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四大詩人

中興四大詩人

中興四大詩人是中國南宋前期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四位詩人的合稱,又稱南宋四大家。其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代表了宋代詩歌第二個最繁榮的時期。其代表作品有《青山寺》、《誠齋集》、《四時田園雜興》、《長歌行》等。

尤袤

人物簡介

尤袤(公元1127~1202年)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詩人、大臣。 公元1148年(南宋朝紹興十八年戊辰)舉進士。初為泰興令。孝宗朝,為大宗正丞,累遷至太常少卿,權充禮部侍郎兼修國史,又曾權中書舍人兼直學士。光宗朝為煥章閣侍制、給事中,後授禮部尚書兼侍讀。逝世後諡號“文簡”。

人物生平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農曆二月十四日生於無錫一個書香門第中。尤袤自小受家學薰陶,5歲能為詩句,10歲有神童之稱,15歲以詞賦聞名於毗陵郡(今常州,時無錫屬毗陵)。

尤袤尤袤

尤袤於公元1148年(南宋紹興十八年戊辰)舉任泰興縣令。當時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泰興處於南宋邊區,金兵時常入侵,“縣舊有外城,屢殘於寇”。尤袤上任後,一面為民請命革除苛捐弊政;一面率領軍民整修城廓。南宋朝紹興三十一年辛巳(公元1161年)十月,金兵大舉南侵,揚州、真州(今儀征)等城都被攻陷,只有“泰興以有城得全”。金兵蹂躪兩淮地區後,淮南人民死傷枕籍,流離失所。尤袤在詩作《淮民謠》中,描述了當時淮南人民的悲慘處境:“流離複流離,忍凍復忍飢;誰謂天地寬,一身無所依。淮南喪亂後,安巢亦未久,死者積如麻,生者能幾口?荒樹日西斜,撫摩力不給,將奈此憂何?”全詩長達六十句,通過一個流離失所的淮民的口氣,如泣如訴地將淮南人民在水深火熱中的悲慘情景,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宇字句句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尤袤在泰興有政績,後奉調入京,任秘書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和實錄院檢討官,質又升任著作郎兼太子侍讀。公元1172年(南宋朝乾道八年壬辰)農曆二月,尤袤因參與一些大臣反對孝宗任用安慶軍節度使張說執政,於次年冬被趕出京城,任台州(今浙江臨海)知州。尤袤在台州期間,曾減免了一萬多戶無地貧民的稅收,繼續加厚和加高了前任知州修築的城牆。後來,台州發生洪水時,城區由於城牆高、厚而未受淹。

當尤袤在台州作出政績時,一些奸詐之輩就散布流言蜚語對中傷於他,引起了宋孝宗的懷疑,特派人對尤袤進行秘密調查,。使者在台州聽到的是民眾對尤袤的一片讚譽聲,回京如實作了回報,並抄錄了尤袤在台州所作的《東湖》詩四首呈送孝宗。其中二首:“三日瑤霖己渺漫,未晴三日又言乾。從來說道天難做,天到台州分外難。百病瘡痍費撫摩,官供仍傀拙催科。自憐鞅掌成何事,贏得霜毛一倍多。”宋孝宗對尤袤勤於政事和憂國憂民的品德十分嘆賞。不久就提升他為淮東(今淮揚一帶)提舉常平,後又調任江東(今南京、廣德一帶)提舉常平。

尤袤在江東任內,適逢大旱,他率領人民抗災,並設法賑濟災民。後被題升為江西轉運使兼隆興(今江西南昌)知府。公元1182年(南宋朝淳熙九年壬寅),尤袤被召入朝,授吏部郎官、太子侍講,後又提升為樞密檢正兼左諭德。在朝時,他直言敢諫。公元1183年(南宋朝淳熙十年癸卯)夏大旱,尤袤便上書皇帝,對當時政治上的黑暗作了無情的揭露,書中說:“催科峻急而農民怨;關征苛察而商旅怨;差注留滯,士大夫有失職之怨;給浚削,而士卒又有不足之怨;奉讞不時報,而久繫囚者怨;幽枉不獲伸,而負累者怨;強暴殺人,多特貸命,使已死者怨;有司買納,不即酬價,負販者怨。”他要求宋孝宗革除弊政,以弭民怨。

公元1187年(南宋朝淳熙十四年丁未)農曆十月,尤袤被任命為太常少卿,他對朝廷禮制和人才使用提出了很多正確的意見,深受宋孝宗的讚許,進官權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吏侍講,後又被任命兼權中書舍人和直學士院之職,尤袤力辭並推薦陸游替代,但宋孝宗不同意。

宋光宗於公元1189年(南朝宋淳熙十六年己酉)農曆二月即位,即位後,尤袤再三勸諫勸,要他“謹初戒始,孜孜興念”,告誡他“天下萬事失之於初,則後不可救”。並對宋光宗即位後即任用親信和濫施爵賞的做法十分憂慮。他引用唐太宗登基後不私秦王府舊人的故事,想引起宋光宗的重視,但尤袤的這番忠言不僅沒有打動光宗,反而被一些奸臣從旁誹謗,說他是已經下野的周必大的黨羽。公元1190年(南宋朝紹熙元年庚戌),尤袤再次被逐出京城,出任婺州(今浙江金華)、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的知府。後又被召入朝任繪事中兼待講。此時他又要求光宗“澄神寡慾”、“虛己任賢”,並對宋光宗帝繼續濫施爵賞的做法一再進行勸阻。宋光宗有時也能採納尤袤的意見,如撤銷了一些升遷近臣的決定等等。但有時仍固執己見,甚至對尤袤的上諫大發脾氣。有一次宋光宗帝又對不應提升的官員委以重任。尤袤上奏諫阻,宋光宗大怒,當即把尤袤的奏章撕得粉碎。

尤袤對於宋光宗朝令夕改、反覆無常的做法非常不滿,曾數次要求致仕歸田,並以不願為官、隱居山林的晉代名士孫綽撰寫的《遂初賦》的“遂初”二宇以自號,宋光宗帝一面書寫“遂初”二字賜給尤袤;一面又不同意他致仕,還遷升尤袤為禮部尚書。尤袤到了七十歲方致仕歸家。在無錫束帶河旁的梁溪河畔造了園圃,題名樂溪。園內有萬卷樓、暢閣、來朱亭、二友齋等。公元1202年(南宋朝嘉泰二中壬戌),尤袤病逝,終年七十六歲。

主要成就

尤袤一生的主要成就在於他的詩歌創作和收藏了大量圖書,並編寫了中國最早的一部版本目錄。

元朝的方回曾談到,南宋“中興以來,言詩者必曰尤、楊、范、陸。”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可惜,尤袤的大量詩稿和其他著作以及三萬多卷藏書,在一次火災中全被焚毀。現在見到的他的五十九首詩是由他的清朝後裔尤侗從一些方誌、類書中蒐集到的。從這些殘留詩篇的思想內容上看,尤袤與陸、楊、范三位詩人一樣,都對當時南宋小朝廷一意偏安、屈膝投降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對山河破碎、人民遭受異族壓迫是十分憂憤的。如從《落梅》一詩中就可以看出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對南宋朝廷不思恢復、陶醉於歌舞昇平之中的憤懣:“梁溪西畔小橋東,落葉紛紛水映紅。五夜客愁花片裡,一年春事角聲中。歌殘《玉樹》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終。卻憶孤山醉歸路,‘馬蹄香雪襯東風。”從尤袤的殘篇中,還可以看出詩人關心人民疾苦,不滿苛征暴斂的情感。

尤袤的詩歌寫得平易自然,曉暢清新,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生辭的典故之句。《青山寺》可稱為他現存詩歌中的代表作:“崢嶸樓閣扦天開,門外湖山翠作堆,蕩漾煙波迷澤國,空濛雲氣認蓬萊。香銷龍象輝金碧,雨過麒麟駁翠苔。二十九年三到此,一生知有幾回來。”

尤袤一生嗜書,早有尤書櫥之稱。他對於圖書“嗜好既篤,網羅斯備。”凡是他沒有讀過的書,只要他得知書名,就要想盡辦法找來閱讀,讀後不僅要做筆記,借來的還要抄錄收藏。楊萬里曾經描述他樂於抄書的情景:“延之每退,則閉門謝容,日計手抄若干古書,其子弟亦抄書……其諾女亦抄書。”楊萬里還記述一則故事,說他曾將其所著《西歸集》、《朝天集》贈送給尤袤,尤袤高興地寫詩酬謝:“西歸累歲卻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垂棘連城三倍價,夜光明月十分圓。”可見尤袤對書的嗜好之情。

由於尤袤酷好收集、珍藏書籍,加上他曾擔任過國史館編修、侍讀等公職,有機會借閱朝廷三館秘閣書籍,能夠更多地抄錄到一些一般人所難以見到的書。因此,他的藏書十分豐富,其中善本、珍本也很多。他的好友陸游曾在詩中描寫他的藏書是“異書名刻堆滿屋,欠身欲起遺書圍。”

尤袤曾把家藏書籍“匯而目之”編成了《遂初堂書目》一卷。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版本目錄,對研究中國古籍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遂初堂書目》把圖書分成四十四類,從這本書目中可看出,尤袤的藏書包括經、史、子、集、稗官小說,釋典道教、雜藝、譜錄等等的內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尤袤十分重視收藏本朝書籍,約占他所收藏史籍總數的三分之一。他收藏的北宋《國史》,九朝具備,北宋《實錄》不僅齊全,而且有多種版本。可惜尤袤藏書在他逝世後因宅第失火,焚之一炬。僅留下《遂初堂書目》一部。尤袤文集,據《宋史》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內外製》三十卷。據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則有《梁溪集》五十卷。但均早佚。清人尤侗輯尤袤古今體詩四十七首,雜文二十六篇,匯成兩卷,為《梁溪遺稿》,刊行於時。厲鶚《宋詩紀事》又從《三朝北盟會編》、《茅山志》等書輯得遺詩數首。尤袤藏書甚多,編有《遂初堂書目》一卷,分經為九門,史為十八門,子為十二門,集為五門,有時一書兼載數本以資互考,但不作解題,且不載卷數和撰人,與《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等同為較早的宋人重要目錄書。《梁溪遺搞》有清康熙刊本,《遂初堂書目》有《叢書集成》本。

主要作品

瑞鷓鴣·梁溪西畔小橋東 瑞鷓鴣·兩行芳蕊傍溪陰 送提舉楊大監解組西歸 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

張公洞大暑留召伯埭 駐目亭 君子堂 樂山堂

楊萬里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

中興四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幹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鏇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 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後,應有餘錢萬緡,但他均棄於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準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於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後來賦閒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侂胄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並非謚美之辭。

楊萬里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技歌》等寫出農民生活的艱難和疾苦,《歌四時詞》、《播秧歌》等 寫出農民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人城道中雜興》等寫出對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喜悅和盼望,都具有比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楊萬里的傑出事跡】

楊萬里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盡焚其力作詩篇千餘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作道路:“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乾近詩》之三)正因為他不隨人腳跟、傍人籬下,敢於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於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其詩風格純樸,語言口語化,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巨製;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衝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樸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釘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脫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學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於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他路經鎮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台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過揚子江》、《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虞丞相輓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量並不很多。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於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於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於觀察細緻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閒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寫得圓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雲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成就】

楊萬里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呱呱墜地。這是一個風狂雨橫的年代。金兵大舉入侵中原,於上年閏十一月攻陷汴京,這年四月,俘虜徽宗、欽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滅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從此,便開始了宋、金戰戰和和南弱北強的長期對峙局面。 楊萬里八歲喪母。父親楊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號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經》,常忍著饑寒購買書籍,積十年,得藏書數千卷。他曾指著藏書對楊萬里說:“是聖賢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銓《楊君文卿基志銘》)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捨。他14歲拜高守道為師,17歲拜王庭程為師,21歲拜劉安世、劉廷直為師。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臨安參 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27歲拜劉才邵為師。幾年後在贛州司戶任上,父親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楊萬里進士及第。

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贛州司戶參軍。

二十九年(公元1159也年)十月,調任永州零陵縣塞。時主戰派領袖張潑滴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見,後以書信力請,並通過其子張拭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卷l)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於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當時滴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為丞零陵,“一日而並得二師”(《跋張魏公答忠簡胡公書十二紙》),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方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趙構遜位,南宋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孝宗即位,銳意恢復,起用張潑為樞密使,不久又任其為相。隆興元年(1163)秋,楊萬里離零陵任,赴調至臨安。因張浚推薦,除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於二年正月西歸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戶不閉而無客氣《送王才臣赴秋試序》)。 幹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楊萬里至臨安,先後渴見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毯使虞允文,上政論《千慮策》。《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讀後讚嘆說:“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當以此人為首。”(《鶴林玉露》乙編卷4)

幹道六年(公元1170年),楊萬里除隆興府奉新縣知縣。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於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於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里的“囚犯”,並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後發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 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除國子博士,楊萬里開始作京宮。次年,張栻由於反對侯幸近習執掌要職得罪虞允文而被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七月,轉太常博士;八年丸丹,升太常ZE兼權吏都右侍郎官;九年四月,轉將作少監。

