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積雨

《清江引·積雨》是元代文人任昱所作的一首小令。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因為淫雨霏霏的天氣,而不能出去春遊的苦悶心情;反映了作者尋求美感的渴望。

作品原文

〔雙調〕清江引·積雨
春來那曾晴半日,
人散芳菲地。
苔生翡翠衣,
花滴胭脂淚。
偏嫌錦鳩枝上啼。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錦鳩:一名鵓鴣。因其在將雨時鳴聲特急,故古人有鳩鳴呼雨的說法。

作品譯文

春來何曾晴朗過半天?
花紅草綠的野外,遊人早已散去不見。
地上生出了翡翠色的厚厚一層苔蘚,
花朵上滴沾著胭脂般的淚點。
枝上鵓鴣啼叫著,最讓人討厭。

作品鑑賞

不看題目,僅讀前兩句,就知道天公不作美了多時。由於開春以來一直積雨不停,那青草芊綿、百花盛開的郊野已無人前去游賞,這情形就像盍西村小桃紅·雜詠》所說的那樣:“杏花開候不曾晴,敗盡遊人興。”作者開宗明義便來一句“春來那曾晴半日”,顯示出壓抑不住的怨意,怨的自然是耽誤了人們在“芳菲地”的春遊。
然而作者情有不甘,還是冒著積雨來到了戶外。以下三句記錄了雨景中的所見。淫雨造成了苔蘚的瘋長,作者將苔衣的綠色跟翡翠聯想在一起;花朵上布滿了雨水,不斷向下滴落,胭脂色的花瓣使晶瑩的水珠望上去仿佛紅色的淚點一般。作者儘量將這一切往美處著想,但枝上的鳩啼還是惹起了他“偏嫌”的情感。原來古人有“鳩報雨,鵲報晴”的說法。陸佃埤雅》:“鵓鳩灰色,無繡項,陰則屏逐其匹,晴則呼之。語曰‘天將雨,鳩逐婦’者是也。”說雄鳩對妻子天雨變心、天晴回意,自然是古人的附會,事實上是鳩鳥在下雨前啼聲特別急促響亮,所以才招致了“呼雨”的誤解。不管怎么說,作者聽到鳩啼,想到“積雨”還會沒完沒了,心情當然輕鬆不起來。
這支小令句句扣著芳春時節的積雨來述寫,但它有個特點,就是運用了不少美麗的詞語,如“芳菲地”、“翡翠衣”、“胭脂淚”、“錦鳩”等。這反映了他尋求美感的渴望,多少帶有一種“苦中求樂”的意味。不過,讀者仍不難從字裡行間讀見他的惆悵,尤其以綺語表達,就更使人感到這種惆悵的悱惻。

作者簡介

任昱,字則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與張可久曹明善同時,相交好。工曲,善詩。少年時風流倜儻,游於市井間,所作曲多流布於裙衩間。曲作多游宴、送別、懷古之類,雖境界不廣,但真情可詠,曲詞清新流麗,不失自然。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散曲作品今存小令59首,均見《樂府群珠》、《樂府群玉》。套曲《南呂·一枝花》1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