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柴河鎮

柴河鎮始建於1947年,行政區在黑龍江省海林市境內,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長白山脈張廣嶺東麓,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28。55ˊ---129。51ˊ北緯44。48ˊ---45。27ˊ鎮內南北長6.2公里,東西寬為2公里,總面積為12.4平方公里,東鄰綏芬河、虎林兩大開發口岸,西通省城哈爾 濱,南鄰開放城市牡丹江、北通東北亞江海聯運港口城市佳木斯。

概述

柴河鎮是一個以造紙、林產和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大鎮,有儲量豐富的林木及木製產品資源,是黑龍江省重點林業生產基地之一,有風景如畫的蓮花湖風景區、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英雄楊子榮犧牲地等獨特的旅遊資源,有千萬噸儲量的白雲岩等礦產資源。
柴河鎮轄區10個行政村、43個自然屯,境內有柴河林業局、柴河紙板廠、柴河林業機械廠三個駐鎮森工大型企業,及100多家木製品加企業,一個國鐵車站。區域內總人口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6萬人,2003年全口徑財政總收入1046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0728.2萬元,人均收入3300元。1996年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500個重點建設小城鎮,200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2006年柴河鎮木業園區被省中小企業局命名為“黑龍江省中小企業工業園區”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柴河鎮始建於1947年,位于海林市東北部,距海林市4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9°28′18〃—129°43′08〃,北緯44°41′21〃—44°52′50〃之間。東與林口縣毗鄰,西、南與牡丹江相鄰。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

:林場地處長白山系張廣才嶺東坡北段,屬淺山區,地勢東西高,中間低。施業區內山勢起伏,縱橫交錯,以老虎溝、佛塔密西溝、喬家溝、北溝及長石砬子構成。最高海拔684米,最低海拔222米,平均海拔400米。

水系:

主要河流有牡丹江和五林河。松花江一級支流牡丹江由南向北從場區中部穿過,五林河在場區東側中部由東向西流入牡丹江,以佛塔密西溝為主的數條河溝支系均流入牡丹江。

氣候:

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溫和多雨,早春低溫多雨雪,暮春少雨易乾旱,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年平均氣溫3℃,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38℃,年有效積溫2400℃。全年日照時數254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無霜期125天左右,早霜期9月中旬,晚霜期5月下旬。

土壤:

主要有3個土類,即暗棕壤、沼澤土、草甸土。其中暗棕壤面積最多,占98.1%,在各種不同坡向,不同部位均有分布;沼澤土占1.8%,分布在山下部溝谷處;草甸土占0.1%,分布在河溝邊緣。

植被:

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伴生多種闊葉樹種。主要喬木植物有紅松、樟子松、落葉松、柞樹、黑樺和少量的白樺,灌木有榛子、胡枝子、杜鵑等,草本植物多為鈴蘭、玉竹、苔草等。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在經營面積6527公頃中,林業用地5733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3661公頃,森林總蓄積109580立米方。疏林地20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4公頃,無林地2015公頃,苗圃3公頃。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953公頃,總蓄積2998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53.3%和27.4%。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林面積1935公頃,蓄積2980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99.1%和99.4%;白樺林面積18公頃,蓄積18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9%和0.6%。人工林面積1708公頃,蓄積796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46.7和%72.6%。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林652公頃,蓄積3264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38.2%和41.0%;樟子松林559公頃,蓄積2538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32.7%和31.9%;紅松林494公頃,蓄積2157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8.9%和27.1%;楊樹林2公頃,蓄積1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0.2%和0.01%;經濟林1公頃。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面積中,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4621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0.6%。其中區劃界定重點生態公益林3732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5.1%;一般生態公益林889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5.5%。區劃界定商品林1112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9.4%。

鐵路

柴河鎮火車站位於圖佳線上,中心裡程為217公里871米三等站。距牡丹江市24公里,行車時間25分鐘。
車站業務包括旅客運輸、貨物運輸兩大類,全年旅客營運能力為15萬人次,年貨運量7萬噸。可與全國400多個城市實現同時異地售票,貨物營業站可辦理髮往全國各大鐵路站線業務。

公路

公路交通:海雙公路、牡蓮公路自柴河鎮中心穿行而過,並與201國道相連線。客、貨兩運可保持全天24小時暢通。

柴河鎮木業園區發展規劃綱要

海林市柴河鎮人民政府
經省政府中小企業局審批,柴河鎮木業園區被確定為省級中小企業園區。結合對俄經貿合作戰略升級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通過高標準規劃建設木業園區,整合木業優勢產業,搭建經濟發展的平台和載體。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提升柴河鎮的經濟社會綜合實力,為柴河鎮和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規劃編制背景