淳熙元年(1174)正月,除知漳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皇帝戒貪吏、施廉吏。後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淳熙四年春,出知常州。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於二月攜家離開常州,待次近一年,七年正月離吉水赴任廣東。八年二月,改任廣東提點刑獄。冬,閩“盜”沈師進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秘閣。九年七月繼母去世,離任服喪。 淳熙十一年

(公元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書右郎,後任吏部員外郎。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塞相王淮問“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並條上《薦士錄》,舉薦朱蕉等六十人,都是正人端士。孝宗親耀他為太子侍讀,太子為題“誠齋”二字。淳熙十三年,轉樞密院檢詳宮,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宮。十四年十月,任秘書少監。十五年三月,孝宗昕納翰林學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名將張浚當配饗,指斥洪邁不俟集議、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惹惱孝宗:“萬里以聯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閣,出知絹州(今江西高安)。

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光宗受禪。楊萬里五月復直秘閣,八月被召,九月人京。他連上三札,要求光宗愛護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儉,三日斷,囚日親君子,五曰獎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秘書監。因紹熙改元,借煥章閣學士充接伴金國賀正旦使使,兼實錄院檢討官。 紹熙元年

(公元1190年)八月,孝宗《日曆》修成,照例應由秘書監楊萬里為《、日曆》作序,而宰臣卻另囑他人,楊廳里於是自劫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著又因要進孝宗《聖政》書,宰臣以他為進奉官,而孝宗猶念舊惡,大不痛快,於是出江東轉運副使。

紹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於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贛州。未赴,八月謝病自免,回歸吉水。"如病鶴出籠,如脫兔投林……自此幽屏,遂與世絕"(《答沈子壽書》)。

寧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楊萬里辭不往。九月,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國宮。四年正月,進封吉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五年三月,升寶文閣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進封吉水縣開國伯。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詔進寶漠閣直學士,給賜衣帶;四年正月,進封廬陵郡開國侯,加食邑三百戶。

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復辭;二年二月,升寶漠閣學士。 楊萬里晚年誓不出仕,據傳是由於不滿權臣韓侂胄當國。韓築南園,要請他作"記戶,他說:"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予以堅決拒絕。後因韓專傍日甚,遂憂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憂國心重,凡一切時政訊息皆不敢告知。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從外而至,不知其惰,於是言及邸報所載韓侂胄出兵北伐之事,楊萬里聞罷痛哭失聲,憤然嘆呼:“奸臣妄作,一至於此!”他料定韓侂胄意存僥倖,輕舉妄動,必然會遭到失敗,貽害國家,當晚徹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進食,兀坐書齋中,呼紙手書雲:"韓侂胄奸臣專權元主,動兵殘民,謀危社寢。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別書十四言告別妻兒,筆落而逝。享年80歲。賜溢文節,追贈光祿大夫。楊萬里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戰,始終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尖銳指出:"為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於敵,天下之憂,復有大於此者乎!"(《千慮策•國勢上》)告誡統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禦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前日之勇一變而為怯,前日之銳一變而為鈍"(同上《君道中》),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與陳應求左相書》)的積極、慎重策略,穩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後圖恢復,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為:"民者,國之命而吏之仇也。"(《千慮策•民政上》)將國家命運系之於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後邦寧,興國之計,就在於此(《轉對札子》)Q這些,都表現楊萬里的深刻見識和進步思想。楊萬里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鶴林玉露》甲編卷4)。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展,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宮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鎖置箱中,藏在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以免一旦離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者。這與那些斤斤營求升遷、患得患失之輩適成鮮明對照。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應有餘錢萬緝,他全棄之於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區,僅避風雨。當時詩人徐磯(公元1162-1214年}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 楊萬里的詩,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姜特立《謝楊誠齋惠長句》)“四海誠齋獨霸詩。”(項安世《又用韻酬潘楊二首》)他的詩歌創作,走過的是一條由廣學博取、轉益多師而至面向現實、師法自然的道路。他學詩最初由江西詩派入手,後於紹興三十二年在零陵自焚盡其少作詩篇千餘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詩格至此一變;後又學陳師道五字律;又學王安石七字絕句;又學唐人絕句;至“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自此“萬象畢來,獻予詩材”“前者未做而後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荊溪集序》)。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說:“筆下何知有前輩。”(邁使客夜歸》又說:“傳宗傳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淵明)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乾近詩》)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終於“落盡皮毛,自出機抒”(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宋詩鈔•誠齋詩鈔》),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創造了他的“誠齋體”,在詩歌史上獨樹一幟,建立了自己的詩派。 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王幽默的鮮明特點,"流轉圓美"(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總序》),"活潑刺底"(劉祁《歸潛志》卷8),尤其為人所稱道。如《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寫得情致深婉,人稱“胸襟透脫”(《鶴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戲筆》、《擻風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d》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脫,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人詩,往往“假辭諺語,衝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楊萬里是一位愛國志,士,他一生關心國家命運,留下了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特別是他充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啞親眼看到淪喪於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郁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二”(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霧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吁胎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虞ZE相輓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園,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 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象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郁,含蓄不露。如《過揚子江》:“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說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其實是蘊藏著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須參照《雪霧曉登金山》一併領略。楊萬里自己說過:“誰言咽月餐雲客,中有憂時致主心。”(《題劉高士看雲圖》)他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出,紀以二絕句》、《月下果飲絕句》、《初丸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蘊含著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的深沉鬱憤。他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敘:“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其詩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後人細細咀嚼。 “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寫出農家生活的艱難和疾苦,1: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入城道中雜興》等寫出對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喜悅和盼望,都具有比較高町,思想性和藝術性。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寫作極為勤奮,平生著述頗豐。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4200餘首,散文亦不乏佳品。今存《誠齋集》,有詩文133卷,由其長子楊長借於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編定。

楊長濡(公元1157-1236年),字伯子,號東山,晚號農圃老人,官至福建安撫使、敷文閣學士,居官廉節,有惠政,亦博學有才,工詩善文。

作品目錄

《初夏睡起》、《昭君怨》、《曉出淨慈送林子方》、《小池》、《閒居初夏午睡起》、《戲筆》、《宿新市徐公店 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絕句》、《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讀嚴子陵傳》、《春晴懷故園海棠》、《歸去來兮引/歸去來兮》、《過楊村》、《好事近》、《寄陸務觀》、《念奴嬌》、《傷春》、《晚風》、《武陵春》、《閒居初夏午睡起》、《曉出淨慈寺》、《新柳》、《憶秦娥》等。

【楊萬里的詩】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新柳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昭君怨詠荷上雨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閒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好事近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

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一)

出得城來事事幽,涉湘半濟值漁舟。

也知漁父赴魚急,翻著春衫不裡頭。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二)

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

莫問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三)

柳子祠前春已殘,新晴特地卻春寒。

疏籬不與花為護,只為蛛絲作網竿。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四)

一晴一雨路乾濕,半淡半濃山疊重。

遠草平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歸去來兮引/歸去來兮

儂家貧甚訴長飢。幼稚滿庭闈。正坐瓶無儲粟,漫求為吏東西。偶然彭澤近鄰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勸我求為酒,黃菊怨、冷落東籬。五斗折腰,誰能許事,歸去來兮。老圃半榛茨。山田欲蒺藜。念心為形役又奚悲。獨惆悵前迷。不諫後方追。覺今來是了,覺昨來非。扁舟輕揚破朝霏。風細漫吹衣。試問征夫前路,晨光小,恨熹微。乃瞻衡宇載奔弛。迎候滿荊扉。已荒三徑存松菊,喜諸幼、入室相攜。有酒盈尊,引觴自酌,庭樹遣顏怡。容膝易安棲。南窗寄傲睨。更小園日涉趣尤奇。盡雖設柴門,長是閉斜暉。縱遐觀矯首,短策扶持。浮雲出岫豈心思。鳥倦亦歸飛。翳翳流光將入,孤松撫處淒其。息交絕友塹山溪。世與我相違。駕言復出何求者,曠千載、今欲從誰。親戚笑談,琴書觴詠,莫遣俗人知。邂逅又春熙。農人慾載菑。告西疇有事要耘耔。容老子舟車,取意任委蛇。歷崎嶇窈窕,丘壑隨宜。欣欣花木向榮滋。泉水始流澌。萬物得時如許,此生休笑吾衰。寓形宇內幾何時。豈問去留為。委心任運無多慮,顧皇皇、將欲何之。大化中間,乘流歸盡,喜懼莫隨伊。富貴本危機。雲鄉不可期。趁良辰、孤往恣游嬉。獨臨水登山,舒嘯更喔詩。除樂天知命,了復奚疑。

戲筆

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兩爭妍;

天公支予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

春遊

不知春向雨中回, 只到春光未苦來。

老子今晨偶然出,李花全落杏花開。

水調歌頭

玉樹映階秀,玉節逐年新。年年九月,好為阿母作生辰。澗底蒲芽九節,海底銀濤萬頃,釀作一杯春。泛以東籬菊,壽以漆園椿。對西風,吹鬢雪,炷香雲。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門。看即金花紫誥,並舉莆常兩國,冊命太夫人。三點台星上,一點老人星。

念奴嬌

老夫歸去,有三徑、足可長拖衫袖。一道官銜清徹骨,別有監臨主守。主守清風,監臨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臨水,作詩三首兩首。休說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懸雙肘。且說廬陵傳盛事,三個閒人眉壽。揀罷軍員,歸農押錄,致政誠齋叟。只愁醉殺,螺江門外私酒。

夏日絕句

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

鹿蔥解插纖長柄,金鳳仍開最小花。

昭君怨

偶聽松梢撲鹿。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譁。恐驚他。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報沙鷗。

武陵春

長鋏歸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道是今年勝去年。特地減清歡。舊賜龍團新作祟,頻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兒信問平安。

跋京仲遠所藏楊補之紅綾上所著色掀篷梅

朔雲暗天垂到地,朔風裂山吹脫耳。

長江萬頃一艇子,一夜雪寒不成睡。

詩翁曉起鬢蓬鬆,縮頸微掀黃篾篷。

夜來急雪已晴了,東方一抹輕霞紅。

江梅的皪開獨樹,篷間截入梅尺許。

老乾新枝紫復青,花琱白玉須黃金。

滿身滿面都是雪,梅雪卻與霞爭明。

不知詩翁何處得霜鋸,和雪和梅斸將去。

恐是并州快剪刀,不然吳剛修月斧。

下無根幹上無梢,一眼橫陳梅半腰。

東省拈出寒蕭蕭,至今花頭雪未銷。

漱玉亭

山根玉泉仰面飛,飛出山頂卻下馳。

自從廬阜瀉雙練,至今銀灣岐兩支。

雷聲驚裂龍伯眼,雪點濺濕嫦娥衣。

寄言蘇二李十二,莫愁瀑布無新詩。

寒食雨中同舍人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

萬頃湖光一片春,何須割破損天真?

卻將葑草分疆界,葑外垂楊屬別人!

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最愛東山青後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憶秦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歸了。春歸了。落梅如雪,野桃紅小。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圖爛醉花前倒。花前倒。兒扶歸去,醒來窗曉。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一)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二)

山北溪聲一路迎,山南溪響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過金陵莫寄聲。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三)

後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四)

側塞千山縫也無,上天下井萬崎嶇。

昨朝曾過芙蓉渡,尋到溪源一線初。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日高谷底始微暄,嵐翠依然透骨寒。

說與行人忙底事,金雞聲里促銀鞍。

新酒歌

酸酒齊湯猶可嘗,甜酒蜜汁不可當。

老夫出奇釀二缸,生民以來無杜康。

桂子香,清無底,

此米不是雲安米,此水秪是建鄴水。

瓮頭一日遶數巡,自候酒熟不倩人。

松槽葛囊才上榨,老夫脫帽先嘗新。

初愁酒帶官壺味,一杯逕到天地外。

忽然王山倒瓮邊,只覺劍鋩割腸里。

度撰酒法不是儂,此法來自太虛中。

酒經一卷偶拾得,一洗萬古甜酒空。

酒徒若要嘗儂酒,先挽天河濯渠手。

卻來舉杯一中之,換君仙骨君不知。

類試所戲,集杜句跋杜詩,呈監試謝昌國察院

有客有客字子美,日糴太倉五升米。

錦官城西生事微,盡醉江頭夜不歸。

青山落日江湖白,嗜酒酣歌拓金戟。

語不驚人死不休,萬草千花動凝碧。

穉子敲針作釣鉤,老夫乘興欲東流。

巡檐索共梅花笑,還如何遜在楊州。

老去詩篇渾漫與,蛺蝶飛來黃鸝往。

時文釆動人主,來如雷霆收震怒。

一夜水高數尺強,濯足洞庭望八荒。

閶闔晴開映蕩蕩,安得仙人九節杖。

君不見西漢杜陵老,脫身事幽討,

下筆如有神?汝與山東李白好,

儒術於我何有哉?願吹野水添金杯,

焉知餓死填溝岳。如何不飲令心哀,

名垂萬古知何用,萬牛回首丘山重。

端午前一日含笑初折

一點瓜香破醉眠,誤他酒客枉流涎。

如何滴露牛心李,化作垂頭玉井蓮。

初喜曉光將莞爾,竟羞午影不嫣然。

忽看吐下金櫻核,蔌蔌聲乾暮葉邊。

憫農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

茅亭夜集俯萬竹,初月未光讓高燭。

主人酒令來無窮,恍然墮我醉鄉中。

草間蛙聲忽三兩,似笑吾人慳酒量。

只作蛙聽故自佳,何須更作鼓吹想。

尚憶同登萬石亭,倚欄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飲竹不喜。

舟過謝潭三首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

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

中秋月長句

西山走下丹砂丸,東山飛上黃金盤。

徑從碧海升青天,半濕尚帶波濤痕。

初輝淡淡寒不動,月華猶輕桂華重。

黃羅團扇暗花紋,蹙金突起雙龍鳳。

須臾正面天中央,銀鉦退盡向來黃。

乾坤熔入冰壼里,萬象都無只有光。

平生愛月愛今夕,古人與我同此癖。

去年中秋天漆黑,今年中秋月雪白。

先生舊不論升斗,近來畏病不飲酒。

月下醒眼搔白首,明年月似今宵否?

