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

南宋福州地方志。原系陳傅良等撰寫,由梁克家署名,淳熙九年(1182)成書。三山是福州的別稱,因而該書名《淳熙三山志》。五代時,福州曾一度升為長樂郡,故又名《長樂志》。

《淳熙三山志》

五代時,福州曾一度升為長樂郡,故又名《長樂志》。編者採擇北宋慶曆三年(1043)林世程纂修的福州志資料,並增入慶曆三年至淳熙九年計一百三十九年事,共四十卷,分地理、公廨、版籍、財賦、兵防、秩官、人物、寺觀(末附山川)、土俗九門。所記五代十國事跡,可補正史的缺失。其中版籍、財賦兩門,系通判陳傅良執筆,內容翔實,參考價值較高。該書是傳世的南宋地方志佳作,為研究福州地方史和宋史的重要史料。該書在明清之際罕有流傳。原本四十卷。今本四十二卷,為後人所增補。現有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一年本、清乾隆張德榮抄本及四庫全書本。

作者簡介

梁克家簡介

梁克家(1128~1187年),字叔子,泉州晉江縣(今泉州市區)人。南宋紹興三十年(1260年),以進士第一人及第,授平江僉判,召為秘書省正字,升著作佐郎。請朝廷下詔求直言,孝宗從其言;又陳六事:正心術、立紀綱、救風俗、謹威柄、定廟算、結人心,得孝宗嘉納,累遷為中書舍人。後出使金國,受到隆重禮待;比箭時連發連中,金人驚服。不久,遷任給事中,遇事敢言,得孝宗讚賞。乾道五年(1169年),升端明殿學士。翌年,升參知政事,後兼知樞密院事。他請築楚州(今江蘇淮安地區)城,環列舟師,以防金人挑釁。時虞允文任樞密院使,主戰甚力;克家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意見不合,請求辭職,孝宗不從。乾道八年(1172年),詔改僕射為左右丞相,克家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後虞允文罷相,克家獨居相職。他執法公正,不懼貴戚權門,因與一些朝臣意見不合,力求辭職,遂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建寧府。又因事罷職,提舉臨安洞霄宮。淳熙六年(1179年),改知福州。過2年,復官觀文殿學士,仍知福州。政事餘暇,約士人,蒐集材料;又親自尋求斷簡零編,核對公牘,參以老一輩傳聞,纂成《三山志》40卷,內分地理、公廨、版籍、財賦、兵防、秩官(附科名)、寺觀、土俗等9門。志名三山,實含當時福州所屬閩縣、連江、侯官、長溪、長樂、福清、古田、永福、閩清、寧德、羅源、懷安等12縣地方文獻。尤以所記五代閩國舊聞軼事為史書所未載,是現存一部完整的最早福州志書,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入編清代《四庫全書》。淳熙九年(1182年),克家奉召入京,任醴泉觀使,復任右丞相,封儀國公。不久因病辭職,進封鄭國公。卒贈少師,謚“文靖”。

陳傅良簡介
陳傅良(1137—1203)字君舉,人稱止齋先生,溫州瑞安人。先入世均務農,到了他父親陳彬才是讀書人,是個鄉村教師。九歲時父母雙亡,與兄長姐妹賴祖母吳氏撫養成人。青年時在瑞安、溫州一帶教書。
他勤學苦讀,教學得法,慢慢在溫州一帶少有名氣。葉適曾記述他在溫州大南門茶院寺城南書院的教學情況說:“初講城南茶院時,……公未三十,心思挺出,陳編宿說,披剝潰敗,奇意芽甲,新語懋長,士甦醒起立,駭未曾有,皆相號召,雷動從之。雖縻他師,亦借名陳氏,由是其文擅於當世。”

相關連線

著作 地方志 乾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