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單孔蚓

淡水單孔蚓所屬單孔蚓屬, 顫蚓科,分布於陝西(西安)、長江、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淡水(含少量鹽分),常見於城市居民區排放生活污水的水溝中。

基本信息

目名:

顫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顫蚓科 (Tubificidae ) 河蚓亞科 (Rhyacodrilinae Hrabe, 1963 )

屬名:

單孔蚓屬 (Monopylephorus Levinsen,1884 )

種名:

淡水單孔蚓 (Monopylephorus limosus (Hatai, 1898) )

形態描述

體長15-40mm,68-96節。背腹只有鉤狀剛毛,前端剛毛每束3-5條,分二叉,遠叉細短,單
尖的或可在Ⅱ節腹剛毛束中見到。輸精管短,精管膨部管狀,從接輸精管一端開始至其長度的2/3處有分散的前列腺細胞,然後通過一隘縮部分連線第二膨部(或相當於可翻轉的假陰莖)。最後左右兩雄性器官共同通入一交配腔,並由一開口於腹面的單一雄孔通出。受精囊筒狀,左右兩受精囊管匯合形成單一的受精囊孔,開口於Ⅸ/Ⅹ節間腹中線處,無生殖毛,體腔球豐富。
精巢位於第五節,卵巢位於第Ⅹ節。精漏斗大,輸精管膨管狀。雄性導管和受精囊成對。雄孔開口於第Ⅺ節,受精囊孔位於Ⅸ/Ⅹ節。無陰莖鞘。成熟個體環帶不明顯。繭呈各種形狀,通常為橢圓形,長徑1.25-5 mm、短徑0.7-2 mm,內含0-59個卵。單孔蚓的早期胚胎髮育和某些多毛類很相似,卵裂為螺旋型卵裂。外包和內陷法形成原腸。培養水溫在17-19℃時,約經20天幼蚓就破繭而出,孵化率為80%。幼蚓經90天可成為成體,成活率為90%。110天左右產卵,繁殖期為4-10月。繁殖適溫為16-23℃。一年可繁殖2代,多至3代,常年生活在泥土中,以細菌為食。

地理分布

陝西(西安)、長江、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淡水(含少量鹽分),常見於城市居民區排放生活污水的水溝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