野薔薇

紅殘綠暗已多時,路上山花也則稀。

藞苴余春還子細,燕脂濃抹野薔薇。

紅玫瑰

非關月季姓名同,不與薔薇譜諜通。

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

風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

別有國香收不得,詩人熏入水沉中。

古風敬餞都運煥章雷吏部祗召入覲

高皇中興祛稷臣,紫岩先生弟一人。

來從紫岩住紫蓋,鴻鈞轉作湘中春。

風流人物被草木,香滿橘洲連獄麓。

一時賓客盛鄒枚,明月夜光和結綠。

雷家夫子龍鳳章,優入其室升其堂。

朱幡玉節遍南紀,錦帳綾衾推望郎。

使星下照翼軫旁,西山南浦迴風光。

渠儂別有經世具,袖卻兩手惟深藏。

玉皇喚渠登廟廊,小卻猶在持橐行。

野人亦忝同門者,久掛衣冠臥林下。

病身只合釣煙波,兒輩猶堪累甄冶。

大兒長孺赴零陵簿,示以雜言

好官易得忙不得,好人難做須著力。

汝要作好官,令公書考不可鑽。

借令巧鑽得,遺臭千載心為寒。

汝要作好人,東家也是橫。

目民選官無選處,卻與天者長青春。

老夫今年六十四,大兒壯歲初筮仕。

先人門戶冷如冰,豈不願汝取高位。

高位莫愛渠愛了,高位失,

丈夫老,則老官職不要討。

白頭官里捉出來,生愁無面見草萊。

老夫不足學聖賢,有前作譬如著棋。

著到國手時國手,頭上猶更盡有著。

昭君怨·詠荷上雨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蓬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跋尤延之左司所藏光堯御書歌

鸞台長史老野僧,月前病鶴霜後蠅。

文書海里袞不了,黑花亂髮雙眼晴。

故人同舍尤太史,敲門未揖心先喜。

袖中傾下十解珠,五色光芒射窗兒。

自言天風來帝旁,拾得復古殿中雲一張。

向來太上坐朝罷,勝日光風花柳暇。

浣花仄理冰雲容,宣城雞距針芒鋒。

天顏有喜聊小試,西京書目供遊戲。

韓彭衛霍欣掛名,舒向卿雲感書字。

漢廷多少失意人,九京寸恨不作塵。

一朝翻入聖筆底,昭回之光喚渠起。

小臣濫巾縫掖行,手抄孝經不徹章。

何曾下筆寫史漢,再拜恭覽汗透裳。

太史結廬伴鷗鷺,鍚山山下荊溪渡。

紅光紫氣上燭天,個是深藏寶書處。

七字長句敬餞提刑寺丞胡元之持節桂林

江西太守說誰子,只說吉州有新事。

棘闈照日動碧鱗,粉堞入雲橫爛銀。

三年八邑邑邑熟,一任千日日日春。

君不見吉州太守清何似,白鷺江心秋見底。

除卻太倉五升米,不曾遣人來向市。

四鄰束修來相看,不將入家將入官。

清名襲人冰霜寒,隨風一夜入九關。

帝日桂林五千里,象犀珠玉生海里。

安得使者人人皆如此,金捐于山珠抵水。

卻從吉州奪五侯,一州奪與三十州。

梅花一笑迎漢節,桂林八株吹嶺雪。

使星歸去作台星,跳過郎星與卿月。

遣騎迎家久稽來訊

還家家尚緬,迎家家未來。

去住兩不知,安否更相猜。

偶思十年事,誰謂今歲乖。

始我離高安,述職朝天街。

中外理難必,骨囪心與偕。

同室忽分塗,老情非不懷。

入京就一列,汲汲營尺攘。

牆屋亟求完,婦子豈我催。

前知來期杳,更用辛苦為。

屬以王事出,寒舲如江淮。

風霜厲宵泳,山水薦曉環。

六朝幾宿草,事往空餘哀。

夢收兒女書,喜極睫為開。

一欣雖非實,差慰腸九回。

皈帆拂惠山,良訊傅荊涯。

啟緘復非真,旅思彌不佳。

船門且看雪,呼僮滌荷杯。

聞鶯

過雨溪山淨,新晴花柳明。

來穿雨好樹,別作一家聲。

故欲撩詩興,仍添懷友情。

驚飛苦難見,那更綠陰成。

上元日晚過須溪

恰恰元宵兩腳垂,天風為我掃除之。

怪來平地寒如許,雪滿遠峰人未知。

白含笑

薰風曉破碧蓮莟,花意猶低白玉顏。

一粲不曾容昜發,清香何自遍人間。

遍游廬山,示萬杉長老大璉

肩輿小斑筠,地誌古青冊。

初穿千長松,忽仰萬絕壁。

觀山不知名,披志失山色。

行行問不住,一一漸可識。

何代五老人,登峰化為石。

年齡今幾春,齒牙諒無力。

天賜五玉乳,與渠供朝食。

淵明醉眠處,石上印甘跡。

逸少養鵝池,蘚花漬餘墨。

鶴鳴南天青,龜拜北斗白。

棲賢緣不淺,月枕借雲席。

萬杉與開先,弄泉碎珠壁。

病眸貪窮眺,趼趾怯周曆。

同游多俊人,淡話半禪伯。

茲來殆天假,不爾豈人及。

歸船載曉星,回首兩相憶。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春晴懷故園海棠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春晴懷故園海棠

竹邊台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讀嚴子陵傳

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

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

過楊村

石橋兩畔好人煙,匹似諸村別一川。

楊柳蔭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漁船。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

政爾清和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

寄陸務觀

君居東浙我江西,鏡里新添幾縷絲。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兩相思。

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

道是樊川輕薄殺,猶將萬戶比千詩。

傷春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晚風

晚風不許鑒清漪,卻許重簾到地垂。

平野無山遮落日,西窗紅到月來時。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三)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范成大

中興四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郡治在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貧寒。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初授戶曹,又任監和劑局、處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朝,為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地事,慷慨抗節,不畏強暴,幾被殺,不辱使命而歸,並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後歷任靜江、鹹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淳熙時,官至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相左,兩個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卒謚范成大文穆。他與尤袤、楊萬里、陸游齊名,號稱“中興四大詩人”。他從江西派人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其詩題材廣泛,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寫的七十二首絕句,如《青遠店》、《州橋》、《雙廟》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的民族感情。愛國情感激昂悲壯。其《催租行》、《後催租行》、《繅絲行》、《勞畲耕》等揭露封建剝削的殘酷,表現對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描繪了農村景物、風俗人情和農民生活,風格清新明快,優美流暢,富有韻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這類詩在南宋末期產生極大影響。他的文賦在當時也享有盛名。詞作情長意深,前期作品與秦觀相近,後期作品則近於蘇軾。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當時流傳著“家劍南而戶石湖”(“劍南”指陸游《劍南詩稿》)的說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說:“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情景,親切、淳樸,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他也寫了一些應酬唱和、山川行旅、嘆老嗟悲以至講論佛典禪里之作。楊萬里《石湖居士詩集序》說:“(范成大詩)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僒。清新嫵媚,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不可得世。”生平詳見《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等。

中興四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

【詩篇】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bàng)桑陰學種瓜。

四時田園雜興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

滿江紅·冬至

寒谷春生,熏葉氣、玉筩吹谷。

新陽後、便占新歲,吉雲清穆。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痴,終非俗。

清晝永,佳眠熟。

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欒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雲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滿江紅

竹里行廚,來問訊、諸侯賓老。

春滿座、彈絲未遍,揮毫先了。

雲避仁風收雨腳,日隨和氣熏林表。

向尊前、來訪白髯翁,衰何早。

志手裡,功名兆。

光萬丈,文章耀。

洗冰壺胸次,月秋霜曉。

應念一堂塵網暗,放將百和香雲繞。

算賞心、清話古來多,如今少。

滿江紅

雨後攜家游西湖,荷花盛開

柳外輕雷,催幾陣、雨絲飛急。

雷雨過、半川荷氣,粉融香浥。

弄蕊攀條春一笑,從教水濺羅衣濕。

打梁州、簫鼓浪花中,跳魚立。

山倒影,雲乾疊。

橫浩蕩,舟如葉。

有采菱清些,桃根雙楫。

忘卻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閒愁入。

任碧筩、十丈卷金波,長鯨吸。

滿江紅

罨畫溪山,行欲遍、風蒲還舉。

天漸遠、水雲初靜,柁樓人語。

月色波光看不定,玉虹橫臥金鱗舞。

算五湖,今認只扁舟,追千古。

懷往事,漁樵侶。

曾共醉,松江渚。

算今年依舊,一杯滄浦。

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須悵望家何許。

但中秋、時節好溪山,皆吾土。

千秋歲·重到桃花塢

北城市埭。

玉水方流匯。

青樾里,紅塵外。

萬桃春不老,雙竹寒相對。

回首處,滿城明月曾同載。

分散兩國蓋。

消減東陽帶。

人事改,花源在。

神仙雖可學,功行無過醉。

新酒好,就船況有魚堪買。

浣溪沙

催下珠簾護絝叢。

花枝紅里燭枝紅。

燭光花形夜蔥蘢。

棉地繡天香霧裡。

珠星壁月彩雲中。

人間別日子春風。

浣溪沙·燭下海棠

傾坐東風百媚生。

萬紅無語笑逢迎。

照妝醒睡蠟切輕。

采〔蟲東〕橫斜春不夜,絳霞濃淡月微明。

夢中重到錦官城。

浣溪沙·新安驛席上留別

送盡殘著更出遊。

風前蹤跡似沙鷗。

淺斟低唱小淹留。

月見西樓清夜醉,雨添南浦綠波愁。

有人無計戀行舟。

浣溪沙

歙浦錢塘一水通。

閒雲如幕碧重重。

吳山應在碧雲東。

無力海棠風淡盪,半眠官柳蔥蘢。

眼前春色為誰濃。

浣溪沙·元夕後三日王文明席上

寶髻雙雙出綺叢。

妝光梅影各春風。

收燈時候卻相逢。

魚子箋中詞宛轉,龍香撥上語玲瓏。

明朝車馬莫西東。

浣溪沙

紅錦障泥杏葉韉。

解鞍呼渡憶當年。

馬驕不肯上航船。

茅店竹籬開席市,絳裙青快〔屬刂〕姜田。

臨平風物故依然。

浣溪沙

白玉堂前綠綺疏。

燭殘歌罷困相扶。

問人春思肯濃無。

夢裡粉香浮枕簟,覺來煙月滿琴書。

個儂情分更何如。

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是歲十二月九日丑時立春

東風半夜度關山。

和雪到闌乾。

怪見梅梢未暖,情知柳服猶寒。

青絲菜甲,銀泥餅餌,隨分杯盤。

已把宜春縷勝,更將長命題幡。

朝中措

身閒身健是生涯。

何況好年華。

看了十分秋月,重陽更插黃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釀,石鼎山茶。

飽吃紅蓮香飯,儂家便是仙家。

朝中措

繫船沽酒碧簾訪。

灑滿勝鵝黃。

醉後西園入夢,東風柳色花香。

水浮天處,夕陽如錦,恰似鱸鄉。

中有憶人雙淚,幾時流到橫塘。

朝中措

海棠如雪殿春餘。

禽弄晚晴初。

倦客長慚杜宇,佳辰且醉提壺。

逍遙放浪,還他漁子,輸與樵夫。

一棹何時歸去,扁舟終要江湖。

朝中措

天容雲意寫秋光。

木葉半青黃。

珍重西風祛暑,輕衫早怯新涼。

故人情分,留連病客,孤負清觴。

陌上千愁易散,尊前一笑難忘。

蝶戀花

春漲一篙添水面。

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

畫舫夷猶灣百轉。

橫塘塔近依前遠。

國多寒農事晚。

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

秀麥連岡桑葉踐,看看嘗面收新繭。

南柯子

槁項詩餘瘦,愁腸酒後柔。

晚涼團扇欲知秋。

臥看明河銀影、界天流。

鶴警人初靜,蟲吟夜更幽。

佳辰只合算花籌。

除了一天風月、更何求。

南柯子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

香雲低處有高樓。

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

欲憑江水寄離愁。

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南柯子·七夕

銀渚盈盈渡,金風緩緩吹。

晚香浮動五雲飛。

月姊妒人、顰盡一彎眉。

短夜難留處,斜河欲淡時。

半愁半喜是佳期。

一度相逢、添得兩相思。

鵲橋仙·七夕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水調歌頭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

