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炎

涎腺炎

涎腺炎(sialadenits),疾病,多見於腮腺,頜下腺。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臨床上以慢性炎症多見。主要有腺體腫大,脹痛,飲食時加劇,導管口充血,腫脹,有膿液排出,嚴重者炎症擴散成蜂窩織炎。

基本信息

簡介

涎腺炎是指臉部一個或多個唾液腺出現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疾病。儘管藥物副作用,先天性畸形和自身免疫疾病也會導致唾腺問題,但大多數涎腺炎是細菌病毒感染的結果。常見症狀包括面部疼痛和腫脹,口乾和輕微發燒等。應根據潛在原因治療涎腺炎,包括使用口服抗生素,熱敷或手術介入等。

病因

大多數急性涎腺炎是由細菌造成,尤其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常見。口腔衛生不佳是細菌感染的主要風險因素。流行性腮腺炎皰疹和HIV等病毒感染也會導致急性唾腺發炎。慢性涎腺炎往往是唾腺結石的結果,鈣和其它礦物質沉積並積聚在腺體導致阻塞。少數情況下,會因為治療其它腺體疾病,免疫系統對藥物反應而發展成這種疾病。

症狀

涎腺炎的症狀因感染嚴重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大多數人會在張嘴時感覺疼痛,面部腫脹和皮膚發紅。患者通常還會感覺口乾,或持續口臭。此外,急性感染往往還伴隨發燒。感染腺體如果不治療,還會發展成膿腫,膿液進入口腔喉嚨

慢性炎症也有腺體腫大,無急性炎症症狀,頜下腺炎常可在口底頜舌溝觸及結石。腮腺炎導管口排出粘稠性唾液或稀膿液。

診斷

牙科或保健醫生通過觀察症狀,詢問感覺,化驗唾液和血液中的細菌,做出診斷。如果診斷結果不確定,還需要請專家進一步確診。計算機成像掃描頭部和脖子通常能確定腫脹嚴重程度,並觀察到潛在的癌症跡象。

治療

涎腺炎涎腺炎
在確診病情後,專家會根據情況找出適當的治療措施。大多數細菌感染可通過服用抗生素和改善口腔衛生治癒。有些藥物能用於減輕病毒感染的症狀。此外,按摩脖子和熱敷也對減輕腫脹和疼痛有幫助。

嚴重感染需要住院治療和手術介入。醫生會用針插入腺體吸出膿液。極少數感染,需要通過手術切除腺體的一部分或全部。做過手術的患者通常需要服用抗生素,並定期複診,確保消除病患。在保持口腔衛生,並定期做牙科檢查的情況下,大多數人不會復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