格蘭德爾國小以及新加坡武吉知馬國小建立了聯誼校的友好關係 。

發展前景

公元1911年(清宣統三年),國民游府西街國小建立,這就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的前身。而今,學校占地已達1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擁有43個教學班,學生2338人,教師兩百多名,其中特級教師2名,市學科帶頭人4名,市區教學骨幹50多名。風風雨雨近百年,學校雖歷經風雨,但其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博採眾長、銳意改革的辦學精神始終薪火相承,綿延不斷。

改革開放初,站在對國家未來負責的歷史高度,學校提出了“不僅為學生六年著想,更為學生一生負責”的教育思想,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創造了一系列素質教育新鮮經驗。在“減輕負擔,提高質量,發展智慧型,立足未來”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變革教學手段,將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師自製課件,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變革教學內容,將課內外知識有機融合,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改革考試評價,將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有機結合,關注綜合素養的提高;為學生開設選修課,重視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等一系列的改革舉措,讓學生擁有了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綜合素養得到提高。20世紀80年代,被江蘇省教育廳列為素質教育視窗學校。1989年第11期《江蘇教育》專題報導游府西街國小。1991年第7期以《構建素質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辟專欄系統報導游府西街國小的實踐經驗和成果。《江蘇教育》還以《既可輕負擔,又要高質量——記游府西街國小的教改經驗》寫了評論。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原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德潘讚譽有加。他說“我關注游府西街國小和林慧敏校長,全是因為素質教育”、“游府西街國小和林慧敏校長是素質教育的積極回響者、支持者和探索者”。顧秀蓮省長、陳煥友省長、王榮炳市長和當時的市教育局張連發局長等省市領導對學校“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省教育廳多次通報表揚學校,並在全市召開現場會,推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經驗。學校黨支部成為南京市委表彰的國小中唯一的“堅強的戰鬥堡壘”和“百名優秀基層黨組織”。

游府西街國小 游府西街國小

學校積極開展學生社團活動。除學校小松樹合唱團外,還有小松樹文學社、排球隊、電子百拼組、機器人組等。電子百拼組學生參加全國比賽,均獲得團體一等獎,機器人組學生參加江蘇省第七屆青少年電子技師套用技術比賽團體一等獎,單片機機器人比賽創意優秀獎;美文誦讀獲南京市比賽金獎,銅管樂隊獲白下區鼓號大賽最佳風采獎,“小露珠”小隊被評為全國特色小隊;在南京市英語口語大賽中我校學生榮獲二等獎的第一名;近幾年學校校有700多幅美術書法作品在全國省市美術比賽中獲獎,460多幅作品遠赴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交流展覽,為拓展教育國際交流空間,更好的推廣中國視覺文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學校連續8年獲得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全國中小學生美術、書法比賽優秀組織獎;學生在《金陵晚報》等報刊上發表多篇作文,參加省市區各類調研測試,成績均名列前茅。

學校積極完善學生素質發展評價方法。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往往與評價制度緊密相連。要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必須從根本上改革評價制度。忽視做人、片面強調文化知識學習、突出考試成績,是對素質教育最大的曲解。作為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學校,改革評價制度責無旁貸。學校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改進教育教學管理,改革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學生素質發展目標科學合理的確立考查、考核項目,通過開設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的選修課程,開展傳統節日活動及學科競賽等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特長。學校分階段進行達標、升級考查或考核,頒發素質發展證書。並充分利用網路建立學生電子檔案,及時記錄學生的成長足跡,讓學生、家長都成為學生素質發展評價的主體。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鼓勵學生寫反思日記,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使評價真正發揮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對於學習階段檢測,實施開放式檢測,既有學生課內基礎知識的檢測,又有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查,既有學生自主完成的內容,也由於家長、同學合作的項目。這種形式深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歡,真正做到了“考試”也快樂,同時,學校還率先提出了免試生制度。

在2011年10月20日,游府西街國小迎來百年校慶,校友陳維亞也出席本次校慶。

地理位置

地址:南京秦淮區游府西街12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