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村

清溪村

位於浙江省浦江縣大畈鄉,人口1232人,是遠近聞名的水晶項鍊珠加工基地。另有,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清溪鄉清溪村和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鎮清溪村。

基本信息

1、浙江省浦江縣大畈鄉清溪村

概況

清溪村位於浦江縣北部山區,隸屬大畈鄉,毗鄰檀溪鎮、岩頭鎮、虞宅鄉,四面環山。全村共有385戶、人口1232人,有外來務工人員1500餘人。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7200元。特色產業發展。清溪村是遠近聞名的水晶項鍊珠加工基地,全村90%農戶從事水晶磨珠加工,共有水晶加工戶308戶,..目前,全村385戶人家有308戶加工水晶,外來人口也達到了2000多人,全村形成了夾珠、滾珠、磨珠、串珠等一條龍的產業鏈。
20多年來,水晶加工業讓清溪村實現了村富民強,今年3月底,該縣縣委書記蔡健深入清溪村蹲點調研。在浦江縣委書記蔡健、縣長張偉亞的陪同下與浙江市委組織部長斯鑫良一行先後來到大畈鄉清溪村、清溪村是浦江較早的“水晶加工專業村”。6月6日,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海超到浦江就“作風建設年”活動第二階段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王海超聽取了浦江縣委關於“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情況的工作匯報,並實地走訪了浦江縣大畈鄉清溪村。據了解,水晶加工是浦江三大經濟支柱之一,水晶加工企業和加工戶在浦江城鄉有3000多戶,從業人員達7萬多人,而且普遍規模小而散,給廢水處理帶來了困難。該縣在大畈鄉清溪村率先進行了農村水晶行業污染治理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下一階段,清溪村的做法將在浦江水晶加工專業村進行推廣。 

村容村容

 
人文景觀(20張) 古人認為,水晶具有解暑消炎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古代皇室及達官顯貴的家中,夏天常常擺設一顆晶瑩透明的水晶球,使人看著它賞心悅目並有清涼的感覺。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水晶“辛寒無毒”,主治“驚悸心熱,能安心明目,去赤眼,慰熱腫,摩翳障”,還能治療“肺痛吐膿,咳逆上氣”,“益毛髮、悅顏色”,久用則可“輕身延年”。

有趣的是,在美國,有一名叫桑特?羅思的卵巢癌患者,堅持採用水是來治療,竟然奇蹟般活了下來。她的指導醫生盧瑟教授認為:這種療法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在於,患者應當掌握治療的方法——“自我暗示法”:治療的時候,水晶可以放在口袋裡或者放在所有患者可以想像到的直方;你也可以手棒著水晶,在它上面畫圈,或者躺下來,把水晶放在你身體的一個固定的部位。然後你可以想像各種顏色融為一條彩虹,沿著脊椎運行,並在腦海中使之具體化。無獨有偶,有個叫艾爾蘭的女演員,寫了一本名為《生活願望》的書,描寫她如何利用水晶的暗示療法與乳腺癌作鬥爭的經歷。

報載,近年來美國的確興起了一股“水晶熱”,上班一族上班前要在口袋裡裝一塊水晶,認為這樣會有充沛的精辦去應付繁忙的工作;失眠者在榨下放一塊水晶,就能安然入夢。還有人專門開設了水晶專門開設了水晶診所,對患者進行特殊的治療。常見疾病的水晶選擇。

農業經濟

農業以蜜梨、茶葉、吊瓜等效益農業為主,建立了200多畝無公害蜜梨基地和200畝吊瓜基地,其中“沁香牌”蜜梨2001年起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優質早熟梨。日前,由農業部優質農產品服務中心在杭州舉辦的全國早熟梨優質產品擂台賽中,浦江縣清溪沁香牌翠冠梨、綠雲蜜梨雙雙獲得全國優質早熟梨稱號。這是浦江縣“沁香”蜜梨在全國早熟梨評比中第三次獲獎。近年來,浦江縣利用可墾荒山無污染的環境,大力發展以翠冠梨為主體的蜜梨園,採用早結穩產的科學管理技術,實現每畝純收入超6000元,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基礎設施建設

近兩年,實施了村莊整治工程,完成村內道路路面硬化16000平方米,完成村莊綠化6000平方米,新建4個籃球場,新建排污管500米,整治改渠1000餘米。全面實施甘泉工程,總投資60餘萬元,安裝自來水337戶。開展土地整理和黃土丘陵改造項目,2005年來完成土地整理300餘畝、黃土丘陵改造300畝,新增有效耕地面積22.4公頃。

