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消

朴消

朴消,中藥,為礦物芒硝經加工而得的粗製結晶,可瀉熱,潤燥,軟堅。治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腫痛,喉痹,癰腫,是一種中醫藥的藥物名稱。

基本信息

簡介

朴消朴消
【拉 丁 名】Mirabilitum
異名】朴硝石(《吳普本草》),消石朴(《別錄》),海末(《石藥爾雅》),朴硝(《局方》),鹽消、皮消、水消(《綱目》),海皮硝、毛硝(《藥材學》)。
來源】為礦物芒硝經加工而得的粗製結晶。礦物形態及製法詳"芒消"條。
【化學成分】主要成分與芒消同,參見"芒消"條。
【性味】辛苦鹹,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辛,大寒,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鹹,有小毒。"
【歸經】入胃、大腸經
①《本草求真》:"入腸、胃,兼入腎。"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植物形態

晶體結構屬斜晶系。晶體呈短柱狀或針狀,有時為板條狀或似水晶的假六方稜柱狀。集合體通常為緻密或疏鬆的塊體,或呈皮殼、被膜或鹽華。無色透明,多為白色及帶淺黃、灰白或綠、藍等色調,含有機質者發黑。條痕白色。半透明至近透明,新鮮斷面玻璃光澤,風化面無光澤;緻密集合體表面不平呈蠟狀、油脂狀光澤。一組解理完全。斷口貝殼狀。硬度1.5-2。性脆,易碎為粉末狀。純者溶於水。在乾、熱條件下風化失水轉化為白色粉末狀無水芒硝。強燒之火焰為黃色鈉鹽,經常含共存礦物組分;主要為鈣、鎂、鉀的硫、硝酸鹽及鹵化物(如石膏、鈣芒硝、瀉利鹽、石鹽、鈉硝石)以及粘土礦物等。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產於海邊鹼土地區、礦泉、鹽場附近較潮濕的山洞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內蒙古、河北、天津、山西、陝西、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福建、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該品呈小塊片粒狀,灰白色或灰黃色,略透明,在陽光下可見多量灰屑等雜質。易結塊、潮解。質脆,易碎裂。氣無,味苦鹹。

藥理作用

瀉下作用:芒硝中的硫酸根離子,在腸內不吸收,保持高滲溶液而使水分瀦留於腸管,引起腸管反射性蠕動,產生瀉下。
【鑑別】 ⑴取該品水溶液,加醋酸氧鈾鋅試液,即發生黃色沉澱。(檢查鈉鹽)⑵取鉑絲,用鹽酸濕潤後,蘸取該品粉末,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顯鮮黃色。(檢查鈉鹽)⑶取該品水溶液,加殷化鋇試液,即發生白色沉澱;沉澱在鹽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檢查硫酸鹽)
【炮製】收集天然產芒硝,加熱水溶解,過濾,濾液冷卻,取初次析出的結晶;現多用天然硫酸鈉,加熱水溶解後過濾,濾液放冷後析出的結晶作朴消用。

功用主治

瀉熱,潤燥,軟堅。治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腫痛,喉痹,癰腫。
①《本經》:"除寒熱邪氣,逐六府積聚,結固留癖。"
②皇甫謐:"主療熱,腹中飽脹,養胃消谷,去邪氣。"
③《別錄》:"主胃中食坎熱結,破留血閉絕,停痰痞滿,推陳致新。"
④《藥性論》:"能治腹脹,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
⑤《日華子本草》:"主通泄五臟癥結。治天行熱疾,消腫毒及頭痛,排膿,潤毛髮。凡入飲藥,先安於盞內,攪熱藥澆服。"
⑥《本草衍義》:"以人乳汁調半錢,掃一切風熱毒氣攻注目瞼外,及發於頭面,四肢腫痛。"
⑦《本經逢匾》:"治小兒赤游風,以硝傾湯中,取布蘸濕拭之。"
【用法與用量】內服:溶入湯劑,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吹喉或水化罨敷、點眼。

