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溫差發電站

海洋溫差能源是一種由於太陽照射地球表面,形成海洋表面到底部的垂直溫度差而產生的新型能源。主要是利用海洋熱能轉化技術把深海水抽到海面,使冷水遇到海面高溫水發生汽化,推動渦輪發電機發電。

海洋溫差能源是一種由於太陽照射地球表面,形成海洋表面到底部的垂直溫度差而產生的新型能源。主要是利用海洋熱能轉化技術把深海水抽到海面,使冷水遇到海面高溫水發生汽化,推動渦輪發電機發電。
利用海洋溫差產生電力的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機時期尤其得到重視,近年來研究更是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在熱帶海洋地區大約有6000萬平方公里適宜發展海洋溫差發電,利用海洋溫差發電將能產生目前世界能源需求幾倍的發電量。目前,美、印、日等國都建有海洋溫差發電站。
但是,中國海洋溫差能源等新能源的開發前景還不容樂觀。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研究員葛運國說:“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在海洋溫差發電的開發上還停留在實驗室原理性驗證階段,還未建立試驗電站。”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專家李允武和葛運國呼籲:國家有關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鼓勵和引導,在海洋溫差能源利用的基礎研究方面,重點研究地溫差熱力循環過程,建立千瓦級的實驗室模擬循環裝置,並開展相應的數值分析研究
遼闊的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儲熱庫”,它能大量地吸收輻射的太陽能,所得到的能量達60萬億千瓦左右;它又是一個巨大的“調溫機”,調節著海洋表面和深層的水溫。
海水的溫度隨著海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這是因為太陽輻射無法透射到400米以下的海水,海洋表層的海水與500米深處的海水溫度差可達20℃以上。通常,將深度每增加100米的海水溫度之差,稱為溫度遞減率。一般來說,在100~200米的深度範圍內,海水溫度遞減率最大;深度超過200米後,溫度遞減率顯著減小;深度在1000米以上時,溫度遞減率則變得很微小。
海洋中上下層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溫差能可以發電,這種發電方式叫海水溫差發電
現在新型的海水溫差發電裝置,是把海水引入太陽能加溫池,把海水加熱到45~60℃,有時可高達90℃,然後再把溫水引進保持真空的汽鍋蒸發進行發電。
用海水溫差發電,還可以得到副產品——淡水,所以說它還具有海水淡化功能。一座10萬千瓦的海水溫差發電站,每天可產生378立方米的淡水,可以用來解決工業用水和飲用水的需要。另外,由於電站抽取的深層冷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發電站周圍就會成為浮游生物和魚類群集的場所,可以增加近海捕魚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