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的知識管理

淺談教師的知識管理是二十一世紀是個革新的時代,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研教改成了一個學校是否與時俱進,是否銳意進取的標誌。不斷湧現的各式各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得以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機智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評價教師課堂教學重要的依據之一。

作者:方澤科
 

二十一世紀是個革新的時代,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研教改成了一個學校是否與時俱進,是否銳意進取的標誌。不斷湧現的各式各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得以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機智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評價教師課堂教學重要的依據之一。

一、什麼是課堂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機智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景,迅速、敏捷、靈活、準確地做出判斷、處理,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它是教師智慧型的靈活性與機敏性的統一,是一種“應急”的智力活動過程。它要求教師運用教學機智,針對偶然事件的干擾,立即改變教學信息傳遞系統既定的傳輸程式(如教學計畫、教案),重新擬定教學的傳輸程式,維持教學系統的動態平衡,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

二、以一顆飽滿的愛心去從事教育職業這是機智教育的前提

教師應該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打造學生心靈的世界,才能使課堂教學機智發揮它的優勢。機智是裝不來的,虛偽的機智被只能算是狡猾。

由於促使教學機智產生的情境總是隨機出現的,突然暴發的,教師往往不能事先作好準備,只能“臨場發揮”。例如:在一堂很多人參加聽課的數學公開課堂上, 正當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們聽得入神的時候.一名學生的書桌里忽然傳來鳥叫的聲音。鳥兒的叫聲打斷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走到學生課桌前伸出了雙手,說:“同學們學習是這樣的入神,連鳥兒什麼時候飛進課桌也不知道。”於是在一片善意的笑聲中,化解了一場尷尬,教師的手已經伸出去了,學生再不願意也只好貢獻出心愛的“寶貝”,經教師那么一說,仿佛並不是學生的過錯,顧全了學生的面子。如果教師不讓學生交出鳥兒,那么鳥兒仍還會出聲,仍會再一次地擾亂課堂紀律。在給足學生面子的同時,達成自己的教學目的,這就是機智,這就是教學的藝術。教師的目的不是要讓學生難堪,而是一切工作為學生,一切工作為教學。

三、課堂的機智必須與課後的思想教育相結合

學生在上課時交出了鳥兒,心裡也並不痛快,如果老師不在課後與學生進行溝通,長此以往學生的內心會埋下仇恨的種子。教師在課後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委婉地指出教師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該如何做才不影響課堂教學的秩序等,要讓學生口服心服。只有如此,課堂教學的機智才算得上是機智,才能收到效果。

四、讓機智中充滿幽默

優質的教學,即要讓學生同教師、同教材產生共鳴,使學生情操得到陶冶,又要能展現教師的說服力和表現力。一個幽默機智的教師的課堂總是充滿生機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言談、神態、舉止上表現出來的一種故意的倒錯或矛盾中展示出的某種教學意圖,使學生獲得輕鬆愉快、典雅含蓄的笑聲的同時受到教益。如某天的下午第三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的低落,再加其它一些因素,課堂很長的時間都沒安靜下來。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只感覺到一股躁動不安。為了讓學生能夠收心,我沒有立即上課,也沒有強制性地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而是以一個極逗趣的笑話開頭:話說隋唐年間有人姓張名二娃的,聽說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他也就找了一條竹棍,特意養了一隻猴子,拜師學藝起來……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給集中起來了。初看好像確實浪費了幾分鐘,但這幾分鐘是值得的。又如一學生給女教師課堂自由提問時問:“劉老師,你耍朋友了嗎?”幽默而機智的劉老師巧妙地回答:“你不就是我的朋友嗎?”教師故意錯誤理解學生的意思,隨機應變地應對了學生的刁難,不失為一明智之舉。

五、巧妙是教學機智的生命力

恰到好處的機智會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反映要快而準,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當,適時、適情、適度,於巧中見奇,於奇中生效。例如:一次老師反覆強調不能遲到,否則要受到懲罰。不巧的是,一向表現都必須不錯的班長姍姍來遲,幾個平時就與班長有點摩擦的學生臉上表現出一股得意的神色,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學生的心靈會受到一些傷害,教師的形象會受到損害。一老師別出心裁,清了清喉嚨說:“看過喝酒的人的同學都知道,對後入席的人最先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喝過沒有,倘是那人答:“才喝了幾大碗,”便可免去入席三杯的;倘是答:“沒喝”便免不了三杯酒下肚的。但如果他是確實不喝酒,眾人也是奈何不了的,班長今天的行為是怎么的,我們請他自己陳述。如此一席話,給與班長很大的空間,而留給學生的印象是這位老師即有原則性,又有人情味兒。在講這個道理的時候讓學生們明白了事物之間的關聯,學到了一點道理的同時,心胸也放得開朗。

教師以理論修養和教學實踐為基礎,在教學中善於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並及時巧妙地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各種事端。給每個學生,特別是差生以關懷和愛護,是贏得學生的一條好方法。我班的小梅從來都沒有在課堂上舉過手發過言,是班裡的差生。一道比較難的數學題,只有小梅舉起了手,也許是其它是事情,老師讓她起來。沒有想到她居然走上黑板前拿起粉筆就開始算。結果當然是方法不對,書寫潦草,真正是一無是處,學生一片譁然。為了保護她的心靈不受傷害,一般的教師都採用一陣掌聲來鼓勵,我想掌聲可能是一種嘲諷。我說:“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敗的英雄,小梅同學走上了探求真理的第一步,這種精神是可喜可賀的,大家誰願接過小梅手中的粉筆,讓我們一道來解決這個攔路虎。”這番話,應該是比一陣掌聲有用多了,它並非只是讓小梅在臉面上丟得開,更為重要的是讓小梅知道了一個道理:世上的事並不一定都會成功,但追求是無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與否本就不很重要。

總之,課堂教學機智應在快和準確上下功夫,要有利於教學的教育性的貫徹,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有利於教學計畫的完成。

[參考文獻]

[1]張學敏 .課堂教學技能 . [M]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6

[2]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羅靜 譯) . 討論式教學法[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