老子箇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

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

關河離合,南北們日照清愁。

想見垣娥冷眼,應笑歸來霜鬢,空敝黑貂裘。

釃酒間蟾兔,肯去伴滄洲。

水調歌頭·又燕山九日作

萬里漢家使,雙節照清秋。

舊京行遍,中夜呼禹濟黃流。

寥落桑榆西北,無限太行紫翠,相伴過蘆溝。

歲晚客多病,風露冷貂裘。

對重九,須爛醉,莫牢愁。

黃花為我,一笑不管鬢霜羞。

袖裡天書颶尺,眼底關河百二,歌罷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隨雁到南州。

西江月

十月誰雲春小,一年兩見風嬌。

雲英此夕度藍橋。

人意花枝都好。

百媚朝天淡粉,六銳步月生銷。

人間霜葉滿庭皋,別有東風不老。

西江月

北客開眉樂歲,東君著意華年。

遮風藏雨晚雲天。

應怕杏梢紅淺。

不惜燈前放夜,從教雪後留寒。

水晶簾箔萬花鈿。

聽徹南樓曉箭。

宜男草

籬菊灘蘆被霜後。

裊長風、萬重高柳。

天為誰、展盡湖光渺渺,應為我、扁舟入手。

橘中曾醉洞庭酒。

輾雲濤、掛帆南斗。

追舊遊、不減商山沓沓,猶有人、能相記否。

宜男草

舍北煙菲舍南浪。

雪傾籬、雨荒蔽漲。

問小橋、別後誰過,惟有迷鳥羈雌來往。

重尋山水間無恙。

掃柴荊、土花塵網。

留小桃、先試光風,從此芝草琅開口長。

秦樓月

窗紗薄。

日穿紅慢催梳掠。

催梳掠。

新晴天氣,畫檐聞鵲。

海棠逗晚都開卻。

小雲先在闌乾角。

闌乾角。

楊花滿地,夜來風惡。

秦樓月

珠簾狹。

捲簾春院花圍合。

花圍合。

晝長人靜,雙雙胡蝶。

花前苦殢金蕉葉。

瞢騰午睡扶頭怯。

扶頭怯。

閒愁無限,遠山斜疊。

秦樓月

香羅薄。

帶圍寬盡無人覺。

無人覺。

東風日暮,一簾花落。

西園空鎖鞦韆索。

簾垂簾卷閒池閣。

閒地閣。

黃昏香火,畫樓吹角。

秦樓月

樓陰缺。

闌乾影臥東廂月。

東廂月。

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隔煙催漏金虬咽。

羅幃暗淡燈花結。

燈花結。

片時春夢,江南天闊。

秦樓月

浮雲集。

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

檗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惜分飛

易散浮雲難再聚。

遮莫相隨百步。

誰喚行人去。

石湖煙浪漁樵侶。

重別西樓腸斷否。

多少淒風苦雨。

休夢江南路。

路長夢短無尋處。

念奴嬌

雙峰疊障,過天風海雨,無邊空碧。

月姊年年應好在,玉闕瓊宮愁寂。

誰喚痴雲,一杯未盡,夜氣寒無色。

碧城凝望,高樓縹緲西北。

腸斷桂冷蟾孤,佳期如夢,又把闌乾拍。

霧鬢風虔相借問,浮世幾回今夕。

圓缺睛明,古今同恨,我更長為客。

蟬娟明夜,尊前誰念南陌。

念奴嬌

十年舊事,醉京花蜀酒,萬葩千萼。

一掉歸來吳下看,俯仰心情今昨。

強倚雕闌,羞答雪鬢,老恐花枝覺。

指摩愁限,霧中相對依約。

聞道家宴團來,光風轉夜,月傍西樓落。

打徹梁州春自遠,不飲何時歡樂。

沾惹天香,留連國艷,莫散燈前酌。

襪塵生處,為君重賦河洛。

念奴嬌

吳波浮動,看中流翻月,半江金碧。

醉舞空明三萬頃,不管娼娥愁寂。

指點瓊樓,憑虛有路,鯨背橫東極。

水雲飄蕩,闌乾千丈無力。

家世回首滄洲,煙波漁釣,有鴟夷仙跡。

一笑鬧身游物外,來訪扁舟訊息。

天上今宵,人間此地,我是風前客。

濤生殘夜,魚龍像聽橫笛。

念奴嬌

水鄉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橫碧。

南浦潮生帆影去,日落天青江白。

萬里浮雲,被風吹散,又被風如織。

尊前歌罷,滿空凝淡寒色。

人世會少離多,都來名利,似蠅頭蟬翼。

贏得長亭車馬路,千古羈愁如織。

我輩清鍾,匆匆相見,一笑真難得。

明年誰健,夢魂飄蕩南北。

念奴嬌·和徐尉游口湖

湖山如畫,系孤篷柳岸,莫驚魚鳥。

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

一夢三年,松風依舊,蘿月何曾老。

鄰家相問,這回真箇歸到。

綠鬢新點吳霜,尊前強健,不怕衰翁號。

賴有風流車馬客,來覓香雲花島。

似我粗豪,不通姓字,只要銀瓶倒。

奔名逐利,亂帆誰在天表。

夢玉人引

送行人去,猶追路、再相覓。

天未交情,長是合堂同席。

從此尊前,便頓然少個,江南羈客。

不忍匆匆,少駐船梅驛。

酒斟雖滿,尚少如、別消萬千滴。

欲語吞聲,結心相對嗚咽。

燈火淒清,笙歌無顏色。

從別後,盡相忘,算也難忘今夕。

夢玉人引

共登臨處,飄風袂、倚空碧。

雨捲雲飛,長有桂娥看客。

簫喜生春,遍錦城如畫,雪山無色。

一夢才成,漢天涯南北。

舞餘歌罷,料宣華、回首盡陳跡。

萬里秦吳,有情應問訊息。

我欲歸耕,如何重來得。

故人若望江南,且折梅花花相憶。

如夢令

罨畫屏中客住。

水色山光無數。

斜日滿江聲,何處撐來小渡。

休去。

休去。

驚散一洲鷗鷺。

如夢令

兩兩駕啼何許。

尋遍綠陰濃處。

天氣潤羅衣,病起卻忺微暑。

休雨。

休而。

明日榴花端午。

菩薩蠻

小軒今日開窗了。

揉藍染碧緣階草。

檐佩可憐風。

杏梢煙雨紅。

飄零歡事少。

鬢點吳霜早。

天色不愁人。

眼前無限春。

菩薩蠻·元夕立春

雪林一夜收寒了。

東風恰向燈前到。

今夕是何年。

新春新月圓。

綺叢香霧隔。

猶記疏狂客。

留取縷金幡。

夜蛾相併看。

菩薩蠻

黃梅時節奏蕭索。

越羅香潤吳紗薄。

絲雨日曨明。

柳梢紅未晴。

多愁多病後。

不識曾中酒。

愁病送春歸。

恰如中酒時。

臨江仙

羽扇綸巾風裊裊,東廂月到薔蔽。

新聲誰喚出羅幃。

龍鬚將笛繞,雁字入箏飛。

陶寫中年須個裡,留連月扇雲衣。

周郎去後賞音稀。

為君持酒聽,那肯帶春歸。

臨江仙

萬事灰心猶薄室,塵埃未免勞形。

放入相見似河清。

恰逢梅柳動,高興逐春生。

卜晝匆匆還卜夜,仍須月墮河傾。

明年我去白鷗盟。

金閨三玉樹,好問紫霄程。

減字木蘭花

玉煙浮動。

銀闕三山連海凍。

翠袖闌乾。

不怕樓高酒力寒。

雙松凍折。

忽億衰翁容易別。

想見鷗邊。

壓損年時小釣船。

減字木蘭花

折殘金菊。

棖子香時新酒熟。

誰伴芳尊。

先問梅花借小春。

道人破戒。

染酒題詩金風帶。

愁病相關。

不似年時酒量寬。

減字木蘭花

彼嬌鬢裊。

中隱堂前人意好。

不奈春何。

拚卻輕寒透薄羅。

翦梅新曲。

欲斷還聯三疊促。

圍坐風流。

饒我尊前第一籌。

減字木蘭花

枕節睡熟。

珍重月明相伴宿。

寶鴨金寒。

香滿圍屏宛轉山。

雞人聲沓。

瑤井玉繩相對曉。

黯淡窗紗。

卻下風簾護燭花。

減字木蘭花

臘前三白。

春到西園還見雪。

紅紫花遲。

借作東風萬玉枝。

歸田計決。

麥飯熟時應快活。

身在高樓。

心在山陰一葉舟。

鷓鴣天

體舞銀貂小契丹,滿堂賓客盡關山。

從今裊裊盈盈處,誰復端端正正看。

模淚易,寫愁難。

瀟湘江上竹枝斑。

碧雲日暮無書寄,寥落煙中一雁寒。

鷓鴣天

蕩漾西湖采綠苹。

揚鞭南決袞紅塵。

桃花暖日茸茸笑,楊柳光風淺淺顰。

章貢水,郁孤雲。

多情爭似桂江春。

崔徽捲軸瑤姬夢,縱有相逢不是真。

鷓鴣天

嫩綠重重看得成。

曲闌幽檻小紅英。

酴醾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

春婉娩,客飄零。

殘花淺酒片時清。

一杯且賈明朝書,送了斜陽月又生。

鷓鴣天·雪梅

壓蕊拈鬚粉作團。

疏香辛苦顫朝寒。

須知風月尋常見,不似層層帶雪看。

春髻重,曉眉彎。

一枝斜井縷金幡。

酒紅不解東風凍,驚怪釵頭五燕乾。

好事近

雲幕暗乾山,腸斷玉樓金闕。

應是高唐小婦,妒娼娥清絕。

夜涼不放酒杯寒,醉眼漸生纈。

何待桂華相照,有人人如月。

好事近

昨夜報春來,的〔白樂〕嶺梅開雪。

攜手玉人同賞,比看誰奇絕。

闌乾倚遍憶多情,怕角聲嗚咽。

與折一枝斜戴,襯鬢雲梳月。

卜運算元

涼夜竹堂虛,小睡匆匆醒。

銀漏無聲月上階,滿地闌乾影。

何處最知秋,風在梧桐井。

不惜駿寫弄玉簫,露濕衣裳冷。

卜運算元

雲壓小橋深,月到重門靜。

冷蕊疏枝半不禁,更著橫窗影。

回首故園春,往事難重省。

半夜清香入夢來,從此熏爐冷。

三登樂

一碧鱗鱗,橫萬里、天垂吳楚。

四無人、拋聲自語。

向浮雲,西下處,水村煙樹。

何處繫船,暮濤漲浦。

正江南、搖落後,好山無數。

盡乘流、興來便去。

對青燈、獨自嘆,一生羈旅。

欹枕夢寒,又還夜雨。

三登樂

路輔橫塘,風捲地、水肥帆飽。

眼雙明、曠懷浩渺。

問菟裘、無恙否,天教重到。

水落霧收,故山更好。

過溪門、休盪槳,恐驚魚鳥。

算年來、識翁者少。

喜山林、蹤跡在,何曾如掃。

歸鬢任霜,醉紅未老。

三登樂

今夕何朝,披帕幌、雲關重啟。

引冰壺、素空似洗。

捲簾中、被枕上,月星浮水。

天鏡夜明,半窗萬里。

盼庭柯、都老大,樹猶如此。

六年前、轉頭未見。

喚鄰翁、來話舊,同簽新蟻。

秉燭夜闌,又疑夢裡。

三登樂

方帽沖寒,重檢校、舊時農圃。

荒三徑、不知何許。

但姑蘇台下,有蒼然平楚。

人笑此翁,又來訪古。

況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

記滄洲、白鷗伴侶。

嘆年來、孤負了,一蓑煙雨。

寂寞暮潮,喚回棹去。

浪淘沙

黯淡養花天。

小雨能慳。

煙輕雲薄有無間。

官柳絲絲都綠遍,猶有春寒。

空翠濕征鞍。

馬首千山。

多情若是肯俱還。

別有玉杯承露冷,留共君看。

玉杯,官舍中牡丹絕品也。

虞美人·寄人覓梅

霜余好探梅訊息。

日日溪橋側。

不如君有似梅人。

歌里工梁妍笑、兩眉春。

疏枝冷蕊風情少。

卻稱衰翁老。

從教來作靜中鄰。

冷淡無言無笑、也無顰。

虞美人

落海時節冰輪滿。

何似中秋看。

瓊樓玉宇一般明。

只為擔娥添了、萬枝燈。

錦江城下杯殘後。

還照郭江酒。

天東相見說天西。

除卻衰翁和月、更誰知。

虞美人

玉簫驚報同雲重。

仍怪金瓶凍。

清明將近雪花翻。

不道海棠消瘦、柳絲寒。

王孫沈醉狨氈幕。

誰伯羅衣薄。

燭燈香霧兩厭厭。

仿佛有人愁損、上盾尖。

虞美人·紅木犀

誰將擊碎珊瑚玉。

裝上交枝粟。

恰如嬌小萬球妃。

塗罷額黃嫌怕、污燕支。

夜深未覺清香絕。

風露落溶月。

滿身花景弄淒涼。

無限月和風露、一齊香。

醉落魄·元夕

春城勝絕。

暮林風舞催花發。

垂雲卷盡添空闊。

吹上新年,美滿十分月。

紅蕖影下勾絲抹。

老來牽強隨時節。

無人知道心情別。

惟有蛾兒,驚見鬢邊雪。

白玉樓步虛詞六首

並序

珠霄境,卻似化人宮。

梵氣彌羅融萬象,玉樓十二倚清空。

一片寶光中。

白玉樓步虛詞六首

浮黎路,依約太微間。

雪色寶階千萬丈,人間遙作白虹看。

幢節度高寒。

白玉樓步虛詞六首

罡風起,背負玉虛廷。

九素煙中寒一色,扶闌四面是青冥。

環拱萬珠星。

白玉樓步虛詞六首

流鈴響,龍馭化雲來。

夾道春華籠彩仗,紅雲扶格輾天街。

迎駕鶴毰毸。

白玉樓步虛詞六首

鈞天奏,流韻滿空明。

琪樹玲現珠網碎,仙風吹作步虛聲。

相和八鸞鳴。

白玉樓步虛詞六首

接闌外,輦道插非煙。

閒上郁蕭台上看,空歌來自始青天。

楊袂揖飛仙。

霜天曉角

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

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

勝絕,愁亦絕,此情難共說。

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玉樓春·牡丹

雲橫水繞芳塵陌。

一萬重花春拍拍。

藍橋他路不崎嶇,醉舞狂歌容倦客。

真番解悟人傾國。

知是紫雲誰敢覓。

滿眼桃李不能言,分討仙家君莫惜。

醉落魄·海棠

馬蹄塵撲。

春風得意簽歌逐。

款門不問誰家竹。

只棕紅妝,高處燒銀燭。

