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

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

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此品侈口窄唇,弧形深壁,矮圈足。胎體潔白,晶瑩剔透。外壁以藍料彩描繪山水景色,薄胎白釉,弧形碗壁一面彩畫藍料山水,畫中山崖石壁上由細筆描繪出來的線條,為表現陰陽向背所暈染出來濃淡色澤,與凝聚于山頭的苔點,以及溪旁的林樹、舟渚、茅屋等無不精細入微,大有提供觀賞遊覽之功能。相較於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雍正官窯的作品,逐漸往視器面如同畫面的方向發展,此時彩色底釉漸為白釉所取代,畫琺瑯人彷佛在素白的紙或絹上作畫,無論是由宮廷畫家親自執筆畫圖,或者只是提供畫稿讓畫匠來依稿繪製,在追模文人書畫雅趣的訴求下,琺瑯彩瓷的圖繪愈發精緻細膩,完全以比照院畫水平為能事。

基本信息

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

【器物名稱】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
【材質類別】瓷器
【製作年代】清代雍正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6.9公分,口徑14.9公分

器物簡介

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圖2)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圖2)
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此品侈口窄唇,弧形深壁,矮圈足。胎體潔白,晶瑩剔透。外壁以藍料彩描繪山水景色,薄胎白釉,弧形碗壁一面彩畫藍料山水,畫中山崖石壁上由細筆描繪出來的線條,為表現陰陽向背所暈染出來濃淡色澤,與凝聚于山頭的苔點,以及溪旁的林樹、舟渚、茅屋等無不精細入微,大有提供觀賞遊覽之功能。另一面以墨書題寫:“一江綠水浮嵐影,兩岸青山夾翠濤”,題句前後並以紅料描畫“壽如”、“山高”、“水長”三印。底素白,中心以藍料書“雍正年制”,四字宋體款。

相關資料

琺瑯彩瓷,始創於清康熙,以銅胎琺瑯器為藍本,式樣單純。雍正六年後,琺瑯彩料由原本從國外進口,轉而開始自製。由於彩料的關係,琺瑯彩瓷的紋飾取材得以不受拘束,除花鳥、人物、山水外,畫面還刻意留白以加題詩句、閒章,將“詩、書、畫”的韻味匯集於器物創作中。
相較於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雍正官窯的作品,逐漸往視器面如同畫面的方向發展,此時彩色底釉漸為白釉所取代,畫琺瑯人彷佛在素白的紙或絹上作畫,無論是由宮廷畫家親自執筆畫圖,或者只是提供畫稿讓畫匠來依稿繪製,在追模文人書畫雅趣的訴求下,琺瑯彩瓷的圖繪愈發精緻細膩,完全以比照院畫水平為能事。

器物功用

餐具——生活用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