(一)中國木業發展現狀
中國現有森林面積居世界第五位,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古、西南、東南三大林區。中國從俄羅斯年進口原木達到1696.2萬立方米,占原木進口總量的64.6%。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木製品出口量迅速增長,2005年出口各類木業製品按比例折成原木材達到1958萬立方米,比2000年增長2.7倍,比2003年增長50%。每年全國裝飾用材約在900億美元以上, 2005年家具產值約2650億元,其中出口103.5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家具製造國,世界第一家具出口國。未來五到十年,中國木業行業將迎來第二個高速發展期。
(二)黑龍江省木業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森林面積3216.6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15.6億立方米,是全國最大的林區和商品材基地。黑龍江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交通便捷,電力、土地供應充足,為木材流通和林木產業的科技開發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近年來,黑龍江省已初步形成以木材加工、木材流通、家具製造等為主導的林木產業體系。目前,已有俄羅斯、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9家林木加工企業落戶黑龍江。
(三)海林市木業發展現狀
海林市地處東北亞經貿大通道和黑龍江省重點打造的綏芬河--海林木業產業帶上,活立木蓄積量1.6億立方米,年採伐量50萬立方米;鄰近的俄羅斯遠東木材主產區,其木材蓄積量達223億立方米,年採伐量在600-800萬立方米左右,每年從綏芬河口岸進口原木達700萬立方米。
海林市域內有三大森工局、200多家木材加工企業和2萬多名熟練林產工人,市內有5戶企業在俄羅斯擁有採伐權和木材加工基地,產品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瑞典等25個國家和地區,是黑龍江省重點林區和重要木材生產加工基地。中國海林國際木業城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林木加工產業龍頭基地,成為承接南方木製品加工企業轉移,吸納俄羅斯進口木材進行深加工的大型木業園區。
(四)柴河鎮木業產業及園區概況
----柴河鎮木業產業情況。柴河林業局於建國初期組建,以林木加工業為傳統的重點支柱產業在國內聞名瑕邇,在長期的經濟衍變和發展過程中,為柴河鎮的綜合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鎮內現共有木業加工企業104家,其中林業局直屬企業1家,投資規模500萬元以上的骨幹企業8家;木業企業總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1.5億元,年生產加工木材能力12.3萬立方米。2006年木業產業經濟總產值達到8.1億元,占全鎮國民經濟總產值的68%。實現稅收820萬元,占柴河鎮稅收收入的78%。
----產品情況。柴河鎮木業產品主要有百葉窗、實木地板、鉛筆、鉛筆板、家具配件、指接板、細木工板、衛生筷子、膠合板、圓桶蓋、木製工藝品等,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韓、日、俄等國,林業局木製品廠生產的林海牌鉛筆已成為上海中華鉛筆廠OEM合作企業,“林海”品牌在全國已具有較高知名度。
----人員情況。柴河鎮的林木加工業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管理技術和產業加工技術的專業人才,全鎮現有勞動力13000人,從事木業企業的人數達到5118人,占現有勞動力總數的40%,為發展柴河木業園區,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人力保障。
----木業園區情況。柴河鎮木業園區成立於2004年,經過二年多的籌備已具備規模開發建設總體框架,並於2006年11月份被省中小企業局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園區。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得到了省內外投資商的青睞,華龍木業有限公司、慶華木業有限公司、林海紙業有限公司、江蘇靖江揚子木業有限公司、錦豐木業公司等一些發展潛力良好的企業紛紛落戶木業園區,柴河木業園區已成為海林國際木業城對外開放的重要配套園區。截止到2006年12月初,園區內木業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49家已全部投產,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大型骨幹企業8家,小企業41家。進區企業總投資5200萬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4000萬元。2006年園區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300萬元、營業收入1.82億元、利潤2280萬元,實繳稅金580萬元,占全鎮實繳稅金的56 %。安置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1235人。