碧雞坊里花如屋。

燕王宮下花成谷。

不須悔唱關山曲。

只為海棠,也合來西蜀。

菩薩蠻·木芙蓉

冰明三潤天然色。

淒涼拚作西風客。

不肯嫁東風。

殷勤霜露中。

綠窗梳洗晚。

笑把玻璃盞。

斜日上妝檯。

酒紅和困來。

眼兒媚·萍鄉道中乍晴,臥輿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腳紫煙浮。

研暖破輕裘。

困人天色,醉人花氣,午夢扶頭。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新紋愁。

溶溶泄泄,東風無力,欲皺還休。

惜分飛·南浦舟中與江西帥增酌別,夜後忽大雪

畫戟錦車皆雅故。

蕭鼓留連客住。

南浦春波幕。

難忘羅襪生塵處。

明日船旗應不駐。

且唱斷腸新句。

卷盡珠簾雨。

雪花一夜隨人去。

菩薩蠻·湘東驛

客行忽到湘東驛。

明如真是瀟湘客。

晴碧萬重雲。

幾時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

別後書難得。

先自雁來稀。

那堪春半時。

醉落魄

雪晴風作。

松梢片片輕鷗落。

玉樓天半褰珠箔。

一畝梅花,吹裂凍雲幕。

去年小獵漓山腳。

弓刀濕遍猶橫塑。

今年翻伯貂裘薄。

寒似去年,人比去年覺。

謁金門·宜春道中野塘春水可喜,有懷舊隱

塘水碧。

仍帶麴塵顏色。

泥泥榖紋無氣力。

東風如愛惜。

恰似越來溪側。

也有一雙?鵣。

只欠柳絲千百尺。

繫船春弄笛。

秦樓月·寒食日湖南提舉胡元高家席上聞琴

湘江碧。

故人同作湘中客。

湘中客。

東風回雁,杏花寒食。

溫濕月到藍橋側。

醒心弦里春無極。

春無極。

明朝殘夢,馬嘶南陌。

霜天曉角

少年豪縱。

袍錦團花鳳。

曾是京城遊子,馳寶馬、飛金鞋。

舊遊渾似夢。

鬢點吳霜重。

多少燕情鶯意,都瀉入、玻璃瓮。

醉落魄

棲烏飛絕。

絳河綠霧星明滅。

燒香曳簟眠請秘。

花久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好風碎竹聲如雪。

昭華三弄臨風咽。

鬢絲撩亂綸巾折。

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水龍吟·壽留守

仙翁家在叢霄,五雲八景來塵表。

黃扉紫闥,化鈞高妙,風霆揮掃。

漠北寒煙,橋南和氣,笑談都了。

自玉磷歸去,金牛再款,卻回首 、人間少。

入與丹台舊籍,笑蒼生、祝公難老。

春葩秋葉,喧寒易變,壺天長好。

物外新聞,風歌轉危.吃皤虎繞。

想如心高會,寒霜夜永,盡橫參曉。

酹江月·嚴子陵釣台

浮生有幾,嘆歡娛常少,憂愁相屬。

富貴功名皆由命,何必區區僕僕。

燕幅塵中,雞蟲影里,見了還追逐。

山間林下,幾人真箇幽獨。

誰似當日嚴君,故人龍袞,獨抱羊裘宿。

試把漁竿都掉了,百種千般拘束。

兩岸煙林,半溪山影,此處無榮辱。

荒台遺像,至今嗟詠不足。

朝中措

長年心事寄林扃。

塵鬢已星星。

芳意不如水運,歸心欲與雲平。

留連一醉,花殘日永,雨後山明。

從此量船載酒,莫教鬧卻春情。

(以上見《侵村叢書》本《石湖詞》和《補遺》)

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四時田園雜興(選四首)

春日(其二)

土膏欲動雨頻催,

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後荒畦猶綠秀,

鄰家鞭筍過牆來。

夏日(其七)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廢犁鋤,

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

近來湖面亦收租。

秋日(其八)

新築場泥鏡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

一夜連枷響到明。

橫糖

南浦春來綠一川,

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

細雨垂楊系畫船。

【生平事跡】

范成大與楊萬里年齡相仿,都是在北宋滅亡前後出生的,又同在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同列名於“中興四大詩人”。不過范成大在仕途上更為得志,做到參知政事,晚年退職閒居。有《石湖居士詩集》。 范成大一度也深受江西派的影響,現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語言澀滯、堆垛典故的現象,和一些似禪非禪、似儒非儒的議論。不過,范成大在學江西詩風的同時,比較廣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詩歌的風格與技巧,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突破了江西詩風的籠罩。尤其許多近體詩,委婉清麗中帶有峻拔之氣,有他自己的特點。

點評(眼兒媚.酣酣日腳紫煙浮): 詞亦文之一體,昔人名作,亦有理脈可尋,所謂蛇灰、蚓線之妙。如范石湖眼兒媚萍鄉道中云云,“春慵”緊接“困”字、“醉”字來,細極。 楊萬里和范成大 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和尤袤號稱“中興四大詩人”。當時楊、陸的聲名尤著。尤袤流傳下的作品很少,成就也不高;楊、范雖比不上陸游,但都能擺脫江西詩派的牢籠,思想、藝術各有特色,不愧為南宋傑出的詩人。

楊萬里(1127—1206)(註:按《楊文節公文集》卷末附錄楊萬里之子楊長孺所撰《楊公墓誌》云:“先君於建炎元年丁未歲九月二十二日子時生……開禧二年丙寅五月八日無疾薨,享年八十。”其言甚明,與楊氏本人在《浩齋記》、《秋衣》等詩文中所自紀之年歲,亦均吻合無間。據此,則楊氏當生於建炎元年(1127)。舊說多從《宋史·楊萬里傳》“卒年八十三”的記載,因推定楊氏生於宣和六年(1124),實誤。),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歷任漳州、常州諸地方官,入為東宮侍讀,官至寶謨閣學士。他曾屢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權相韓托胄,因此罷官家居十五年,憂憤而死。楊萬里和江西詩派的主要不同是直接從自然景物吸收題材,而不是從書本文字上翻新出奇,所以他說“不聽陳言只聽天”。他對於自然界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自然界的一切,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戲蝶,無不收拾入詩。他認為“山中物物是詩題”,“無山安得詩”?並且說:“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而對於自然,他又觀察得細緻,領會得深刻,描寫得生動逼真,以至姜夔有“處處山川怕見君”的戲言。因此在題材上,他的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的為最多,也最能體現他的詩歌的藝術特色。楊萬里無論在繼承和創作上,都是個善於變化的詩人。他早年從江西派入手,中年以後,轉而批判江西派的弊病,盡焚少作“江西體”千餘首,而自出機杼。他在《荊溪集自序》里曾說到這種轉變過程:“予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於是他便走上了師法自然的創作道路,認為“學詩須透脫,信手自孤高”(《和李天麟》);他不再模擬古人,而是要超出古人:“黃陳籬下休安腳,陶謝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乾近詩》)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獨特風格。這就是嚴羽《滄浪詩話》所稱的“楊誠齋體”。“誠齋體”的特點之一,是富於幽默詼諧的風趣。這主要是繼承了陶潛的《責子》、杜甫的《漫興》,蘇軾、黃庭堅的詼諧打諢的作風,而加以發展。只如《嘲蜂》、《嘲蜻蜓》、《嘲稚子》、《戲嘲星月》這類詩題,在一般詩集裡便絕少見。

但他往往也寓感憤和諷刺於詼諧嘲笑之中,如《嘲淮風》:“不去掃清天北霧,只來捲起浪頭山!”又如《觀蟻》:“微軀所饌能多少?一獵歸來滿後車!”第二,是豐富新穎的想像。他善於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態,並用擬人的手法加以突出,使之生動而饒有風趣。比如他用“一峰忽被雲偷去”來寫流雲,用“拜殺蘆花未肯休”來寫狂風,用“兩堤楊柳當防夫”來聯想邊疆的將士。第三,是自然活潑的語言。他繼承了古代和當代的民歌,以及白居易、張籍和杜荀鶴等人的傳統,語言力求平易淺近,並大量汲取俚語謠諺入詩。諸如“拖泥帶水”、“手忙腳亂”,甚至“連吃數刀”之類也在所不避。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詞、押險韻、造拗句,可以說是一個解放。這三個特點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且看以下諸詩: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兩爭妍。天公支與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戲筆》篙師只管信船流,不作前灘水石謀。卻被驚湍鏇三轉,倒將船尾作船頭。——《下橫山灘望金華山》峭壁呀呀虎擘口,惡灘洶洶雷出吼。沂流更著打頭風,如撐鐵船上牛頭。“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端能為我霽威否?”——岸柳掉頭荻搖手! ——《檄風伯》第一首寫眼前景物,第二首寫日常生活,都不無寓意,卻沒有窮酸氣、迂腐氣。第三首更集中地表現了“誠齋體”的獨特風格。他自言“老子平生不解愁”,又說“自古詩人磨不倒”,我們正應從這種詩風中領會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楊萬里還是一個比較關心國家命運的詩人。“誰言咽月餐雲客,中有憂時致主心”(《題劉高士看雲圖》),正是他的自道。因此他也有一些直接抒寫愛國感情的作品,如《初入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這兩首詩是淳熙元年(1190)楊萬里奉命迎接金使時所作。作者看到了本是祖國心腹之地的淮河,而今卻成為金宋雙方的疆界,兩岸的人民也失去了來往的自由,形成敵國,所以心情異常沉痛。由於結合眼前景物,故能“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這也說明他在絕句方面的造詣。此外,如《雪霽曉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的“白溝舊在鴻溝外,易水今移淮水邊”等句,也都流露了他的愛國心情。楊萬里還寫了一些反映農民勞動生活的詩,如《插秧歌》、《竹枝詞》等,對農民的痛苦也深表同情:“荒山半寸無遺土,田父何曾一飽來!”(《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但這類作品在他現存的四千多首詩中是太少了,而且缺乏陸游那樣激昂慷慨的熱情,揭露也不及范成大那樣具體、深刻。這可能和他的藝術觀點有關,他嘗說:“詩已盡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誠齋詩話》) 總的來說,楊萬里不失為南宋一位自具面目的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和貢獻是在藝術風格方面。他吸收民歌的白描手法,一反江西詩派的生硬槎椏,創立了活潑自然的“誠齋體”,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和江西詩派差不多,儘管他也推崇杜甫,但對杜甫的現實主義精神並未能著重繼承。

