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剪紙藝術

海派剪紙藝術

海派剪紙藝術出現於上世紀,當時時常出現在民間的門箋、鞋花、繡花樣上,在近百年的歷史演變中,上海剪紙逐漸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海派”風格,在中國剪紙這一傳統技藝中具有相當地位。

基本信息

海派剪紙藝術海派剪紙藝術

文化遺產名稱:海派剪紙藝術

所屬地區:

上海

·徐匯區

遺產編號:Ⅶ-4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徐匯區

遺產級別:市

工藝概述

海派剪紙藝術海派剪紙藝術

中國剪紙技藝源於南北朝,到唐代以後廣為流傳,是中國民間裝飾藝術中具有廣泛民眾性的一種工藝美術品種,它的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趣味性。上海剪紙上世紀已有出現,當時時常出現在民間的門箋、鞋花、繡花樣上,在近百年的歷史演變中,上海剪紙逐漸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海派”風格,在中國剪紙這一傳統技藝中具有相當地位。

在文化部編撰的《中國民俗文化叢書——剪紙藝術》一書中,列出了上海兩位剪紙藝術大師:王子淦、林曦明。王子淦已故世,林曦明現為中國剪紙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剪紙協會會長、上海美協理事、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畫師。

王子淦將北方剪紙的粗獷、大氣和南方剪紙的細膩流暢,恰當的融為一體,繼承了前輩的優秀技藝,表現出了極強烈的藝術個性。故而他的作品形成簡練、誇張、裝飾性強的特點,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山水風景、人物建築無所不能涉及。

林曦明為蘇昧朔的入室弟子,七十餘年來創作了數百成千幅反映中國農村和城市變化的剪紙作品,相繼在《浙江農民報》等省和全國報刊發表,在眾多書籍中作為插圖,蜚聲民間藝術領域,成為上海民間美術中的一朵奇葩。他的剪紙作品結合了我國傳統剪紙細膩質樸色彩,又融合了現代的粗獷、聯想等元素;大膽運用他擅長的山水畫中寫意手法,把書畫和民間剪紙融會一起,互相交融,相得益彰,這在我國剪紙藝術上堪稱一絕。

2005年,海派剪紙被上海市經委同意認定為上海市傳統保護技藝。海派剪紙作為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門類,我們應該繼續作更大的努力來繼承、總結,以保存其有紮實的生存能力,得以延續。

基本介紹

剪紙刀法細膩精到,形象生動傳神,它結合了我國傳統剪紙細膩質樸色彩,又融合了現代的粗曠、聯想等元素;蘊涵文人書卷氣,把書畫的大寫意、誇張、神形兼備等風格移植到剪紙技藝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