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虞鎮

海虞鎮

海虞鎮位於江蘇省常熟市北部、望虞河畔,北依長江,東西與國家一類口岸常熟港和張家港相鄰,緊靠上海、蘇州、無錫,沿江高速公路貫穿境內,並設有道口,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海虞鎮總面積11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5萬。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海虞鎮海虞鎮
1999年6月,為適應常熟市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實施“以港興市”戰略,加快沿江開發建設,培育跨世紀發展的新優勢,經常熟市委、市政府研究,並報蘇州市政府(蘇府復[1999]16號文)和江蘇省政府(蘇民行[1999]32號文)批准,決定對部分鎮場行政區劃及管理體制進行調整。6月28日,根據市委常發(1999)30號檔案精神,撤銷王市鎮福山鎮周行鎮,以原三鎮行政區域建立海虞鎮,鎮政府駐王市集鎮,國營常熟市棉花原種場保留牌子,建制隸屬海虞鎮,海虞鎮由此而成立。

新建立的海虞鎮實行鎮管村、鎮管街道體制,下設王市、福山、周行三個街道辦事處,作為鎮政府派出機構,原有各企業所有制性質不變,統計口徑不變,國有、鎮有或村有資產權屬

海虞鎮海虞鎮
不變,原各鎮的債權債務統一由合併後新建鎮接收承擔,中層機構實行對口合併;公安、公商對口合併,建立分局;垂直領導的部門,企業隸屬關係不變。根據市委常發(1999)31號、(1999)39號檔案精神,建立“中國共產黨常熟市海虞鎮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常熟市海虞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海虞鎮委員會由桑五官時祥元陳永明曹錦賢姚麗英王耀康程雪忠陸仁新汪雪根朱正明金永明曹永明陸永祥蘇建東丁玉芬范國華等十六位同志組成,桑五官同志為海虞鎮第一任黨委書記,時祥元、陳永明、曹錦賢、姚麗英、王耀康同志任海虞鎮黨委副書記;王耀康同志任紀委書記,汪雪根同志任紀委副書記,原有各基層黨組織、鎮屬企業黨組織、醫院、商業、供銷等基層支部歸屬中共常熟市海虞鎮委員會領導。根據市委常發(1999)36號檔案精神,撤銷中共常熟市棉花原種場委員會,建立中共常熟市棉花原種場總支部委員會,隸屬於中共常熟市海虞鎮委員會領導,國營常熟市棉花原種場的格級不再保留正鎮級,幹部管理許可權由海虞鎮黨委管理。
海虞鎮海虞鎮
根據市人大常人發(1999)11號檔案精神,新建立的海虞鎮於1999年12月11日至12日召開了海虞鎮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選舉時祥元同志為海虞鎮人民政府鎮長,姚麗英、顧生生、許東華、程炳根同志為副鎮長,同時選舉曹錦賢同志為海虞鎮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戴建華同志為副主席。根據市委常發(1999)32號檔案精神,建立海虞鎮經濟發展總公司,桑五官同志任海虞鎮經濟發展總公司董事會董事長;時祥元同志任副董事長;陳永明同志任副董事長、總經理;程雪忠、蘇正明、唐棟良同志任副總經理。同時,為進一步貫徹實施沿江開發開放戰略,推進我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根據市委常發(1999)45號、市政府常政發(1999)121號檔案精神,建立“常熟國際化學工業園”,化工園的經濟指標統計口徑扎口海虞鎮,同時也單獨上報市統計局和有關部門,陳永明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唐曉東、唐棟良同志任辦公室副主任。

工業發展

海虞鎮海虞鎮
海虞鎮工業起步早,發展快,經濟實力雄厚。2007年完成生產總值63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7.55億元,一般預算收入2.88億元。海虞注重特色經濟的發展,形成了服裝印染、化工、特殊鋼、紅木雕刻、輕工機械等鮮明的行業特色,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000多家,外資企業60多家,是聞名遐邇的“服裝、紅木、化工之鄉”。其中化工、特殊鋼加工製造、服裝是骨幹支柱產業。服裝名牌眾多,被費孝通先生贊為“服裝之鄉、衣被天下”。紅木雕刻工藝精湛,被譽為“東方藝魂”。

海虞工業區的規劃建設形成了規模,區內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氟化工園是中國石化協會的副會長級單位,吸引了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大金法國阿科瑪美國杜邦比利時蘇威和國內上市公司上海三愛富公司等國內外知名化工企業集團前來投資,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氟化工生產基地,被中石化協會冠名為“中國氟化學工業園”。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環境給投資者提供了創業舞台,各類企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台灣華新麗華、日本大金、法國阿科瑪、上海三愛富等公司紛紛加大投資力度。海虞鎮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城市化配套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確立了環境、生態立鎮和統籌發展的理念。由海虞鎮政府出資,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一座鎮級消防站,二家污水處理廠,並先後投入巨資建成了一系列文化、衛生、體育、教育、休閒、娛樂等設施,全面提高了城鎮綜合環境,先後獲得了“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鎮”、“中國休閒服裝名鎮”、“國家重點鎮”等殊榮,並於2006年獲得了中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稱號,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曾對海虞鎮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作過專題報導。