和諧村莊建設

建立健全村治調組織和消防護村聯防隊,實施外來人口的動態管理制度,開通了全縣首家村級綜治“110”,成立了全縣首個村級青年活動中心和村老年人協會,積極開展治安巡邏,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公共場所、出租房、生產加工戶進行安全大檢查,把安全隱患、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基層組織建設

2005年換屆後,圍繞“五好、三有”目標以及“團結、幹事”標準,積極開展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大力推進“先鋒工程”建設,深入實施創業承諾制、黨員行為公示制、村級財務委託代理制“三項制度”,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提升了黨員幹部的素質。

近兩年來,清溪村先後被評為金華市“來料加工”先進集體、縣“五好黨支部”、縣平安示範村、四星級民主法治村、縣綜治先進單位、縣級科普示範村、縣基層農村群防群治工作先進集體、縣“甘泉工程”示範村等。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清溪鄉清溪村

清溪村是鄉政府駐地所在的村,也是清溪鄉商貿中心,共有14個村民小組,1568人,林地面積19316.4畝,耕地面積1273畝。有鄉衛生院、中心學校、敬老院、小型發電站一個,有3個新農村建設點,其中肖基壩省扶點被縣評為“三清三改”示範點,以菸葉、臍橙、高山油茶、食用菌為主導特色產業,年種植菸葉400畝,食用菌15萬袋,以高山水鹹菜、大楊白等為特色無公害蔬菜,盛產魔芋,純天然綠色食品。深山區移民集中安置點也坐落在該村,目前共安置了77戶,323人深山區村民,以“搬得出、穩得住、促生產、創和諧”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移民新村。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鎮清溪村

清溪村位於鎮政府駐地南塘圩西部。東與勞田村毗鄰,麂山西邊,南界吉埠鎮上堡村,西連田村鎮白石辦事處山塘村,北鄰小溪村。西北與田村鎮裡目村接壤。村委會駐地清溪自然村,距鎮政府駐地南塘圩8公里,距贛縣人民政府駐地梅林48公里。小溪流經境內東出勞田村注入平江。丘陵地帶。全村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境內全線貫通水泥公路。建有圩場,逢農曆雙日為圩期。共和國少將羅亦經、省四屆政協主席羅孟文、民國少將吳楚山生於此村。
2006年,全村轄25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村,總戶數999戶,4700人,其中男2345人,女2355人。主要姓氏有吳、丁、羅、劉、王、鄒、張、黃、邱、周、姚、鄧、胡等13姓。耕地面積3709畝,其中水田3000畝,旱地709畝,人平耕地0.78畝。農作物主種水稻、甘蔗、烤菸。林果業有臍橙、蜜桔、李、桃等。村民習慣飼養豬、鴨,養魚等。境內有小(二)型水庫1座。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西安街道清溪村

古城區西安街道清溪社區清溪村,地處古城區東北方,距城區約4公里,海拔2400米,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6攝氏度。該村共有村民156戶,563人,是傳統的農業自然村,原有耕地(水田加旱田)共800畝,2003年由於麗江市古城區擴建的需要,政府徵收清溪村土地共800畝,並將該村與其它五個自然村合併成清溪社區,納入古城區的整體發展規劃中。清溪村現僅有預留地86.16畝,可由村民自主開發利用,主要用於宅基地建設等。該村山清水秀,空氣品質良好,東靠兩座大山,山林面積共3970畝。清溪村距主城區4公里,交通便利,區域內自然生態優美,東靠清溪山林、南接象山、黑龍潭公園、西接清溪公園、北鄰清溪水庫,為麗江古城、黑龍潭的重要水源地。依託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麗江旅遊大環境,清溪村具有發展集高檔餐飲業、休閒生態旅遊的良好條件,通過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開發,引進國內著名餐飲業、旅館業,提升接待設施品味和檔次,打造麗江最高水準的民族文化休閒旅遊村。村中有一水庫占地面積近400餘畝,為古城區生活用水及飲用水提供水源。清溪村有農用車30輛,大巴1輛,中巴10輛,2008年該村人均年收入約3800元,主要來自於個體經濟收入,如飯店經營、房屋出租、材料運輸等。近年來,在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該村人民民眾團結一心,奮發向上,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福田鎮清溪村

