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綱

海星綱

海星綱分為5個目:平腕海星目(Platyasteri-da)、顯帶(Phanerozonia)、有棘目(Spinulosida)、真海星目(Euclasterida)和鉗棘目(Forcipulatida)。中國黃海有的海區海星數量很多,漁民常把海星用來做肥料,肥效甚高。遼寧省利用海星制胃藥。

基本信息

海星綱

正文

棘皮動物門的1綱,通稱海星(見圖)。海星綱體扁平,多呈星形。口在下邊中央。從體盤伸出腕,腕數一般為 5個。腕內充有生殖腺和消化腺。腕下面有開放的步帶溝與口相通,溝內具有4行或2行管足。整個身體由許多鈣質骨板借結締組織結合而成,體表有突出的棘、瘤或疣等附屬物。世界現存1600種,中國已知100多種。
形態 本類典型腕數為5個,4個不正常,6個有時是正常的。輪海星(Crossaster)的正常腕數為9~11個,赫利海星(Heliaster)為15~50個。
海星類多數中等大小,腕端相距10~20厘米。最小的種類兩腕端相距 1厘米。最大的種類兩腕端相距可達50~60厘米。
海星行動器官是管足,管足從腕下步帶溝頂的步帶板間伸出,多數末端具吸盤。管足伸縮,吸盤固定,藉此以推動身體前進。但生活在沙底的種類,如槭海星和砂海星等,管足缺吸盤,靠向後撐體前進。
步帶溝兩側各有1行側步帶板,側步帶板上生的棘常因種類而異,因而成為海星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有的海星叉棘很發達,象鉗棘目既有交叉叉棘又有直形叉棘。
呼吸器官是皮鰓。皮鰓是從骨板間伸出的膜狀突起,內面和體腔相通。皮鰓簡單或具分枝,單個分散或集合成皮鰓區。
消化系統簡單。胃大,呈囊狀,充滿整個體盤,並能翻出體外,能吃比口大的食物。各腕有1對發達的消化腺,稱為幽門盲囊。肛門小,不發達,多開口於背面中央。食物廢渣並不從肛門排出,而從口排出,所以肛門實際作用很小。
生殖腺多分枝成叢狀,附著在腕基部兩側;也有的生殖腺沿著腕邊排成 1列。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生殖腺常伸入腕內。生殖孔小,開口於腕基部背面,通常每腕有2個生殖孔。雌雄異體。生殖細胞釋放到海水中受精。
海星的輻神經很發達,位於步帶溝,看去象1條凸起的脊,具有神經分泌細胞,分泌具有內分泌作用的物質。感覺器官簡單,腕末端有“眼點”的構造。
生態分布 海星類分布世界各海,以北太平洋區域種類最多。垂直分布從潮間帶到水深6000米。磁海星科是深海動物,棲息深度不小於1000米。海星生活在各種底質,但軟泥底上很少見。海盤車屬對底質要求不嚴,常隨所攝食的雙殼類的多少而移動。
海星食性種間差異較大,在種內也有區別。例如海盤車科(Asteriid)既有高度的專一性,吃貽貝,也有相對的隨機性,吃屍體或碎屑。海燕科的少數種以活的或腐爛的植物為食,但也以小的底上生物為食,屬隨機性。砂海星科完全是食肉動物,以大形底上動物為食,特別喜歡吃棘皮動物。槭葉海星屬多滋養性,以底內生物為食。刺冠海星是以珊瑚為食的食肉動物。
分類 海星綱分為5個目: 平腕海星目(Platyaste-rida)、顯帶目(Phanerozonia)、有棘目(Spinulosida)、真海星目(Euclasterida)和鉗棘目(Forcipulatida)。
經濟意義 最普通的海盤車以大型雙殼類為食,故對貝類養殖業危害很大。有的國家(如美國)的牡蠣養殖場每年要進行海星的防除工作。但在中國,海星對貝類養殖的危害並不很大。
中國黃海有的海區海星數量很多,漁民常把海星用來做肥料,肥效甚高。遼寧省利用海星制胃藥。
參考書目
 H.M.Feder, A.M.Christensen, Aspect of Asteroid Biology, in: R.A.Boolootian (ed.), Physiology of Echinodermata, Interscience Publishers Co., New York,1966.

配圖

相關連線

棘皮動物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