宜忌

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麥句姜。"
②《儒門事親》:"畏三棱。"
③《晶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經疏》:"血涸津枯以致大腸燥結,陰虛精乏以致大熱骨蒸,火炎於上以致頭痛目昏,耳聾咽痛,吐血衄血,咳嗽痰塑,虛極類實等證,切戒勿施。"

選方

①治傷寒食毒,腹脹氣急,大小便不通:朴消、大黃(銼,炒),芍藥各一兩,當歸(切,焙)、木香各半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聖濟總錄》朴硝湯)
②治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大黃末半斤,朴消三兩,蜜一斤。合於湯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服之。(《補缺肘後方》)
③治胃熱嘔吐,手足心皆熱者:朴消、梔子(炒黑)各等分。為末,滾水服一、二匙。(《經驗廣集》朴梔散)
④治婦人夙有積血,月水來時,腹中疞痛:朴消、當歸(銼,微炒)、薏苡仁、川大黃(銼,微炒)各二兩,代赭、牛膝(去苗)、桃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各一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十丸。(《聖惠方》朴硝丸)
⑤治小兒赤眼:黃連二分,朴消一分(令乾)。上二味,以婦人奶汁浸之點眼良。(《外台》)
⑥治赤眼腫痛:朴消置豆腐上蒸化,取汁收點。(《簡便單方》)
⑦治喉痹:朴消一兩。細細含咽汁。(《近效方》)
⑧治癰疽瘡發,大小便秘澀不通:朴硝(研)、大黃(炒)、杏仁(研)、葶藶子(微炒)各二兩。上四味,先以三味搗羅為細末,入朴消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煎黃耆湯下二十丸,以通利為度,末利再服。(《聖濟總錄》朴消丸)
⑨治風邪熱毒,壅滯肌肉,榮衛不宣,蘊積成腫,血澀膚腠如丹之狀,痛隨氣行,游無定處,邪毒攻沖,焮赤熱痛:朴硝五兩(別研),蛤粉、寒水石各三兩,香白芷一兩,腦子一錢(別研)。上為細末,和勻,每用新汲水調稀稠得所,雞翎塗掃,不令藥乾。(《楊氏家藏方》如冰散)
⑩治熱毒結成痔疾,腫脹熱霜,坐臥不安:荊芥、薄荷、朴硝各一兩,白礬二兩。上件細切。每用一兩,水五升,煎數沸,熏患處,通手淋洗。(《楊氏家藏方》朴硝湯)
⑾治痔瘡:朴硝、五倍子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兩,水三碗,同煎至三,四沸,淋渫。(《雞蜂普濟方》朴硝散)
⒓治乳石發動煩悶及諸風熱 川朴消(煉成者)半斤。上細研如粉。每服,以蜜水調下一錢,日三四服。(《聖惠方》朴消散)
⒔治風眼赤爛 明淨皮消一盞,水二碗煎化,露一夜,濾淨澄清。朝夕洗目。(《綱目》引《楊誠經驗方》)
⒕治咽喉腫痛 朴消(別研)四兩,甘草末(生)一兩。上件研勻,每用半錢,乾摻口中。如腫甚者,用竹筒子吹入喉內。(《楊氏家藏方》吹喉散)
⒖治咽喉口齒雙蛾喉痹,命在須臾 用大黃泥缽一個,將西瓜一個照缽大小,松松裝入缽內,將瓜切蓋,以皮消裝滿瓜內,仍以瓜蓋蓋,竹籤插定,再以一樣大的黃泥缽一個合上,外用皮紙條和泥將縫封固,放陰處過數目,缽外即吐白霜,以鵝毛掃下收好,仍將缽存陰處,再吐再掃,以缽外無霜為度,收好。每用少許吹之。(《瘍醫大全》西瓜霜)
⒗治瘡瘍焮腫作痛 大黃一兩半,白及一兩,朴消二兩。上為末,用井水調搽,如乾,再搽。(《證治準繩·瘍醫》揭毒散)
⒘治產後傷寒,惡習露不行,腹脹,煩悶欲死 朴消(生)、大黃(生)。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取桃仁去皮、尖及雙仁者碎之,濃煎湯調下,以通為度。(《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⒙治時氣頭痛不止 川朴消二兩。上搗細羅為散。用生油調塗於頂上。(《聖惠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