簡介

清溪村位於上栗縣福田鎮境內,距萍鄉市城區11公里,距上栗縣城25公里,全村國土總面積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04畝,水田面積1289.7畝,山林面積5720畝,下轄35個村民小組,980戶,4530人,中共黨員131名(其中:女黨員13人),科技示範戶160戶,有一所中學、一所國小和兩間幼稚園,是福田鎮規模最大的一個村。

在福田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縣駐村工作組的悉心指導下,清溪村歷屆兩委班子帶領全村人民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業項目建設、生態農業開發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遞進式的發展成績。工農經濟蓬勃發展。按照“既要經濟發展快,又要青山綠水好”依託得天獨厚的便捷交通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條件,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解放思想,開放門戶,扶持壯大老企業,引進建設新企業,力興招商引資和自主創業。全力抓好了投資2000萬元的福田礦業公司二期改擴建工程、投資800萬元的萍鄉天綠現代農業園清溪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投資800萬元的萍鄉市博升鑽井助劑廠招商和建設。

公路建設

通過近幾年來投資建設,火石嶺、牛古背、安全片、胡家山下、鉤形灣、清溪街和皂沖等自然村已實現組組通水泥公路,全村水泥路面通車裡程已達到19.5公里;目前剩下的鑼鼓沖、曾家壁和坪子嶺的4.5公里村組公路土路基已基本完善,計畫2009年全面完工。

農田水利設施進一步完善。火石嶺東西乾渠(長3500米)、火石嶺水庫(小二型水庫)、沙陂西乾渠(1700米)、水口山大壩、清溪高壩至胡家山下水渠(900米)、水口山大壩至躍星水渠(2200米)和義龍洞水渠等重點農田灌溉設施得到修繕和改造。

新農村建設

胡家山下(45戶)、皂沖(46戶)、西家嶺(35戶)和下街幾(42戶)等4個新農村建設點按照“七改三普及”的基本要求,基本完成了改房、改水、改廁和改路;319國道沿線328戶住房完成了房相改造;在全村境內新建了19個垃圾箱和17個洗衣台;新建了老協會門球場。舉行送戲下鄉活動6場,觀看人次達到6500餘人;新建一個農家書屋,正在儲備書籍。

便民服務

村上的便民服務代辦點幫助民眾代領身份證、代申報醫藥發票、代繳電費電話費、代申報低保困難補助,將開展上門服務活動,極大方便了民眾辦事,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普遍讚許。

黨建工作

通過開展“七員七星”創評活動、民主評議黨員活動、新黨員入黨無記票決制和公示制、流動黨員聯繫制、村兩委班子民主生活會邀請民眾代表旁聽制和村兩委班子成員述職述廉制等多種形式的黨建活動,打造了一支黨員高素質、班子強能力的黨員幹部隊伍。

經過歷年的奮鬥,清溪村在經濟、社會等方面取得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和組織的關心和厚愛。省委書記蘇榮、副省長熊盛文陳達恆、市委書記劉和平、市長陳衛民等多位領導多次親臨清溪視察和指導工作,並多次對清溪的工作予以高度評價;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全市唯一的國家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2]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蓮花山鄉清溪村

清溪村位於鄱陽縣蓮花山鄉最北端,雖然是一個只有三百來人的小村莊,但村民都住進了漂亮的樓房,而且樓群成排成行,規劃整齊,一條條水泥道路寬敞整潔,花草樹木點綴其間,身處這樣的居住環境,讓人難以想像這是農村。有這么可喜的變化,這都歸功於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好。

清溪村已經拆除了各種違章建築和不規範廁所和豬欄,家家用上沼氣池,戶戶用上自來水,房前屋後場地硬化幾千平方米,村級公路現已勝利通車。現在的清溪村一方面在經濟建設上大展手腳,大力發展農業,畜牧業,生態靈芝產業,另一方面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村里已修建了休閒廣場和籃球場,配置了健身器材,同時還積極組織民眾看戲,政府買單,送文化下鄉活動,不斷滿足村民精神文化的追求,清溪村真正實現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雙向發展。清溪村正朝著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態優美的江南水鄉社會主義現代新農村目標闊步前進。[3]

湖南省益陽市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

概況

山鄉巨變第一村——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位於益陽市中心城區西南部,是中國文化名人、現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及其《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等小說的創作背景地,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共有17個村民小組608戶1780人。其中核心景區占地2平方公里,享有“山鄉巨變第一村”的美譽。

