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滲濕湯

清肝滲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徹》卷三。主治囊癰。

基本信息

組成

當歸、白芍藥、生地、柴胡、龍膽草(酒炒)、澤瀉、山梔(炒黑)各一錢,川芎、甘草各五分,燈心一握。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主治

囊癰。

附方

名稱:清肝滲濕湯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生地、山梔、黃連、連翹、龍膽草、銀柴胡、澤瀉、木通、滑石、蘆薈、甘草、防風

用法:水二鍾,加淡竹葉、燈心各二十件,煎八分,食前服

主治:肝經郁滯,邪火流行,致陰腫痛,或風熱作癢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名稱:清肝滲濕湯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柴胡、龍膽草、山梔、天花粉、黃芩、澤瀉、木通、甘草

用法:水二鍾,加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主治:囊癰。肝經濕熱結腫,小水不利,發熱杴痛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名稱:清肝滲濕湯

組成:蒼朮、白朮、茯苓、山梔、厚朴、澤瀉、陳皮、木通、天花粉、昆布、甘草、木香、川芎、當歸

用法: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

主治:陰囊玉莖濕腫如豬肚,小水不利,墜重作痛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