他心愛的乃是陶、謝、王、孟、韋、柳一路的山水田園詩,尤其是王維的《輞川集》,並片面地認為“只是征行自有詩”。因此,他的詩大都是“斧藻江山,追琢風月”,很少反映社會現實,和他所處的萬方多難的時代顯得很不相稱。而這也就使他不可能從思想內容、創作方向上對江西詩派作徹底的變革。由於題材的細碎,他的風趣也往往流於庸俗無聊,而那種一味師法自然和濫用口語的“信手”“走筆”的創作態度,也使他寫了不少粗率的作品。象“一杯至三杯,一二三四五”這類詩句,卻實在不高明。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平江吳郡(江蘇蘇州市)人。他早年境況比較貧寒,為衣食奔走,故有“若有一廛供閉戶,肯將篾舫換柴扉”之嘆。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後,仕途上卻比較順利,也為國家人民作了一些好事。幹道四年,孝宗為索取河南“陵寢”地,派他出使金國。在金主面前,他“詞氣慷慨”,“全節而歸”,為朝野所稱道。此後他由中書舍人,累官至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在南宋詩人中最為顯達。淳熙九年,因疾退居石湖,自號石湖居士。

范成大是個愛國者,也比較關心人民疾苦,退居後也沒有完全忘卻人民。他雖也受過江西詩派的影響,但主要還是繼承白居易、張籍、王建的新樂府傳統的現實主義精神,如《樂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因此,他的詩數量雖不及楊萬里多,內容卻較充實,有不少即事名篇的現實主義作品。由於生活關係,范成大年輕時便寫了一些揭露殘酷剝削、同情農民疾苦的詩。《催租行》和《後催租行》可為代表。在《催租行》里作者通過官府的爪牙——里正無恥勒索農民的典型事件,概括地反映了當時政治的黑暗。只“我亦來營醉歸耳”一句,便畫出了里正的醜惡嘴臉,手法也非常經濟。《後催租行》更寫出農民被迫出賣女兒以輸租的慘狀:老父田荒秋雨里,舊時高岸今江水。傭耕猶自抱長飢,的知無力輸租米。自從鄉官新上來,黃紙放盡白紙催。賣衣得錢都納卻,病骨雖寒聊免縛。去年衣盡到家口,大女臨歧兩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復驅將換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這是農民的血淚控訴。末句是反語,中含無窮仇恨。“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杜甫《歲晏行》),這種慘象,在封建社會原極普遍,但很少寫得如此具體深刻。

此後在帥蜀期間,作者在《勞畲耕》里還揭露了那種“食者定游手,種者長流涎”的階級的不平。還在少年時期,詩人便寫出了“莫把江山夸北客,冷煙寒水更荒涼”(《秋日二絕》)的名句,對於南宋統治者向金使炫耀半壁江山的無恥行為作了尖銳的批評。他最有價值的愛國詩篇,是一一七年使金時寫的七十二首絕句。這組詩不僅描寫了北方的山川文物,表現了詩人自己的愛國思想;而且反映了中原人民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民族感情。有時又通過憑弔先烈譴責宋代統治者的昏庸誤國。如以下諸作: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州橋》女僮流汗逐氈並,雲在淮鄉有父兄。屠婢殺奴官不問,大書黥面罰猶輕。——《清遠店》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猶解障妖侵。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陸地沉? ——《雙廟》關於這次出使,作者謙言是“許國無功浪著鞭,天教飽識漢山川”。其實無論從政治還是從創作來說,詩人都完成了他的使命。

范詩的另一成就是田園詩。他晚年寫的《四時田園雜興》和《臘月村田樂府》,描述了江南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象一長卷生動的農村風俗畫,展示了豐富多采的宋代風土人情,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這是他以前的詩人所很少著墨的。尤其可貴的是其中還有不少篇章把農村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封建剝削的揭露結合起來,賦予以閒適為其特徵的傳統的田園詩以更深刻的內容,這和他早期寫作樂府詩的精神正是一致的。如《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停桑陰學種瓜。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箋訴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這裡,詩人通過深入的觀察和親切的體驗領略了農民勤勞、淳樸的品質和他們生活的苦樂,流露了詩人的同情和共鳴。

當然,其中也不免有美化農村的描寫,表現了士大夫的情趣。他晚年還寫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詩,如《夜坐有感》、《詠河市歌者》、《雪中聞牆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三絕》等。由於內容較豐富,同時他不僅學白居易、王建,也學孟郊、李賀,還有“玉台體”,因此范詩的風格也比較多樣。楊萬里評他的詩“清新嫵媚”、“奔逸雋偉”(《石湖詩序》),主要是指“點綴湖山”一類作品而言。其實范詩還有“婉峭”、“淺切”的一面。楊萬里還說:“今海內詩人,不過三四,而公皆過之,無不及者”,這評價也欠公允。范是不能和陸游相比的。他深受佛、道影響,詩中消極頹廢的東西還是不少的。

北宋范寬、南宋馬遠的山水畫作為旅行家,范成大比不上徐霞客, 作為旅行家,范成大比不上徐霞客,但作為士大夫和詩人,范成大的精神世界卻遠比徐霞客這樣的“專業”旅行家豐富

南宋幹道六年(公元1170年),45歲的范成大受命出使金國。他作為“祈請使”,目的有二:一是求趙宋皇室陵墓所在的河南鞏、洛之地,二是重議兩國交換國書的禮儀。

此時距金滅北宋已40餘年,南宋與金國劃淮河為界,以“侄兒”的身份卑事金國。南宋想以“祈請”的方式收拾失去的河山與尊嚴,不啻於痴人說夢。就連宋孝帝本人也知道,此行不但沒啥勝算,還凶多吉少,臨行前他對范成大說:“朕不敗盟發兵,何至害卿!齧雪餐氊,理或有之。”這就是讓他做好當蘇武的心理準備了。

■幹道六年使金,是他一生中心情最為複雜的一次旅行

范成大此行著有旅行日記一卷,名為《攬轡錄》,取東漢名士陳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意思。據此書記載,他於六月“出國門”,“八月戊午”渡淮出國界,十月“戊午”復渡淮歸來,在金國境內逗留了兩個月。中國現存最早的私人日記是唐李翱的《來南錄》,到北宋時,士大夫作日記者已經很多,其中以王安石的《日錄》篇幅最為浩繁,有八十卷之多,然而多記政事,實為一種私家史乘。而早期的私人日記多為篇幅短小的紀行之作。

范成大乃南宋詩壇巨匠,與陸游、楊萬里等並稱“中興四大家”,以“清新嫵麗”而又“奔逸俊偉”的詩風馳名於世。范成大是一個眼界開闊、感覺敏銳的觀察者,對自然界的山水泉石充滿熱愛,對升斗細民的悲歡富於理解之同情;他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於殊方異域、奇風異俗都報以強烈的興趣;他官至宰輔,風節凜然,一生宦跡又極其廣闊(“予生東吳、而北撫幽燕、南宅交廣、西使岷峨之下,三方皆走萬里,所至無不登覽”),故胸中千丘萬壑,下筆氣象萬千。另一面,范成大又是一個內心豐富、情感真摯的人,無論是感時、憂國、憫農、刺政還是傷逝、惜別、嘆老、思鄉,他的詩里總有一些特別細膩而個性化的體察,用一句老話來說———他的詩里有“人”。

幹道六年使金,是范成大一生中心情最為複雜的一次旅行,壓抑、悲愴,而又滿懷忠義豪情,因此《攬轡錄》中的許多文字也特別感人。如寫北宋舊都東京汴梁的殘破:新宋門內“彌望悉荒墟”,“大相國寺,傾檐缺吻,無復舊觀”……凡東京一門一樓,皆羅列其舊名與“虜改”之新名,貌似簡單的記錄,而板蕩之痛與黍離之思盡在其中。

更讓人心碎的當然還是中原的遺民,淪陷已久,“民亦久習胡俗”,“男子髡頂”,“村落間多不復巾,蓬辮如鬼”,然而父老“遺黎往往垂涕嗟嘖,指使人云:‘此中華佛國人也。’老嫗跪拜者尤多”……除《攬轡錄》外,此次使金他還留下72首絕句,匯為《北征小集》,其中佳作甚多。

范成大此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本來就是不可能達到的),但表現得風骨凜然,甚至連金主也認為“可以激勵兩國臣子”———弱國外交的極致也只能是爭取一點精神上的尊嚴了。

■他是打開了心胸和慧眼的詩人,他的飽覽山川聯繫著“許國”的抱負

歸國後,范成大得到朝廷的肯定,但很快又因剛直而被黜,於幹道七年受命出帥靜江府(廣西桂林),這就是“南宅交廣”之行。這次旅行實際開始的時間已是幹道八年(公元1172年)臘月七日,他從老家吳郡(蘇州)出發,南經湖州、餘杭,至富陽而入風景如畫的富春江。在餘杭時與遠送而來的親友道別,場面極其傷感。之前更不得不將重病的乳母留在餘杭,“分路時,心目刲斷。世謂生離不如死別,信然。”

與眾人別後二日就是除夕之夜,“發富陽。雪滿千山,江色沈碧。夜,小霽。風急,寒甚。披使虜時所作棉袍,戴氊帽,作船頭縱觀,不勝清絕。”

此情此境此文,讓人一見之下,永銘於心。試想身披兩年之前去國北征的寒衣,胸懷著二日之前與親友訣別的悽愴,於此除夜之際,置身於寒江的扁舟上,心緒如無限宇宙中的一點孤明,所謂“不勝清絕”者,實是無以言之而強為之言了。

溯富春江,經桐廬、蘭溪入衢江,然後經常山縣出浙江、入江西的信江,經信州(上饒)、貴溪、餘干而到南昌,登滕王閣;入贛江,幹道九年元月十二日至臨江軍(樟樹),十四日游薌林和盤園———這兩處都是當時著名的園林,給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幾棵大梅、古梅,晚年隱居石湖後,他就全力經營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並專門著有《梅譜》一卷。

過臨江軍後即入贛江支流袁水,過袁州(宜春)、萍鄉進入湖南境內。泛湘江南下,至衡山,謁南嶽廟,因病未登山,然後陸行經永州、全州,三月十日,入桂林。凡水陸路程三千里,歷時三月,著遊記一卷,取韓愈詠桂林的“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詩意,取名為《驂鸞錄》。

毋庸置疑,范成大是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旅人。

古代士大夫因仕宦而四處遊歷並非罕見,但大多數人只會寫一些例行的文字,無論是登臨懷古還是厭宦遊、思故土,往往流於程式。這類詩人的作品,讓你看不出他生活的時代是唐代還是清代,也看不出他吟詠的是嶺南還是中原,尤其重要的是,你看不到背後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而范成大則是一個打開了心胸和慧眼的詩人,他筆下的風物很少是通用的,而是富於一時一地的特殊性,但又不是現實的實證主義鏡像,而總是用他的情懷和風格提升著外在的世相。

作為旅行家,范成大當然比不上徐霞客,但作為士大夫和詩人,他的精神世界卻要遠比徐霞客這樣的“專業”旅行家更豐富。他在一首詩中寫道:“許國無功浪著鞭,天教飽識漢山川”———他的飽覽山川是與“許國”的抱負聯繫在一起的,正是為了“許國”,他才經受了“三方皆走萬里”的艱苦旅程。

■一生的漂泊已經沉澱在他內心,成為記憶中永恆的財富

士大夫是必須“兼濟天下”的,然而作為詩人,范成大又始終非常嚮往鄉居歸隱的田園生活。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范成大52歲,離四川制置使任,五月底從成都萬里橋出發,十月已巳進入吳郡(蘇州)的盤門。和前兩次懷著重重心事的旅行不一樣,雖然與四川的同僚朋友分別不免傷感,這一次的回鄉之旅壓倒性的情緒是“歸去來兮”的喜悅和輕鬆。這次的行程比較簡單:沿岷江入長江,然後一路過三峽,經湖北、江西入江蘇,從鎮江轉常州、蘇州。此行有遊記二卷,取杜甫“門泊東吳萬里船”意命名為《吳船錄》。與前二錄相比,此書篇幅最長,也最為後人推重。

《吳船錄》內容極豐富,除了記名山大川之美,如寫峨眉山佛光之奇如在目前,狀三峽湍流之險驚心動魄,也有許多人文歷史方面的記載非常有價值,如記江州東、西林寺的唐代碑刻,抄錄峨眉牛心寺釋繼業所著西域行程等,頗有史料價值。此書文章之美,不愧為中國山水文字中的典範。

從幹道八年十二月出盤門到淳熙四年入盤門,范成大完成了一個象徵性的循環,從此結束了作為旅人的生涯。從四川歸來過武昌時,他曾於中秋夜回憶自己十三年間,十一處見中秋,“其間相去或萬里”,當時便想:若得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淳熙九年,范成大終於遂願退休,從此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閒適而優裕的晚年生活,寫下了最後的名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並為家鄉撰寫了一部具有開創意義的方誌:《吳郡志》。

在最後的歲月里,他仍然對旅行充滿嚮往,但毫無疑問的是,每當中秋賞月的時候,他都會想起從前度過中秋的那些地方:一生的漂泊已經沉澱在他內心,成為記憶中永恆的財富。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漢族。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為南宋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中興四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

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氣吞殘虜”。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薰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高宗即位,賜進士出身。

中興四大詩人中興四大詩人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誌》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幹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幹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稅之事宜先富室,徵稅事宜復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釵頭鳳》等,都真摯動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

