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盤學派

講論《涅盤經》的學者稱涅盤師。 元嘉八年(431),曇無讖在北涼譯出《大本涅盤》,其中果有一闡提亦得成佛的說法,時人莫不膺服。 唐以後,南北涅盤師漸寢。

涅盤學派

涅盤學派涅盤學派
中國佛教學派。又稱涅盤宗

相關介紹

涅盤學派涅盤學派
5世紀上半葉,《大般涅盤經》先後有3種譯本問世,即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年的6卷譯本;南北朝宋永初二年(421)的40卷譯本及景平二年至元嘉二十年(424~443)據前二譯本整理的36卷南本。圍繞經中所言佛性在眾生中存在的差別與極限問題,釀成南朝宋齊梁3代的佛教義學熱點。講論《涅盤經》的學者稱涅盤師。先是法顯與佛陀跋陀羅譯出的6卷本說除一闡提外,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道生不以為然,力倡一闡提人亦得成佛,時人以為邪說。

其它內容

涅盤學派涅盤學派
道生著有《法身無色》、《佛性當有》、《善不受報》、《頓悟成佛》諸論,其理不可分,悟不能二的頓悟主張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元嘉八年(431),曇無讖在北涼譯出《大本涅盤》,其中果有一闡提亦得成佛的說法,時人莫不膺服。後慧觀與謝靈運刪定已有的兩譯本而成《南本涅盤》。該經說“泥洹不滅,佛有真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又說佛有常樂我淨四德。此種新義,頗受學者注重,一時講習蔚為風氣。北方的道朗、慧嵩曾參與曇無讖譯場,最先闡揚該經要義。從北魏中葉直至隋,涅盤師甚眾。當時地論師慧光及後學均講《涅盤》;南方的涅盤師,有道生一系,如南朝宋寶林、道猷,齊僧宗、梁法朗等;亦有傳北方涅盤學者,如南朝宋慧靜、齊僧鍾、梁寶亮、法雲等。唐以後,南北涅盤師漸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