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乏

消乏

消乏,漢語辭彙。 注音:xiāo fá。 釋義:消減;耗費;貧乏;缺少;疲倦

詞語信息

【詞目】消乏

【拼音】xiāo fá

【釋義】

1、消減;耗費。

2、貧乏;缺少。

3、疲倦。

詳細解釋

1、消減;耗費。  

①《元典章·聖政一·撫軍士》:“諸翼軍人四方征戍,多負勞苦,加以管軍官員奧魯官司,非理侵漁,消乏者眾。”

②《水滸傳》第六回:“那和尚道:‘師兄容稟:這個娘子,他是前村王有金的女兒。在先他的父親是本寺檀越。如今消乏了家私。近日好生狼狽,家間人口都沒了。……”

③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你道這樣首飾,便工錢也費多少!他們還得忒不像樣,教老身在主人家面前如何告得許多消乏?”

2、貧乏;缺少。

①元 周德清 《蟾宮曲·別友》曲:“倚篷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甚么人家!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醬瓮兒恰才夢撒,鹽瓶兒又告消乏,茶也無多,醋也無多。”

②《元史》卷九十七:“中間又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戶消乏為名,轉賣與新興之戶。”

③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這蔣世澤做客,起頭也還是丈人羅公領他走起的,因羅家近來屢次遭了屈官司,家道消乏,好幾年不曾走動。”

④明 馮夢龍 《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難得先生如此厚意,小生也有此心;爭奈囊篋消乏,不能前進。”

⑤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那韓子文雖是滿腹文章,卻當不過家道消乏,在人家處館,勉強餬口。”

⑥清 李伯元 《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現在中國人才消乏,我們做大員的正應該捨短取長,預備國家將來任使,還好責備苛求嗎。”

⑦嚴復 《原強續篇》:“夫以中國今日政治之弛緩不收,人心之澆薄自私與百執事人才之消乏,慮無起者耳。”

⑧明 施耐庵《水滸》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那漢道:“小人祖上留下。因為家中消乏,沒柰何,將出來賣了。”

3、疲倦。

①《元典章·兵部三·給役》:“山路崎嶇,每站相去百有餘里,其馬馳驟,易於睏乏死。提調官司不曾立法,恣任站官弄權,將富勢之家馬匹作弊歇閒,其貧弱連日差遣以致死損,馬匹消乏。”

②元末明初 湯式 《醉太平·重九無酒》曲:“孟參軍整烏紗低首頻嗟呀,陶縣令掩柴扉緘口慵攀話,蘇司業檢奚囊彈指告消乏,白衣人在那答?”

③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奔走天涯,腳跟消乏青驢跨。回首年華,打算來都虛話。”

④清 洪升 《長生殿·見月》:“田舍業桑麻,慣見弄泥沙,小心齊用力,怎敢告消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