2007年10月,益陽市委、市政府及高新區工委、管委會按照“城鄉統籌”和“兩型社會”的要求,確立了依託周立波故居及清溪村自然人文資源,堅持“文化與經濟、田園與民俗、作家與作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將其規劃建設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立波故居)”、“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繪製出清溪人要在名人生活的熱土上建設出既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又能反映建國60年來我國農村發展的歷史變遷和改革開放30年來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巨變的宏偉藍圖。充分發揮清溪村的區位優勢、人文優勢、產業優勢和生態優勢,使之再現當代農村新的“山鄉巨變”。

新農村建設

在清溪村的開發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20字的目標要求,按照“文化強村、產業富村、和諧建村、隊伍帶村”的建設思路,依託立波故里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促使傳統農業產業升級,高標準推進清溪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探索一條以“參與主體多元化、生產經營市場化、農民受益最大化”為主要特徵的新型農村合作化的新路子。

注重“文化強村”,清溪村注重挖掘當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地域文化與民俗文化、名人文化與名作文化的“核心”,打造“山鄉巨變”和“立波文化”品牌,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先後成功舉辦了“中國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清溪書韻·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走進山鄉巨變第一村”等文化主題活動,在省內外造成了較大較好的社會影響。

突出“產業富村”,狠抓傳統農業產業升級,一是培養產業發展服務人才。與益陽廣播電視大學合作開展村民素質教育培訓班,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培訓村民發展高效現代農業、開展旅遊禮儀、服務技能示範培訓,通過採用外出取經、請專家傳經送寶,按照“現場示範、橫向評比、邊學邊改、全面提高”的辦法,不斷規範提高村民旅遊服務技能和水平。二是強化產業發展設施。按照居住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的理念,發展庭院經濟,統一“青瓦、白牆、紅窗、坡屋頂”的民居外飾風格,按照“統一風格、保留戶型、政府獎扶、農戶自主”的原則改造房屋258棟。三是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及相關服務業,試行“散戶集中、大戶經營、村級流轉、互惠雙贏”的土地流轉模式,把農民的田土作為資產,投入到清溪公司獲得固定回報。原來荒蕪的土地經過流轉,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實現了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和傳統農業產業升級。隨著景區效應的進一步顯現,旅遊及服務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狠抓“和諧建村”,在組織建設上“弘揚傳統、與時俱進、注重長效”,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在服務民眾上“提高素質、目標引導、服務至上”,把“富裕、文明、和睦”作為全村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標,號召廣大幹群把握現在黨在農村的惠農惠民政策幹事創業。加強民主管理,增強黨支部服務意識,真心關切民眾需求,及時解決村民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不斷提高民眾幸福指數,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廣泛行使民主權利,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家庭鄰里關係和睦,工作生活井然有秩,生產生態環境優美”的和諧氛圍。

圍繞“參與主體多元化、生產經營市場化、農民收益最大化”的新型農村合作化整體思路,我們採取財政投入和公司運作的原則,以獎代投,鼓勵民眾自我改造,把新農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推行的民居改造,成為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先後修繕了周立波故居、恢復了清溪村村部舊址、民俗藝術廣場、山那面人家老屋,新建了立波小街等景點,全面改善了村容村貌,全村形成了“在新農村建設中建景點,在景區開發中建新農村”的良好局面,推動了景區景觀升格,為山鄉巨變第一村旅遊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榮譽

2008年9月15日,“山鄉巨變第一村”正式開園,“中國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暨紀念周立波誕辰一百周年”活動在這裡成功舉辦。開園至今,山鄉巨變第一村接待省內外遊客愈100萬人次,相繼被評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湖南省農業旅遊示範點”、“湖南省省級生態村”、“湖南省特色景觀旅遊名村”、“湖南省大眾之最愛旅遊目的地”、“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2009年6月2日,前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在這裡視察時高度評價清溪村“是一個真正的山鄉巨變第一村”。

湖南省道縣白馬渡鎮清溪村

湖南省道縣白馬渡鎮清溪村,小河清澈,取名清溪。轄陡坡、老屋(老屋、六旺2自然村已連並)、苦竹壩、新屋場、桃子園(含茶山院子、中間院子、蒼門岩3自然村)7個自然村,分1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1479畝,山林2634畝,472戶,1945人。

雲南省建水縣利民鄉清溪村

建水縣利民鄉清溪村地處利民鄉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縣76公里。東部與清泉村委會相接,南連岔科鎮,李浩寨鄉,西與利民村委會相接,北與暮陽村委會相連。轄清溪村、文居沖、大寨、小寨、上營、下營、灑西革、鐵廠、施家寒、擺依箐等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32戶,有鄉村人口1627人。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