二、優勢機遇與制約因素

(一)優勢機遇
1、地理及區位優勢。柴河鎮地處海林市中部偏北地區,西部與橫道河鎮接壤,北部與二道河子鎮接壤,東部與林口縣搭界,南部與牡丹江相鄰,行政區總面積801平方公里。柴河鎮呈現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地形特點,鎮區南北全長5600米,東西全長1360米,最寬地段2240米。柴河地理位置優越,西鄰哈爾濱310公里,東距綏芬河、東寧口岸175公里和210公里,距牡丹江25公里,距海林市45公里。圖佳鐵路、201國道貫穿全境,與濱綏鐵路、301國道公路相聯,鐵路貫通全國六大幹線,可直達北京、天津濟南、大連。公路可東出海參崴、南下圖門江。
2、資源優勢。柴河鎮是木材主產區,境內活木蓄積量2300萬立方米,可采資源400萬立方米,年伐量15萬立方米。出產樹種有直接用原木、特級原木、加工原木、人造板用原木等優質木材,出口和特選材占30%以上。以水曲柳、黃鳳梨、胡桃楸為主體的三大硬闊揚名天下,紅松、雲杉、紫椴、柞木、樺木及其他樹種,暢銷全國。以柴河為圓心,周邊150公里半徑範圍內共有9個森工局和6個地方林業局,林木總蓄積2.1億立方米,年採伐量190萬立方米,出材147萬立方米,剩餘物43萬立方米。
3、基礎優勢。柴河木業園區現有可開發利用土地12.9萬平方米,其中新征工業用地2.96萬平方米,林業局貯木場內閒置可利用工業用地10萬平方米,是園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條件。園區內全部實現了七通一平,截止到2006年底,園區基礎建設上共投入資金800萬元(不含企業內部投入),平整土地62 畝,已通道路面積5萬平方米,擁有鐵路專用線1條,直接與牡佳鐵路相連。建成供水管道3公里、供電線路2公里、排水管道3公里,供電系統設施完備,現變電所四座,總變電容量為12150KVA,並且還留有擴建容量的空間;鎮內水資源供應充沛,現供水來自頭道給水廠,鎮內保留了十幾家地下水源,作為備用水源;通訊線路完備,完全可以進行通訊和寬頻數據傳輸。
4、人員優勢。柴河鎮具有一批從事木材加工多年,經驗豐富、技術過硬和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都非常熟悉本地市場,且勞動力價格偏低。
5、政策優勢。柴河木業企業園區以其良好的區位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優越的投資政策成為海林市東部地區最具吸引力和發展潛力的投資熱土,對企業的集聚作用日益顯現。特別是園區的規劃和建設還得到了省政府、市政府的認可和支持,海林市政府出台了專門扶持政策,即柴河鎮木業園區作為海林國際木業城的延伸,享受海林國際木業城進口木材在綏芬河口岸換輪或換裝不落地,直接運抵園區;車皮享受口岸政策,優先保證;進口木材在柴河落地檢疫。
(二)制約因素
1、木材加工企業生產經營能力低,無法落地加工。“原字號”進、“原字號”出的現狀急需改變。
2、企業規模較小,缺乏市場競爭力。柴河鎮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小型木材加工廠較多,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3、現木材行業生產的多是上游產品。經調查的104家木材加工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是木材初加工,企業獲利空間有限。即便是有些企業進行木材深加工,也以“貼牌生產”的方式來進行,企業只能賺取少量的加工費用。
4、缺乏配套產業和物流配置。現本地木材企業難成長,外地木材企業不願來的原因,較為重要的一條原因是缺乏配套產業和物流配置,不能夠一次就能買到所需的木材、油漆、皮革等原材料及輔料,在柴河鎮生產家具,除了木材外,其他原材料都要外進。
5、木材行業缺乏產業整合能力。同類產品的企業,互不往來,盲目上項目。有些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競相殺價,賠本經營,這種無序競爭不斷引發行業內部危機。管理人才、產業工人等人力資源匱乏,資源優勢對外宣傳不足,以及投資環境不夠最佳化,木材深加工企業還承擔著過高的稅負,都成為制約柴河鎮木材加工企業發展的因素。

三、總體思路

(一)戰略定位
以提高城鎮經濟綜合競爭力為目標,實施“接軌海林國際木業城、融入南方發達地區”的戰略,突破行政區劃,加速現有木業生產要素的整合與重組,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集群,增強產業集聚度,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資源最佳化配置,到2008年,把木業園區打造成為牡丹江地區最大的鄉鎮級木業園區。到2011年,總量倍增,爭當黑龍江省鄉鎮級中小企業園區的排頭兵。
(二)發展目標
到2008年,園區企業戶數達到60戶,工業增加值8000萬元,企業銷售收入29440萬元,利潤總額2560萬元,稅金總額780萬元。
到2011年,木業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資達到8000萬元。進入園區企業戶數80戶,工業增加值10008萬元,企業銷售收入36930萬元,利潤總額3211萬元,稅金總額1050萬元。木材年需求量達30萬立方米,園區將被建設牡丹江東部地區最大的集成材、高檔家具和人造板材生產加工基地。
(三)規劃原則
1、堅持本地與境外資源相結合的原則。以區域內木業資源為基礎,俄羅斯遠東地區林木資源作為補充,為不斷發展擴大的木材精深加工能力提供充足原料保障。
2、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落實海林市招商引資各項優惠政策,藉助外力,激活內力,鼓勵民營資本投入到園區開發中,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採取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多種形式,引導有一定資本積累的民營大戶投資木業企業,確保到園區迅速發展。
3、堅持靠大聯強與發揮自身優勢相結合的原則。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合作,借外力謀發展,同時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的科技水平。
4、堅持企業發展與園區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加快園區建設步伐,迅速提升產業規模,以企業發展和實際需要為基準,不斷完善園區的基礎配套工作。
5、培養人才與引進智力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加大人才開發和引進力度,努力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落實各種激勵機制,調動人才的積極性,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園區建設與產業布局