特色產業

海虞鎮海虞鎮
海虞鎮服裝產業新增5箇中國馳名商標,形成了由6箇中國馳名商標領銜的品牌群———服裝大鎮正向服裝強鎮跨越。自三年前成為“中國休閒服裝名鎮”之後,海虞以“創牌”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快了服裝行業的“升級”步伐。據中國服裝協會統計,海虞休閒裝系列服裝總產值、利潤、上繳稅收、出口額等均在全國鄉鎮中名列前茅。服裝產業是海虞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在海虞鎮幾大支柱產業中很有代表性。海虞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聚升級,形成了氟化工、特殊鋼、服裝三大支柱產業,氟化工牛磺酸縫紉機台板、特殊鋼玻璃纖維等五大生產基地產銷量均位居全國第一,海虞鎮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

產業結構

海虞鎮海虞鎮
海虞鎮2008年可望實現財政總收入7.3億元、工業銷售總額超過180億元。海虞鎮黨委書記陳惠良認為,要按照“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繼續大力推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以轉變增長方式的“快”來帶動發展質量的“好”,以結構效益的“好”來支撐發展速度的“快”。正是在這種發展思路的指導下,海虞鎮對傳統的服裝、紅木、化工、冶金等產業進行調整,關停轉小化工、小印染、小冶金企業,集中土地、資金、環境容量等資源,做大做強“五大基地”。

中國氟化學工業園是海虞產業結構調整的“代表作”。全鎮集中財力建設氟化學工業園,不僅高標準地實現了工業園“九通一平”,而且興建了現代化的熱電廠和萬噸級的污水處理廠,實現熱電聯產共享、污水集中處理。園區六大循環經濟鏈孕育了優良的生態環境,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還對此作了專題報導。良好的投資環境引來了一批大企業,工業園先後引進美國杜邦公司、法國阿科瑪公司、日本大金工業株式會社、比利時蘇威公司等4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上海三愛富等國內知名公司,投資總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註冊外資近4億美元,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氟化學工業生產、研發基地之一。投資1000多萬美元的蘇威一期工程、投資9000萬美元的阿科瑪熊貓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氟化學工業園被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列入全國“責任關懷”首批17家試點單位之一,並成為協會副會長級單位,影響力和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特殊鋼產業在海虞迅速崛起,並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台灣省華新麗華到海虞辦廠時,產品在祖國大陸銷量只占產量的1%。海虞鎮黨政領導幾次專程到北京等地為其牽線搭橋,拓展市場,公司在內地市場的銷量已經達到30%。優良的服務增強了華新麗華的信心,公司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先後兩次增資新建企業,總投資達1.5億美元,後又引來了自己的合作夥伴美國大成企業公司。投資6億元的華新二廠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海虞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特殊鋼生產基地,並正向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邁進。

科技創新

海虞鎮海虞鎮
海虞鎮台板廠是海虞鎮徐橋村農民創辦的企業,生產縫紉機機架台板、裁剪機、組合式裁剪台縫紉配套系列產品。公司通過10多年持之不懈的科技創新,先後獲得了10多項國家實用型專利,“標準”、“兄弟”等國內外著名品牌企業慕名而來,將其確定為配套生產商。海虞鎮台板廠年產量已突破50萬套,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常熟市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加大技改力度,從拉絲到織造後處理,採用了國際先進的生產線,年生產出口6000萬平方米玻纖布、玻纖網布和500噸玻璃鋼製品,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像這樣產銷量在國內同行業中保持領先的企業,海虞鎮擁有一批,並有14箇中國銷量第一的產品。以美國杜邦、上海三愛富為代表的6家中外著名氟化工企業,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改,科研產品層出不窮,生產的氟化工產品全部出口歐美市場。常熟三愛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研製的五氟丙烷七氟丙烷等10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銷量成為國內同行業“單打冠軍”。中昊公司與海虞的另一家企業常熟華新特殊鋼有限公司一起被評定為2005年度國家海關總署進出口“紅名單”企業。海虞有“衣被天下”之譽,服裝生產規模很大,但過去主要以加工為主。有規模、有品牌的服裝企業鳳毛麟角。海虞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扶持服裝企業向自主經營、品牌經營轉型,專門組建工作指導小組,引導企業自創品牌,積極組織規模企業參加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舉辦的服裝節,並在常熟市率先建立了鎮級服裝服飾行業協會。鎮政府還牽線搭橋,聯合香港服裝學院無錫商學院等院校為企業培訓技術人員,支持企業建立設計研發中心。海虞服裝產業進入了品牌豐收期,連續新增了5箇中國馳名商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