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塔

清溪塔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於城東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閘管理所內,離城中心5公里,與百牙山塔遙遙相對,明萬曆29年(1601)萬曆四十三池州知府錢檟集資建成竣工。因臨清溪河後更名為“清溪塔”。亦稱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徑12米,每層有拱門、景窗,拱門有虛有實。塔身內外設有壁龕,原壁龕內有佛像,今無存。

清溪塔
在貴池市區東北2.5公里江口鄉流坡村。因臨清溪河,故名。亦稱清溪妙因塔。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萬曆四十三年竣工。樓閣式磚塔。七層八角。塔高55.7米,底層直徑為12米。塔底有三門可入塔心室,一門為上塔通道,余皆為盲門。塔心室穹窿收頂,有磚階治複壁盤旋而上,諸層內均有佛龕,內嵌佛像。清人曹殿奇登塔作《清溪塔》詩:“嶙峋高塔倚遙天,拾級憑臨俯大千。雁影下投秋浦樹,漁歌遙帶杜湖煙。青蒼嵐影橋邊合,浩渺江流檻外旋。猶憶故人天際去,峭帆幾片斷雲懸”。塔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夏遭雷擊過。塔身一側,抗日戰爭時期曾被侵華日軍炮擊,殘留10多處彈痕。今仍挺拔直立。 永泰元年(765),唐王朝為了政治、軍事的需要,復置池州,移治於今池州城,以便“扼控大江”。開成、會昌年間(836--841),池州刺史在城東南湖中築翠微堤,開始了城內的建設。明正統十年(1440),知府何紹正費銀33000兩,修築府城(舊府址在元伯顏下江南時毀於兵火)。新城將近10里,開有6門,其中九華門樓3層,高6級,宏偉壯觀。後來知府陸崗、錢檟相繼建造百牙塔、清溪塔。歷代數次修繕,現狀於2003年由市政府籌資維修。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7),7層8角,高達56米。古塔雖小,但巍然挺拔,清晰河綠水為只生輝。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