(一)園區劃分
柴河木業園區規劃總面積40萬平方米。園區按功能分為A、B、C三個分區,A區:東起鎮東山西至鐵道南起政府北至北大台子,B區:東起北江橋西至佛塔村南起大修廠北至中修廠,C區:東起環城路西至牡丹江邊南起 長石道口北至政府。
(二)功能定位
A區建成集生產、服務、管理於一體,設施配套、功能完備的木業精深加工基地;B區建成建成主導產品與配套產業相結合的產業集群功能專業園區;C區形成集原料供應,產品倉儲及銷售、物流市場於一體的物流園區。
(三)規劃結構布局
1、構建“條形發展,網路布局”的整體結構
依據柴河鎮特有的條形地理特徵,以橫穿木業園的鐵東路形成與外界聯繫的主要交通公路幹線,是主要的條形發展軸線,各分區以次幹道形成橫縱分布的網路布局。在保證一定縱深建設的情況下,木業園區橫跨鐵東路主幹道,使之有利於實現園區的階段性建設和有機生長,有利於始終保持空間結構的完整和同一種類型的木業企業之間的聯繫。
為了高效利用現有空間,統一管線鋪設,方便交通組織,在地形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採用方格式布局。這樣使得街廓和地塊的形狀比較規整,與街道的連線相對便利,而且相對區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塊在地價上差別較小,在經濟上比較容易體現公平分配的原則,方便了土地的批租和開發利用,也有利於用地規劃控制和規劃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規劃“適度集中,組團構成”的用地布局
園區用地形成一般工業用地、企業服務用地、綠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各分區將形成以原有大型企業為重心,分批遷出居民,以1.3萬平方米經國土資源部門審批的土地作為發展基礎,整合小企業用地集中規劃建設現代化的標準廠房。各分區均留有企業服務用地,在道路、廠房前後實施綠化,並留有一塊公建用地,將各分區建成獨立而不失整體的標準化園區。
以政府街為中心區見縫插針設計綠化點,商貿用地,教育用地、三產服務、居住區將都集中在此,整體上形成組團分布,在2011年前,將集中開發平房區,以小區形式將居民與小木業企業剝離,即減少了安全隱患,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居住水平。在平衡用地基礎上,充分利用柴河鎮條狀分布的區位優勢,沿友誼路適當布置商業服務設施,在鐵路沿線,靠近鐵路站口附近,集中設定倉儲用地
3、實施“整體規劃,分區實施”開發戰略
木業園區道路由車行道,人行道、道路綠化組成。由現有的街和路構成的“坊”來界定街道,供水、給排水,電力、電信、煤氣、供熱及備用路要統一整體規劃布局,基礎設施在“七通一平”的基礎上將更加完善。
A區:以現有慶華、海林耐力、華龍、林業局木製品廠等9戶企業為重點,通過多種融資渠道,在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圖示的基礎上,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外來企業可隨時入駐。形成以家具製造、玩具加工、細木工板加工三大項目為主,以產生窗簾、家具、鉛筆、木製門窗等終端產品為主攻方向的木業精深加工基地。
B區:一是對有生產能力的小企業最佳化整合,鼓勵小企業形成股份制公司聯合經營,並引導其與龍頭企業進行配套聯營;實施品牌戰略,搶注木製品的商標和產權,擴大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實現經營層次和效益水平的提升。快速促進園區項目向高效益、規模化、科技化方向發展,從而加快園區經濟提檔升級的發展步伐。二是對效益較差、無力經營能力的企業規勸其轉產或退出,騰出的土地空間,通過招商引資共同開發等方式,引進的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力強的優勢企業。對鎮內的一些閒置資產統計清算,根據閒置資產進行招商引資,在不增加土地占有量的基礎上,翻倍的提高招商效益。三是大力開發集成材、膠合板、細木工板、錶板為主的終端產品拉長產業鏈條,形成主導產品與配套產業相結合的產業集群功能園區。
C區:聯通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網路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利用現有的鐵路、公路設施和貯木廠建立物流中心,形成集原料供應,產品倉儲及銷售、物流市場於一體的生產流通相結合的現代化物流園區。林業局貯木場內10萬平方米閒置工業用地,將積極爭取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審批,進而形成完整循環的物流園區組建物流園區。
2008年,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將實現各分區的專業化和互補性,使企業可以共享園區內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和綜合服務,實現社會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降低運營成本。2011年,物流園區將建成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運輸樞紐設施、運輸組織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適應園區物流管理與運作需要的物流基礎設施。

