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濱街道辦事處

渭濱街道辦事處

陳北村現有4村民小組,289戶,人口1086人,土地面積1085畝。 全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308戶,總人口1349人。 全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391戶,1711人,土地面積141畝。

概況

渭濱街道辦事處位於鹹陽市區西南部,南依渭水,北鄰隴海鐵路,東接城區,西與興平市交界,因地處渭河之濱而得名,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鹹陽火車西站 2公里,離鹹陽國際機場僅15公里,渭陽西路、中華西路、寶泉路與鹹陽城區對接,過雙路南接西寶高速鹹陽西出口北接312國道,彩虹二路、華家寨路、香柏里路、西里路、胭脂河路橫貫渭濱,轄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辦總面積42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04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000人,轄區流動人口約3萬人。

渭濱街道辦事處渭濱街道辦事處

村情簡介

呂村

相傳周文王在此地遇見姜太公呂尚,故得名“呂遇”,清初,因“呂”、“遇”二字同韻,逐步簡化為呂村,呂村由此得名。呂村地處西寶高速公路以南,緊鄰渭河,環鄉路穿村而過,全村現有人口3309人,765戶,10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156畝,河灘地900餘畝,全村主要以種養殖為主。為增加民眾的收入呂村先後對900餘畝河灘地進行改造,發展油菜和糧食種植。為徹底解決民眾的生產生活和出行,先後對村內街道、環鄉路呂村段進行了整修、硬化,為民眾的增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陳南村

陳南村位西寶高速公路以南5公里,西與興平市西吳鎮接壤,東依留印至尹家環鄉路,交通較為便利。全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 280戶,總人口1109人,耕地面積1175畝,陳南村土地肥沃,灌溉設施完善,是渭濱鎮糧食的主產區。近年來陳南村不斷調整結構,在外地不斷學習蔬菜種植經驗,目前全村已發展蔬菜大棚和大田蔬菜300餘畝,僅蔬菜種植年可增加民眾收入1萬餘元。

陳北村

戰國時楚國學者陳良入關講學,相傳葬於此地,故該村以陳良的名字命名。由於人數增加,解放後將此村分為南北二個村。該村為陳良北村。陳北村現有4村民小組,289戶,人口1086人,土地面積1085畝。陳北村風淳樸,民眾樸實,主要以種養殖為主。近年來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和畜牧養殖,目前全村發展蔬菜大棚200畝,發展養殖大戶9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尹家村

以尹姓居住得名。距鹹陽市市區10公里,南臨渭河,西與興平市段家村相接,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65戶,總人口人,1221人,全村耕地面積1318畝。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尹家村遺址,距今5000-6000年,位於尹家村周圍,遺址東西約2華里,南北約1.5華里,灰層深度3米,厚度約3-5米為鹹陽市最大的原始社會村落遺址,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遺址坐落有灰層,灰坑,陶窯址。灰源有袋形,豎穴形,鍋底形。在這些灰層里不斷發現了石斧、尖角器、彩繪、紅陶器等文物。 尹家村人傑地靈,土地肥沃,自然景觀優美,特別是村莊與渭河的高差更顯出尹家村的壯麗,為增加民眾收入,村上對現有930餘畝灘地進行了平整,大力發展清水蓮菜種植,目前全村連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0餘畝,同時在畜牧養殖方面不斷發展奶羊養殖,民眾年可增收3萬餘元。

周村

周村,位於渭濱鎮中部,相傳周文王伐崇興周曾居住在此地,故名興周堡,清初改稱周村,沿用至今。該村地處西寶高速公路以南,東到過塘,西臨大寨,南至呂村、南寺,北接西里、香柏李。環鄉路穿村而過,香柏李路直通村口,距鎮政府3.6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較為便利。全村現有人口1312人,耕地面積1316畝,3個村民小組,周村村風淳樸,民眾樸實,主要以種養殖為主。

大寨西村

大寨西村位於渭濱鎮西南部,東與大寨北村相鄰,南與大寨南村相鄰,西與興平市西吳鎮相鄰,北與留印村接壤。全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177戶,總人口735人,土地面積853畝,全村主要以種養殖、在外務工為主,其中全村現有570人從事建築業、機械加工、商貿等為主,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餘元。

大寨東村

大寨東村位於渭濱鎮西南方,西寶高速公路以南,據傳唐初以雒姓戶居住此地而得名雒家莊,清初因位於縣西部,且村大人多,又名西大寨,1985年按方位分為四村,該村偏東,故名西大寨東村,村內四條街道全部硬化,全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153戶,總人口640口人,土地面積768畝,勞動力450人,全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養殖、在外務工為主。

大寨北村

大寨北村據傳唐初以雒戶族居住地而得雒家莊。清初因位地處我鎮西南部,西與大寨西村相鄰,南與大寨南村相鄰,北臨西寶高速公路,全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158戶,總人口660人,土地面積868畝,全村民眾主要經濟來源主要以種養植為主,其中糧食種植700畝,其餘為蔬菜、果樹等其它經濟作物。近年來現已發展養豬、鵪鶉大戶10戶,存欄達5000餘頭、只。2009年在渭濱鎮村村通公路建設中完成了周村至大寨,大寨北村至興平的2條道路硬化,為民眾增收開通了便捷的通道。

