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價格指數

消費價格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反映居民生活中的產品和勞務價格所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是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用於衡量消費者經常購買的確定的一籃子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每月公布一次。其中能源和食品專案的價格變化很大,因此將它們扣除以後得到“核心資料(Core Rate)”,能更為真實地反映價格的變化。

消費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

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化反映了零售水平的通脹壓力。

消費價格指數在國外被稱為消費指數或生活費用指數,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反映居民家庭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對職工貨幣工資的影響,是研究具名生活、巨觀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空的依據。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過渡,會帶來經濟不穩定,央行就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會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附:北京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又是如何計算的呢?

我們是嚴格按照國家統計局《流通和消費價格統計調查方案》的要求做的。其中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調查方案,對代表規格品的選擇、價格調查點抽選方法、價格調查方法、權數資料的來源及計算、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等均作出規定。是通過對北京近300家商業網點的600多個規格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的調查,分別計算出600多個代表品的指數,經過幾何平均得到251個基本分類指數,再以居民消費支出額為權數,採用綜合公式匯總計算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具體步驟如下:

1.選擇代表規格品。現行的國家方法制度對調查的內容規定到251個基本分類,以及每個基本分類下包括的代表規格品的最低數量。代表規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確定,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費特色的規格品。按照代表規格品的選擇原則,我市確定了600多個規格的商品和服務項目,作為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代表規格品。代表規格品一經確定,年內不能更換。

2.抽選價格調查點。首先對各種類型的商業網點銷售額由高到低排隊,然後再進行等距抽樣。要考慮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顧、各種經濟類型兼顧、綜合性商店與專業性商店兼顧、各種商業業態兼顧、布局合理等因素,對抽樣結果做些修正。我市共抽選了近300家商業網點,作為價格調查點。價格調查點每年調整一次。

3.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權數。權數是反映調查商品或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在總指數形成中影響程度的指標,是根據居民家庭用於各種商品或服務開支占總支出比重計算的。權數資料來源於城市住戶調查統計中的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數據。基本分類及以上類別權數,一年內固定不變。

4.價格調查及計算平均價格。根據商品或服務項目與人民生活的相關程度和價格的變動頻率,確定價格調查的次數。鮮菜、鮮果、肉禽蛋、水產品等價格,每5天調查一次;糧食、油脂、菸酒飲料、餐飲業及其它穿用商品價格每10天調查一次;國家和地方政府定價的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價格,每15天調查一次。價格調查是定時、定點、定人直接調查。

價格資料採集來後,還要計算月平均價格。即把每一代表規格品所有調查點的時點價格進行簡單算術平均,得到月平均價格。例如:某種服裝價格每月調查三次,有6個調查點,就是將18個時點價格相加,然後再除以18。

5.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月度平均價格計算後,就可計算與不同基期相比的月度價格指數。首先,計算單項商品或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然後再將單項指數進行幾何平均,計算出基本分類價格指數,由基本分類指數再依次加權計算出類指數和總指數。

年度價格指數就是將各月的指數進行簡單算術平均。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計算過程大致如此。為什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人們的感受有些差異呢?一是對比基期不同。現行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多為同比指數,也就是以上年同月或者以上年價格為100%的指數。人們常常會用目前的價格和印象中某個時期作比較。二是人們習慣於用自己所熟悉的某種或者某類消費品價格的漲跌幅度去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較。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由600多個單項指數經過層層加權計算出來的。

您單位的外國朋友在北京生活,感覺到北京的消費品市場比較活躍,物價指數似乎不應該走低,這種想法很有代表性。為什麼物價指數一路走低呢?首先,近幾年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轉,東西多了自然價格就上不去了。其次,科技進步、技術創新降低了產品成本。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上市的周期縮短,整體價格水平下降。如近幾年居民消費熱點的行動電話、家用電腦、轎車等價格下降幅度更是驚人。再次,中國加入WTO後,企業領導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迎接多方面挑戰的意識增強,如不少汽車生產企業在成本降低的情況下,銷售價格也多次下調。

從居民需求增長方面看,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費面拓寬,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外出旅遊、健身娛樂、汽車、住房購買成為居民消費的新熱點,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但是除了住房,其它熱點消費的價格都在下行。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行動電話、家用電腦、旅遊、轎車價格下降幅度之大,都是位居前列的。並且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起到較大的下拉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