他的詩歌藝術創作,繼承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等人的優良傳統,是我國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卓越詩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詞》,《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陸游書名為詩名所掩,陸游亦工書翰,精行草和楷書。他自稱"草書學張顛(張旭),行書學楊風(凝式)。"他的書法簡札,信手拈來,飄逸瀟灑,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遒嚴飄逸,意致高遠。遺留書作不多,書論有《論學二王書》。傳世之作有《苦寒帖》、《懷成都詩帖》等。

他的作品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閒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貼出當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他的學生稱讚他說:“論詩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個宋代遺老表揚他說:“前輩評宋渡南後詩,以陸務觀擬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與拜鵑心事實同”。這兩個跟他時代接近的人注重他作品的第一方面。然而,除了在明代中葉他很受冷淡以外,陸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動後世好幾百年的讀者,像清初楊大鶴的選本,方文、汪琬、王苹、徐釚、馮廷櫆、王霖等的摹仿,像“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香菱的摘句,像舊社會裹無數客堂、書房和花園中掛的陸游詩聯都是例證。就此造成了陸游是個“老清客”的印象。當然也有批評家反對這種一偏之見,說“忠憤”的詩才是陸游集裡的骨幹和主腦,那些流連光景的“和粹”的詩只算次要。可是,這個偏向要到清朝末年才矯正過來;談者痛心國勢的衰弱,憤恨帝國主義的壓迫,對陸游第一方面的作品有了極親切的體會,作了極熱烈的讚揚,例如:“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嗚;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這幾句話彷佛是前面所引兩個宋人的意見的口聲,而且恰像山谷裹的回聲一樣,比原來的聲音洪大震盪得多了。

“掃胡塵”、“靖國艱”的詩歌在北宋初年就出現過,像路振的“伐棘篇”。靖康之變以後,宋人的愛國作品增加了數目,前面也選了一些。不過,陳與義、呂本中、汪藻、楊萬里等人在這方面跟陸游顯然不同。他們只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憤或希望,並沒有投身在災難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給國家去支配的壯志和弘願;只束手無策地嘆息或者伸手求助地呼籲,並沒有說自己也要來動手,要“從戎”,要“上馬擊賊”,能夠“慷慨欲忘身”或者“敢愛不貲身”,願意“擁馬橫戈”。“手梟逆賊清舊京”。這就是陸游的特點,他不但寫愛國、憂國的情緒,並且聲明救國、衛國的膽量和決心。譬如劉子翬的詩里說:“中興將士材無雙……胡兒胡兒莫窺江!”“低頭拔胡箭,卻向胡軍射……男兒取封侯,赴敵如饑渴”,語氣已經算比較雄壯了,然而講的是別人,是那些“將士”和“男兒”──正像李白、王維等等的“從軍行”講的是別人,儘管劉子翬對他的詩中人有更真切的現實感,抱更迫切的希望。試看陸游的一個例:“鴨綠桑乾盡漢天,傳烽自合過祁連;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儘管他把自己擱後,口吻已經很含蓄溫和,然而明明在這一場英雄事業里準備有自己的份兒的。這是“詩經”“秦風”里“無衣”的意境,是李牧“聞慶州趙縱使君中箭身死長句”的意境,也是和陸游年輩相接的岳飛在“滿江紅”詞里表現的意境;在北宋像蘇舜欽和郭祥正時詩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韓駒的詩里,也偶然流露過這種“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誰知我亦輕生者”的氣魄和心情,可是從沒有人像陸游那樣把它發揮得淋漓酣暢。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說陸游“與拜鵑心事實同”還不算很確切,還沒有認識他別開生面的地方。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裡;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讎、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衝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泛濫到他的夢境裡去。這也是在傍人的詩集裡找不到的。

1.作為一名傑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作詩歌9300餘首。這些詩中大多數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託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2.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裡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

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中國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示兒》。詩中這樣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臨終囑咐。詩中表達了一個即將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的那一天,不要忘記告訴他勝利的好訊息。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他就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陸游。

陸游是中國南宋詩人,生於公元1125年。陸游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亂和動盪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

不到一年的軍中生活,在陸游的生活和創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著戎裝,來往於前線各地,抗敵將士的艱苦生活和愛國熱情,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豪邁而悲壯也成為他一生詩歌創作的基調。

1162年,宋孝宗趙慎起用主戰派張浚,準備北伐。孝宗召見了陸游,陸游趁此良機提出了許多政治軍事主張,並給予趙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動搖,朝中主和派重新抬頭,張浚被罷官,陸游也被削職還鄉。1170年,陸游到夔州(今四川奉節縣)任通判。後來又到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中辦理軍務,積極向王炎提出恢復中原的作戰策略。但是,由於朝中投降派的阻撓破壞,王炎被召回朝廷,幕府也被撤散。陸游的作戰主張不僅得不到實現,自己也被調到成都府安撫司任參儀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為蜀州(四川崇慶)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調到嘉州(四川樂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報國無門,愛民無力,終於在1174年十月,陸游又被調到榮州(四川榮縣)去攝理州事。陸游,在蜀州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對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陰老家,也還寫了許多記念蜀州的詩篇。蜀州人民也懷念放翁詩人,詩人長溘之後,人們的罨花池旁為他和趙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廟宇,稱趙陸公祠,後改稱“二賢祠”。現在,“二賢祠”已改建為“陸游紀念館”。

作為一名傑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作詩歌9300餘首。這些詩中大多數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託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裡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

除了詩歌作品,陸游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記生活瑣事,有的議論國計民生,有的敘述友人事跡,但都貫穿以愛國情感,有很強的感染力。

陸游一生飽經憂患,對普通人民所處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同代詩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陸游豐富的創作實踐對他以後的宋代文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還在於他強烈執著的愛國主義精神方面。他的詩文作品,對遭受異族壓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當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位在自己85歲的生命歷程中深切關注祖國命運的詩人。

八百多年來,蜀州人民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扶老攜幼,不遠千百里前來瞻仰、憑弔陸游。罨花池是陸游生活過的地方,這裡的水榭樓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偉大詩人憂國憂民的詩篇。

他的《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成為千古名句,告訴人們: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示兒》是陸游的絕筆,従這首詩中能看出陸游那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死了都還想著收復失地,而沒說些分家產之類的話語。

【著名作品】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釵頭鳳

紅穌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謝池春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

陣雲高、狼煙夜舉。

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來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

漫悲歌、傷懷弔古。

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

嘆流年、又成虛度。

夜遊宮

雪曉清笳亂起。

夢遊處、不知何地。

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

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里。

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鵲橋仙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

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浣溪沙•和無咎韻

懶向沙頭醉玉瓶。

喚君同賞小窗明。

夕陽吹角最關情。

忙日苦多閒日少,新愁常續舊愁生。

客中無伴怕群行。

好事近•登梅仙山絕頂望海

揮袖上西峰,孤絕去天無尺。

拄杖下臨鯨海,數煙帆歷歷。

貪看雲氣舞青鸞,歸路已將夕。

多謝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豆葉黃

一春常是雨和風。

風雨晴時春已空。

誰惜泥沙萬點紅。

恨難窮。

恰似衰翁一世中。

漁父

湘湖煙雨長菁絲。

菰米新炊滑上匙。

雲散後,月斜時。

潮落舟橫醉不知。

幽居初夏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冬夜讀書示子聿(其三)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落索

滿路鏇絲飛絮,韶光將暮。此時誰與說新愁,有百囀、流鶯語。

俯仰人間今古,神仙何處。花前須判醉扶歸,酒不到、劉伶墓。

一落索

識破浮生虛妄,從人譏謗。此身恰似弄潮兒,曾過了、千重浪。

且喜歸來無恙,一壺春釀。雨蓑煙笠傍漁磯,應不是、封侯相。

一叢花

尊前凝佇漫魂迷,猶恨負幽期。從來不慣傷春淚,為伊後、滴滿羅衣。那堪更是,吹簫池館,青子綠陰時。

迴廊簾影晝參差,偏共睡相宜。朝雲夢斷知何處,倩雙燕、說與相思。從今判了,十分憔悴,圖要個人知。

一叢花

仙姝天上自無雙,玉面翠蛾長。黃庭讀罷心如水,閉朱戶、愁近絲簧,窗明几淨,閒臨唐帖,深炷寶奩香。

人間無藥駐流光,風雨又催涼。相逢共話清都舊,嘆塵劫、生死茫茫。何如伴我,綠蓑青篛,秋晚釣瀟湘。

上西樓(一名相見歡)

江頭綠暗紅稀,燕交飛。忽到當年行處、恨依依。

灑清淚,嘆人事,與心違。滿酌玉壺花露、送春歸。

大聖樂

電轉雷驚,自嘆浮生,四十二年。試思量往事,虛無似夢,悲歡萬狀,合散如煙。苦海無邊,愛河無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問無常火里,鐵打身堅。

須臾便是華顛。好收拾形體歸自然。又何須著意,求田問舍,生須宦達,死要名傳。壽夭窮通,是非榮辱,此事由來都在天。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

太平時

竹里房櫳一徑深,靜愔愔。亂紅飛盡綠成陰,有鳴禽。

臨罷蘭亭無一事,自修琴。銅爐裊裊海南沉,洗塵襟。

月上海棠

斜陽廢苑朱門閉。吊興亡、遺恨淚痕里。淡淡宮梅,也依然、點酥剪水。凝愁處,似憶宣華舊事。

行人別有淒涼意。折幽香、誰與寄千里。佇立江皋,杳難逢、隴頭歸騎。音塵遠,楚天危樓獨倚。

月上海棠

蘭房繡戶厭厭病。嘆春酲、和悶甚時醒。燕子空歸,幾曾傳、玉關邊信。傷心處,獨展團窠瑞錦。

熏籠消歇沉煙冷。淚痕深、展轉看花影。漫擁余香,怎禁他、峭寒孤枕。西窗曉,幾聲銀瓶玉井。

月照梨花

霽景風軟,煙江春漲。小合無人,繡簾半上。花外姊妹相呼,約樗蒲。

修蛾忘了章台樣,細思一餉,感事添惆悵。胸酥臂玉消減,擬覓雙魚,倩傳書。

月照梨花

悶已縈損,那堪多病。幾曲屏山,伴人晝靜。梁燕催起猶慵,換熏籠。

新愁舊恨何時盡,漸凋綠鬢,小雨知花信。芳箋寄與何處,繡閣珠櫳,柳陰中。

木蘭花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唐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木蘭花慢

閱邯鄲夢境,嘆綠鬢、早霜侵。奈華岳燒丹,青溪看鶴,尚負初心。年來向濁世里,悟真詮秘訣絕幽深。養就金芝九畹,種成琪樹千林。

星壇夜學步虛吟。露冷透瑤簪。對翠鳳披雲,青鸞溯月,宮闕蕭森。琅函一封奏罷,自鈞天帝所有知音。卻過蓬壺嘯傲,世間歲月駸駸。

水調歌頭

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

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遊人無數,遺恨黯難收。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水龍吟

樽前花底尋春處,堪嘆心情全減。一身萍寄,酒徒雲散,佳人天遠。那更今年,瘴煙蠻雨,夜郎江畔。漫倚樓橫笛,臨窗看鏡,時揮涕、驚流轉。

花落月明庭院。悄無言、魂消腸斷。憑肩攜手,當時曾效,畫梁棲燕。見說新來,網縈塵暗,舞衫歌扇。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徑,怕啼鶯見。

水龍吟

摩訶池上追游路,紅綠參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閒,禁菸將近,一城絲管。看金鞍爭道,香車飛蓋,爭先占、新亭館。

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雲散。鏡奩掩月,釵梁拆鳳,秦箏斜雁。身在天涯,亂山孤壘,危樓飛觀。嘆春來只有,楊花和恨,向東風滿。

玉胡蝶

倦客平生行處,墜鞭京洛,解佩瀟湘。此夕何年,來賦宋玉高唐。繡簾開、香塵乍起,蓮步穩、銀燭分行。暗端相。燕羞鶯妒,蝶繞蜂忙。

難忘。芳樽頻勸,峭寒新退,玉漏猶長。幾許幽情,只愁歌罷月侵廊。欲歸時、司空笑問,微近處、丞相嗔狂。斷人腸。假饒相送,上馬何妨。

生查子

還山荷主恩,聊試扶犁手。新結小茅茨,恰占清江口。

風塵不化衣,鄰曲常持酒。那似宦遊時,折盡長亭柳。

生查子

梁空燕委巢,院靜鳩催雨。香潤上朝衣,客少閒談塵。

鬢邊千縷絲,不是吳蠶吐。孤夢泛瀟湘,月落聞柔櫓。

好事近

混跡寄人間,夜夜畫樓銀燭。誰見五雲丹灶,養黃芽初熟。

春風歸從紫皇游,東海宴陽穀。進罷碧桃花賦,賜玉塵千斛。

好事近

羇雁未成歸,腸斷寶箏零落。那更凍醪無力,似故人情薄。

瘴雲蠻雨暗孤城,身在楚山角。煩問劍南訊息,怕還成疏索。

好事近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苹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泗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好事近

