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紫檀邊髹漆圍屏

清紫檀邊髹漆圍屏

清紫檀邊髹漆圍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圍屏以紫檀木作框,屏心雙面髹漆。

清紫檀邊髹漆《五經萃室記》圍屏,單扇高188厘米,寬38厘米,通寬約230厘米,計6扇。
此圍屏以紫檀木作框,屏心雙面髹漆。五條橫抹,裙板正中鑲圓浮雕雙螭拱壽紋。裙板上下和壼門式牙條上分別浮雕雙螭拱壽紋和雙螭紋。屏心為清乾隆帝御製《五經萃室記》全文。圖文用金絲楠木鎪刻,並採用周制鑲嵌法,表面再施以泥金工藝。全文地子部分採用呈磁青色的青金石碎屑,雕刻部位地子採用呈石綠色的綠松石粉末,用特殊的漆飾工藝鋪灑而成。整個屏風裝飾莊重典雅,圖文豐滿,別具一格。
釋文:事雖大而無關於天理人心之正者,不可炫其有文而為之記。事雖小而有關於天理人心之正者,不可憪其無文而弗為之記。茲五經萃室之記蓋有合於後之所云者,五經之有關於天理人心,夫人之所知也。而謂其事小者,徒以萃宋時岳珂所刻之五經,故曰小,然而六百歲之間分之複合,散之仍聚,則其事亦不謂小。而況闡數大聖人之精徽,示天理,正人心,斯可憪其無文而弗為之記耶。岳珂所刻之五經奈何蓋自乾隆甲子時薈萃宋元明三代舊板藏之昭仁殿,名曰天祿琳琅。其時即有岳氏所刻之春秋,未詳其所由來,亦不過典別部春秋一例載之天祿琳琅之書而已。茲復得岳氏所刻易書詩禮記四種,而獨闕春秋,因思天祿琳琅中或有其書。細檢之則岳氏所刻之春秋故在其板之延袤分寸無不吻合,而每卷之後皆有木刻亞形相台。岳氏刻梓荊渓家塾,即大小篆文楷書不等。且每頁之末傍刻篇識如易禮乾坤卦書之堯舜典之類。其用心精而紀類審,即宋板之最佳者亦不多見也。至於收藏家則易、書、詩蓋同,經七八家,而略有異。藏禮記者四家,藏春秋者三家,夫岳氏之書既分而合,幸合則不可使復分。但天祿琳琅之書久成,所錄諸書皆以四庫分類,架貯昭仁殿。其丙申以後所獲之書別棄於御花園之養性齋,以待續入。茲撤出昭仁殿之春秋,以還岳氏五經之舊。仍即殿之後廡所謂慎儉德室者,分其一楹名之曰“五經萃室”。都置一幾是舊者,固不出昭仁殿。而新者亦弗欄入舊書中,似此位置可謂得宜。吾因思之位置一切政務亦能如是胥得宜乎。所謂得宜者,亦有人於天理人心之正而不違五經之旨乎。刻書家多矣,若茲分而複合者蓋少,遂命選善書者如影宋鈔之例,通鋟其五經正本以壽世而公來者,吾於是慨武穆之忠而喜其有文,孫承繼家聲也,又恨宋高宗之信奸相,忌復讎而自壞其長城也。又謂天之報施善人固不爽,而司馬遷怨尤之語誠不足為信史也。乾隆癸卯新正月中翰御筆。
文中敘述了宋代岳珂所刻之五經散聚之經歷和“五經萃室”的由來。
此圍屏裝飾莊重典雅,圖文豐滿,別具一格,原為乾清宮東側昭仁殿內後西室所陳之物,嘉慶年間乾清宮失火,殃及昭仁殿,殿內的岳刻五經連同《五經萃室記》圍屏全部被焚毀。如今的五經及《五經萃室記》圍屏均為嘉慶時火災後按原樣複製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