大寨南村

大寨南村位於渭濱鎮轄區西部,東依環鄉路,西接興平市西吳鎮,北臨西寶高速公路,交通較為便利。歷代以雒姓戶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雒家莊”,清初因位於縣境西部而村大人多,故名西大寨。1983年按方位分為4個村,該村偏南,名:西大寨南村。 全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164戶,總人口687人。現有耕地面積786畝,配套灌溉機井10眼,全村種植業基礎較好,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其中主糧面積達總耕地面積85%以上,養殖業近年發展較快,以養豬、羊、雞居多。近年來第三產業較快發展,村內現有6戶私營企業,規模較小,主要從事木器加工、針織,年產值達300萬元。

南寺村

南寺村位於渭濱鎮最南部,緊鄰渭河,包括三個自然村:南營、南寨、麻寺渡。全村現有6個村民小組,373戶,總人口1584人,土地面積1459畝,357戶,該村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為主,其中主糧面積達總耕地面積85%以上,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留印村

留印村,因唐德宗西逃時將“玉璽”丟於此地而得名,地處鹹陽西郊,西與興平接壤,北靠隴海鐵路,南臨西寶高速公路,鹹興公路沿村而過,地域交通的優越。留印村現有15個村民小組, 935戶、3863人,耕地2763畝。
近年來,留印村兩委會在馮可義同志的帶領下,以“工業強村,多經富民,招商活流,重教育人”的發展思路;“租船出海,借雞生蛋”的招商融資方式,以公有私營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模式;以存量換增量的無風險資本積累增值的新思維,以讓“別人發財,促自己發展”為目的,走出了留印人符合自己村情的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經濟快速發展之路。相繼建成了總占地面積600畝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南、北、東三個工業區和一條綜合型商業街。先後引進精誠鑄造、綠世紀生化公司、康泰環保包裝公司等65戶,總投資近3.4億元的骨幹企業入園。涉及鑄造、化工、養殖、橡膠、機械、建材等七大門類60餘類產品,目前三個工業區已形成規模,有力的促進了村級經濟的迅猛發展。多年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肯,曾被譽為“西北農村新亮點”。未來的留印村將以“高目標、新機制、好環境”(以建立西部經濟強村的高目標;以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管理新機制;以硬體基礎設施到位和留印人全新的思想觀念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環境)實現留印村的大發展和大跨越。

西里村

西里村北臨鹹陽市西郊國家糧食儲備庫,南鄰周村,西與留印村接壤,東與香柏李村相鄰,西寶高速公路從村南橫穿而過,西里村據傳是元代部分香柏李村民西遷建房而成,名曰西里,全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375戶,總人口1672人,耕地面積788畝。 近年來西里村兩委會幹部緊抓機遇、凝聚人心,帶領全村廣大民眾積極參與支持高新區開發建設的同時,利用各種平台加大村失地農民的培訓,做好民眾的就業安置和增收,目前全村70%以上農民以外出務工、從事第三產業增加家庭收入,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

香柏里村

以唐代西平王李晟的兒子李愬的葬地得名,因冢旁廣植香柏,香馨數里,故名香柏李。香柏李村位於渭濱鎮政府南0.5公里,西寶高速以北0.5公里,東臨王家村,西接西里村。 全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308戶,總人口1349人。該村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工業發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為做好民眾的就業安置,村兩委會大力加大失地農民培訓,拓寬民眾增收渠道,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為活躍民眾文化生活,村上先後建成民眾活動中心、建設廣場、農家書屋等公共設施,2003年多次榮獲省級“依法治理示範村”、高新區先進單位、雙創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兩寺渡南村

兩寺渡南村位於渭河北岸,東臨渭河三號橋,交通便利。相傳,早期村東、西兩頭有寺院二座,渭水沖積渡口一處,故得名。全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 235戶,1003人,耕地面積698畝。全村主導產業主要以種養植為主,由於緊靠城區村上的加工、運輸等發展迅速,目前村上從事運輸的已達30餘戶。

兩寺渡東村

兩寺渡東村,位於鹹陽三號橋北端,東臨長虹路、南臨中華西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便利。全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391戶,1711人,土地面積141畝。兩寺渡東村由於經濟活躍,村內街道硬化、自來水、路燈一應俱全。先後獲得鹹陽市文明村、經濟強村等稱號。近年來,隨著高新區大規模基礎開發建設,兩寺渡村已被中花苑、風景苑住宅小區所包圍。在精神文明建設建設中兩寺渡東村充分發揚武術、書法等民間藝術,先後在村上建起黨員活動室,成立了兩寺渡村書法協會、武術休會,組織民眾參加省市各項書法、武術大賽,並為市區爭得了多項榮譽。

知名企業

陝西歐海製衣有限責任公司
鹹陽移山壓縮機有限公司
陝西秦稷糧業科技集團公司
鹹陽西郊積水工程籌建處
陝西紅旗巨龍建材有限公司
陝西地方電力有限公司鹹陽供電分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