小倦帶餘酲,澹澹數欞斜日。驅退睡魔十萬,有雙龍蒼璧。

少年莫笑老人衰,風味似平昔。扶杖凍雲深處,探溪梅訊息。

好事近

風露九霄寒,侍宴玉華宮闕。親向紫皇香案,見金芝千葉。

碧壺仙露醞初成,香味兩奇絕。醉後卻騎丹鳳,看蓬萊春色。

好事近

揮袖上西峰,孤絕去天無尺。拄杖下臨鯨海,數煙帆歷歷。

貪看雲氣舞青鸞,歸路已將夕。多謝半山松吹,解殷懃留客。

好事近

覓個有緣人,分付玉壺靈藥。誰向市塵深處,識遼天孤鶴。

月中吹笛下巴陵,條華赴前約。今古廢興何限,嘆山川如昨。

好事近

平旦出秦關,雪色駕車雙鹿。借問此行安往,賞清伊修竹。

漢家宮殿劫灰中,春草幾回綠。君看變遷如許,況紛紛榮辱。

好事近

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

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櫛栗。

好事近

客路苦思歸,愁似繭絲千緒。夢裡鏡湖煙雨,看山無重數。

尊前消盡少年狂,慵著送春語。花落燕飛庭戶,嘆年光如許。

好事近

華表又千年,誰記駕雲孤鶴。回首舊曾游處,但山川城郭。

紛紛車馬滿人間,塵土污芒屩。且訪葛仙丹井,看岩花開落。

如夢令

獨倚博山峰小,翠霧滿身飛繞。只恐學行雲,去作陽台春曉。春曉,春曉,滿院綠楊芳草。

安公子

風雨初經社。子規聲里春光謝。最是無情,零落盡、薔薇一架。況我今年,憔悴幽窗下。人盡怪、詩酒消聲價。向藥爐經卷,忘卻鶯窗柳榭。

萬事收心也。粉痕猶在香羅帕。恨月愁花,爭信道、如今都罷。空憶前身,便面章台馬。因自來、禁得心腸怕。縱遇歌逢酒,但說京都舊話。

杏花天

老來駒隙駸駸度。筭只合、狂歌醉舞。金杯到手君休訴。看著春光又暮。

誰為倩、柳條系住。且莫遺、城茄催去。殘紅轉眼無尋處。盡屬蜂房燕戶。

沁園春

粉破梅梢,綠動萱叢,春意已深。漸珠簾低卷,筇枝微步,冰開躍鯉,林暖鳴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濁酒一尊和淚斟。憑欄久,嘆山川冉冉,歲月駸駸。

當時豈料如今。漫一事無成霜鬢侵。看故人強半,沙堤黃合,魚懸帶玉,貂映蟬金。許國雖堅,朝天無路,萬里淒涼誰寄音。東風裡,有灞橋煙柳,知我歸心。

沁園春

一別秦樓,轉眼新春,又近放燈。憶盈盈倩笑,纖纖柔握,玉香花語,雪暖酥凝。念遠愁腸,傷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君知否,漸香消蜀錦,淚漬吳綾。

難求系日長繩。況倦客飄零少舊朋。但江郊雁起,漁村笛怨,寒釭委燼,孤硯生冰。水繞山圍,煙昏雲慘,縱有高台常怯登。消魂處,是魚箋不到,蘭夢無憑。

沁園春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塵。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流年改,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

交親。散落如雲。又豈料如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閒采蓴。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豆葉黃

春風樓上柳腰肢,初試花前金縷衣。裊裊娉娉不自持。曉妝遲,畫得蛾眉勝舊時。

豆葉黃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誰惜泥沙萬點糽。恨難窮,恰似衰翁一世中。

赤壁詞

禁門鍾曉,憶君來朝路,初翔鸞鵠。西府中台推獨步,行對金蓮宮燭。蹙繡華韉,仙葩寶帶,看即飛騰速。人生難料,一尊此地相屬。

回首紫陌青門,西湖閒院,銷千梢修竹。素壁棲鴉應好在,殘夢不堪重續。歲月驚心,功名看鏡,短鬢無多綠。一歡休惜,與君同醉浮玉。

夜遊宮

宴罷珠簾半卷。畫檐外、蠟香人散。翠霧霏霏漏聲斷。倚香肩,看中庭,花影亂。

宛是高唐館。寶奩炷、麝煙初暖。璧月何妨夜夜滿。擁芳柔,恨今年,寒尚淺。

夜遊宮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夜遊宮

獨夜寒侵翠被。奈幽夢、不成還起。欲寫新愁淚濺紙。憶承恩,嘆餘生,今至此。

蔌蔌燈花墜。問此際、報人何事。咫尺長門過萬里。恨君心,似危欄,難久倚。

定風波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橋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記,誰謂,幽香卻解逐人來。

安得身閒頻置酒,攜手,與君看到十分開。少壯相從今雪鬢,因甚,流年羇恨兩相催。

採桑子

寶釵樓上妝梳晚,懶上鞦韆。閒撥沉煙,金縷衣寬睡髻偏。

鱗鴻不寄遼東信,又是經年。彈淚花前,愁入春風十四弦。

採桑子

三山山下閒居士,巾履蕭然。小醉閒眠,風引飛花落釣船。

鷓鴣天

梳發金盤剩一窩,畫眉鸞鏡暈雙蛾。人間何處無春到,只有伊家獨占多。

微步處,奈嬌何,春衫初換麴塵羅。東鄰鬥草歸來晚,忘卻新傳子夜歌。

鷓鴣天

插腳紅塵已是顛,更求平地上青天。新來有個生涯別,買斷煙波不用錢。

沽酒市,采菱船,醉聽風雨擁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見事遲來四十年。

鷓鴣天

懶向青門學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歌縹渺,櫓嘔啞,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

鷓鴣天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豪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

戀繡衾

雨斷西山晚照明,悄無人、幽夢自驚。說道去、多時也,到如今、真箇是行。

遠山已是無心畫,小樓空、斜掩繡屏。你嚎早、收心呵,趁劉郎、雙鬢未星。

漁父

石帆山下雨空濛,三扇香新翠箬蓬。苹葉綠,蓼花紅,回首功名一夢中。

漁父

晴山滴翠水挼藍,聚散漁舟兩復三。橫埭北,斷橋南,側起船篷便作帆。

漁父

鏡湖俯仰兩青天,萬頃玻璃一葉船。拈棹舞,擁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

漁父

湘湖煙雨長蓴絲,菰米新炊滑上匙。雲散後,月斜時,潮落舟橫醉不知。

漁父

長安拜免幾公卿,漁父橫眠醉未醒。煙艇小,釣車腥,遙指梅山一點青。

漁家傲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

齊天樂

角殘鍾晚關山路,行人乍依孤店。塞月征塵,鞭絲帽影,常把流年虛占。藏鴉柳暗。嘆輕負鶯花,謾勞書劍。事往關情,悄然頻動壯遊念。

孤懷誰與強遣。市壚沽酒,酒薄怎當愁釅。倚瑟妍詞,調鉛妙筆,那寫柔情芳艷。征途自厭。況煙斂蕪痕,雨稀萍點。最是眠時,枕寒門半掩。

齊天樂

客中隨處閒消悶,來尋嘯台龍岫。路斂春泥,山開翠霧,行樂年年依舊。天工妙手。放輕綠萱牙,淡黃楊柳。笑問東君,為人能染鬢絲否。

西州催去近也。帽檐風軟,且看市樓沽酒。宛轉巴歌,淒涼塞管,攜客何妨頻奏。征塵暗袖。漫禁得梅花,伴人疏瘦。幾日東歸,畫船平放溜。

蝶戀花

禹廟蘭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盡湖邊樹。鸚鵡杯深君莫訴,他時相遇知何處。

冉冉年華留不住。鏡里朱顏,畢竟消磨去。一句丁寧君記取,神仙須是閒人做。

蝶戀花

陌上簫聲寒食近。雨過園林,花氣浮芳潤。千里斜陽鍾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海角天涯行略盡。三十年間,無處無遺恨。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

蝶戀花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常年悔草長楊賦。

蝶戀花

水漾萍根風卷絮。倩笑嬌顰,忍記逢迎處。只有夢魂能再遇,堪嗟夢不由人做。

夢若由人何處去。短帽輕衫,夜夜眉州路。不怕銀缸深繡戶,只愁風斷青衣渡。

醉落魄

江湖醉客,投杯起舞遺烏幘。三更冷翠沾衣濕。裊裊菱歌,催落半川月。

空花昨夢休尋覓,雲台麟閣俱陳跡。元來只有閒難得。青史功名,天卻無心惜。

憶秦娥

玉花驄,晚街金轡聲璁瓏。聲璁瓏,閒敧烏帽,又過城東。

富春巷陌花重重,千金沽酒酬春風。酬春風,笙歌圍里,錦繡叢中。

臨江仙

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

只道真情易寫,那知怨句難工。水流雲散各西東。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

謝池春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烽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弔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謝池春

賀監湖邊,初系放翁歸棹。小園林、時時醉倒。春眠驚起,聽啼鶯催曉。嘆功名,誤人堪笑。

朱橋翠徑,不許京塵飛到。掛朝衣、東歸欠早。連宵風雨,卷殘紅如掃。恨樽前、送春人老。

謝池春

七十衰翁,不減少年豪氣。似天山、淒涼病驥。銅駝荊棘,灑臨風清淚。甚情懷、伴人兒戲。

如今何幸,作個故溪歸計。鶴飛來、晴嵐暖翠。玉壺春酒,約群仙同醉。洞天寒、露桃開未。

點絳唇

採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閒人樣。

蘇武慢

澹靄空濛,輕陰清潤,綺陌細塵初靜。平橋系馬,畫閣移舟,湖水倒空如鏡。掠岸飛花,傍檐新燕,都似學人無定。嘆連年戎帳,經春邊壘,暗凋顏鬢。

空記憶、杜曲池台,新豐歌管,怎得故人音信。羈懷易感,老伴無多,談塵久閒犀柄。惟有翛然,筆床茶灶,自適筍輿煙艇。待綠荷遮岸,紅蕖浮水,更乘幽興。

驀山溪

元戎十乘,出次高唐館。歸去舊鵷行,更何人、齊飛霄漢。瞿唐水落,惟是淚波深,催疊鼓,起牙檣,難鎖長江斷。

春深鰲禁,紅日宮磚暖,何處望音塵,黯消魂、層城飛觀。人情見慣,不敢恨相忘,梅驛外,蓼灘邊,只待除書看。

驀山溪

窮山孤壘,臘盡春初破。寂寞掩空齋,好一個、無聊底我。嘯台龍岫,隨分有雲山,臨淺瀨,蔭長松,閒據胡床坐。

三杯徑醉,不覺紗巾墮,畫角喚人歸,落梅村、籃輿夜過。城門漸近,幾點妓衣紅,官驛外,酒壚前,也有閒燈火。

鷓鴣天

懶向青門學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歌縹緲,櫓嘔啞,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

浣沙溪

浴罷華清第二湯,紅綿撲粉玉肌涼。娉婷初試藕絲裳。

鳳尺裁成猩血色,螭奩熏透麝臍香。水亭幽處捧霞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陸游祠】

陸游毗鄰罨畫池,為紀念曾任蜀州通判的愛國詩人陸游而建。占地面積約4畝,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除陸游家鄉浙江紹興外,全國僅有的紀念陸游的專祠。

陸游曾兩次出任蜀州通判。在蜀州期間曾多次遊覽州中山川名勝,寫下100多首寄懷蜀州的詩詞,抒發他一腔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

整個陸游祠為仿清建築,含大門、長廊、過廳、序館、兩廡、正殿等,主體陳設突出“梅”的主題。過廳以“梅馨千代”命名。序館為“香如故堂”,陳列陸游生平簡介,陸游遺像玉石碑、陸游手跡碑。堂後辟梅園,廣植陸游喜愛的梅花。正殿為“放翁堂”,塑陸游坐像。兩廡陳列陸游詩文各種版本及詩意畫。正殿之南新增了文物陳列廳,專供陳列崇州的歷史文物。

在城外的崇州境西北之隅的鳳棲山,有個與陸游祠遙相呼應的梅花寨,被稱為放翁遺香聖地。陸游任蜀州通判登臨古寺時曾從這崖上山。山道斷橋邊的梅花在黃昏風雨中寂寞開放而芳香不改的美景,為他後來後《卜運算元·詠梅》獲取了創作靈感。有專家考證,“驛外斷橋邊”意境的原型,就在今梅花寨旁,寨區梅花近千畝,花開時節,呈現“十里梅花香雪海,千樹萬枝浮暗香”之美景。

◆ 陸游與唐婉的愛情 ◆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願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陸游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後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儘管這時他已與唐婉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裡對唐婉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婉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裡,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不料這時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婉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悽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婉送來的這杯苦酒。然後在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陸游在這首詞里抒發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後的傷感、內疚和對唐婉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游題詞之後,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悵然而去。陸遊走後,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裡,將這首《釵頭鳳》詞從頭至尾反覆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於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唐婉不久便鬱悶愁怨而死。

此後,陸游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他六十三歲,“偶復來菊縫枕囊,悽然有感”,又寫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詩: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回向蒲龕一炷香。

後陸游七十五歲,住在沈園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絕句兩首,即《沈園》詩二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