五、投入機制和保障措施

(一)加強園區開發與管理,確保園區健康發展
----組建管委會。負責整個園區的招商引資工作並負責統一管理園區內企業的日常事務,充分發揮服務、橋樑和行業自律三大功能,全方位加大對外宣傳和招商力度。為園區內入駐企業提供法律、政策、產業導向等信息服務,對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木業企業重點扶持,藉助國內外優勢企業掛靠整合外力做大做強。全面上爭取和制定投資和生產的優惠政策,建立寬鬆和諧的生產生活與環境。
----成立木業辦公室。成立木業辦公室負責對園區內建設項目手續和前期籌備工作的指導和審批工作,對新引進企業提供全方位領辦、代辦服務,做到一個項目落實一名專人負責到底,尤其是對重點客商、重點項目,由木業園區主要領導跟企業掛鉤結對,幫助投資企業辦理土地、規劃、工商、稅務等各級各類需申報、申辦的行政審批手續,為企業落戶鋪平道路,理順生產經營關係。
----組建行業協會。引導企業自發組建行業協會,分劃板材、細木工、集成材、終端產品等4個組並建立健全協會管理制度和月例會制度。充分發揮協會在政府部門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建立合作協調機制,加強行業自律,形成內部密切合作,集中力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與全國省級木業協會、家俱協會建立密切聯繫,組織會員到國內木業發達地區開展宣傳、推介和招商活動,拓寬宣傳渠道和招商渠道。
----建設信息通道。依託海林市信息港和海林市中小企業網站,建立柴河木業園區的網站。鼓勵扶持各企業建立網頁,通過網路發布企業產品的供求信息。充分利用網路的大平台作用,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讓企業通過網路走出去,開拓企業銷售的市場,拓寬企業的銷售手段,不斷提高柴河木業園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對原有主幹道進行拓寬改造,次幹道進行適時調整;對原有的供電、供熱、給排水、廢物處理、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本著“擴大規模、集中改造、潛力儲備”的原則進行更新改造,以確保園區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布局合理、功能齊備。
在加強園區硬體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園區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從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把發展綠色產業、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經過鎮政府的摸底調查,截止2006年末,柴河鎮木業企業已發展到104戶,其中民營企業102戶,從業人員461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250萬元。預計到2011年,全鎮民營企業增加值達到31860萬元,年均增長12%,占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的14%,實現稅金1480萬元,年均增長16%。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需大力協調海林市政府,柴河木業園區作為海林國際木業城的產業延伸鏈,要積極爭取海林國際木業城的入區政策,為企業減輕負擔。通過政策的傾斜、規範與引導,加快園區建設步伐。鎮政府各部門通過強化服務意識,改革審批制度,推行“一站式和一條龍”辦公制度,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
(四)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
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強力推進柴河木業園區的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依據國家產業政策,潛心研究南方及國外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特點,瞄準產業基礎好、科技含量高、研發能力強的大型木業企業、物流企業及配套產業,通過定點招商、定向招商、親情招商等方式,積極開展與南方大型木製品企業,韓、日、俄等國的木製品加工企業的洽談和對接活動,加大柴河工業園區的資源優勢、人力優勢、政策優勢、潛力發展優勢的宣傳力度,引領企業按照產品相近和相關聯的原則進行聚集和擴張,走產業發展產業集群的道路。
(五)拓展融資渠道,加快園區建設
柴河木業園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作保障,特別是前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本著“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努力多方籌措建設資金。一是積極爭取海林市委、政府的資金、政策和項目支持。二是積極爭取金融部門扶持。著力建設誠實守信、互惠互利的銀企合作路子,打造“誠信園區”,更多地爭取國家銀行的支持;積極探索與商業銀行的合作路子,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建設項目的對接,爭取更多地落實信貸資金支持,加快園區建設。三是建立投資公司廣泛吸收民間資本、社會資本為園區擴大融資打下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